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這個火藥桶又被點燃了,印度吃了大虧。據(jù)俄媒近日報道稱,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在兩國交界處克什米爾地區(qū)進行了激烈交火,雙方都動用了火炮,造成彼此不同程度的損傷。不過這次印度軍隊損失了一位前線指揮官,看起來吃虧不小。交火之地克什米爾地區(qū)局勢非常復雜,既有宗教因素也有政治因素,造成了該地總是處于'兵荒馬亂'的狀態(tài)。
本來按照當年英國留下的'蒙巴頓方案',克什米爾地區(qū)的人民有權(quán)決定加入哪一方,不實行強制原則。站在該地區(qū)眾多的穆斯林信徒的角度來說,他們是不愿意加入社會等級森嚴的印度的,更喜歡偏向巴基斯坦或者自治。然而印度繼承了英國留下的'殖民思想',動不動就以吞并他國來實現(xiàn)地緣安全,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克什米爾地區(qū)也成了印度的勢力范圍,印度軍隊一上來,巴基斯坦就感受了巨大的安全威脅,不得不拿起槍桿子做斗爭,一來二去,雙方打了不少仗,結(jié)下了化不開的梁子。
為了能夠有效控制克什米爾地區(qū),印度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跟巴基斯坦實現(xiàn)?;?,然后加大對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經(jīng)濟投入,吸引當?shù)氐奈溲b分子放下武器,去工作養(yǎng)家。按照印度說法,最少在2022年前徹底解決地區(qū)爭端,打造出一個和平富有的克什米爾來。
然而實際效果不盡人意,原因就在于印度解決爭端的意愿并不是很強烈,三番五次的變卦。比如當巴基斯坦提出緩和局勢的建議后,印度往往先答應后拒絕,而且拒絕起來理直氣壯。印度軍隊經(jīng)常把邊界地區(qū)發(fā)生的各類槍戰(zhàn),都認為是受到了巴基斯坦的指使,巴基斯坦成了名副其實的'背鍋俠'。比如去年12月中旬發(fā)生的克什米爾地區(qū)交火事件,造成印度軍隊11人死亡。盡管交戰(zhàn)對象是一伙謀求克什米爾地區(qū)獨立的武裝分子,但印度還是覺得要不是巴基斯坦故意放水的話,這些武裝分子就無法潛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給自己找麻煩。
這種出了問題,不找自身原因,老是推卸責任的臭毛病,使得巴基斯坦成了印度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由此雙方是不斷交戰(zhàn),狠話說了一籮筐。比如印度威脅巴基斯坦說,要對其實施'外科手術(shù)書打擊'而巴基斯坦也回應稱,將會'十倍還擊'??梢娫诮鉀Q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度是'虛情假意',辜負了巴基斯坦的一片誠心。當然印度不顧巴基斯坦感受,跟其地緣野心有關,印度一直想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擴張欲望非常強烈,先后吞并而來錫金,達曼等國家,并且還干預不丹,尼泊爾這些國家的內(nèi)政,可以說印度的手伸的太長了。
正是這種冷戰(zhàn)思維,給印度埋下了安全隱患,每年都要為如何控制這些地區(qū)而頭疼。說實話,印度要富強,要和平這沒什么錯,但要把自己的國家意志強加于周邊國家,這就錯的太離譜了,因為連尼泊爾都不愿意成為大國之間的'夾心餅干',更何況軍事實力強大巴基斯坦,更就不會向印度低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