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旅游 |
在神山的腳下,不能砍木頭,不能淘金子,不能去放牛羊,在其后我逐漸對藏族兄弟的文化有了了解,我才知道在整個西藏有幾千座神山,其中有8座神山是最偉大的,有一座在云南,叫卡瓦格博,我們這一期就要給大家講卡瓦格博的故事。
【字幕:】卡瓦格博(上)
【卡瓦格博山峰】
1、卡瓦格博位于橫斷山脈的腹地,在云南和西藏交界處,海拔6740米。是西藏最重要的神山,在當?shù)匚幕锼巧耢`的寓所,不希望人類染指她的圣潔,1990年一次重大山難,打破了神山亙古的寧靜,也展開了一場登山屆前所未有的爭論。
2、遠在佛教尚未傳入西藏的時代,卡瓦格博便是當?shù)氐谋窘躺裆?。公?世紀以后,卡瓦格博皈依佛教,經(jīng)蓮花生、歷代噶瑪噶舉派和其他教派大師的點化推崇,成為聞名全西藏的八大神山之一。但對于登山者來說,攀登一座從未被攀登過的山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雪山只是一個高度和海拔,一個挑戰(zhàn)自我的對象。
3、1990年8月的夏季,一支陌生的隊伍馱著大包小包來到了雪山腳下。
4、村民不知道他們是誰,來干什么的。
【同期】
(阿茸):我們都奇怪,東西這么多,不是收菌子的 ,以前來過收菌子的 ,收菌子的用塑料桶,他們就說,哦
(張?。鹤叩绞裁吹胤?,后面帶著一大串尾巴 ,跟著很多人,男男女女
(阿茸):我們問
(阿南主):那個電波架起來 ,3號
【登山隊在整理東西】
5、與村民的好奇一樣,這支隊伍也對這座美麗的雪山和村民獨特的生活方式驚嘆不已。
【同期】
(張俊):我和那些日本人說是 ,走
(阿茸):他們跟著我來到我家,他說我跟你一起玩 ,你家是哪里 ?我說我家在這里 ,來這里玩了以后,他們就住在我家。91年他們登山來的時候 ,他們都住在這里 ,住著20多個人,他們借我家的房子 。他們的東西馱回來到這里 ,睡也是睡在這里。當時這邊沒有蓋好,他們睡在這里 ,有兩個人他們睡這里的時候 ,腳伸在這里 ,我說我們藏族人 ,火塘邊不能伸腳,我就把它放回來,頭放在這里 ,腳放在這里 ,兩個人在這里 ,其他人全部睡在這里。我把地鋪搭起 ,他們有睡袋的用睡袋 ,一直睡在這里,那個時候我們沒看過睡袋,他們的睡袋很奇怪。
(張俊):那些日本人 ,從來一輩子沒見過 ,那個我們叫鼻虱
【藏族的村莊】
6、淳樸的藏族村民用自己的方式,款待了來自遠方的客人。
【同期】
(張俊):坐下來以后 ,梁上掛著的生肉
就這樣聊天 。
【藏族的村莊的小院子】
7、青稞酒釀造的友誼一直持續(xù)著,直到藏民知道了他們的來歷。
【同期】
(扎西):當時他們來 ,對外宣傳是 ,他們要攀登梅里雪山 。當時我們藏民族 ,很多的藏民族 ,不知道什么梅里雪山 。因為我們藏族人,這個雪山不叫梅里雪山 ,就叫卡瓦格博。
【藏族在禱告】
8、當藏民們知道了他們要攀登的梅里雪山就是他們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的時候,他們受到的震驚是前所未有的。
【同期】
(扎西):那時候是老百姓沒有辦法的情況下 ,老百姓是主動燒香 ,每天早上 ,天天都在歷史悠久的太子廟,經(jīng)常燒香 。
(阿南主):老百姓我們天天念經(jīng)、,繞山 ,神山
【神山下的寺廟】
9、這是一次特殊的出發(fā)儀式。從日本出發(fā)的時候,當?shù)氐乃聫R為每個隊員送了護身符,在飛來寺喇嘛們?yōu)樗械年爢T祝福。這一次出發(fā),就像他們的登山生涯中若干次出發(fā)一樣,沒有誰覺得它有不尋常之處。
【同期】
(曾彩云):到現(xiàn)在都忘不掉 ,因為他要走的那天 ,相當忙 ,6點多些就回來了 ,兒子在做著作業(yè),我一進家就看見 ,花瓶里插著一大束花,我講
這個是我爸爸買給你的花 。”我就有點納悶 ,結婚這么多年 ,他也沒說送我一束花 ,會買那么一大束花擺著?我也沒說什么就去做飯,那天晚上凌晨一點多他回來了,他就說
【中日國旗飛揚在梅里雪山下】
10、這支登山隊,由中國和日本聯(lián)合組成,主體是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這是一支實力強大的隊伍,有日本大財團的支持,隊員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jīng)驗,并配備了最先進的衛(wèi)星云圖接收儀器,隊長是日本著名氣象專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隊長是中國登山家宋志義,他創(chuàng)造過無數(shù)次中國登山記錄。
【主持人】
海拔6740米,其實對于真正的登山者來講,這個高度沒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卡瓦格博,第一它是一座處女峰,從來沒有人攀登過,沒有人站在它的山頂上;第二它是在地理情況非常復雜的一個地區(qū),所以它有相當高的科考價值。從80年代,日本的登山隊,美國的登山隊就來過這兒,攀登它,尤其是一次日本登山隊,三個月的時間,濃霧、大雪、冰雹,根本連卡瓦格博主峰的影子都沒看見,就失敗了。第二年,美國登山隊又來,沿著明永冰川往上走,也同樣沒有走到他們所期望的最起碼的海拔高度就撤退了。
【日本登山隊員的筆記本】
11、1990年冬天來臨的時候,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再次偵察了上山線路,在周密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一條新的攀登路線。
12、按照計劃,一、二、四號營地的建立還算順利,但在選擇三號營地時,中日隊員之間發(fā)生了爭議。
【主持人】
這次攀登實際上從一開始非常順利,很快地就把一號營地和二號營地都建立起來,四號營地的點,也是大家共同認可的,但是三號營地,到底選在什么位置,中日雙方產(chǎn)生了爭執(zhí)。這就是卡瓦格博,這樣看更清楚一點,一號營地在這個地方,二號營地在這個地方,四號營地在這個地方,中日雙方?jīng)]有爭議?,F(xiàn)在三號營地建在哪兒,日方要想往上一點,這樣他們在突擊登頂?shù)臅r候,可以節(jié)省體力。中方覺得如果要安全,就要往后撤一點,因為這一帶整個都是堆雪區(qū),有可能發(fā)生雪崩,然后爭執(zhí)不下,日方隊長,就派了一個隊員上山考察,到底三號營地建在哪兒,結果這個隊員上山的時候,運氣不好,濃霧密布,什么都看不見,回來跟隊長報告,于是隊長采用了東方式的思維方法做了決定,把這個三號營地建在中日雙方爭執(zhí)地點的中間,這個決定其實為以后埋下了隱患。
【同期】
(段建新):我當時是廚師 ,是負責后勤 ,那么在當時的分工是這樣的 ,大本營以下的整個安排,是由中方來整體負責的 ,日方不參與的。
【梅里雪山山角下的營地】
13、四號營地建立在5900米高度的一個大冰壁前,登山隊以此為基地曾經(jīng)攀登到了6210米的高度,并觀察了最后沖頂?shù)牡匦?,結論是:已經(jīng)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點了。登山隊擺酒慶祝,因為,6210米,對攀登卡瓦格博峰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14、一位日本隊員在給家人的一張明信片中寫到:“11月10日,從神戶出港,經(jīng)過天津、北京再次來到云南省。我們的登山隊到今天已經(jīng)在德欽8天了,現(xiàn)在是旱季,持續(xù)了10天的晴朗,11月27日,兩隊合流,12月初就要開始攀登梅里了,我們預定1月初登頂,我高興地期待著回國以后的會面。”
登山隊員王建華的妻子和兒子已經(jīng)在準備著他的凱旋歸來。
【同期】
(曾彩云):元旦時候我?guī)е鴥鹤?,想著如何準備迎接他爸爸回來 ,他還在家里 ,當時只有7歲零4個月,做了幾朵小紅花 ,然后跑到門背后,自己操練幾遍 ,一會跑出來 ,一會又躲在門后,準備爸爸回來就跑出來 ,說歡迎歡迎這個意思 。
【藏民們在崇拜梅里雪山】
15、藏民們很快得知登山隊即將登頂?shù)南ⅰ?br>
【同期】
(扎西尼瑪):那幾個老頭
現(xiàn)在是到你該耍威風的時候了,把你的威力使出來 ,把你的神力施展出來,把那些登山隊攆下來!你必須要做出一個反應 。你如果做不出什么反應,老百姓就要罵這個神山了。
(扎西尼瑪):如果今天沒有把你的威風使出來 ,把你的神力施展出來 ,我們以后就再也不敬你了。
卡瓦格博(下)
【主持人:】
你好,這里是《經(jīng)典人文地理》,讓我們接著講卡瓦格博的故事,在這次山難的最關鍵的時候,西藏登山隊來了,西藏登山隊我我們中國登山界的驕傲,他們創(chuàng)造過無數(shù)讓全世界為之側目的記錄,就在這次星夜馳援的路上,這些登山選手開著車從拉薩到德欽創(chuàng)造了一項到今天汽車拉力塞選手都無法打破的記錄,他們太快了,他們急于救自己的伙伴,在卡瓦格博山腳下,這些藏族隊員,點起一支一支的香,他們禱告山神,允許他們上山救人。
【字幕】卡瓦格博(下)
【畫面提示】卡瓦格博山上扎著黃色的高山帳篷
1、
【同期:】
(戈亞)
2、
(阿克布)
3、
(仁清平措)2天2夜,2天1夜沒有斷過。
【汽車在山路上飛奔所看見的路面】
4、
【同期】
(仁清平措)迪慶洲的那個洲長說了,你們的確是個奇跡,他過去說過,西藏登山隊名不虛傳。
【卡瓦格博山上人們正在攀登】
兩支隊伍加在一起,當今世上的十名頂尖高手,聚集一堂,但在鋪天蓋地的暴雪和山搖雪崩面前,沖擊顯得微不足道。他們選擇了幾條不同的上山路線,但連2號營地都沒能到達。
【同期】
(張俊)關鍵呢是要上2號(營地),到了2號(營地)就可以用望遠鏡看到3號(營地),因為我們這個營地是大本營在這里,1號營地這這里,2號營地在這里,3號營地比2號營地低100米,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3號營地,而且2號營地到3號營地也特別平坦。
【卡瓦格博的全景】
偵察機在高空拍攝的照片顯示,3號營地所在的地點,有30萬噸云團樣物體堆積,判斷是雪崩。
【同期】
根據(jù)西藏隊上不去,國家隊上不去,日本隊上不去,才根據(jù)空軍的行拍在照片就斷定,這是一個雪崩造成的山難。
【行拍卡瓦格博的山體】
十七位隊員的遺體還不知身在何處,1月21日,取證指揮部正式宣布:17名隊員的失蹤,搜救行動失敗。山難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隊員家屬那兒。
【同期】
(家屬)在我聽到消息以后那幾天,自從正式宣布以后那幾天我基本上是躺在床上,用氧氣帶養(yǎng)著。
抓頭發(fā),那分鐘感覺五雷轟頂,毛孔、頭發(fā)完全豎起來,我就一聲尖叫,尖叫一聲我就一樣也不知道,就昏了。
【寺廟里的旗隨風飛舞】
斯那次里是17位遇難者中唯一的藏族隊員,出發(fā)的那天,他曾面向盼望已久的卡瓦格博峰,他禁不住喊了出來:“啊,這么美,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的山,我都不想回去了”。沒想到他真的永遠留在了神山,那年他26歲。這個在卡瓦格博山腳下長大的小伙子,生前連一張清晰的照片都沒有,追悼會上的遺像模糊
【同期】
他從來沒有不聽我的話,只是那次登山我叫他不要去,他沒有聽,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大山的全景和死亡的樹】
山難過后,雪山并沒有就此平靜下來,卡瓦格博的憤怒似乎并沒有就此平歇,1991年1月21日,也就是大本影下撤的當天,大本營附近發(fā)生了一場可怕的冰崩。大本營附近有一片寬300米,長400米的冷杉林,樹的直徑都在50厘米以上。雪崩過后,杉樹齊刷刷地倒伏在地上,一棵不剩。
【同期】
你看就是這些了,這些就是登山隊來了以后,這些樹就全部倒了原因就是這個了,然后從歷史到登山隊來之前沒有出現(xiàn)過的,我們的農(nóng)場,或者大本營前后,是一棵樹都沒有這樣過,吹風、雪崩,都沒有聽說過。
【卡瓦格博山峰】
5、
【同期】
當?shù)厥来幼≡谶@個地方的藏族人,包括所有敬拜這座雪山的藏民,對他的稱呼呢只會是卡瓦格博,還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我感覺那種非常神圣的感覺的一種稱呼叫“阿尼卡瓦格博”,阿尼就是爺爺?shù)囊馑?,一座山變成人類的爺爺,可想而知那種人與山之間的那種關系。
我們藏族,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五谷雜糧依賴于甘霖,但是黑頭藏族民完全要依賴于大山。
【牧民在放羊】
當?shù)乩习傩照J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山賜予的,對神山不敬,神便會離開他們。災難就會降臨。
【同期】
我們的生命,我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我們?nèi)祟愔阅軌蛟谶@樣一塊土地上安居樂業(yè),我們要住房要蓋房,山上有森林,我們可以從森林里砍伐來我們所需要的木料,我們?nèi)艘人?,我們所有的牲口,包括生存棲息在山上的這些動物,這個森林,所有的花草植物,它們的生長也離不開水,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山上都有了,我們春天可以播種,秋天可以收獲,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對土地充滿了感恩。
【藏族走在路上】
6、
【同期】
這個地方有很多的外來人,有登山的,有搞經(jīng)濟開發(fā)的,有搞探險的,各種各樣的都有,很多人的想法都是想爬到山頂上去,是一個垂直的思維方式,他就感覺藏族的方式就非常奇特,他不是向上走的,他是平面上的繞一座山,就是當你想從低海拔爬到高海拔的時候,你是在超越一個極限,這是很多人想做的一件事,但是藏族人在平行的繞一座山的時候,他是不超越這個極限的。
【人們走在路上,看見滿目的石頭】
2003年恰逢藏歷水羊年這年,踏上轉山路的朝圣者就在十萬人以上.
【主持人】
有一位意大利的女探險家,她曾經(jīng)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 ,在她走出沙漠之后 ,她轉過身,面對沙漠跪下 。記者問她,你這么勇敢的走過沙漠之后 ,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她告訴記者:“我感謝塔克拉瑪干沙漠 ,它允許我徒步走過了。”
1991年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失敗之后,并沒有說是終止其他人 ,想要征服這座山的欲望,日本京都大學的這些年輕的登山家和他們的組織者,也不愿意放棄
【演播室】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山難之后,日本隊這支登山隊的精英 ,全部被埋在了山上 ,然后中方的登山組織 ,給他們一個最后期限,為你們保持5年 。5年之內(nèi),給你們作為再來登山的期限 。
【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
日本京都大學對卡瓦格博的首登權有5年的期限,1991年山難以后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元氣大傷,以至于在后來的幾年中他們都沒法再次組建一只隊伍,1996年的首登權期限的最后一年,京都大學組建了一批隊員,踏上了從登卡瓦格博的旅程。
【演播室】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96年的時候,中方隊員都是從云南本地來找的 ,國家隊沒有專業(yè)的登山隊員參加 ,一共只有4名中方隊員,17個日方隊員 。
【一個藏族老太太正在轉經(jīng)】
當?shù)氐牟孛褚驳弥说巧疥爩⒃俅蔚絹淼南ⅰ?br>【同期:扎西村長】
96年登山的時候,登山隊消息一傳下來 ,登山隊快要到我們德欽縣了 。老百姓是主動的 ,
沒人指揮他們,在守房子的沒有 ,全部下去 ,到瀾滄江
坐了三天,
【張俊】
他們橫在明永大橋上,在那做飯,
【同期:扎西村長】
我們老百姓都是看著他們吼口號,如果要登山隊過來 ,過來以后 ,一個一個扔在瀾滄江里面。
【村民】
刀子拔起,我們卡瓦格博是什么什么神山 ,任何人不能登卡瓦格博 !
【張俊】
我說你們要干什么?
【同期:扎西村長】
當時提出一個要求 ,不準登到峰上 ,如果你們登到差不多的時候 ,必須要返回 。
【張俊】
我說可以,好商量,
【日本登山隊】
13、
14、
15、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這次登山大家強調的是一個安全,安全為主 。
【張俊】
但是有一個前提,有傷亡的登頂也算失敗 。
【登山隊正在爬雪山】
16、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這個高度跟91年的高度 ,是在一個高度上 ,但是離冰川腳離得遠一些 。
【雪山的畫面】
17、
【張俊】
已經(jīng)登到差不多這個位置上來了
又得到一個,東京氣象廳來了一個氣象資料 。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有一個衛(wèi)星云圖,說南太平洋有一個急雨云團 ,朝這個方向在移動,可能再四
【張俊】
說是在未來兩天內(nèi),那個時候我們就沒定了 ,有一個極大的暴風雪的過程 。
【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日方隊長就非常緊張,他覺得有這個降雨 ,肯定會影響登山 。
【張俊】
結果我們也不相信,東京是什么氣象廳 ,我們也不知道 ,我們趕快問國家氣象臺 ,再問云南氣象臺,完全吻合 。
【隊員們正在登山】
18、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日方隊長一聽說氣候因素,就馬上一撤就撤到大本營 。
【張俊】
需要6天時間才能到的時間,我們1天就跑到了 。最短時間內(nèi) ,能丟的丟,
就往回跑,只要活著肯定就行 。
【隊員們回到了大本營】
19、
【同期】
【張俊】
剛跑到大本營的時候,還沒到大本營 ,我們又接到一個氣象預報了 ,三地的氣象預報同時給我們,說是什么暖濕氣流,把云吹到印度
體力遭受了嚴重創(chuàng)傷,關鍵是人的思想垮了 。
【同期:金飛彪——1996年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
每天都躲在帳篷里邊默默流淚,他們下來后 ,很多隊員抱頭痛哭 。包括隊長都說:“
我們可能以后也無緣,再來登這個山了!”
【中日國旗飄在山角】
20、
【同期】
(扎西尼瑪):這么一座非常美好的山 ,我們每天都在祈禱 ,每天都在注意著雪山 ,為什么他們來臨?那些登山隊員要攀登這座雪山,他就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怎么會犯這樣的傻?他們?yōu)槭裁匆獊淼沁@座山 ???!
(西藏登山隊隊長):總有一天梅里雪山咱們中國人可上去,這是時間的問題,什么時候,也許明年,也有可能過過個3、4年就可以登了。
這山是座神山,我也承認神山, 我們藏族也有轉山, 但是登不上去是不可能的。
(環(huán)保主義者):為什么不能給自然 ,多留一點點凈土 ?能留一點點 ,沒有人的足跡涉足的地方?
(阿克布) :你說神山登不上去 ?那是不會的 。那肯定可以登上去 。
(金俊喜):作為一項探險運動來講 ,無論什么山我們都想試試,越?jīng)]有人登的我們越想試試,無高不可攀,
(高家虎):既然他是一座沒有人登過的雪山 ,那對全世界的登山者來說 ,都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人們在攀登雪山】
21、
【同期】
(段建新——1991年中日聯(lián)合登山隊隊員):內(nèi)心來講 ,我們會非常尊重藏民的愿望,對于攀登來說,對于登山者來說
(金飛豹):其實山是不可征服的 ,征服的只不過是一個海拔數(shù)字 。你說我們在山里面 ,整個人多渺?。∥覀冊俣嗟娜嗽谝蛔┥缴?,只不過像螞蟻一樣 。人和自然比起來 ,人是非常渺小的,人是不可能和自然 ,進行一些對抗的。特別在登山過程當中 。
【登山者在爬雪山】
在對登山看法漸漸轉變的過程中,一種更理性的聲音出現(xiàn)了。
【同期】
(王石——登山愛號者):我想作為一種登山資源, 如何在環(huán)境保護的大前提下,來對梅里雪山,重新認識
這是非常不值得的。
【主持人】
公元2000年的時候,在德欽縣
【黃昏中的大山】
激烈的爭論中神山為許多人所了解,也被許多人所接受,卡瓦格博也用自己的神奇感染著前來他腳下祭奠親人的遇難者家屬。
【同期】
(1991年聯(lián)合登山隊員家屬——翁彩瓊):一路過去心情是比較難過的,我也是從那一下才體驗到了 ,第一次體驗到了一點點,對大自然的美感和雪山的美景。那個時候 ,就好像把自己親人的這件事 ,稍微淡了一點 ,情緒轉化了一點。
(曾彩云):德欽一直都是晴空萬里 ,天都是相當晴 ,但是我們才一到那里 ,那種鵝毛大雪,雪下得很大 ,推開窗子一看 ,白茫茫的一片。
【美麗的大雪山】
對于遇難者家屬來說,能親眼看一看卡瓦格博的真面目,可能是他們此行的最大心愿。
【同期】
(1991年聯(lián)合登山隊員家屬——翁彩瓊):到了那里以后 ,應該是我們親人 ,遇難雪峰的峰頂,很美麗地呈現(xiàn)在眼前 。可能也會想,不管怎么樣 ,他們應該從 ,要是我們說的 ,
有一種靈感的交流的話,他知道我們親人到了 ,應該會 ,因為當時沒有尋找到,會有一種向往,一種愿望
【在雪山下飛舞著彩色的小旗】
陰霾的天空讓前來祭奠的人們心情壞到了極點。
【同期】
(1991年聯(lián)合登山隊員家屬——翁彩瓊)
那時已經(jīng)是5月份了,什么都看不見,那個時候我的心情, 一個是失去親人在心里的悲痛,
心情是非常的絕望,就只想, 我看絕大多數(shù)的家屬的心情, 都是只想, 算了,
(曾彩云):我抬頭一看 ,整個梅里雪山就像拉幕一樣 ,嘩地就拉開了 !
(1991年聯(lián)合登山隊員家屬——翁彩瓊):就是這一下 ,舞臺上拉開幕 ,那個霞光就照在峰頂!
(曾彩云):拉開了,
(1991年聯(lián)合登山隊員家屬——翁彩瓊):照在峰頂 ,景色很漂亮,一下子
【雪山的頂峰】
在遇難者悲切的呼喚身中,卡瓦格博感動了。
【冰川】
25、
【同期】
(接村民采訪):我去趕牛的時候 ,到白石頭的地方 ,就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尸體 ,還有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掛在那里。本來心里面就想,今晚就住在那里 ,第二天再去挖藥 ,看到那里有那么多東西,還有遺物 ,我就跑下來了 。轉下山以后 ,先把這些反映到村里,然后反映到鄉(xiāng)里 ,再反映到縣里 ,然后反映到別處 。
【冰川】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當年的組織者張俊那兒。
【同期】
(張?。┑職J縣趕快報給我,當時是在夜里報給我 ,報給我以后 ,第二天我就給我們主任報告,我說我要到德欽 ,不到北京去了 。就趕到現(xiàn)場去,第一,剛一跨進去就看見一顆牙齒,當時我們沒有勁了 ,一點勁也沒有了 ,一步路也走不動 ,因為我根本沒有看見他們死,從山難以后,到我發(fā)現(xiàn)牙齒的那一瞬間 ,我都不相信他們已經(jīng)死了 。我老在開玩笑,一種僥幸的心理 ,我就說是外星人來了 ,把他們接走了。我就這樣想的 ,可能來了一個天外物,發(fā)現(xiàn)他們在這里干什么 ,把他們接走了 。因為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理由,說明他們17個人死了。
【死難者的衣物】
從細小的一個電池
【死者的物品】
【字幕】2004年8月29日,曾誓言“單挑梅里雪山”的青年,高家虎將自己珍藏的山難遺物親手交給遇難者的親人。
【高家虎將自己珍藏的山難遺物親手交給遇難者的親人】
2004年8月29日,高家虎把自己揀到的遺物親手交給遇難者家屬,并同時把自己為了緬懷17勇士而譜寫的歌曲從心底唱了出來,歌曲的名字叫“牽掛”。
【字幕】2000年卡瓦格博成為中國第一座不準攀登的山峰,但是爭論會從此終結嗎?
日本登山隊隊員名單 11人
井上治郎
佐佐木哲男
清水永信
近藤裕史
米谷佳晃
宗森行生
船原尚武
廣瀨
兒玉裕介
世倉俊一
工藤俊二
中國登山隊隊員 6人
宋志義
孫維琦
李之云
王建華
林文生
斯那次里
【主持人】
那十七位勇士,永遠留在了這座山上 。只要卡瓦格博在 ,他們高貴的靈魂就會陪伴它。他們十七個人用生命在告訴我們,我們不可能去征服這座山了 ,因為我們從心里不應該想著去征服這座山,我們?nèi)祟愑肋h不要輕言,想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