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51.四神丸詳解研討


151.四神丸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藥方精選網(wǎng)》和多名老中醫(y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四神丸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組成;煨肉豆蔻6克 鹽補骨脂12克 五味子6克 炒吳茱萸3克 生姜12克 紅棗5枚 
加減;  
1.瀉下如水,可加罌粟殼、煨訶子肉以收斂固澀;
2.久瀉脫肛者,可加黃芪、升麻以升陽益氣;
3.腰酸肢冷較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溫陽補腎;
4.氣滯作脹,可加木香、小茴香之類調理氣機。
  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慢性腸炎、慢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痢疾、腸結核等, 以及遺尿、滑精、矢氣過頻和五更腹痛、五更腰痛等在五更發(fā)作的病證屬脾腎陽氣虛弱 者。1.晨泄  2.瘕泄  3.久瀉變證   4.慢性結腸炎   5.過敏性結腸炎   6.痢疾   7.休息痢   8.矢氣過頻   9.陰吹   10。便血  11.滑精  12.五更汗   一、內科 1.慢性腹瀉   2。五更瀉  3.久瀉  4。非特異性結腸炎   5.潰瘍性結腸炎   6.腸道易激綜合征   7.遺尿  
 [功用] 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主治] 脾腎陽虛之腎泄證。五更泄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久瀉不愈,腹痛 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臨床以五更泄瀉,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為證治要點?!? 
四神丸 (《內科摘要》卷下)
    [異名]  久瀉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故紙四神丸(《全國中藥成藥處
方集》吉林、哈爾濱方)、溫腎止瀉丸(《中藥方劑學》下冊)。
    [組成]  肉豆蔻二兩(60g)  補骨脂四兩(120g)  五味子二兩(60g)  吳茱萸浸,炒一兩(30g)
    [用法]  上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四兩(120g),紅棗五十枚,水干,取棗肉為
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九(6—9g),空心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臨睡時淡鹽湯或白
開水送下。以水煎服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主治]  脾腎陽虛之腎泄證。五更泄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久瀉不愈,腹痛
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病機分析]  腎泄,又稱五更泄、雞鳴瀉、晨泄?!端貑枺饏T真言論》說:“雞鳴至
乎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蹦I為陽氣之根,能溫煦脾土;五更是陰氣
極盛,陽氣萌發(fā)之際,今命門火衰,脾腎陽虛,陰寒內生,陽氣當至而不至,陰氣極而
下行,故為泄瀉。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上溫脾土,脾失健運,故不思飲食,食不消
化。脾腎陽虛,陰寒凝聚于內則腹痛,不能溫養(yǎng)四肢則肢冷。《素問.生氣通天論》說:
“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脾腎陽虛,陽氣不能化精微以養(yǎng)神,以致神疲乏力。脾腎陽氣虛
衰,下元不固,大腸滑脫,則久瀉;而瀉久不愈,亦必致脾腎陽虛。舌淡,苔薄白,脈
沉遲無力,均為脾腎陽虛之證。
    [配伍意義]  本方為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之腎泄而設,證屬脾腎陽虛。根據(jù)
《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溫之”,“散者收之”的治療原則,以溫腎暖脾,固腸止瀉立
法。方中補骨脂辛苦大溫,可溫補腎陽,補命門之火以溫養(yǎng)脾土,《本草綱目》卷工4謂
其“治腎泄,通命門,暖丹田,斂精神”;  《玉楸藥解》卷1謂其“溫暖水土,消化飲
食,升達肝脾,收斂滑泄,遺精、帶下、溺多、便滑諸證,甚有功效”,故重用為君藥。
肉豆蔻辛溫,其氣芬芳,溫脾暖胃,澀腸止瀉,《玉楸藥解》卷1謂其“調和脾胃,升
清降濁,消納水谷,分理便溺,至為妙品,而氣香燥,善行宿滯,其質收斂,專固大
腸,消食止泄,此為第一”,配合補骨脂則溫腎暖脾,固澀止瀉之功益彰,故為臣藥。
五味子酸溫,固腎益氣,澀精止瀉,李杲謂其“治瀉痢,補元氣不足”(錄自《中藥大
辭典》);吳茱萸辛苦大熱,溫暖肝脾腎以散陰寒,《本草綱目》卷32謂“茱萸辛熱能散
能溫,苦熱能燥能堅,故其所治之癥,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二藥配伍善
治腎泄,共為佐藥。生姜溫中焦以散水濕,大棗滋脾胃以補虛損,以此為丸,可為上四
藥他山之助,增強溫補功力,共為使藥。諸藥合用,溫腎暖脾,固澀止瀉,俾火旺土強,腎泄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點:溫熱與酸澀并用,而以溫補治本為主;水土兼顧,而重在補命門以暖脾土。
    因本方四種藥物“治腎泄有神功”(《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劑型為丸劑,故名
“四神丸”。
    [類方比較]  本方與真人養(yǎng)臟湯同為固澀止瀉之劑,有脾腎并補之功,但所治各
異。本方重用補骨脂為君藥,以溫腎為主,補命門以暖脾土,兼以酸澀固腸,主治命門
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腎泄。真人養(yǎng)臟湯重用罌粟殼為君藥,配伍溫中澀腸之肉豆蔻、
訶子為臣藥,澀腸固脫之力強,而溫補脾腎之力弱,主治瀉痢日久滑脫,脾腎虛寒,而以脾虛為主者。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臨床以五更泄瀉,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瀉下如水,可加罌粟殼、訶子以收斂固澀;久瀉脫肛者,可加黃芪、
升麻以升陽益氣;腰酸肢冷較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溫陽補腎;氣滯作脹,可加木
香、小茴香之類調理氣機。
    3.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慢性腸炎、慢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痢疾、腸結核等,
以及遺尿、滑精、矢氣過頻和五更腹痛、五更腰痛等在五更發(fā)作的病證屬脾腎陽氣虛弱者。
    [使用注意]
    1.腸胃積滯未消以致泄瀉者禁用。
    2.忌生冷油膩食物。
    [源流發(fā)展]  本方始見于明。薛己《內科摘要》卷下,“治脾腎虛弱,大便不實,飲
食不思?!毖号R證強調臟腑辨證,主張治病務求其本原,特別重視元氣,重視脾胃,
重視腎中水火,尤其注重脾與腎的關系。本方體現(xiàn)了這種脾腎并重的學術思想。薛氏將
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卷2的二神丸(肉豆蔻、補骨脂,姜棗為丸)與卷4的五味子散
(五味子、吳茱萸)兩方合用,組成四神丸。二神丸“主治脾腎虛弱,全不進食”,五味
子散?!爸文I泄”,今兩方相合,則補腎以暖脾,澀腸以止瀉,被歷代醫(yī)家奉為治療.腎
泄的代表方劑,迄今沿用不衰。原書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均未標劑量,后
世方書此四藥劑量多參照《證治準繩.類方》卷6之四神丸而定。
    四神丸的衍化方主要有以下三類:①以本方加溫腎益火之品,用于本方證腎陽虛尤
甚者,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卷51之九氣丹,以本方加熟地、制附子、炮姜、蓽
撥、甘草;《瘟疫論補注》卷上之七成湯,以本方去吳萸、肉蔻,加熟附子、茯苓、人
參、甘草;《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之加味四神丸,以本方加花椒、硫磺。②以本方加
溫中散寒之品,用于本方證之脾虛較甚者,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卷51之五德丸,
以本方出入,加干姜、木香等;《蘭臺規(guī)范》卷8之四神丸,倍用生姜、紅棗。③以本
方加溫腎補脾之品,用于本方證之病情較重者,如《證治準繩。類方》卷6之五味子丸
以本方加人參、白術、炒山藥、茯苓、巴戟天、煅龍骨。
    [疑難闡釋]
    1。關于本方方源  本方來源在多種版本的《方劑學》教材及其他方書中標注不一,
《中醫(yī)方劑學講義》(南京中醫(yī)學院主編)、《中藥方劑學》(山東中醫(yī)學院主編)、《中醫(yī)
方劑學》(王衍生主編)、《方劑學》(李飛主編)、《中醫(yī)方劑大辭典》和《方劑學》(統(tǒng)
編教材6版)等認為出自《內科摘要》,《醫(yī)方發(fā)揮》、《古今名方發(fā)微》、《中醫(yī)治法與方
劑》、《方劑學》(統(tǒng)編教材4版、5版)等認為出自《證治準繩》,《簡明中醫(yī)辭典》等
認為出自《婦人良方》,《簡明方劑辭典》和《中成藥與名方藥理及臨床應用》等認為出
自《校注婦人良方》。查《婦人良方》和《校注婦人良方》中均未載此方,明。王肯堂的
《證治準繩。類方》卷6和明.薛己的《內科摘要》卷下均載有此方,然從作者生卒年代
和成書年代推斷,薛己(公元1488—1558)生前所著的《內科摘要》明顯早于《證治
準繩》(成書于公元1602年),因此,四神丸應首見于《內科摘要》,其方源也應以該書為是。
    2.關于本方的適應證  眾多方書均言本方治療五更泄。查《簡明中醫(yī)辭典》五更
泄條:“指黎明前作泄,多因.腎虛所致,故一般認為五更泄即腎泄。但五更泄也有因食
積、酒積、肝火等因素所致者?!倍痉街髦沃甯?,是由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
而致,不包括食積、酒積、肝火等因素所致者。
    3.關于使用吳茱萸的意義  本方證雖屬脾腎陽虛,但也和肝經虛寒有關。肝木之
氣在十二時辰中以丑時當旺,正是黎明之前,五更為黎明前陽氣初生,木氣萌動之時,
由于命門火衰,陰寒內盛,導致肝經受寒,一則疏泄失司,不能助脾升清;--N其經脈
過少腹,因寒阻經脈,運行不暢,因而痛瀉并作。吳茱萸,辛香燥熱,為治肝之主藥,
佐人本方,既可溫暖肝脾腎以散陰寒,又可宣散郁結,使木不克土,脾氣升清,一舉兩得。
    4.關于本方的服藥時間  滑伯仁認為:“晨瀉,空心服藥不效,令至晚服即效。以
暖藥一夜在腹,可勝陰氣也”  (轉引自《醫(yī)述》卷9)。本方晚間服用,溫命門,暖脾
土,助子時以后陽氣萌發(fā),則五更陽氣健旺,陰霾自消;且泄瀉未作,先予固澀,制病
于機先,則泄瀉自愈。據(jù)臨床報道,用四神丸和四君子湯各1劑,采取擇時服藥治療五
更瀉40例,用四君子湯每日上午頓服,四神丸晚上臨睡前頓服;并隨機設立對照組40
例,用上兩藥合煎,分3次服;療效以治療組為優(yōu),兩組差異顯著。因此,本方以晚上臨睡前頓服為宜。
    [方論選錄]
    1.洪基:“脾主水谷,又主上升,虛則不能消磨水谷,而反行下降。腎主二便,又
主閉藏,虛則不能禁固二便,而反為滲泄。夫腎水受時于子,弱土不能禁制,故子后每
瀉也。肉豆蔻之澀溫,可固滑而補脾;吳茱萸之辛溫,可散邪而補土;五味子酸咸,可
人腎而收斂;破故紙辛溫,可固本而益元。土受溫補,則燥能制水;水受溫補,則功能
閉藏,子后之瀉從可瘳矣。”(《攝生秘剖》卷2)
  ,2.程應旄:“命門無火,不能為中宮腐熱水谷,臟寒在腎,誰復司其閉藏?故木氣
才萌,不疏泄而亦疏泄,雖是木邪行土,實腎之脾胃虛也。此際補脾不如補腎,補骨脂
有溫中暖下之能,五味子有酸收固澀之性,吳茱萸散邪補土,肉豆蔻澀滑益脾,暖腎而
使氣蒸,破滯而使氣壯,補腎仍是補脾矣。”(錄自《古今名醫(yī)方論》卷4)
    3??虑伲骸盀a利為腹疾,而腹為三陰之都會,一臟不調,便能瀉利,故三陰下利,
仲景各為立方以主之。太陰有理中、四逆;厥陰有烏梅、白頭翁;’少陰有桃花、真武、
豬苓、豬膚、四逆湯散、白通、通脈等劑,可謂曲盡病情,諸法備美。然只為一臟六
法,若三臟相關,久留不痊,如子后(夜半之后)作瀉一癥,猶未之及也。夫雞鳴至平
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瀉于黎明。其
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水,一:為腎虛不能行水,故二神丸君補骨脂之辛燥者,人腎以
制水,佐肉豆蔻之辛溫者,人脾以暖土,丸以棗肉,又辛甘發(fā)散為陽也。一為命門火衰
不能生土,一為少陽氣虛無以發(fā)陳,故五味子散君五味子之酸溫,以收坎宮耗散之火,
少火生氣以培土也。佐吳茱萸之辛溫,以順肝木欲散之勢,為水氣開滋生之路,以奉春
生也。此四者,病因雖異,而見證則同,皆水亢為害。二神丸是承制之劑,五味子散是
化生之劑也。二方理不同,而用則同,故可互用以助效。亦可合用以建功。合為四神
丸,是制生之劑也。制生則化,久泄自瘳矣。稱曰四神,比理中、八味二丸較速歟!”(錄自《古今名醫(yī)方論》卷4)
    4.汪昂:“此足少陰藥也。破故紙辛苦大溫,能補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
故以為君。肉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咸能補腎,酸能澀精,吳萸辛熱除濕
燥脾,能人少陰、厥陰氣分而補火,生姜暖胃,大棗補土,所以防水。蓋久瀉皆由腎命
火衰,不能專責脾胃,故大補下焦元陽,使火旺土強,則能制水而不復妄行矣?!?《醫(yī)方集解.祛寒之劑》)
    5.王子接:“四神者,四種之藥,治腎瀉有神功也。補骨脂通癸水之真陽,肉豆蔻
保戊土之真氣,俾戊癸化火以運谷氣,吳茱萸遠肝邪而散虛寒,五味子攝腎氣而固真
陰,姜、棗和營衛(wèi)。辛酸相輔,助陽強陰,則腎關自鍵固矣。”(《絳雪園古方選注》卷中)
    6.費伯雄:“命門為日用之火,所以薰蒸脾胃,運化谷食。若腎瀉者,宜二神丸;
脾瀉者,若由木旺克土,則吳萸能散厥陰之氣,用以抑木則可,非此則不如去五味、吳
萸,加茴香、木香者之為佳也?!?《醫(yī)方論》卷3)
    7.李疇人:“故紙之辛燥,人腎以制水,補腎命之火而壯陽且澀;茱萸之辛溫,以
順肝木欲散之勢,為水氣開滋生之路;肉蔻之辛溫,人脾以暖土,溫腎健脾;佐以五味
之酸溫,收坎宮耗散之火,斂腎關而固脫,使少陰閉而太陽開,則便溺有節(jié)矣。丸以
姜、棗,又辛甘發(fā)生諸陽之義?;蛴媚鞠愦逦?,但陰虛惡燥者忌之。更助以大棗之甘
溫和脾,使四味不致燥太過也。治五更寅卯泄瀉,確有奇效。”(《醫(yī)方概要》)
    8.張錫純:“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之一陽生于子,故人至夜
半之時,腎系命門之處,有氣息息萌動,即人身之陽氣也。至黎明寅時,為三陽之候,
人身之陽氣亦應候上升,自下焦而將達中焦。其人或元陽之根柢素虛,當臍之處,或兼
有凝寒遮蔽,即互相薄激,至少腹作疼,久之陽氣不勝凝寒,上升之機轉為下降,大便
亦即溏下,此黎明作瀉之所由來也。夫下焦之陽氣,少火也,即相火也,其火生于命
門,而寄于肝膽。故四神方中用補骨脂以補命門,吳茱萸以補肝膽,此培火之基也。然
瀉者關乎下焦,實又關乎中焦,故又用肉豆蔻之辛溫者以暖補脾胃,且其味辛而澀,協(xié)
同五味之酸收者,又能固澀大腸,攝下焦氣化。且姜、棗同煎,而丸以棗肉,使辛甘化
合,自能引下焦之陽以達于中焦也。然此藥病輕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間或不愈,以其
補火之力猶微也。故又加花椒、硫磺之大補元陽者以助之,而后藥力始能勝病也?!?br>(《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9.冉雪峰:“故紙溫補腎氣,豆蔻宣發(fā)脾氣。中下焦火化不足,脾泄、腎泄,不思
食,不化食,宜此方兩兩興奮之。蓋故紙一名補骨脂,澀而能固,潤而多脂,煞具異
秉,其性溫澀,其脂濡潤,為剛中之柔。豆蔻刺激胃腸粘膜,增加分泌,且芳香腥豁,
為開胃健食之要藥。二藥合用,溫而不烈,香而不破,不僅宣利中焦,而且固攝下焦。
再加五味子,酸以益肝之體;加吳茱萸,辛以振肝之用。五味子收坎宮耗散之火,吳茱
萸啟東土頹廢之陽,一閹一開,鼓之舞之。二神治脾,而求之腎;四神治脾腎,而更求
之肝,精義入神,故名二神、四神?!?錄自《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
    [評議]  注家論述本方證病機,多從腎、脾、肝三臟著眼,柯氏責之“脾虛不能制
水”,“腎虛不能行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少陽氣虛無以發(fā)陳”,面面俱到;汪氏
謂:“久瀉皆由腎命火衰,不能專責脾胃”,重點突出;程氏謂:“命門無火,不能為中宮
腐熟水谷”,切中肯綮,故“此際補脾不如補腎”。子后作瀉,洪氏釋為“腎水受時于
子,弱土不能禁制”;柯氏釋為“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以留而不去”,均言之有理,
但都不如張氏論述詳盡。本方由二神丸與五味子散合方而成,重在補命火以暖脾土,使
腎暖脾健,腸固瀉止,故程氏認為:“補腎仍是補脾”。費氏謂非木旺克土,可去五味子、
吳萸,加茴香、木香;而李氏謂陰虛惡燥者,忌用木香代五味子;張氏謂病重者,可加
花椒、硫磺大補元陽,臨床均可參照。
    [驗案舉例]
    1.晨泄  《臨證指南醫(yī)案》卷6:徐,五九,晨泄,病在腎,少腹有瘕,亦是陰邪,
若食葷腥厚味病即頓發(fā),乃陽氣積衰,議用四神丸。
    2.瘕泄  《臨證指南醫(yī)案》卷6:龔,二五,診脈兩關緩弱,尺動下垂,早晨未食,
心下懊儂,納谷仍不易化。蓋脾陽微,中焦聚濕則少運,腎陰衰,固攝失司為瘕泄。是
中宜旋則運,下宜封乃藏,是醫(yī)至理。議早進治中法,夕用四神丸。
    按語:案1、案2均言有瘕,當為陰寒凝聚,故用四神丸溫先天命火以散陰寒,使
腎得封藏。案2脾陽微弱,完谷不化,單用本方恐力有未逮,故又合用治中法,以健脾運。
    3.久瀉變證  《溫病淺說。溫氏醫(yī)案》:友人劉星圃患泄瀉之癥,被醫(yī)誤治,變?yōu)榱?br>疾,小便不通,纏綿匝月,竟有一醫(yī)認為水結,恣用甘遂、甘草,并雜以他藥十余味,
湊為一劑。病家聞甘遂與甘草相反,人虛如此,今可同服乎?醫(yī)云:此名經方,非此不
行。信而服之,僅服一次即直瀉不止,幾乎氣脫,勢甚危殆,始延余診視。見其氣息奄
奄,六脈沉細無力,左尺浮芤,右尺沉伏。余曰:病由腎命火衰,水泛無歸,今又被妄
下,.腎命之火愈衰,急宜溫固,遂用四神丸以溫之。一劑瀉止溺通,次用真武湯以回陽
鎮(zhèn)水,隨用健脾補火之劑大有轉機,每餐能食飯一碗……。
    按語:瀉痢見小便不通,或為水走腸間致津液匱乏,或為脾腎陽虛致氣不化水,應
以止痢為先。病家本虛,醫(yī)又誤用峻下,犯虛虛之戒,致陽氣大虛,病情危重。用四神
丸1劑而瀉止溺通,可見“病由腎命火衰,水泛無歸”,氣不施化。
    4.慢性結腸炎  《北京中醫(yī)雜志》(1994,5:36):某男,45歲。黎明之時腸鳴泄瀉
5年之久,每日腹瀉3—4次,排泄物水谷不化,腹部隱痛喜按,食少倦怠,腰酸腿軟,
面色蒼白,體質消瘦,舌淡苔白,脈沉遲。西醫(yī)診斷:慢性結腸炎,中醫(yī)診斷:腎虛腹
瀉。擬四神丸加熟附子、鹿角片。服14劑后,癥狀逐漸好轉,由每日黎明之時必泄轉
為隔日黎明時腹瀉,以上方加減,又服14劑而愈。為鞏固療效繼服四神丸1個月。
    5.過敏性結腸炎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65,10:13):某男,41歲?;颊?年多
來經常腹瀉,大便溏薄不成形,日瀉3—5次,無膿血便及里急后重,曾經中西藥物治
療未效?,F(xiàn)癥腹痛則瀉,無熱象,苔薄白,脈沉細。經系統(tǒng)檢查,診斷為過敏性結腸
炎,證屬脾腎虛寒,以四神丸,每日服3次,每次2錢,服藥20天后大便已成形,再
服10天,大便正常,腹痛亦止,停藥觀察1個月,療效鞏固。
    6.痢疾  《內科摘要》卷上:廷評曲汝為,食后人房,翌午腹痛,去后,似痢非
痢,次日下皆膿血,煩熱作渴,神思昏倦。用四神丸,一服頓減;又用八味丸加五味、
茱萸、骨脂、肉蔻,二劑痊愈。
    按語:食后人房,當有勞傷脾腎之機;煩熱作渴,神思昏倦,為精血已傷,陽氣不
足;病雖不足3日,但脾腎陽氣已虛,故先以四神丸溫補脾腎以止痢,,繼合八味丸補腎培本以收功。
    7.休息痢  《溫病淺說.溫氏醫(yī)案》:涪州鄉(xiāng)紳陳小霞患瀉被醫(yī)誤治,遂成休息痢之
癥,纏綿十六年之久。向余求治,述及在黔省候補,因有此疾,是以請假回川,更醫(yī)無
數(shù),均謂濕熱為患,服清熱利濕之品,全不見效,聞君善醫(yī),特求診治。審其六脈沉
遲,兩尺尤甚。余曰:并非濕熱,此乃陳寒冷積,盤結下焦,實因腎命火衰,不能蒸
化,是以膠結莫解。但此病惟日已久,蒂固根深,非數(shù)劑所能愈,應用四神丸加姜、附
以溫之。服五劑,減去一半,改作丸劑,服至半年,始行痊愈。
    按語:初痢多屬濕熱,久痢多屬寒濕。本案真寒假熱,前醫(yī)審證不明,屢投苦寒清
利之劑,致沉疴難起。后醫(yī)抓住脈沉尺甚一癥,診為沉寒痼冷,投本方猶恐力有未逮,
加姜、附以溫之,立效。張景岳曾言:“凡治痢之法,其要在虛實寒熱。得其要,則萬無
一失,失其要,則為害最多”(《景岳全書》卷24)。聞者當戒。
    8.矢氣過頻  《新中醫(yī)》(1994,2:55):某男,38歲。3個月前不明原因出現(xiàn)矢氣
過頻,且難以自制,經治療無效而來診??淘\: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腸鳴,腹微脹,
舌淡,脈沉而無力。投四神丸加陳皮。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服上方5劑,豁然而愈。
    按語:腎為陰陽之根,開竅于二陰,腎氣不固,則閉藏失職;脾陽無根,則谷氣下
陷;脾腎陽虛,宜升不升,當固不固,則氣走后竅,矢氣頻作。用本方加味溫腎暖脾,切合病機。    .
    9.陰吹  《新中醫(yī)》(1994,2:55):某女,30歲。2年前產工子,其后每當咳嗽或
用力,即感有氣體自陰道內排出,且有聲如矢氣。某醫(yī)處疏肝理氣藥工O余劑,不效。
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遲。予四神丸加當歸、升麻、黃芪。水煎服,日1劑,
早晚分服。服5劑后陰道排氣次數(shù)減少,效不更方,再進10余劑,諸癥悉除,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按語:此由脾腎陽氣虛弱,清陽下陷所致。腎氣不固,閉藏失職,則“胃氣下泄,
陰吹而正喧”。藥用四神丸加味溫補脾腎,升提陽氣,則陰吹自除。
    10。便血  《新中醫(yī)》(1994,2:55):某男,46歲。脘腹脹痛,納呆1年余,近半
年大便常呈柏油樣,西醫(yī)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經中西醫(yī)藥物治療,疼痛雖減,便血依
然如故。細詢病史,患便血前即有腰膝酸軟,性欲減退,未予治療。診見:面色咣白,
神疲乏力,四肢不溫,脘腹隱痛,大便稀,呈柏油樣,潛血試驗(+++),舌淡,苔
白,脈沉細無力。投四神丸加地榆炭、阿膠(烊)。服藥5劑后,諸癥減輕,大便潛血
(+),前方加益智仁、菟絲子,再進半月而愈,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按語:《經》曰:“治病必求于本?!贝税改I虛在前,脾虛在后,腎陽虛衰致中土失煦,
脾不攝血,故以本方加味溫補脾腎,固澀止血,標本兼治而愈。
    u?;?nbsp; 《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1:33):某男,37歲。主因遺精5年,滑
精3個月,加重7天就診。每日滑精次數(shù)最多時竟達6次。先后用龍膽瀉肝湯、腎氣
丸、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補中益氣湯、金鎖固精丸等等治療,均無顯著好轉??淘\:面
色無華,神疲乏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滑精頻繁,舌質淡嫩,苔白滑,脈沉無力。
治以溫腎暖脾,斂肝澀精,予本方加山萸肉、白芍,服15劑,滑精已止。繼以黃芪建
中湯善后,追訪1年未見復發(fā)。
    按語:此案由脾腎陽氣虛弱,精關不固所致,故先予本方加味溫補脾腎,收斂固
澀,再以黃芪建中湯收功。    .
    12.五更汗  《中醫(yī)雜志》  (1987,12:62):某女,47歲,1986年4月3日初診。
患者3年前患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愈后每于黎明之時汗出,以頭面為甚,晨起即止。迭
經西藥阿托品及中藥玉屏風散治療,病情時有反復。近半月來,汗出加劇?;颊呱衿7?br>力,心悸氣短,頭暈失眠,面色無華,食少納呆,口淡無味,四肢不溫,大便溏薄,夾
雜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長,舌淡紅,苔薄白,脈沉遲。實驗室檢查:白細胞8600/
mm,,其中中性68%,血紅蛋白10。5g%,肝功能正常,HBsAg(一),胸透:心肺無
異常。此乃脾腎陽虛,腠理失密,陰陽不調。治以溫腎暖脾,調和陰陽,收斂止汗,方
用四神丸加白扁豆、山藥、麻黃根,2日1劑。服藥3劑后,汗出減少,夜臥安寐,食
納漸進,續(xù)進5劑,諸證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
    按語:自汗、盜汗,多因氣虛或陰虛。今汗出有定時,每于黎明時發(fā)作,且兼有氣
短乏力,食少便溏,當責之于脾腎陽虛。腎主水。為封藏之本,腎陽虛弱,脾土失溫,
則發(fā)為本證,故以四神丸加味,溫腎暖脾,收斂止汗而取效。
    [臨床報道]
    一、內科
    1.慢性腹瀉  以本方加白術、肉桂、附片、干姜、焦三仙、黃芪、枳殼、黨參為
基本方,治療慢性腹瀉3l例,癥見腹瀉,或為膿血便,或為粘液便,或為稀溏便,伴
納差、腹脹、腸鳴、畏寒、疲困無力、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弱。臨床治愈26
例,顯效3例,死于直腸癌2例lx。
    2。五更瀉  以本方加熱附片、炮姜、炙黃芪、焦白術、炙甘草、肉桂,治療28
例。治療結果:癥狀消失,無形寒肢冷為痊愈,共24例;偶有復發(fā)為好轉,共4例。服藥12~36劑L)j。
  ,3.久瀉  以本方加蘆巴子、白術治療22例,病程半年一10年,結果:痊愈20例,
無效2例,治愈時間平均為30天L4j。
    4。非特異性結腸炎  以本方加減,分型、分期治療非特異性結腸炎100例。重型:
初期用本方去肉蔻,加附子、炮姜、大黃、厚樸;中期用本方加黃柏、蒼術、黃連;后
期用本方加訶子肉、罌粟殼。輕型:初期用本方去肉蔻,加大黃;中期用本方加黃柏、
蒼術;后期用藥同重型。緩和型:初期:用本方去肉蔻,加厚樸;中期用本方加蒼術;
后期用藥同重型。癥狀消失后繼服本方2周。結果:總有效率為96.7%,近期治愈率為36.4%[“。    。
    5.潰瘍性結腸炎  以四神丸合西黃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68例,結果治愈51例,
好轉16例,無效1例,療效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C6j。
    6.腸道易激綜合征  以痛瀉要方合四神丸加減,藥用:白芍、肉豆蔻、故破紙、
五味子、柴胡、白術、防風、陳皮,治療187例。結果:治愈128例,好轉41例,無
效工8例,總有效率為89.9%L”。
    7.遺尿  以本方加益智仁,裝入豬膀胱內,煮熟取豬膀胱切片食之,10歲以下小
兒服食困難者,可取湯服之亦佳,治療遺尿20例,均獲痊愈。服藥最多者4劑,少者
僅1劑,一般以2—3劑獲效者較多。隨訪年余,療效鞏固,均未復發(fā)18j。以本方加益
智仁為基本方,隨證加減,將藥裝人豬膀胱內,煮熟取豬膀胱切片食之,治療遺尿25
例?;颊吣挲g4—35歲,病程5個月一15年。治療結果:顯效(遺尿癥狀消失,追訪
無復發(fā)者)17例;好轉(臨床癥狀好轉,但每遇天冷又復發(fā)者)7例;無效(癥狀緩
解,但停藥后又復發(fā)者)1例”l。以本方隨證加減治療遺尿癥43例,加減法:困寐不
醒加菖蒲,常自汗出加黃芪,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劑為1療程。結果:治愈(治
療1—3個療程后夜間未再遺尿,隨訪半年以上未復發(fā))3l例,好轉(治療1—3個療
程后遺尿明顯減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10例,未愈(治療3個療程,遺尿無變化)2
例,治愈率72%,總有效率95%[ioJ。    .
    8。虛寒便秘  以本方加川椒、硫磺為丸,治療62例?;颊吣挲g均在40歲以上。
結果:痊愈工8例,好轉32例,無效12例。其中,服藥1料者為41例,服藥2料者為21例[1¨。
  二、耳鼻喉科
  過敏性鼻炎  以本方加黃芪、白芷、蒼耳子治療過敏性鼻炎5例,1療程(服藥7
劑)后病情皆明顯好轉,續(xù)治2個療程,3例隨訪1年未再復發(fā),嗜酸粒細胞檢查陰
性,2例失訪。
    三、其他
    以本方加味治療多種在五更發(fā)作的病證有良效,如五更腹痛、五更咳喘、五更發(fā)
痙、五更頭痛、五更心痛、五更項背強幾幾、五更發(fā)熱、五更腰痛等。
    [實驗研究]  對離體小腸運動的影響  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單味藥
五味于、吳茱萸對家兔離體腸管的自發(fā)活動有明顯抑制作用,對乙酰膽堿和氯化鋇所引起的
腸管痙攣性收縮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及顯著的阻斷作用,提示本藥對腸管平滑肌有直接抑制
作用。本藥的抗乙酰膽堿作用與阿托品相似,因此本藥也可能具有M受體阻斷作用。四神
丸與腎上腺素抑制腸管作用的比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不是通過0一受體而起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雞鳴就想拉肚子,一個中成藥溫脾腎,止腹瀉
?方劑歌訣詳解——四神丸
荔枝蓮子粥調治五更瀉
她為什么喝點冷飲就腹瀉……|生活妙方
四神丸方劑功效
防治五更瀉 中醫(yī)有四神(29141029中醫(yī)藥報第五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