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
軍按:這是我數(shù)年前的醫(yī)案,現(xiàn)在看來顯得有些稚嫩,帖在這里,和各們學友共享一下,亦不失為一己之鑒。
1、腹瀉案
患者賈TJ,46歲,女性,2009.9.10初診。主訴患腹瀉一年,久治未愈。患者體形中等而偏胖壯,腹部按之充實而有底力,但無壓痛,165cm的身高,而體重達80kg,述一年前曾在某學校食堂打工,由于飲食饑飽寒暖不常加之進食油膩冷滑之物,以致發(fā)生腹瀉,迭經(jīng)醫(yī)治(無非是FPA及次倉片等西藥)服之即效,但停藥后又復作如故,如此好好歹歹直至來診,刻下:一進冷食即瀉(患者為一熱性體質(zhì),膚白唇紅講話洪亮有力,雖一日之中連瀉數(shù)次不等,但其體重并未因之而稍減,平素偏又嗜飲涼茶等。)自覺腹中急廹,瀉下稀溏如水,但飲食睡眠很好,患者雖知余之中藥很能“治病”,但總是懼怕中藥“太苦”,且煎煮麻煩,此次來診實出無奈,并要求余探測令其速愈。余遂處方:
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殼12克,生甘草6克,半夏10克,厚樸10克,茯苓30克,蘇梗10克,蒼術10克,豬苓15克,澤瀉20克,梔子1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紅棗15克,三劑。
2009.9.26患者特來告知藥后瀉止,大便成形日一次,停藥至今,未見復發(fā)。
按語:此患者素來健康無疾,體格頗佳,奈何飲食不節(jié),饑飽無常,以致腹瀉,病程雖久,但乃其一直未經(jīng)正確治療所致,實非深沉之疾可知,方選黃師治腸易激綜合癥之效方八味解郁湯合五苓散而加梔子,實從體質(zhì)及病癥多重考慮入手圖治,果獲速效,然其一年之疾欲三劑而永不再作,我實未敢其必,故仍需再觀察一段時間方可作出論斷。再:方中梔子之選,如今思之,不如換作黃芩方為切當。
2、失眠案
患者海GT,46歲男性,干部,2009.5.27初診。主訴:失眠五年。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壓、高血脂及脂肪肝多年,每天服用多種西藥控制(具體藥物不詳)因心臟瓣膜狹窄去年在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行心臟支架手術,術后失眠更為嚴重,每晚睡眠不足五個小時,曾服用西藥多慮平及安定等藥,雖然服后能夠強制入寐,但次日感覺頭腦昏沉乏力,精神不振,因其擔任社區(qū)副支書一職,工作繁忙,如此困倦不堪,無法進行正常工作,所以一直想用中藥治療,但是連更數(shù)醫(yī),服藥達百余劑之多,一無療效可言??滔拢阂归g仍難以入睡,且多夢易醒醒后即不能再行入睡,察其體形中等略胖,精神一般,夜間焦慮不安,平時刷牙時惡心,恐高但不暈車暈船,腹部無按壓痛及不適,飲食二便可??诳?,舌苔薄白而干,現(xiàn)在口服尼福達、洛汀新、脂必妥等西藥。近日又罹薄感,而咽癢咳嗽,自服抗感冒沖劑及止咳糖漿數(shù)日無效。(患者來診時向我出示一張他近日所吃的中藥方子,據(jù)說是一位老中醫(yī)所開,其方為四物湯加龍牡、柏棗仁、遠志、百合、夜交藤、合歡皮五味子等味,他連續(xù)服了近三十劑,上我處來診時,此藥在室內(nèi)還有五劑未服,因一病友力薦,故來延余診視。)遂為擬溫膽湯合梔子厚樸湯加味:
陳皮12克,姜半夏20克,茯苓20克,竹茹10克,枳殼12克,甘草6克,梔子12克,厚樸10克,川芎10克,丹參12克,蘇梗10克,桔梗10克,生麻黃3克,生石膏12克,姜棗為引,五劑
09.5.31二診:患者訴上藥服一劑,當晚十點左右即安然入睡,次日晨五點許醒來后又重新入睡,直至七點半才起床。四日來每晚,如此且心煩若失。而且早上醒來后依然不愿起床,還愿意在床上逗留時許,憶以前則于醒后心煩莫明,實不愿在床上多呆分秒。但其咳嗽則絲毫未減,遂令其停服洛汀新,并于上方去麻黃石膏,且重用苓、夏為各30克,十劑。
09.6.11三診:每晚睡眠時間可達6~8小時,已漸趨正常,但感覺入睡較難,睡著后一切安適,夜半醒后亦能再行入睡,處以原方減量十劑,囑隔日一劑,可緩緩停藥,后以本方合柴胡加龍牡湯五劑量粉碎粗末,每日20克,令其煮散,以作為調(diào)理體質(zhì)。
按語:患者久患失眠,且又屢治無效,當時其抱著試試看的僥幸而又焦灼的心情溢于言表,一進診室,我看到他服裝筆挺,神情專注,心中已經(jīng)判定其為半夏體質(zhì)無疑,又通過語言的溝通授以科學的放松之道,比如直言斷定他每于晚上睡覺時會感到不由自主的緊張或可說是一種恐懼,害怕睡不著覺,而正是因為這種害怕造成精神的進一步緊張而導致入睡困難,…… 正是由于這種溝通從而得到了患者的共鳴、認可乃至信任,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學習黃師的經(jīng)方醫(yī)學思想正確的運用經(jīng)方的體質(zhì)辨證及方證辯證,最終能獲如此佳捷之效,雖出我意料之外而亦實在情理之中矣!
3、高血壓頭痛案
患者杜XR,女性,48歲,2008年10月21日初診。主訴:自覺頭部呈走竄性疼痛三月余。既往史: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四年,斷續(xù)服用降血壓西藥如卡托普利等。其母親及大姐均患有高血壓病。由于服用卡托普利后出現(xiàn)咳嗽,故而將之停用改服復方利血平片。日前曾因瑣事與人發(fā)生口角。刻下測BP160/95mmHg,頭部呈走竄性疼痛而以入夜為甚,同時伴見心煩不安,胸悶嘆息連連,以致夜不成寐,時有耳鳴、腦鳴。另訴有腰腿疼痛之宿疾。察其體形中等偏胖,講話聲調(diào)較高,語速快,面紅有油光,體格強壯,食欲好而大便偏干,腹部按之充實有底力及抵抗但無疼痛,自述口苦而干,喜涼飲而飲水不多。按其脈弦長有力,舌紅苔厚而稍黃,有口臭。為擬柴胡加龍骨蠣湯、梔子厚樸湯、桃核承氣湯合方加減:
柴胡10克,黃芩12克,制半夏10克,赤白芍各30克,肉桂5克,懷牛膝30克,梔子12克,厚樸10克,枳殼12克,茯苓20克,丹皮10克,桃仁12克,制大黃6克,生龍牡各12克,姜棗為引,三劑。
2008年10月25日二診,服上方后大便每日二至三次,質(zhì)稀甚為快,頭痛緩解,心煩大定,但仍面紅有潮熱感不時,另覺饑餓難忍(有嘈雜感),但于就餐時又吃不下,睡眠較前幾天舒適一些,但感覺渾身無力,舌紅而干,口苦口干而不欲飲水,雙目羞明怕光,視物昏糊,測BP145/100mmHg。轉(zhuǎn)方從柴胡加龍牡湯合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方:
柴胡10克,黃芩15克,半夏6克,赤白芍各20克,黨參20克,甘草6克,茯苓12克,肉桂5克,生龍牡各20克,制大黃6克,懷牛膝40克,梔子12克,黃連6克,黃柏6克,姜棗為引,三劑。
2008.10.31三診,頭痛大減,腦鳴亦消失,腰腿痛之宿疾亦覺輕減。患者為此殊感欣慰鼓舞,此次測BP為140/95mmHg,遂以柴胡加龍牡湯合梔子厚樸湯及桂枝茯苓丸加懷牛膝出入調(diào)理月余,血壓穩(wěn)定,頭痛腦鳴未再復發(fā),現(xiàn)為其配制三黃瀉心膠囊(每粒0.5克,每次二粒每日二次)結(jié)合西藥吲達帕胺片每日一次,每次一片,隨訪至今,患者一直平穩(wěn),感覺無不適。
按語:該患者有高血壓家族史,體胖壯,罹患高血壓之后由于本人重視不夠,雖然服藥但不規(guī)則,每于血壓高時即服數(shù)日,血壓得降后又即自行停服(這種情況在基層也很普遍),以致其血壓一直處于失衡之態(tài)勢,所以出現(xiàn)初診時之諸多表現(xiàn),是因其家務勞碌加之情緒刺激以致陽熱上僭,沖腦擾心,故而腦鳴寐差,頭痛心煩方選柴胡加龍牡湯合梔子厚樸湯鎮(zhèn)靜除煩,而桃核承氣湯有通便祛瘀之能,可用于“如狂”者,與前二方相合,當有參贊協(xié)同之效,所謂“重復用藥,藥乃有力。”首方未用黨參者,恐有掣肘之嫌也。果然服后便通痛緩,繼以三黃瀉心及黃連解毒湯跟進,而更輔以黨參者,意在滅焰與生津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