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力資源研究
是留下,還是離開,拿著手中L遞過來的辭職信,來來回回糾結了幾個月的離職終于劃上句號。
此刻,看到L臉上洋溢的光,看到她對未來未知的美好憧憬,無論如何,只想祝福她。
選擇無所謂對錯,分岔路口,怎樣走,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都是一段獨一無二的人生。成功也沒有標準的定義,這里可能會是一份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那里可能收獲一份內(nèi)心的充實和快樂。
L是公司老員工,大學學的市場營銷,來這個公司之前在一家汽車4S店市場部工作,做得興致勃勃,風生水起。為了追求更大的平臺,她來到這里,由于行業(yè)原因,公司并沒有適合她的廣告或市場部門,她主要協(xié)助張羅公司設立之初的綜合行政事務,算是轉了行,也換了份崗位。2013年初,我來到這個公司任綜合部經(jīng)理,她主要協(xié)助我管理公司行政和企業(yè)文化工作,任部門副經(jīng)理。
有人議論,L來的早,跟新來的經(jīng)理年紀差不多,都是女的,肯定你爭我斗,合不來吧。公司領導也經(jīng)常關心,三天兩頭分別找我們談話,相處如何,分工如何,諸如此類。
直到3年多以后的今天,此類的議論和關心,仍不絕于耳。
然而,當事人之間卻異常平靜,任何多余的事都沒發(fā)生過。
這似乎不太符合辦公室政治的劇情需要。
我并沒有情商特別高,“駕馭”下屬特別好,她也沒有情商特別好,“管理”上級能力特別強。
我們之所以“和諧”,是彼此缺乏“宮斗”的動機。
L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興趣一直不大,按照她的說法,當初之所以來這個公司,無非看中一個大的平臺,公司安排什么她做什么,也沒多想。做行政工作,一直是渾渾噩噩,公司安排做什么她照章執(zhí)行便是,她壓根不想在這條道路上走的太遠。但是,在這個公司,她真正喜歡什么,看中什么,一時半會也說不上來,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而我,則一心只想做好HR工作,鑒于公司原因?qū)⑦@些工作暫時都放在一個部門,并安排一位老員工負責行政等方面的工作,我自然樂得其中,不去多管。
就這樣,我們倆自然相處融洽。
但是,能在“平臺”上一直這么彼此融洽下去嗎?
公司設立的頭幾年,管理重心都在業(yè)務開拓和業(yè)務管理上,作為后勤保障的行政管理工作,是相對比較粗放的。適應了粗放式管理的,缺乏內(nèi)在動機與工作興趣的L,無論是工作能力、經(jīng)驗,還是與崗位相匹配的職業(yè)態(tài)度,都沒有明顯提升。與此同時,隨著公司發(fā)展逐步穩(wěn)定,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卻是逐步提高。兩相對比,差距立顯。
——采買辦公家具,L認為可以按慣例跟長期合作的幾家供應商談就行,沒有進行更廣泛的市場調(diào)查,沒有多出幾套比價方案,但結果出現(xiàn)了公司對該批家具價格的質(zhì)疑。
——盤點固定資產(chǎn),由于涉及到一些賬實出入,需要追溯查證的內(nèi)容比較多,歷時大半年也沒做完。
——做行政費用分攤,過程中存在一些原始數(shù)據(jù)登記不清楚,沒有簽字確認的情況,等等。
…….
行政管理工作受到了公司上下員工的質(zhì)疑。
L逐漸被貼上了拖延、責任心不強、工作不到位等等標簽。
我也被“指責”對行政工作放任不管。
兩人相處,也多了一分明里不說,暗里有點相互不滿的尷尬。
就我最初的私心而言,這樣做,本想自己徹底脫手行政工作,另外也是給L以職業(yè)發(fā)展空間。
但是,沒料到的是,工作能力和經(jīng)驗并不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而自然增長,幾年下來,L在這個她看中的“平臺”上,越混越差。
我問L,行政工作并不復雜,按你的工作能力,不至于此啊。
L說,我也想做好,但我對工作始終提不起興趣,怎么辦。
那你有想過內(nèi)部換崗嗎,調(diào)整一個工作崗位,在公司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L說,我想,行政工作的專業(yè)性、技術性都不算強,如果我連行政工作都做不好,在這個平臺上,我想不出還能做好別的什么工作。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在另一些領域能做得更好,成長更快?
L說,公司這個平臺還不錯,工作也比較穩(wěn)定,我舍不得離開。
動機是內(nèi)心的渴望,有渴望才有源動力。興趣則是讓這個動力更持久的保障。工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拼搏精神、責任心、敬業(yè)度,進而,取得的工作成就,難道不都是主要與個人的內(nèi)在動機和興趣有關?
我記得剛認識你時,
神采飛揚,信心滿滿,
你有很多創(chuàng)意,也能寫一篇很精彩的軟文,
公司年會,你可以張羅得光鮮奪目,
公司組織員工活動,你能扯著嗓子,撩起膀子,干得熱火朝天。
在與L的多次溝通中,我越來越覺得,她真的很糾結,既想把這份工作做好,又不想做太好;既想去追求夢想,又舍不得離開這個所謂的“平臺”。
自己擅長的,自己的才華,自己的興趣,都在這種糾結中消磨著。
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完成情況,工作能力經(jīng)驗的鍛煉和積累,也在消磨中越來越不盡人意。
她常常會說,“離開了平臺,你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不能輕易離開。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離開平臺,就真的就什么也不是,那是不是該勸你趁早離開。
畢竟你還有長達近30年的職業(yè)生涯,你的平臺會一直在嗎,你的平臺會讓你一直這么呆著嗎?
畢竟未來幾十年,你可能面對的是共享、個體聯(lián)盟以及可能還有許許多多你現(xiàn)在無法想象的新詞語,自己不練就一些拿得出手的真本事,你真的有信心能混到退休年紀么?
L還會擔心,你看,“不要輕易跳槽或轉行,跳槽窮1年,轉行窮3年”啊。
不輕易跳槽是對的,畢竟對待自己的選擇要有一份慎重與堅持,頻繁跳槽的人確實讓人覺得浮躁。但是:
如果你有著良好的自我認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會做什么,短板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還需要發(fā)展的能力或資源是什么;
如果你有強烈的動機,有對夢想的執(zhí)著與追求;
如果你還不至于每個月等著工資過日子;
那么,你為什么要“將就”?
窮1年,窮3年,如果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上來看,可能算不得什么;如果談情懷的話,跟自己的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相比,那可能更算不得什么。
另外,“行政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門檻嗎?誰說做不好簡單的行政,就一定做不好其他工作?
你可能生性活潑,俠義豪放,就不喜歡零零碎碎、滿地雞毛的事;
你可能天馬行空,滿腦創(chuàng)意,就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有條不紊的范;
每個人找到適合的天地,簡單工作可以做得精彩紛呈,復雜工作也能游刃有余。
L最終還是鼓起勇氣去參加了幾場面試。
她說,僅僅是面試中遇到人,就讓她格外喜歡,惺惺相惜,相見恨晚。面試中的感受,更讓自己找回自信,感覺找到用武之地。
“平臺”講的是資源,“自我”講的是能力。平臺,是與“自我”相互成就的,而不是僅僅用來依賴的。
離不離開,離不離得開,需要“自我”合理評估,主動權始終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作者:melody,坐標杭州,國有企業(yè)從事行政人事工作1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