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女人一生有兩次投胎機會,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嫁人,疑影后胡蝶私生女的胡友松用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不管胡友松是不是胡蝶的女兒,她的第一次投胎顯然是失敗的。
在胡友松的記憶中,在幼年時,因為自己是私生女的關系,她很少見到生母胡蝶。六歲那年得了濕疹后,胡蝶將她交給其他女子帶到北京撫養(yǎng),這個人便是后來胡友松的養(yǎng)母沈文英。
沈文英并不喜歡胡友松,因此,她在養(yǎng)母那里很少得到關懷。
養(yǎng)母對胡友松百般苛待,她在后來的回憶中說:
“冬天之際,她(沈文英)稍有不順心,便將我趕出家門,對我說道:‘這不是你家,找你媽去?!!?/p>
與養(yǎng)母在一起的日子里,胡友松梅不僅沒體會到半分溫情,甚至還經(jīng)常感覺到了絕望。
成年后,因為她的特殊身世,很多人懷疑她是國民黨高官的私生女。她的初戀男友竟因害怕和她扯上關系而毅然與她分手了。
畢業(yè)后,胡友松進入一家醫(yī)院做護士,在工作期間,她也曾經(jīng)交往過一位醫(yī)生,可是由于胡友松的復雜身世,她再次遭到了拋棄。
接二連三因為身世失去愛情的胡友松對愛情徹底失去了信心,深受傷害的胡友松在此后便再未談過戀愛,一不留神,她便已經(jīng)成了一個27歲的老姑娘。
可偏偏在這年,命運之神正向她一步步走來。
1966年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叫程思遠的人找到了她并問到:“你愿意換一個工作嗎?”
當時正對目前護士工作倦怠的她想都沒想地答道:“我愿意呀!”
在得到肯定答復后,程思遠向她要了一張近期照片后便離開了。這之后不久的一天,程思遠開車帶她去了一個地方。
路上,程思遠告訴她:“今天我們要見的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叫李宗仁,曾是國民黨副總統(tǒng)和代總統(tǒng),也是抗日英雄。如果面試成功了,你以后就在他的府邸工作?!?/p>
胡友松當即就愣住了,她雖然不懂政治,但對于“李宗仁”這三個字,她卻是分外熟悉的。她記得,兩年前,他回國時廣播里報道了相關。那時候她就想,這個人物竟然享受了如此高規(guī)格的待遇,回國后連國家重要領導人都要前往迎接。
她更沒想到的是,自己有一天,竟會和這個大人物扯上關系。
當即,胡友松心里便升起了一種敬畏之情。她從小對抗日英雄很是崇拜,自然,她對即將見面的英雄也就充滿了期待。
出發(fā)前的胡友松并不知道,這次所謂的“面試”,其實恰是相親一般的存在。早在不久前,她的照片便與一眾年輕女子的照片一起被送到了李宗仁的府上。
之所以會有這一出,是因為幾個月前,他的妻子郭德潔因患乳腺癌不幸辭世了。
妻子病逝后,李宗仁終日郁郁寡歡。領導人對于75歲喪妻的李宗仁很是關懷,看到他的這種情況后,他們紛紛建議他再找一個“伴兒”。
李宗仁考慮再三后也覺得出于各方考慮,他應該續(xù)弦以便更好地安度晚年。隨即,李宗仁在一眾照片中一眼相中了年輕的胡友松。胡友松濃眉大眼,身材苗條,乍看之下竟頗有幾分胡蝶的神韻。
第一次見李宗仁時,胡友松穿了一件開叉的旗袍,看起來韻味十足。李宗仁對她很是滿意,臨走時,他還給胡友松送了一個紅包,她打開一看,里面竟有300元。
300元,在當時已經(jīng)不算小數(shù)目了,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民幣2萬元。而李宗仁給名義上做自己生活秘書的胡友松開出的工資也不低:一月100元。
胡友松初來工作時,李宗仁就以西方禮儀親吻了她,而她竟也沒有拒絕。這讓李宗仁覺得,她對他是有些好感的。
第六次見面時,李宗仁就直截了當?shù)叵蛩蠡榱?。對于李宗仁突如其來的求婚,胡友松有些懵,于是她提出:想要考慮半個月。
結果,未等半個月,僅僅三天后,李宗仁就把她叫到李公館說:領導已經(jīng)同意了我們的事,如果你也沒異議,我們就舉行儀式結婚吧。也不知是出于何種考慮,胡友松竟很順從地點了頭。
1966年7月26日,二十七歲的她和七十六歲的他在北京“李宗仁公館”舉行了婚禮。
在這場婚姻里,無論胡友松自己怎么說,世人眼里:她多少是奔著名利去的。
實際上,胡友松自己也曾坦言:
“最初嫁給他,一是基于想逃離當時的生活考慮;二是他是愛國人士,我非常崇拜敬仰他?!?/p>
從這段自白可以看出,最初選擇李宗仁時,她對他并沒有愛情。一個27歲的女子,對一個年近80的老人,要在短時間內產(chǎn)生愛情,顯然是困難的。
所以,結婚時,她放棄了愛情。
婚禮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槎Y上,當司儀給新婚夫婦帶上新郎新娘的胸花時,胡友松的心突然揪了起來,她一下子覺得自己怎么到了這種地步!她借口醉酒,獨自跑回樓上的臥室,淚如泉涌。
胡友松的哭泣,多半是因為,她在看到新郎已經(jīng)衰老的容顏時,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以后。這是一場注定不能共同白頭到老的婚姻,她甚至不知道他還能活多久。
右為李宗仁
這段婚姻看起來超越現(xiàn)實,但實際上婚姻里的兩人都是現(xiàn)實的。李宗仁想要的是青春的陪伴和悉心的照顧。從胡友松自己的話來看,在很大程度上,她是想靠婚姻改變自己一生的際遇。
讓胡友松沒有想到的是,她在這段婚姻里的收獲比自己想象中更大。
婚后,李宗仁對她關懷備至。這讓從小缺愛的胡友松感動不已。
婚后,他們各自分房睡,但每晚,他都要從他的臥室輕手輕腳地溜到她身邊,看著她年輕的臉龐,摸摸她的額頭,替她掖好滑落的被子。
李宗仁的這種溫存讓有些神經(jīng)衰弱的胡友松吃不消,于是她便對他說以后不要半夜來吵。李宗仁笑著點頭答應了。自這以后,胡友松果然沒有再聽到他的動靜。
可后來她才知道,他并不是沒來了,而是每次來時都光腳不穿鞋罷了。這樣一來,便再也不會吵醒她了。
在生活上,李宗仁對胡友松的呵護也極其暖心。
有一回,胡友松肚子痛,李宗仁聽說南瓜子可以止痛后,便連夜為她用嘴給她嗑出了近半斤南瓜子。
第二天,胡友松睜開眼看到床頭一盤整整齊齊的瓜子仁時,驚訝地對他說:“怎么這么多??!”而李宗仁只微笑著看她不說話。
南瓜子并不能止痛,但對于胡友松而言,它卻是頂用的。感受到丈夫滿滿愛的胡友松慢慢對他有了很深的情感,感情從來沒有年齡界限,這兩個年紀相差近50年的男女相愛了。
但對于兩人日久而生的愛情,外界卻很不理解。他們總認為胡友松對李宗仁好,是因為貪圖他的財產(chǎn)。
在這種情況下,胡友松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公開表示自己將不管錢,也將不繼承李宗仁的財產(chǎn)。她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回應自己對李宗仁的愛。
如果,此前,胡友松對李宗仁的感情摻雜了利益成分,那么此時,她對他必是真心無疑了。實際,李宗仁死后,她真的未繼承他的財產(chǎn)。
一個越缺愛的人,在遇見真愛時,發(fā)生的改變便越大。從未體會過真正的愛的胡友松,在李宗仁這感受到溫暖和愛后,她的人生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
與李宗仁婚后僅三年,李宗仁便因癌癥過世了。臨終前,李宗仁一直眼淚汪汪地看著妻子,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也只有她了,他不知道,自己死后,他的小妻子是否能過好余生。
李宗仁的擔心是必要的,他死后不久,胡友松便被趕出了李公館,她還被扣上“港臺特嫌”的帽子,下放到武漢干校勞動。
最難熬的日子,她給自己改名王曦。曦,早晨的陽光,道盡了她對美好的向往消息。
支撐她熬過那段歲月的,是她和李宗仁那三年的恩愛點滴。
對于胡友松而言,李宗仁是丈夫,也是她的英雄,她人生最大的一束光亮。他教會了她愛,讓她認識了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也讓她擁有了愛的能力。
一個擁有愛的能力的人,不僅能過好自己的人生,也將能創(chuàng)造無數(shù)奇跡。
此前還是普通女子的胡友松,在與李宗仁相愛三年后,便完全變成了一個讓世人驚嘆的女子。
在勞動改造的日子里,她始終樂觀,在常人看來,此時的胡友松過得特別辛苦??伤约簠s不覺得,她對自己的生活無欲無求,對這勞動改造的差事,她還說:
“其實自己愿意終身當一個快樂的農(nóng)民?!?/p>
她在此后余生里,竟再未想過婚嫁。即便最后遇見曾經(jīng)的初戀男友,她也默默離開了,因為,她覺得,沒有人能比李宗仁更愛他了。余生,她只想擁著他們曾經(jīng)的回憶度日。
1988年,胡友松接受了臺兒莊人民的邀請,到臺兒莊定居,她將李宗仁的遺產(chǎn)以及相關的歷史照片交給了當?shù)匾患壹o念李宗仁的紀念館,自己擔任名譽館長。
她要用這種方式,用自己的余生去守護著她對李宗仁的愛。
1995年,胡友松阪依佛門,潛心修習佛法。這期間的她,斷了和塵世的所有來往,但每年的清明節(jié),她卻依舊會去陵墓前,為李宗仁獻花祭奠。
偶爾,她也會在李宗仁的墓地前坐坐,陪他說說話聊聊天。
她和李宗仁的婚姻只有短短三年,相對于漫長的一世而言,三年終究太短。但對于愛而言,時間從來沒有短長之分。在那個神奇的叫“愛”的字眼里,剎那尚可以永恒,何況三年呢?
晚年的胡友松曾說:
“我這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與李宗仁結婚,一件就是繼承李宗仁的遺志,定居臺兒莊?!?/p>
對于那個曾給了她短暫慰藉的男子,她回報了余生的光陰、心力和懷念。
在世俗眼里充滿功利性的一段情,卻有著超越世俗的單純愛,真真讓人感嘆不已。
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去逝,終年69歲,讓人覺得神巧合的是:她去世的原因竟和李宗仁一樣,是因為直腸癌。
有人猜測,或許是她曾經(jīng)的那句話應驗了,她曾說:“你吃過甜我不想嘗,但你受過的苦,我卻想和你一起受?!?/p>
如此說來,她的愛,也算是圓滿了吧!
胡友松一生簡樸,沒有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