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翻拍都不敢抱有希望。
翻拍的意義是為了有創(chuàng)新,更加本土化,能夠突破甚至超越原版。
如果只是復制粘貼,并且丟失原版的靈魂,那翻拍的意義在哪兒呢?
《時空來電》,翻拍自韓劇《signal》,韓版豆瓣9.2,幾乎都是打4星和5星的。
國內(nèi)的翻拍只有6.6,主演還是杜淳和李小冉這樣的演技派。
之所以說翻拍,是因為《時空來電》確實是買了《signal》的版權(quán),而不是抄襲。
韓版《signal》只有16集,每集1個多小時,短小精悍,信息量巨大。而國內(nèi)注水直接拉長兩倍到32集。看的時候同一集發(fā)生的情節(jié)也要閃回,這不是注水,這叫無限注水。(有網(wǎng)友做過一個對比,直觀能夠看出來注水)
注水是國產(chǎn)翻拍的通病,但翻拍更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
《signal》是根據(jù)很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的。所以看劇的時候沒有違和感。
如果國內(nèi)翻拍,那就需要本土化。
本土化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精華是指要把故事中的靈魂學到,比如關(guān)于人性,關(guān)于社會,關(guān)于人情冷暖。糟粕是指不符合國內(nèi)環(huán)境,并且離國內(nèi)觀眾比較遠的。
但是《時空來電》做到的是取其糟粕,去其精華。
資深刑警。
刑隊警花。
把外表模仿的一模一樣。甚至是連原版警局的警察,一個胖子,一個瘦子,翻拍都要復制粘貼。
再來看劇情方面。如果沒看過原版,還能勉強看一下,如果看了原版,就完全沒必要了,因為重合度太高,看起來十分乏味。
你看了開頭就知道結(jié)局。
設(shè)定一模一樣,都是年輕警察顧明哲撿到了一部老手機,然后接通了一個來自于20年前的電話。
打電話的是老刑警曹征。
然后通過這部電話,連接兩個時空。
而女主李小冉,其實演技不錯,但是刑警的這個角色不太適合她。她太溫柔了,撐不起刑警中隊長這個身份,缺少一股子狠勁。
而且你能想象翻拍連bgm都完全一樣嗎?
但是劇情卻拖了bgm的后腿。
設(shè)定一樣還好,但劇本里電話的時間也和韓版一樣。感覺是編劇為了節(jié)省動腦子的時間,所以全部按照原版去拍,一是不會出錯,二是如果有觀眾問,就說尊重原著。
翻拍里的服化道,有一種精致的樣板間的感覺。
韓版的女主喜歡蜘蛛俠,翻拍后的女主也愛蜘蛛俠。
每個案件的作案手法,甚至拍攝手法都是相似。
臺詞,甚至樓梯送水環(huán)節(jié)都是直接復制粘貼。
場景拍攝的分鏡頭,特寫鏡頭都是按照原版一比一。
場景模式全都不變。連濾鏡都是一樣的。
但是有些臺詞放在韓版是可以的,但是翻拍后再說這句臺詞就是覺得有些尷尬。
一直覺得翻拍能夠翻拍好,是拿了人家的概念,然后自己創(chuàng)新去拍。
比如這部劇也不是沒有任何的可取之處?!稌r空來電》里面,除了復制粘貼的案件,也有關(guān)于本土案件改編的部分。
比如改編經(jīng)典的重慶案件,紅衣小男孩事件。
但本土案例還是太少,大部分的都是復制粘貼的比較多。所以經(jīng)典案例只能是加分項,不能代表整部作品的水平。
而且除了《時空來電》,最近還有一部戚薇和金瀚的《沒有秘密的你》,翻拍自韓國《聽見你的聲音》。
評分和《時空來電》一樣,豆瓣6.6分。
而原版《聽見你的聲音》,豆瓣有8.6分。
這部劇的翻拍水準倒不是復制粘貼,但也是取其糟粕,去其精華。
《聽見你的聲音》的愛情戲其實占比很少,只有30%左右。
但是《沒有秘密的你》改編的更膚淺了,提高了愛情的甜膩度,缺少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回歸到了懸浮的國產(chǎn)偶像劇。有網(wǎng)友發(fā)出質(zhì)疑:什么時候,能去掉根深蒂固的臺式偶像劇虛假懸浮的氣質(zhì)?什么時候,能觸碰一些讓人共情的世道人心?
翻拍的沒有超越,那翻拍的意義在哪兒?
整部劇感覺都是一個降級,男女主的演技降級,故事核心降級,配角的拙劣的演技降級。
《沒有秘密的你》倒是做到了極其本土化改造,就是改成了我們最熟悉的懸浮國產(chǎn)劇。
擁有“讀心術(shù)”的高能少年和“廢柴女律師”上演一場愛和守護的動人故事,變成了霸道女上司愛上我的劇情。
涉及職業(yè)的情節(jié)太粗糙,毫無真實感,為他人辯護的法庭成了奇葩說的辯論現(xiàn)場,浮夸又不理性,幾個角色像行走的標簽集合體。
而且回憶的鏡頭有幾十遍,bgm也配的混亂。
有些時候真的不是說韓國好,而是真的我們自己做的太不好了。
國產(chǎn)編劇不愛動腦子。
除了原封不動復制粘貼,就是改的亂七八糟。
本土化不存在的,感覺除了換成中國本土演員,沒有什么其他的創(chuàng)新。
那為何不直接AI換臉?(上面為國產(chǎn)翻拍,下面為韓國原版)
有網(wǎng)友說,翻拍的意義就是在告訴我們重溫原版。
翻拍這件事,本身就是有珠玉在前,劇本還會水土不服,劇情所有人都知道,等于就是被劇透完了再去看劇。
感覺我們的編劇太圖省事了。
每次看到一個好的劇本,買它!買回來呢?換個演員,多點愛情戲,隨便改幾個故事,一部劇就算完成了。
你糊弄不糊弄,觀眾真的看的一清二楚。
如今,行業(yè)越來越追求嚴謹,當演員開始職業(yè)化,導演開始慎重化,編劇們也不要以為自己可以耍小聰明了。
如果沒有超越前作的信心,那么請不要繼續(xù)翻拍這條路了。
原創(chuàng)才是影視創(chuàng)作的基石,永遠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