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抗疫、資助貧困學生
今年7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和93歲的夫人朱慧楠教授做出一項決定: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捐款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這筆“新生助學金”將在未來5年內(nèi),每年向133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新生各資助6000元。
這400萬元并不是崔崑夫婦的第一次捐款,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他們曾以特殊黨費的形式捐出了100萬元,以老黨員的身份支持武漢抗疫。
崔崑夫婦最早一次捐款是在2013年,那年他們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捐出420萬元,五年捐完,用于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學生必須勤奮,這都是貧困學生,但必須要努力學習。勵志就是品德要好,自己知道要有公德、有愛國之心?!?/p>
2018年,崔崑夫婦分批捐完420萬元后,又為“勤奮勵志助學金”追加了180萬元的捐款,將每年資助的學生由45人增加到60人。
時至今日,崔崑夫婦捐款總額超過了1000萬元。
最初讓崔崑夫婦下定決心捐資助學,是他們了解到學校里一些學生困難的經(jīng)濟狀況。這些學生受到資助之后的反饋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青年學生都有一個思想成長的過程,在困難時期得到的幫助對他們思想很有用?!贝迧嫽貞?,資助的學生中有個女孩后來去廣西去支教,碰到一個農(nóng)村孩子?!案改付疾辉诹烁鵂敔斈棠?,家里很窮,但孩子很樂觀。她就要幫助這個小孩子,一個月兩百塊錢,鼓勵他上大學?!?/p>
崔崑說,這些被資助的學生都有共同意愿,將來只要有條件也要做公益事業(yè)?!翱吹竭@些,我多高興!我們兩個人只要有四個學生,能夠?qū)碓敢庀裎覀円粯尤椭鷦e人,就夠本了?!?/p>
“因為它好,拉鏈都不壞”
崔崑夫婦所捐出的1000萬幾乎是他們畢生積蓄,全部來源于工資和補貼。
他們一個月給自己留多少生活費呢?“我吃有益健康的東西,一個月用不了幾千塊錢。我老伴一個月能拿萬把塊,她的錢足夠生活用了,我的工資全部拿出去?!?/p>
崔崑夫婦一直住在學校分配的院士樓內(nèi),沒有買房子,家具看上去也比較老舊。崔崑的一件夾克甚至穿了三十年,“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穿,為什么呢?因為它好,拉鏈都不壞。”
崔崑1948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機械系,1951年至1954年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究生班就讀。后來,崔崑還到莫斯科鋼鐵學院進修,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yè)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曾填補國內(nèi)空白,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97年,崔崑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人稱“鋼鐵院士”。當年的申報材料顯示,他的研究成果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效益超過了2億元。
談起自己的利益時,崔崑院士表示,獎金這對他來說沒有吸引力,“只要我的東西能夠得到應用,特別是還列到國家標準,我比什么都高興?!?/p>
2006年,崔崑院士告別教學與科研工作,81歲的他開始寫書?!拔也荒苋スS、不能做課題了,還能做什么貢獻呢?寫書。這就是我后半生把我的經(jīng)歷、所收集的資料整理出來貢獻給大家,這比我搞幾個新鋼種出來價值還大?!?br>
寫書的7年,崔崑院士每天從早晨起來一直寫到晚上,“我年齡大了,再不寫寫不出來了,所以有緊迫感?!贝迧嫳硎荆瑫鴮懖怀鰜頃且惠呑拥倪z憾,“人這一生總要做一些有用的事。”
2012年8月,崔崑院士用了7年的時間,獨立完成了《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的撰寫。全書200多萬字,1500多頁,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介紹特殊鋼的專著。隨后,他又用了7年時間進行了修改補充,出版發(fā)行第二版。如今按照他的計劃,再用五六年的時間出版發(fā)行第三版。
近幾年學會網(wǎng)購
為了寫書,崔崑院士從80多歲開始自學計算機軟件、打字繪圖。近幾年,這位90多歲的老人又開始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如今,他已養(yǎng)成了通過手機進行網(wǎng)絡購物的習慣。
“網(wǎng)購很容易,我現(xiàn)在買的東西多?!贝迧嬙菏块_心地跟記者分享了自己購物車里面的東西:花卷、大肉包、排骨……
談到未來生活,崔崑院士表示和老伴商量好了“只做兩件事情”:他寫書,她搞集郵唱歌,一起做公益活動?!跋M谖覀冏叩臅r候把錢都用出去,用到有用的地方,我們走的時候就會很快樂。如果我們走的時候,還有一大堆錢放在銀行里,就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