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和《易經(jīng)》一樣,都是比較難讀懂的書。有的人讀懂了,別人以為他沒讀懂;有的人沒讀懂,卻以為自己讀懂了。所以沒有一個定論。那么,到底有沒有人能讀懂老子的道呢?答案是肯定的。
據(jù)《莊子》記載,老子有很多弟子,唯獨亢倉子“偏得老聃之道”。換句話說,在老子的眾多弟子中,有一個叫亢倉子的人,他對老子的道領(lǐng)悟是最深的。
道家有四大真人,我們熟悉的莊子,是南華真人;我們天天拜的財神爺陶朱公,叫范蠡,他的老師叫文子,據(jù)《史記》記載,文子也是老子的弟子,文子是通玄真人;能御風(fēng)而行的列子,是沖虛真人;而最后一位洞靈真人,就是亢倉子。
現(xiàn)存的《永樂大典》雖然不完整,但記載有亢倉子的故事,亢倉子著書9篇。我讀完之后,深深認(rèn)同《莊子》中說的“亢倉子偏得老聃之道”。為什么呢?
我們現(xiàn)代社會提倡的“以人為本”,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亢倉子就已經(jīng)提出來??簜}子還提出“人強勝天”的理念,這在崇拜神靈的戰(zhàn)國時期,具有相當(dāng)?shù)某靶浴?/p>
亢倉子說:“夫天下有道,則賢人不求而自至;天下無道,則非賢不求而自至。人主有道者寡,無道者眾;天下賢人少,不肖者多。是知非賢不求而自至者多矣。”
當(dāng)天下有道的時候,賢人不用你去求,他們自己都會出來;當(dāng)天下無道的時候,賢人就隱去了,“非賢”的人不求而自己來。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天下賢人雖少,但還是有。在每一個歷史朝代,只有在上者有道,他們才會顯現(xiàn);在上者道寡,他們就隱藏起來。
所以說,當(dāng)今社會,是有人能讀懂《道德經(jīng)》的。《道德經(jīng)》講的是道,有道之人,自然可以讀懂。
是不是大家都認(rèn)為他講得特別好,有道理,很佩服,甘拜下風(fēng),就是讀懂《道德經(jīng)》了呢?不是的。
用老子的原話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p>
也就是說,真正讀懂《道德經(jīng)》的人,他講出來的道理,不會人人都肯定他。而是:有的人嘲笑他,不以為然;有的人聽得似懂非懂;有的人聽完,覺得很有道理,趕緊付之實踐。
有這3個特征,同時出現(xiàn),才叫真正明道。
每天解讀一篇經(jīng)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guān)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chuàng),歡迎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