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婁巷位于城市中心,占地約2.13萬平方米,巷內多院落建筑。與蘇寧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卻儼然是兩個世界。門的一側是繁華與熱鬧,另一側卻飽含滄桑。
△沿街
自2009年起小婁巷開始修復,至今已有10年之久。十年修復歷程,在爭議中改改停停。有很長一段時間里,小婁巷成了很多人掛念卻又不忍提及的地方。
小婁巷十年修復之路
●2002年入列省級文保單位
●2009年,原崇安區(qū)啟動小婁巷保護修復工程
●2010年,小婁巷街區(qū)總體規(guī)劃設計方案獲批
●隨后因房屋拆遷等原因,工程延宕
●2016年,三區(qū)合并為梁溪區(qū),工程得以延續(xù)
●2017年5月,小婁巷保護性修復延續(xù)工程全面啟動,12月小婁巷16處“省保”單位通過省文物局驗收
●去年3月,小婁巷修繕工程加快腳步,文化建設、招商營運同步實施
3月11日上午,小婁巷招商中心成立,標志著延續(xù)近十年的整體修復工程已進入尾聲。據(jù)悉,小婁巷將被打造成以“江南書廂”為主題,“文商旅”融合發(fā)展的文化旅游街區(qū),有望在7月底開街亮相!
修繕后的小婁巷解決了屋面滲漏,補修了殘損的木構件和墻體,恢復了原有的門窗小木作及油飾,復原了建筑群原有組合結構。
△修復后
整個街區(qū)將分為小婁新韻、小婁古事、小婁秘境、小婁書廂和小婁雅院五大板塊共66個鋪位。
根據(jù)每幢建筑的特色來匹配文創(chuàng)、零售、輕餐飲、國學培訓等相應業(yè)態(tài),以期實現(xiàn)“古韻與今風同臺,國際與國粹共贏”的效果,活態(tài)再現(xiàn)小婁巷歷史文化韻味。
△規(guī)劃圖
進入巷口,一條長長的主路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鋪上了整齊的石板,零星可見的幾個工人在施工完善。兩邊曾經斑駁的墻面都已經刷上了白漆,煥然一新。
整條小巷不過百米,卻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即視感。錯綜復雜的小路讓小錫妹著實摸不著頭腦。幾進幾出的庭院更有“大家”之感!
小婁巷,一條近900年歷史的江南民居古弄堂,亦是一條出江南才子的“才子巷”,更是無錫五個歷史街區(qū)中唯一一個位于市中心的歷史街區(qū)。
這里英才輩出,僅明清兩朝就出了一名狀元、十一名進士、十五名舉人、近八十名秀才。
△未修復之前
由于小婁巷多世代高門簪纓之族,據(jù)說有繡衣坊;鍾秀坊;毓英坊;進士第坊;叢桂坊;進士世家坊等牌坊。
漫步往里走,就好似穿越時光隧道,
隨處都能觸摸到歷史。
百丈備弄、百年牡丹、將軍宅…
踏入其中,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
▽
百丈備弄
蘇南舊時的大戶人家,往往在廳堂樓閣邊上開辟一條長弄,弄堂狹長,從入門第一進貫穿到最后一進院落,這狹弄通常就叫備弄。
如今這條狹長的通道是現(xiàn)在無錫僅存的長達百米的備弄了,即使是艷陽天,陽光也難以照射進去。
圖片來源@無錫旅游局
150多歲的牡丹
這株牡丹就在秦家老宅福壽堂,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英國BBC在2014年還專門派人前來給這株牡丹花拍過紀錄片,在2018年開了72朵,刷新了2011年52朵的記錄。
圖片來源@蘇珈美術館林一
將軍宅
據(jù)悉將軍宅是王賡的故居,悠長的廊橋足以展現(xiàn)風光之時的盛景,宅中一棟白色別墅,保存尚好,曾用作幼兒園。
佚 園
建于民國初年的佚園,雖已四壁空空,但里面的假山與園池,亭臺與樓閣猶存卻不復盛景。破敗的景色令人惋惜!
站在園中最高處,小巷之外的高樓大廈,繁華一覽無遺。與園中略顯靜謐的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園中有一株已經盛開的玉蘭,生機靈現(xiàn)。待小婁巷正式開街以后,這里將會是怎樣一番美景!
金勝神廟
還在修復的金勝神廟建于清同治年間,飛檐峭壁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中國古建筑的風采。
修復之后的小婁巷必將顯現(xiàn)出大宅云集、庭院深深的名巷風貌。小錫妹期待著!
經過修復的小婁巷已然煥然一新,一代老無錫人與一段有關小婁巷的記憶,好像都要翻篇了。
但改變,不意味著消失,就好像小婁巷一樣,雖然幾經曲折,如今依然韻味猶存,依然是那些老無錫人的“根”。
修復工程即將進入尾聲,小婁巷也將迎來新的發(fā)展,但它也只是改了模樣,那份歷史與記憶卻無法被改變。
我們期待著一個煥發(fā)新生的小婁巷與我們見面。
一起期待7月,小婁巷重新揭開面紗!
*圖片由無錫攻略拍攝、東林書院以及網絡
*部分文字素材來源于淘最無錫、東林書院與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