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是個名副其實的“萬人敵”,但讓他廣為流傳的卻是重義氣,演義中他有“小孟嘗”的美譽。但不同于演義中單雄信被擒獲時,秦瓊等人聯(lián)名求情,單雄信寧死不降,最終被斬殺。正史中秦瓊是沒有為單雄信求情的,他們并不是很熟,只有李勣(徐茂公原型)一人向李世民求情,但李淵并沒有赦免單雄信。而且最重義氣的秦瓊,與為單雄信求情的李勣,并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倒數(shù)第一、第二,也算是一對難兄難弟了。
那么秦瓊為什么不為單雄信求情呢?其實是小說將他們硬湊在了一起,他們認識,但屬于沒什么交流的關(guān)系,是同僚但不是朋友,甚至有嚴重的政見分歧。秦瓊屬于李密一脈的人,而單雄信卻是翟讓的手下。翟讓建立了瓦崗寨,但是李密壯大了瓦崗寨,他們之間還發(fā)生了火并,翟讓就是李密殺掉的。
單雄信和李勣是同鄉(xiāng),他們眼見天下大亂,就一起投奔了瓦崗寨的翟讓。相比之下,李勣更加有頭腦一些,單雄信更豪邁一些,翟讓都重用了他們。但建立瓦崗寨的翟讓,沒有讓瓦崗壯大的才干,而李密的出現(xiàn),使得李勣看到了曙光。
王伯當也和李勣一樣看好李密,他們一起說服了翟讓,讓位給李密。李密很適合做領(lǐng)袖,在他的帶領(lǐng)下瓦崗寨成為了中原一霸,隋軍越剿越強。秦瓊也是圍剿瓦崗的一員,他最初是名將張須陀的部將,張須陀戰(zhàn)死瓦崗后,他投奔了裴仁基。
李密做得很漂亮,他竟然勸降了隋將裴仁基,秦瓊也就成了李密的親信。瓦崗寨一度成為了中原最強的勢力之一,在和宇文化及交戰(zhàn)時,李密中箭落馬,秦瓊沖入敵陣,將李密救了出來。因此秦瓊不僅是李密的手下,更是他的救命恩人,兩人關(guān)系異常親密。
瓦崗寨越來越強,弟兄們都很高興,只有翟讓在生悶氣。當初翟讓讓位給李密時,瓦崗寨只有幾千人,現(xiàn)在都有逐鹿中原的勢力了,翟讓能不后悔嗎?
李密也察覺到了翟讓的不甘,隨著越來越多的翟讓舊部蠱惑他重新奪權(quán),李密決定痛下殺手。他擺下了酒席,宴請翟讓和他的舊部,以什么名義請的不清楚,但翟讓帶著單雄信和李勣一起赴宴了。李密殺死了翟讓,李勣也差點被砍死,是王伯當保下了他。
單雄信看到翟讓都死了,也沒什么好爭的了,就投降了李密。李密處于拉攏人心的需要,厚待了李勣和單雄信等人。
但擊敗宇文化及后,李密越發(fā)狂妄自大,不再體恤將士,最終被王世充滅掉了。秦瓊、程咬金、單雄信等人,都成了王世充的部將,李勣在外鎮(zhèn)守一方,得以幸免。王世充對待秦瓊等瓦崗降將,是給予了足夠的禮遇的。
不過秦瓊、程咬金還是選擇了投靠李唐,其一,舊主李密投奔了李淵;其二,王世充橫征暴斂、不得人心。單雄信留在了王世充處,很大的原因就是當年翟讓之死,他心懷芥蒂,畢竟他和李密不是很對付。
但坐鎮(zhèn)一方的李勣不一樣,聽說瓦崗寨破滅,李密降唐后,他就將駐地獻給了李淵。李勣很有頭腦,他是以李密的名義獻的地,李淵很高看他,并賜了他“李”姓。李勣的做法既顯示了自己對舊主李密的忠心;又使得李淵收獲了大量土地;還留下了不錯的名聲。李勣有著武將的勇武,又有著謀士的精明,甚至還很有眼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全才。
李密的投奔和李勣的獻土,使得李淵與王世充產(chǎn)生了巨大的矛盾。王世充辛辛苦苦干掉了瓦崗寨,結(jié)果大半果實由李淵摘走了,他能不窩火嗎?李淵也對王世充很有想法,你和瓦崗寨剛打得傷筋動骨,咱們又成了鄰居,我不揍你我揍誰?
于是李世民帶領(lǐng)大軍,踏上了征伐王世充的道路,而熟悉情況的秦瓊、程咬金、李勣等瓦崗舊將,都在出征之列,受他統(tǒng)領(lǐng),可以說李世民是隱藏的最大贏家。再次相逢,秦瓊、程咬金、李勣成了唐將,而單雄信卻是王世充手下大將,昔日袍澤,刀兵相見。
王世充為人奸猾詭詐,李密都受到了他的算計,是個梟雄人物,但遇到李世民是他最大的不幸。特別是李世民麾下有著精銳的唐軍,和瓦崗寨一眾降將,可以說是兩個勢力的有益結(jié)合。王世充剛剛和瓦崗寨交戰(zhàn)過,連舔傷口的機會都沒有,就要迎戰(zhàn)李世民。
天時、人和都倒向了李世民一邊,而王世充只有地利的優(yōu)勢,偏偏秦瓊等瓦崗舊將還很熟悉王世充的部署。所以王世充與李世民的對決,是在絕對不利的情況下展開的,這要得益于李唐的廟堂籌算,他們將戰(zhàn)機把握的相當精準。
王世充不敵李世民,選擇了投降李淵,單雄信也在俘虜之列。只有李勣為單雄信求情,看著昔日的同鄉(xiāng)、同僚、至交,他多次向李世民求情,但都遭到了拒絕。最終李勣用刀子割下了腿上的肉,讓單雄信吃下后赴死,他承諾自己永遠不會忘記早年的兄弟之誼,會將撫養(yǎng)單雄信兒子成人。
秦瓊等人沒有為單雄信求情,也在情理之中,他們本就沒有演義中那樣的交情,只能算是同僚一場。單雄信是翟讓的忠實擁護者,而秦瓊、程咬金都是李密的追隨者。他們不僅沒有太多情誼,政見上還有著根本性的區(qū)別,自然不會為他求情了。
更巧合的是:最重義氣的秦瓊和為單雄信求情的李勣,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二十四名和第二十三名,可以算是一對難兄難弟了。究其根源,站位和立場很重要,評功論爵并不像小說一樣義字當先,而他們都和李世民多多少少有過齷齪。比如李勣為單雄信求情多次頂撞他,秦瓊對玄武門之變并不積極等等。人都是有情感的,雄才大略如李世民也會有感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