住建部有文件,這是一回事情,成為正式可執(zhí)行的管理辦法,或者法規(guī),那又是一回事情。所以2月18號住建部的文件還是一個執(zhí)行套內面積計算的開始。等到這個文件的精神,成為具體可執(zhí)行的辦法,會有一個時間。但是不管這個時間點在什么時候,在時間點之前簽的合同,就按照之前的辦法。時間點之后的,按照新辦法。
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這個方法什么時候開始執(zhí)行。而是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一個做法。相信住建部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做法是有極其深刻的意義在里面。
第一,在房價存在可能的回落的時候,給了一個30%價格抬升的機會。按套內面積計算,那么公攤面積就除外了。房價就會上漲30%,要是房價回落幅度也有30%,那么最終房價看起來就和以前一樣。維穩(wěn)成功了不是。
第二,二手房銷售的爭議增多了,不利于二手房的出手。因為實際上存在按照公攤面積銷售時,單元門廳,樓道都會做得適當寬敞點,業(yè)主會要求更高一些價格,而買家考慮的實際獲得的面積,并且要是在過戶后給你一個實測面積做產(chǎn)證的話,哈哈哈哈,買家就更難出手了。阻止二手房進入市場對房價的穩(wěn)定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真正開始按照套內面積銷售的時候,那小區(qū)的規(guī)劃和戶型的設計都會重新安排了。公共部分恐怕就不是一般的悲劇了??纯聪愀劬椭懒?。
更多的問題會出現(xiàn)在執(zhí)行了一段時間之后。試想上海要是實行了按套內面積銷售的話,那些稍稍好點的房子,得是多錢一平米呢。
第四,比價上的困惑。中國大陸的房價一直是按照分攤面積銷售的。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自己買的房子到底套內多少面積,所以精確的,和國際接軌的單價很難得到。但是按照套內面積銷售之后,呵呵,問題來了。全球都按照套內面積銷售的,相互之間就可以比價了??偛荒苌虾5姆績r按照套內面積銷售了之后,成為全球之冠吧。比如現(xiàn)在上海房價8萬的,以后橫移價格就是11萬5了,而日本東京才2萬人民幣。好點的也不過3萬。美國最貴的上東區(qū)上西區(qū)的房價都超過了。這下不是亂了套了么。當然,我中國大陸房價就是要雄貫全球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工資收入?yún)s墊底的情況下,這不又亂了么。房價是穩(wěn)住了,住建部是爽了,社會保障部的感受,住建部想過嗎。
第五,我始皇帝始一統(tǒng)度量衡。要是在我中華大陸,房價有兩種,面積有兩種,這明顯會引起混亂。那是不是給老房子重新測繪呢。那要是測繪的話,一是人力物力白白消耗,二是可能會出大事。原來買的時候,沒注意公攤會辣么大?,F(xiàn)在出來的面積不是70%咋辦,咋辦,咋辦。像有些樓盤,一樓整個是個大廳,是個公共用地,那怎么算。一人一份呢,還是統(tǒng)統(tǒng)充公。哈哈,哈哈,額的親娘哦。這是要了命了。那是錢啊。杭州有個深藍廣場住宅樓就是這樣的。杭州還有一個綠城的項目也是這樣的。
有個詞叫折騰。這回找到落戶的精確位置了。住建部。別管那么多了。想多了傷神??磧蓚€德國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