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限,你的人生將會有更多可能
初生牛犢不怕虎,年少時,何曾不輕狂,何曾不因此成功或者失敗過。因為年輕,所以擁有資本,因為無知,所以膽大!可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受過的挫折越來越多,積累的經(jīng)驗愈來愈多,給自己設的限制也越來越多,人生的可能性卻隨之越來越少了。
人們總是喜歡給自己的人生劃上不同的階段,然后規(guī)定好每個階段的任務,一旦沒有完成便會杞人憂天、自暴自棄,比如:很多人會定勢思維地認為不早點把自己嫁出去,將來一定找不到好對象,于是匆匆忙忙找個人嫁了,結果婚姻問題接踵而來,但也有人不將就,盡管晚婚晚育,但是婚姻幸福,家庭美滿;也有女性認為結婚后必須犧牲事業(yè),結果白費了多年的教育,但也有人平衡好家庭與事業(yè),家庭事業(yè)雙豐收;還有人因為年少時學不好某項技能,就留下陰影,一直暗示自己沒那個能力,但是殊不知正是這種暗示讓你沒能獲得那項能力,比如我,小時候唱歌跳舞經(jīng)常被人嘲笑,就一直認為自己沒那方面的天賦,長大后經(jīng)過專業(yè)老師指導之后,才驀然發(fā)現(xiàn)舞蹈跟讀書一樣,只要掌握好技巧,多加練習就會找到感覺的。正如體育比賽場上的運動健兒一般,只要多加訓練,就總能創(chuàng)造奇跡,打破紀錄。
以前看過一則故事,講的是一位非專業(yè)的母親居然在馬拉松比賽中取得了冠軍,問其原因,她說:因為這個比賽有獎金,為了養(yǎng)活的孩子,我必須拼命去獲得獎金。正是這種強烈的驅動力使得她發(fā)揮了自己的潛能,從而創(chuàng)造了奇跡。研究也證明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普通人只開發(fā)了1/10而已,那我們何不想方設法去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呢?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但每個人都不自主地給自己設限,從而產生了各種不自由。自我否定就是最可怕的不自由。不斷地否定只會讓人越來越缺乏執(zhí)行力,做事愈來愈畏縮而已。多數(shù)人的自我否定是緣于過去的失敗經(jīng)歷,孔子曾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失敗是用來長智慧的,不是用來嚇自己的,屢敗屢戰(zhàn),方顯英雄本色。
俗語有云:笨鳥先飛,讀書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最開始不擅長某門學科的同學,因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該門學科上,結果一飛沖天,居然考到班級第一。這是努力的魅力,也是他知己短處,勇于改進的結果。以前看過一則很勵志的故事,說的是:古希臘的政治家狄摩西尼為了克服口吃的毛病,常含石子在海邊練習演說,最后成為了著名的演說家。這是個很正能量的不給自己人生設限的故事!試想一下:若是狄摩西尼從小就因為口吃而認為自己不可能當個演說家,那他還會含著石子練習演說,還會成為演說家嗎?所以想做什么,大膽勇敢地去做,一分耕耘總會有一分收獲!
自由就是打破世界的慣性,沒必要讓幾千年來的慣性思維阻止了你前進的道路,敢為難為,敢行難行,方能創(chuàng)造精彩。在有些人以能力有限為由,不肯多學的時候,古人卻早已為我們呈現(xiàn)了很多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如亞里士多德、達芬奇等,那么對于進化得更加先進的我們,為何要給自己設限呢?一萬小時定律不是沒有道理的,只要肯花時間肯下苦工,世上是沒難事的!所以,活到老學到老,在有生之年,盡我們所能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