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患者:女,27歲,妊娠36周擬行剖腹產(chǎn)。既往:體健,無出血史,家族史陰性。查體:無貧血,皮膚無出血點與紫癜。肝脾未及??墒菍嶒炇覚z查:PT>60s,APTT>120s,F(xiàn)g為0g/L。臨床診斷為無纖維蛋白血癥?;颊咧委煟盒迈r冰凍血漿800ml后兩小時Fg為0g/L,人纖維蛋白原2g后兩小時Fg仍為0g/L。為何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明明輸入了纖維蛋白原???
案例分析:遇到這樣的結(jié)果,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復查,可是復查仍然測不出來怎么辦?實驗室檢查與臨床癥狀并不相符。我們拿出了標本,豁然開朗,原來三次標本都是乳糜血,而夜班用的都是光學系統(tǒng)的儀器,磁珠法儀器沒有開,難怪測不出。后來將標本換至磁珠法檢測Fg為6g/L,PT13.5正常(參考值11-15),APTT為34.8正常(參考值23-44)。標本乳糜血,儀器方法學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必須結(jié)合臨床,全面分析。一般光學系統(tǒng)進行測定的儀器無法對高血脂,黃疸,溶血血漿得出準確檢測結(jié)果,因此,我們要格外注意。此時可以改用其他工作原理的血凝儀,比如雙磁路磁珠法為原理的血凝儀,可以突破標本外觀干擾,完成真實凝血功能的檢測。
案例二:患者女,38歲,實驗室檢查的Hct0.71,PT19.2s,INR1.78,APTT120.7s,TT22.9s。我們聯(lián)系了臨床,發(fā)現(xiàn)患者并無出血傾向,臨床診斷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患者。
案例分析:為何與臨床不符?我們首先復查,結(jié)果依然高?就這樣報結(jié)果嗎?心里還是覺得不安。后來查了相關資料,才發(fā)現(xiàn)Hct異常時,抗凝劑和抽血量會影響血凝的結(jié)果。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WHO/CLSI)都推薦使用0.109mol/L枸櫞酸鈉作為凝血檢驗的抗凝劑。當Hct25%-55%時,選用一份抗凝劑 9份靜脈血;若當Hct<25%或>55%時,抗凝劑的用量=0.00185×全血量×(1-Hct)×100。以下是Hct異常時抗凝劑和抽血量。
經(jīng)過計算后,應重新抽血3.8ml,結(jié)果PT12.8s(參考值11-15),INR1.3,APTT34.5s(參考值23-44),TT18.6s(參考值14-21)。顯然這次與臨床相符了,撥開云霧,終于看見晴朗的天空了。小小抗凝劑可是直接影響患者的檢測結(jié)果。在臨床,標本的不合格率還是蠻高的。有的抽多了,有的抽少了,因此我們要嚴格把關哦。
小結(jié):APTT延長,一定出血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我們遇到APTT延長的標本,一定要先看看標本狀態(tài)如何,是否有乳糜血,黃疸,或溶血等。不可以就那樣草率報了結(jié)果,應該結(jié)合臨床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還有就是要密切關注患者的Hct值,當Hct值不在25%-55%范圍時,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不再是嚴格的1:9,要通過換算,才能得到準確的結(jié)果。不能夠儀器做出來啥樣,就直接發(fā)啥樣。凝血功能檢測對臨床意義尤其重大,它直接關系到臨床的治療和手術。我們遇到異常結(jié)果,一定要與臨床溝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總之,發(fā)血凝結(jié)果一定要謹慎!
檢驗視界網(wǎng)微信平臺獨家首發(f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