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疾病的防治,近年來在針灸臨床亦廣泛地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茲綜述如下:
1 遺尿 付氏[1]等頭針組取穴頂中線(百會→前頂),體針組取中極、關元、腎俞、膀胱、三陰交穴,都使用G6805治療儀,以2次/s低頻脈沖電流刺激,強度以患兒能忍受為宜,每次治療15min,結果顯示2組療效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頭針組優(yōu)于體針組。梅氏[2]取頭針結合艾炷灸治療25例,總有效率96%,認為針刺頂中線,能促進大腦排尿中樞對膀胱排尿的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李氏[3],用“O”或“OO”羊腸線在足三里、三陰交、腎俞、關元、中極處埋線,亦取得滿意療效。張氏[4]用王不留行子貼壓耳穴壓痛點及脾、腎、膀胱、生殖器、內分泌穴位,每天揉按2次,治療56例患兒,全部治愈。
2 中樞性癱瘓 田氏[5]采用芒針透刺督脈穴為主,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療100例,用芒針從腰俞穴處沿棘突后緣向大椎穴處透刺,以捻轉補瀉法后立即出針;用毫針刺四神聰,繼則風府透啞門,取強刺激不留針,用加蘭他敏注射液1 mg分別注入風池穴各0.5mg,用維生素B1100mg、維生素B650mg分別注入患肢曲池、合谷、足三里、懸鐘等穴位,2組交替使用,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3%。施氏[6]采用腦活素(0.5~2mL),輪流穴位注射啞門、風池、大椎,結合隨證取穴,取得良好效果,隨訪14例患兒,檢查血清過氧化脂質,結果治療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有顯著意義。王氏[7]采用頭皮針配合體針治療40例,總有效率92.5%。
3 腹瀉 李氏[8]針刺患兒雙手食指到小指掌側所有指關節(jié)屈曲處指紋中點,唯食指第2關節(jié)橫紋處刺3點,呈三角形,用0.5寸30號毫針輕輕點刺,速度要快,以不出血為度,流出透明黃白色液體,針刺足三里穴,快速強刺激,不留針,脾虛者輔以捏脊。王氏[9]用刺長強穴治療76例全愈,溫和灸長強穴,療效也好。徐氏[10]以脾俞、中脘、足三里為主穴,隨證配穴,佐以捏脊,取得滿意療效。(陳軍玲 陳運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