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農(nóng)民起義反抗元朝,將漢人江山從蒙古人手里奪了回來,1368年,朱元璋在應(yīng)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從此展開歷史的新篇章。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明朝的文化、科技、氣節(jié)都是它令人感嘆強大的原因。
朱元璋之后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之后朱棣起兵造反攻陷南京,朱允炆逃亡,到死也沒有用上他爺爺留給他的神秘軍隊。
朱標對弟弟們友愛性格溫和,又是正統(tǒng)嫡長子,雖然不如第四子朱棣有較高的軍事才能,但是為了避免以后的皇位糾紛,保證政權(quán)更替的平穩(wěn)度過,在朱元璋看來朱標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
然而太子短命,30多歲就去世了,后來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并不是仁慈軟弱之主。爺爺剛?cè)ナ?,就強行削藩,更是急切地變更祖制,抬高文臣壓制武臣,做事決絕,不留一點余地。
他爺爺其實已經(jīng)為他坐穩(wěn)皇帝之位做了十足的準備,為了給孫子開路,朱元璋就誅殺了很多開國功臣,賜死馮勝、傅友德,清除藍、常兩家勢力。朱允炆的皇位原本是穩(wěn)如泰山,可是他非要把他爺爺費心給他做的一切全部打亂。
朱棣在軍事上很有才能,之后朱元璋封他為“燕王”,讓他駐守北方邊境,抵御蒙古人的入侵,保護國家的安全。朱標死后,太子之位傳到了朱標的兒子頭上,那朱棣心里肯定是不樂意的。朱允炆對叔王強橫狠辣,朱棣也深知自己十分危險,自己的三個兒子還被作為人質(zhì)押在南京,朱棣裝瘋買傻才得以讓兒子們被遣送回來。
1399年7月末,朱棣聲稱要“除奸臣,清君側(cè)”,借口起兵造反。
朱棣一路攻陷多城,加上朱允炆削藩政策的強硬,后來寧王參加叛軍,谷王開金川門放燕王進城。建文帝對太監(jiān)十分嚴厲導(dǎo)致后院起火,太監(jiān)們內(nèi)通朱棣,密告南京守備空虛,可以攻克。之后朱棣直接攻陷南京,建文帝逃亡,命運成謎。
沐英是沐家軍的首領(lǐng),明朝建立后,沐英為大都督府同知,后來沐英任命去鎮(zhèn)守云南。
《明史》記載:“英沉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未嘗妄殺?!便逵⒈<倚l(wèi)國,愛護士兵,而且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跟朱元璋情誼深厚,又是朱標的擁護者。
朱元璋其實料到自己的兒子會來造反,就給自己的孫子留下了這支神秘的王牌軍隊——沐家軍,這絕對是建文帝的有力后盾。當時建文帝的兵力還是高于朱棣的,加上沐英駐守云南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覺得沒必要大老遠把沐家軍調(diào)回來。等到朱棣繞道濟南,以徐州為跳板攻陷南京之后,朱允炆已經(jīng)來不及去通知他的沐家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