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 巴 瘤
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也可發(fā)生于淋巴結外和非淋巴組織,如肺、
胃、腸、骨、皮膚、頭頸部器官、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腦及骨髓等。臨床特征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
組織增生,尤其以淺表淋巴結腫大為顯著,常伴有肝脾腫大,晚期有貧血、發(fā)熱和惡病質表現(xiàn)。根據(jù)腫
瘤細胞特征、起病方式、淋巴結外組織器官的涉及率、病程進展以及對治療反應的不同,可將淋巴瘤分
為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boma,NHL)。根據(jù)
1985年國際癌癥研究組織(IARC)估計,全世界惡性腫瘤發(fā)病總數(shù)為762萬,其中惡性淋巴瘤為31.6
萬,占惡性腫瘤總發(fā)病率的4.1%,居惡性腫瘤的第7位。淋巴瘤在我國并不少見,其發(fā)病率為4.52/
10萬,死亡率占惡性腫瘤的11位,近年有上升趨勢。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死于本病的約2萬人。
結合臨床表現(xiàn),本病屬于中醫(yī)學惡核、失榮、石疽、痰核、陰疽等范疇。中醫(yī)學文獻中雖然沒有惡
性淋巴瘤這一病名,但對本病的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和預后均有較詳細的論述。如清。王洪緒《外科證
治全生集》記載:“不痛而堅,形大如拳者,惡核失榮也?!彼巍M鯌央[《太平圣濟方》亦云:“夫惡核
者,為肉里忽有核,累如梅李。或如小豆粒,皮肉磣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毒人腹臟,悶煩
惡寒,即煞人?!薄夺t(yī)宗金鑒》在談到這類疾病的預后時指出:“日久難愈,形氣漸衰,肌肉削減……古
今雖有治法,終屬敗癥?!逼湓l(fā)于結外型淋巴瘤因可侵犯人體各組織和器官,對于原發(fā)于胸腹腔內的
縱隔淋巴瘤、腹膜后淋巴系統(tǒng)的淋巴瘤,因其臨床表現(xiàn)復雜,又可歸屬于肺積、積聚等范疇。
[病因病理]
(一)中醫(yī)學認識
本病的病因病機與肺、脾、肝、腎、三焦等臟腑,以及風、火、濕、毒之外邪和情志勞倦、飲食不
節(jié)等有關。
1.風熱邪毒 感受風熱,邪毒內侵,日久化熱化火,煎熬津液,煉津為痰,痰熱蘊結,灼傷臟腑,
化而為毒,發(fā)為惡核。 .
2.寒痰凝滯 寒濕毒邪襲表,壅遏肺氣,肺失宣肅,津液失調,凝聚為痰;或寒濕困脾,或脾胃
素虛,中焦失運,水濕內停,聚濕成痰,即所謂“無痰不作核”。
3。氣郁痰結 因憂思惱怒,情志不遂,氣機逆亂,不能正常運化津液,使水濕停聚于機體某一部
位,與邪毒郁火相搏,凝積成痰。《醫(yī)貫》曰:“七情內傷,郁而成痰?!?br> 4.痰瘀互結 肺主氣、主治節(jié),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肝主疏泄,調理氣機,腎主水而司開合,三
焦主氣化而司決瀆,為水谷精微運化之通道。若上述諸臟腑功能失調,氣機郁滯,津液不行,或熱灼津
液,“痰隨氣行,無處不到”。
5.氣血兩虧 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或大病久病,失于調理;或年老體弱,或誤服他藥,
導致氣血兩虧,使血行緩慢而瘀滯,津不輸布而聚濕成痰,痰瘀互結而成痰核。
(二)西醫(yī)學認識
淋巴瘤的病因迄今尚未闡明,病毒病因學說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有報道HD在學校及家庭成員中有
群集發(fā)生現(xiàn)象,故推測H13與某種病原體傳染有關,尤其是能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EB病毒
(EBV)。有的學者認為,盡管EBV在HD中的致病機制還不清楚,但EBV肯定與HD的病因有關。
30%一50%HD病人中可發(fā)現(xiàn)有EBV感染;某些既往患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青年較易患霍奇金病;
在lID患者中,血清抗EBV抗原的抗體的滴度高,而這些抗體的存在提示EB病毒的活動。但有一些學
者則不支持這種觀點。Knecht等在48例HI)中檢出38例(79%),但用Soutbem印跡雜交檢測僅4例
發(fā)現(xiàn)克隆重排,并且在EBV的拷貝數(shù)與RS細胞多少無關,認為EBV在HD發(fā)病中主要起調控作用而
不是致病因素。Oshima等以原位雜交法檢測了他們所有的PCR/EBV陽性標本,結果均陰性,指出
EBV與淋巴瘤的惡性病變無關,其檢出只是在腫瘤況狀下產生的結果。
HD的發(fā)病還與其他諸多因素有關。①免疫因素:各種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的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后的
免疫缺陷等均可使發(fā)生HD的危險性增加。②環(huán)境困素:流行病學提示接觸某些有害物質,如化學制劑
尤其是苯、輻射、藥物如烷化劑,某些職業(yè)如木工、漆匠、橡膠工、石油提煉者、教師、醫(yī)護人員等,
HI)的發(fā)病率增高。③某些疾?。喝缂顾杌野踪|炎、多發(fā)性硬化、亞急性運動神經病變等與HD發(fā)病有
關。④遺傳因素:HI)在家庭成員中群集發(fā)生的現(xiàn)象已得到證實。HI)在世界各地發(fā)病情況差異較大,
且與年齡有關,提示遺傳易感性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引起腫瘤的途徑可能有二條:①病毒
感染直接誘發(fā)淋巴細胞轉化;②已有異常的淋巴細細胞易受病毒感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轉化。免疫
功能異?;颊?,轉化的淋巴細胞一旦激活后即脫離免疫監(jiān)護和抑制調控,呈強烈增殖傾向。此外,器官
移殖后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移殖治療過程中放仳療或者免疫抑制劑自身的致癌效應,移殖后異體抗原
以及繼發(fā)病毒感染等持續(xù)的抗原刺激,同時,許多學者認為放射線、有機毒物接觸等多種因素均可能與
NHL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
(三)中西醫(yī)結合研究
(1)對外周血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影響 西安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張玉五等應用丹參結合化療治療
惡性淋巴瘤22例,并與單純化療的13例患者相對照,兩組化療同用COP方案。結果表明:血漿纖維
蛋白原(坨)的測定,惡性淋巴瘤患者組較正常組高(P<0.01),COP方案治療組療后血漿FR較療
前有所降低(P<0。05);丹參一COP方案組內療后較療前明顯降低(P<0.01),血漿FR含量與療效。
(2)對免疫調控系統(tǒng)的影響 四川腫瘤醫(yī)院蔡曉虹等針對惡性淋巴瘤患者循環(huán)T淋巴細胞數(shù)量減
少的情況,采用以銀耳為組成的扶正免疫沖劑輔助30例惡性淋巴瘤患者的治療,并與對照組相對比。
結果顯示:本組患者淋巴細胞轉移率均低于正常,而化療藥物可使免疫功能進一步受到抑制。銀耳等能
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治療組淋巴細胞轉化率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O.01),提示中藥可能起到了保護和調節(jié)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作用,提高與穩(wěn)定了細胞免疫功能。
(3)對惡性淋巴瘤的診斷研究,主要以舌診方面的研究為主。1990年全國腫瘤中醫(yī)診斷協(xié)作組在
全國29個醫(yī)療單位采用統(tǒng)一的舌診比色板,對4417例癌癥患者和2491例非癌癥病人和3267例健康人
的舌象進行深入觀察,其中有87例霍奇金病患者??偟挠^察結果提示:癌癥組舌質表現(xiàn)為紅紫、淡青
紫、青紫;舌苔為厚、厚兼膩;舌體胖大、齒印、腫大兼有齒印,從舌脈異常的級別程度來看,這4項
構成比均高于非癌癥組和健康人組。
[臨床表現(xiàn)]
(一)霍奇金病
1。淋巴結腫大 大多數(shù)HD以淋巴結病變起病,表現(xiàn)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一般以頸部
或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為首發(fā)癥狀,左側多于右側,其次為腋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淺表淋巴結腫大約
90%,腫大的淋巴結質硬,相互間可粘連融合,若與深部組織粘連,則其活動度差。深部淋巴結腫大主
要引起壓迫癥狀,其表現(xiàn)與被壓迫的器官和程度有關。腫大的縱隔淋巴結壓迫食管、氣管、上腔靜脈等
可引起縱隔腫瘤綜合征:肺浸潤、肺不張、胸腔積液,導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和上腔靜脈
綜合征。腹腔淋巴結腫大可引起腹痛、腹部腫塊、惡心、腹瀉、腸梗阻等胃腸功能失調癥狀。若后腹膜
淋巴結腫大壓迫輸尿管可引起腎盂積水。
2.肝脾腫大 因為肝的侵犯往往自脾轉移而來,為血源性播散,脾臟病變多見于H13,約占1乃,
單獨肝腫大不能作為腫瘤累及的可靠依據(jù),臨床上脾不腫大者30%已有HD累及,而腫大的脾臟可能
沒有病灶,肝臟腫大占10%左右,脾越大肝侵犯的可能性越大,因而肝脾腫大常見于晚期病例,肝嚴
重累及者可發(fā)生黃疸、腹水,甚至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判斷I-tD是否累及肝脾往往要采用剖腹探查術和
脾切除、肝臟活檢才能確診。
3.淋巴結外器官侵犯 H13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肺侵犯較常見,發(fā)病率為15%一40%,以NS
多見,而LP及LD相對少見。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和咳痰、咯血、胸悶、氣促、呼吸衰竭。胸
腔積液提示胸部已有廣泛病變,是預后不良的征象。胃腸道常繼發(fā)于腹膜后淋巴結轉移,病變好發(fā)于小
腸尤其是回腸末端,其次是胃,結腸較少。臨床表現(xiàn)有腹痛、腹塊、嘔吐、嘔血、黑便等。常被誤診為
胃腸道腫瘤。骨骼累及時以溶骨性病變?yōu)橹?。常有溶骨性和骨硬化的混合性變化及椎體前緣侵蝕等x
線表現(xiàn),多見于胸椎、腰椎、骨盆,肋骨與顱骨次之。臨床表現(xiàn)為骨骼疼痛、壓痛、病理性骨折、骨腫
瘤,甚至截癱等。當脊椎骨質破壞后,病變亦可壓迫脊髓,引起脊髓壓迫綜合征,H13引起中樞神經損
害多發(fā)生在晚期,其中以脊髓壓迫癥最常見,腦膜浸潤并不多見,主要發(fā)生在腦底、小腦和脊髓,臨床
可表現(xiàn)為頭痛、癲癇樣發(fā)作、顱神經麻痹。H13皮膚損害較少見,若累及皮膚則說明病變已進入第Ⅳ
期,預后很差。其臨床表現(xiàn)為皮內結節(jié)、剝脫性紅皮病、蕈樣霉菌病、瘙癢、丘疹、濕疹、.帶狀皰疹
等。其他部位損害如扁桃體腫大可至疼痛、吞咽困難和咽部異物感;鼻咽部腫物可至鼻塞、頭痛、鼻
衄、耳鳴、聽力障礙等。
4.全身癥狀 可有不明原因的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盜汗、體重減輕等,周期性發(fā)熱是HI)的
特征性癥狀之一。飲酒后局部疼痛,通常發(fā)生在咽喉部、中上腹或淋巴結病變的區(qū)域。
目前分期大多延用Ann Arbor會議(1971)制定的分期法,并根據(jù)有無全身癥狀將每一期分為A、
B兩組。A表示無全身癥狀。B表示有全身癥狀。全身癥狀表現(xiàn)為無原因的發(fā)熱在38℃以上,連續(xù)3天
以上者;盜汗;6個月內無原因的體重下降>10%者。
AⅡn Arbor會議制定的臨床分期(1971)
工期:侵及1個淋巴結區(qū)(工),或侵及1個單一的結外器官或部位(工E)。
?、蚱冢涸跈M膈的一側,侵及2個或更多的淋巴結區(qū)(Ⅱ),或外加局限侵犯1個結外器官或部位(ⅡE)。
?、笃冢菏芮址傅牧馨徒Y區(qū)在橫膈的兩側(Ⅲ)或外加局限侵犯1個結外器官或部位(ⅢE)或脾
(ⅢS)或二者(1llzs)。
Ⅳ期:彌漫性或播散性侵犯1個或更多的結外器官,同時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結的侵犯。
據(jù)解剖部位,淋巴結區(qū)確定如下:膈肌以上包括咽淋巴環(huán),頸部,縱隔或肺門,鎖骨上區(qū)或胸部膈
肌以下包括脾臟,主動脈旁,髂部,腹股溝與股部,腸系膜,胭窩。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l。淋巴結腫大 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為較常見的早期表現(xiàn),淺表淋巴結或深部淋巴結均可
累及,以頸部淋巴結腫大最多見,其次為腹股溝、腋下以及鎖骨上下淋巴結。往往先由一處開始,然后
累及多處。淋巴結可從黃豆大到棗大,中等硬度,均勻,豐滿,一般與皮膚無粘連,在初期和中期互不
融合,可活動,到后期淋巴結可長至很大,也可互相融合成大塊,直徑可達20cm以上,若侵犯皮膚,
破潰后經久不愈。 ‘
國內外資料表明,在幾種常見的惡性淋巴瘤中淋巴結與結外淋巴組織和器官的受侵在頻率上有一定
的區(qū)別。HD 91%侵犯淋巴結,NHL結外受侵的達40--50%。而某些特殊類型如Burkitt淋巴瘤、成人
T細胞淋巴瘤及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等結外受侵的比例可高達70%--90%。此外,HD鄰近淋巴區(qū)受侵的
約占2/3,而NHL侵犯不相鄰淋巴區(qū)的機會多,這種“跳站”現(xiàn)象,給治療上帶來一定困難。
2。組織器官壓迫癥狀 縱隔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胸腔腫瘤浸潤可引起胸腔積液、壓迫氣管和上腔靜
脈;肝門淋巴結腫大壓迫總膽管可引起梗阻性黃疸;腹膜后淋巴結腫大常引起背痛及下肢、會陰部或陰
囊水腫,腹水可繼發(fā)于廣泛的腹膜后淋巴結侵犯。
3.結外侵犯 結外累及以胃腸道、骨髓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較多見,其臨床表現(xiàn)亦較明顯。淋巴瘤
累及胃腸道較為常見,臨床癥狀有腹痛、腹塊、嘔吐、嘔血、黑便。若為原發(fā)性胃腸道淋巴瘤必須具備
以下特點:病變僅累及胃腸道,一般無鄰近淋巴結累及;無其他部位淋巴結腫大;無肝脾病變;血象正
常,故一般均需手術后才能確診。淋巴瘤發(fā)生中樞神經病變多在疾病進展期,大多為繼發(fā)性,NHL中
樞神經涉及率為1%--20%,多累及腦膜及脊髓。臨床表現(xiàn)以顱神經損害為主,多累及Ⅲ、Ⅵ及Ⅶ對顱
神經,其次有頭痛、視神經水腫、頸項強直、精神異常、神經根痛等。NHL中骨髓累及者約為36%一
63%,骨髓累及導致骨髓衰竭、全血細胞減少,以及白血病轉化。
4.全身癥狀 約10%的患者以發(fā)熱、皮膚瘙癢、盜汗及消瘦等全身癥狀為最早出現(xiàn)的臨床表現(xiàn)。
有的患者長期發(fā)熱原因不明,經2年以上始發(fā)現(xiàn)淺表淋巴結腫大方確診。也有少數(shù)患者伴有隱匿的病
灶,長期發(fā)熱,先為周期性,以后變?yōu)槌掷m(xù)性,經多方檢查不能確定原因,最后剖腹探查證實為腹膜后
NHL。有的患者長期皮膚瘙癢,檢查時只有皮膚增厚、瘙痕及繼發(fā)的感染,以后證實為NHL。惡性淋巴瘤
患者約10%一20%在就診時即有貧血,甚至可發(fā)生于淋巴結腫大前幾個月,晚期患者更常出現(xiàn)貧血。一
般隨著病情的進展,上述癥狀可以加重,持續(xù)發(fā)熱、多汗、體重下降等可能標志著疾病進展,機體免疫功能
的衰竭,預后不良。單有皮膚瘙癢、發(fā)熱而不伴有巨大腫塊,經治療后迅速好轉者,預后較好。
[病理類型] 、
(一)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HD)是一種淋巴系統(tǒng)惡性增生疾病,主要發(fā)生在淋巴結內。早期發(fā)生部位往往是體表
單側性的一組或單個淋巴結,以后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結和域淋巴器官和組織。該病起病隱匿,進展緩
慢,主要表現(xiàn)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可伴有肝脾腫大,盜汗,乏力,晚期有貧血、發(fā)熱、惡病
質等。HD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闡明。大多學者認為,本病發(fā)生所必須的前提往往始于慢性抗原刺激,
在免疫缺陷的情況下,人體發(fā)現(xiàn)和消滅異常細胞的能力減弱,異常淋巴細胞(R—S細胞)增殖,繼而淋
巴免疫耗竭而發(fā)生腫瘤。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的HD病理組織學分類法,將kiD分成4個亞型(Rye會
議,1966)。
1.淋巴細胞為主型(1ymphocytic predosminance,LP) 此型較少見,約占HD的20%。一般認為
預后較好。通常較為局限,僅累及頸部或腋窩淋巴結。臨床分期多為期工期或Ⅱ期,伴隨癥狀不常見。
此型又可分為結節(jié)型和彌漫型。結節(jié)型的主要特征是腫瘤呈結節(jié)性或結節(jié)性和彌漫性兼有的排列方式,
其中以小淋巴細胞和域組織細胞為主。腫瘤細胞以多倍型R—S細胞為主,典型R—S細胞少見。嗜酸性
粒細胞、漿細胞甚少或缺乏。彌漫型的特征是細胞呈彌漫排列,成分與結節(jié)型相同,但上皮樣組織細胞
較為常見。上皮樣組織細胞特別豐富時,顯示出類似肉芽腫的組織象。
2.結節(jié)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NS) 此型較多見,約占HD中35%一40%之間,常伴有縱隔
病變,此型預后也較好。主要特征為:纖維組織增生很明顯,淋巴結被膜增厚,大量膠原伸進淋巴結內
分隔腫瘤呈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或團塊狀。腫瘤細胞以陷窩型R—S細胞為主,可伴有單核型R—S細胞。
3?;旌霞毎?mixed cellularity,MC) 此型臨床上也較多見,約占HD中的25%一35%,預后
一般。頸淋巴結腫大,可累及腹腔及盆腔淋巴結,有明顯癥狀。主要特點為:典型R—S細胞及霍奇金細
胞均易見到,包括各種非瘤性的反應性增生細胞,可見不同程度彌漫性或灶性纖維化。
4.淋巴細胞消減型(1ymphocytic depletion,LD) 此型較少見,約占HD中5%左右。此型病變進
展快,預后較差。病人常有發(fā)熱,貧血,肝脾腫大。此型可分為彌漫纖維化型和網(wǎng)狀細胞型。彌漫纖維
化型的特征是腫瘤細胞以多形性R—S細胞為主,也可見到霍奇金細胞。病變中成纖維細胞增生明顯,可
見嗜酸性無定形的蛋白質,PAS陽性但無成熟的膠原。網(wǎng)狀細胞型的特征是以多形性R—S細胞為主,
伴霍奇金細胞。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腫瘤內有一定的網(wǎng)狀纖維及不同程度的彌漫性纖維化。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boma,NHL)是淋巴系統(tǒng)惡性增生性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以及
生物學行為有顯著差異,如大無裂細胞彌漫性NHL,多累及一至多組淋巴結區(qū),少有骨髓累及;小裂
細胞性NHL幾乎都呈彌漫性,且多累及骨髓和肝臟。NHL病理類型是決定其治療及預后的主要因素,
長期以來對NHL的命名和分類極不一致,有些分類方法混淆了T細胞和B細胞。目前的分類方法均以
免疫學和形態(tài)學為基礎,免疫組化及細胞化學提高了診斷的精確性。目前常用的分類方法如下:
!.淋巴瘤的KiCl最新分類 見表6—7—10.
2.惡性淋巴瘤的工作分類 腫瘤分類的目標是能夠提示預后、指導治療,但目前各種不同的淋巴
瘤分類法尚未完全達到此目標,此工作分類法得到了臨床醫(yī)師和病理學家的首肯,為臨床治療的選擇提
供了依據(jù)。見表6—7—2。
[輔助檢查]
(一)霍奇金病
1.組織學檢查 是確診lAD及病理類型的主要依據(jù)。當淋巴結及其他組織受累,如皮膚等的病理
組織學檢查是必要的診斷步驟。應選擇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的腫大淋巴結,要求完整切除,并做淋巴結
印片及細胞形態(tài)學觀察。肝、脾穿刺涂片及病理檢查如有適應癥,也可予以適當考慮。
2.血象 約有10%的病人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大多數(shù)由胃腸道少量失血引起。晚期有嚴重貧
血,主要與治療后骨髓增生減低、繼發(fā)感染、繼發(fā)自身免疫性溶血和腫瘤的骨髓侵犯等有關。晚期病人
常有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減少,嗜酸性細胞增加。血小板早期多為正常,疾病晚期或伴有脾亢或放療、
化療后可減少,可因伴發(fā)ITP而減少,甚至發(fā)生出血傾向。并發(fā)白血病時,可有白血病的血象特點。
3.骨髓象 約有3%的HD病例骨髓涂片可找到R-S細胞,對診斷有特殊價值,骨髓活檢發(fā)現(xiàn)R—S
細胞陽性率高于涂片,可達9%一22%,并發(fā)ANLL時可顯示白血病骨髓象的特點。
4.血沉 血沉在活動期增快,緩解期正常,為監(jiān)測緩解期和活動期較為簡便的方法。
5.X線檢查 典型liD胸部病變常表現(xiàn)為前縱隔雙側不對稱的淋巴結腫大影,輪廓清楚,邊緣可
呈直線狀或波浪狀,密度均勻無鈣化,側位胸片見腫瘤位于中縱隔的中上部。支氣管受侵可致狹窄阻塞
表現(xiàn)肺不張的X線特征。約有30%侵及胸膜,表現(xiàn)為胸腔積液。骨X線表現(xiàn)依病變程度而不同,絕大
多數(shù)均非特征性,可表現(xiàn)為溶骨性破壞或溶骨與硬化均有的混合性改變,有的可見病理性骨折。胃腸道
淋巴瘤通過鋇餐造影可見腔內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局部不規(guī)則的狹窄或擴張;有些可出現(xiàn)龕影,局部僵
直,蠕動減弱或消失,較難與消化道腫瘤相鑒別。
6.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造影是檢查HD患者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結相當精確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
異性在90%以上,在淋巴管造影檢查淋巴瘤表現(xiàn)為淋巴管增大,數(shù)目增多,邊緣正常而其內部結構表
現(xiàn)為大小不一、數(shù)目不等的充盈缺損,呈泡沫狀或粗網(wǎng)眼狀改變,晚期整個淋巴結被侵占,可出現(xiàn)增大
淋巴結的邊緣為纖細致密環(huán)狀影,淋巴管被腫大淋巴結壓迫而移位、改道、輸入端擴張,可能出現(xiàn)側支
循環(huán)和排空延遲等現(xiàn)象。
7。B超 B超可了解HD患者后腹膜淋巴結病變及肝脾腫大情況,且屬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易于重查對
照,有助于kID分期。
8.CT和MR C了掃描能清楚顯示肺病灶及與鄰近組織的關系,也可了解肺門或縱隔淋巴結受侵
情況。在肺實質檢查中,CT掃描受侵脾臟相對較敏感,而對于瘤灶小和脾臟大小正常者具有一定優(yōu)
勢。目前,一般認為所有HD患者均應常規(guī)做胸部C了,尤其是對胸片異常者。MRI易于顯示胸腔腫大
淋巴結,采用專門的脈沖頻率可增強淋巴結的顯示,也是淋巴瘤骨髓侵犯的一種敏感方法,可確定HD
及高度惡性NHL的骨髓侵犯,從而對骨髓形態(tài)學估量作一補充。
9.剖腹探查和脾切除術 有利于了解腹腔病變,準確地進行分期和分型,但剖腹探查和脾切除術
為創(chuàng)傷性檢查,必須嚴格掌握適應癥。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病理檢查 惡性淋巴瘤一般需由病理檢查證實。淋巴結的顯微鏡檢查不但要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
而且需要觀察整個淋巴結的結構和間質細胞反應,所以最好取完整的淋巴結送檢,盡可能地不要取部分
淋巴結,針吸活檢雖然對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常常不能提供足夠的材料以做出全面的診斷。另外,
針吸也易發(fā)生血腫。具備以下情況時應考慮惡性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好取淋巴結做病理檢查。
(1)無明確原因的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動度方面符合惡性淋巴瘤特點時。
(2)“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經正規(guī)的抗結核或一般抗炎治療無效時。
(3)淋巴結腫大及發(fā)熱雖有反復,但總的趨向為進展性。
(4)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或周期性發(fā)熱應考慮惡性淋巴瘤的可能,特別是伴有皮膚瘙癢、多汗、消
瘦以及發(fā)現(xiàn)淺表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雙側滑車上淋巴結腫大時。
取淋巴結活檢時一般應取增大比較快的、質地堅韌豐滿、符合惡性淋巴瘤特點的,部位以頸部、腋
下及滑車上較好;操作中應盡量避免擠壓;取出后盡快固定;必要可在不同部位采取幾個;一個淋巴區(qū)
如有幾個淋巴結腫大,應選取較大的。
2.X線檢查 X線檢查對惡性淋巴瘤的診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常規(guī)的X線檢查包括胸部后
前位及側位片,必要時輔以體層攝影,觀察肺門、縱隔、氣管隆突下內乳鏈淋巴結,同時也應觀察肺內
有無受侵。
3.(汀、MRI、B超檢查 對發(fā)現(xiàn)縱隔、腹膜后及其他隱匿的病變有很大的幫助。
[并發(fā)癥]
H D并發(fā)白血病者絕大多數(shù)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州LL),包括急粒、急粒單及急性紅白血
病,但以急粒最為多見。其臨床特征:發(fā)生白血病前數(shù)周或數(shù)月有全血細胞減少癥,紅系呈巨幼樣變,
周圍血出現(xiàn)巨幼紅細胞;染色體變化;發(fā)展迅速,治療往往無效,存活期限小于1年。在HD終末期還
可見有R—S白血病。目前認為,HD現(xiàn)代治療中最嚴重的遠期并發(fā)癥即為與治療相關的NALL和脊髓增
生異常綜合征(MDS),尤其是烷化劑的應用已被視為主要原因。HD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血小板
減少,也可伴發(fā)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TP)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但較少見。 .
[鑒別診斷]. 。
(一)霍奇金病 . .
1.HD與NHL的鑒別 見表6—7—3。
2.淋巴結結核 常局限于頸部兩側,腫大淋巴結相互融合,與深部組織及皮膚粘連,有時干酪樣
軟化,破潰成竇道而長久不易愈合。同時伴有低熱、盜汗、血沉快、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淋巴結穿刺
或活檢可找到郎罕細胞或上皮樣細胞。
3.白血病 從血象及骨髓象即可做出診斷,但究竟為淋巴細胞白血病還是淋巴肉瘤細胞白血病需
結合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進行鑒別。臨床上一般以淋巴結腫痛為主要表現(xiàn)者稱為淋巴瘤,當出
現(xiàn)白血病血象者即認為合并淋巴肉瘤細胞白血病。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1。慢性淋巴結炎 多有明顯的感染灶,且常為局灶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直徑一般不超
過2—3cm,抗炎治療后可縮小。
2.巨大淋巴結增生 是一種臨床表現(xiàn)多樣、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縱隔最多
見,也可侵犯肺門及肺內。臨床上有貧血、血沉加快、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T一球蛋白血癥、骨髓
漿細胞增生、血小板減少以及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改變,淋巴結腫大以腹腔淋巴結最常見,特別是小腸
系膜淋巴結。最后需依靠組織病理學確診。
3.假性淋巴瘤 常發(fā)生在淋巴結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或淋巴細胞瘤與消化道的淋
巴細胞性息肉,均可形成腫塊。一般認為屬反應性增生,由炎癥引起。
4.結核性淋巴結炎 兩者均可伴有發(fā)熱、多汗、乏力、血沉增快等。比較典型的結核患者常有肺
結核,淋巴結質地不均勻,有的部分質軟,有的部分質硬,易相互粘連并和皮膚粘連,活動度差。結核
可與惡性淋巴瘤并存,甚至在同一淋巴結中既有結核又有惡性淋巴瘤。因此患者即使已經查到抗酸桿菌
證實患有結核,但經過正規(guī)的抗結核治療而淋巴結繼續(xù)增大,也應考慮活檢或整個淋巴結切除以除外惡
性淋巴瘤的可能性。
5.淋巴結轉移瘤 淋巴結質地較硬、不均勻,可找到原發(fā)灶,很少有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6.嗜酸性淋巴肉芽腫 這類患者有時可有雙側腮腺腫大,血中嗜酸性白細胞數(shù)目增多,病理上也
有明顯的特點,對放療或化療的反應良好,預后佳。
7。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常有淋巴結腫大,但血液學和骨髓細胞學檢查可鑒別。
8.結節(jié)病 常侵犯雙側肺門,呈放射狀,伴有長期低熱,全身各淋巴結均可腫大,需靠皮膚試驗
和病理學檢查以資鑒別。
9.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可有發(fā)熱及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但血象異常、嗜異性凝集反應陽性可
資鑒別。
10.血清病 少數(shù)患者以淋巴結腫大為最先出現(xiàn)的癥狀,但多數(shù)為注射處及滑車上淋巴結首先腫
大。根據(jù)注射史及發(fā)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设b別。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1)人與天地相參,“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是謂得道?!惫署B(yǎng)身與疾病的調治都要順應自然的客觀變化。春夏之季,病情輕的患者早些起床,在室
外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呼吸保健操等,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使陽氣充沛。但要注意休息,
勿使過勞。秋冬之季應使陽氣收藏,適時加減衣服被褥,防止外感。
(2)由于疾病會導致精神情志發(fā)生改變,加之對病證的不了解,常會有緊張、憂愁、焦慮、恐懼等
不良心理的產生,這樣不利于機體恢復健康,所謂“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3)應及時勸慰病人,解除其思想顧慮,克服不良心理對病情的消極影響。鼓勵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
的信心。 、
二、飲食調護
飲食調理是否得當,與疾病轉歸有密切關系,合理的飲食,不僅能保證身體必須的營養(yǎng),而且對病
證也會起到較好的調治作用。若飲食不當,不僅機體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而且還會助邪加病。故應禁
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忌酒;平素宜清淡而富含營養(yǎng)的飲食為主,可選用下列食療方交替服之。
1.靈芝草湯 取靈芝草lOg,加瘦豬肉適量,燉湯食之,每周1—2次。本食療方可用于治療各種
腫瘤,尤其是經化療、放療后正氣虛弱、氣血不足者。
2。冬蟲夏草湯 以冬蟲夏草lOg,與雞、鴨、甲魚、胎盤等共燉食,每周1—2次。本食療方善補
精氣,能扶正抗癌,多用于中晚期腫瘤及放療、化療后正氣衰弱者,以肺氣不足、肺腎兩虛最為適宜。
3.香菇湯 取香菇15g,雞肉適量,燉湯食之,每周1—2次。本食療方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并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常用于腫瘤病人的輔助治療。
4.茶 泡茶作為飲料,長期服之,可降低癌癥病人放療期間的副作用,因而常用作腫瘤病人治療
的輔助用品。
三、辨證論治 使用方法:先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shù)據(jù)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jù)“療效評定”再次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1.脾虛痰濕
主癥:腫塊如豆粒、梅李、栗子大小,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皮色不變,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腹
脹腸鳴,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滑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祛濕化痰,軟堅散結。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太子參30g,薏苡仁20g,淮山藥15g,茯苓、海藻、白術、扁豆、夏枯
草、生半夏、生南星、莪術、大棗各lOg,砂仁3g。
方中太子參、茯苓、白術、扁豆、淮山、砂仁、薏苡仁益氣健脾祛濕;生半夏、海藻、夏枯草、生
南星、莪術化痰消腫散結;大棗益氣和中(方中生半夏、生南星須先煎30~60分鐘)。
2。熱毒瘀結 .
主癥:結節(jié)腫塊漸大,相互融合,堅硬如石,微微作痛,膚色紫暗,低熱或壯熱不退,神疲乏力,
食納減少,面色不華,形體消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水牛角30g,生薏苡仁、生石膏各20g,金銀花、天葵子、夏枯草、貓爪
草、山慈菇、大貝母、半夏、茯苓、桃仁、知母、紫花地丁各lOg,馬錢子0。5g。
方中金銀花、生地黃、紫花地丁、山慈菇、天葵子、貓爪草、石膏、知母、水牛角清熱解毒;桃
仁、馬錢子活血化瘀止痛;大貝母、夏枯草、半夏、茯苓、薏苡仁化痰散結。
3.痰瘀互結
主癥:頸項、腋下及腹股溝等處結核累累,脘腹結瘤,咳嗽,胸悶胸痛,或局部痛有定處,心悸氣
短,甚則喘息,面頸浮腫,唇舌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白芍、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半夏、土貝母、玄參、海藻、夏
枯草、三棱、莪術各lOg,生牡蠣15g,龍膽草6g。
方中柴胡、白芍、陳皮、枳殼、香附疏肝理氣;龍膽草、梔子清肝瀉火;川芎、三棱、莪術行氣和
血;土貝母、半夏、玄參、海藻、生牡蠣、夏枯草軟堅散結。
4.氣血虧虛
主癥:腫塊潰破滲液,其味穢臭,瘡口漸大,凹凸不平,狀如菜花,疼痛漸劇,發(fā)熱汗出,面色無
華,形體消瘦,大肉削脫,精神倦怠,肌膚甲錯,舌淡苔白,脈細數(shù)無力。
治法;補氣養(yǎng)血,健脾益腎,佐以化痰散瘀、軟堅散結。
方藥:八珍湯加減。太子參30g,熟地黃、生薏苡仁各20g,炙黃芪15g,白術、阿膠、茯苓、赤
芍藥、大貝母、補骨脂、鹿角片、王不留行、當歸、皂角刺、海藻各10g,陳皮6g,生甘草3g。
方中太子參、炙黃芪、阿膠、當歸、熟地黃、甘草補氣養(yǎng)血;白術、茯苓、生薏仁健脾祛濕;大貝
母、王不留行、皂角刺、海藻、陳皮理氣化痰、軟堅散結;補骨脂、鹿角片溫補腎陽。
四、專病專方
1。增效消瘤湯 鱉甲、龜板、牡蠣、海浮石各30g,川芎、赤芍、三棱、莪術、枳實、郁金、昆
布、海藻各10g,紅花、陳皮、三七各6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每療程服用28劑。本方
具有活血祛瘀、散結消瘤作用,適用于惡性淋巴瘤證屬血虛瘀阻型。臨床用本方配合化療治療中晚期惡
性淋巴瘤23例,用2個周期,其中完全緩解5例,部分緩解12例,無變化4例,惡化2例。
2.土貝散結湯 土貝母、玄參、山慈菇各9g,夏枯草、海藻各15g,生牡蠣、首烏藤各30g。若痰
熱蘊結,加蛇舌草、蛇霉、蛇六谷;寒痰凝結,加半夏、陳皮、茯苓、桂枝、白芥子;氣虛加太子參、
白術;陽虛加肉桂、炮姜、鹿角膠。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每療程服用30劑。另以艾絨包裹
麝香0.1g灸天井、光明、小海穴,每次取1穴。本方有化痰軟堅散結作用,適用于惡性淋巴瘤證屬痰
凝膠結型。臨床用本方治療12例惡性淋巴瘤,生存2年以上2例,3年以上3例,6年以上4例,9年
以上3例。
3。夏枯草湯 夏枯草、生牡蠣、丹參、蒲公英各30g,昆布、莪術、全瓜蔞各15g,旋復花12g。
膽南星、皂角刺各9g。若瘀血內結,疼痛明顯,加地鱉蟲、蜈蚣、赤芍、血竭;痰熱內阻,加川貝、
天竺黃、青礞石、半夏。水煎服,每日l劑,日服2次,每療程服用30劑。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化痰
散結消瘤的作用,適用于惡性淋巴瘤證屬痰熱瘀結型。臨床應用該方結合化療治療惡性淋巴瘤80例,
結果1年生存率72%,3年生存率50%,5年生存率32.7%。
4。黃芪丹參湯 黃芪、丹參各30g,黃藥子、壁虎各15g,生牡蠣、淅貝母、貓爪草各20g。瘀血
加川芎、郁金、三棱、莪術;痰濕加陳皮、半夏、海藻、昆布;熱毒重加土茯苓、連翹、玄參、敗醬
草;氣血虛加黨參、當歸、杞子、黃精。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服用2l劑停7日為1療程。
本方具有益氣活血、化痰散結作用,適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證屬氣虛痰瘀型。臨床應用本方配合CAOP
和COPP方案治療何奇金淋巴瘤112例,對照組55例用COAP和COPP方案化療,用2個療程。結果:
兩組分別完全緩解65、26例,部分緩解38、14例,穩(wěn)定5、7例,進展4、8例,生存3年61/112、
21乃5例。中藥聯(lián)合化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19<0.05)。
五、中藥成藥
1??蒂惖夏z囊 主要由黃芪、刺五加、人參等藥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瘀散結的功能。口服,
1日2次,每次3粒。
2.小金丹 主要由麝香、馬錢子(制)、乳香、沒藥等藥物組成。具有散結消腫、化瘀止痛之功
效??诜?次O.9g,一日2—3次。
3.金龍膠囊 主要成分為鮮壁虎、鮮金錢白花蛇等。功效破瘀散結,解郁通絡。口服,1次4粒,
1日3次。
4.鱉甲煎丸 主要由鱉甲、黃芩、大黃、蜣螂、赤硝等藥物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作
用。每日2次,每次6—9g。
5.艾迪注射液 由人參、黃芪、刺五加、斑蝥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瘀散結的功能。1次50
—10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靜脈滴注,1日1次;與放、化
療合用時,療程與放、化療同步;單獨使用15天為l周期,間隔3天,2周期為1療程;晚期惡病質
病人,連用30天為l療程。
6.穿琥寧注射液 肌肉注射每次40 80mg,每日2次;靜脈滴注每日0。16一O.2g分2次稀釋后
滴注。
7.清開靈注射液 由膽酸、水牛角、珍珠母、板藍根、豬去氧膽酸、黃芩苷、梔子、金銀花等組
成,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通絡的作用。肌肉注射每日2~4ml,靜脈注射每日40~60ml以10%葡萄糖注
射液200ml或生理鹽水100ml稀釋后使用。
六、針灸及其他療法
1.針刺法 ①可用瀉法針刺陰陵泉、脾俞、天井、章門、期門穴等以治療痰瘀互結型腫塊。②針
刺太溪、三陰交、血海、章門、期門等穴以治療陰虛血瘀型脅下腫塊。③針刺足三里、三陰交、血海、
脾俞、期門、胃俞、大腸俞等穴以治療氣虛血瘀型脅下腫塊。 .
2.外治法 腫塊初起可用黑退消或阿魏化痞膏外敷;腫塊將潰用紅靈丹膏外敷;腫塊潰后用生肌
玉紅膏摻海浮散外敷或九黃丹外敷,若出血如注,以棉花蘸桃花散緊塞瘡口,加壓纏敷。
七、西醫(yī)藥治療
(P)霍奇金病
1。治療原則 通常對淋巴細胞為主型(LP)、結節(jié)硬化型(NS)及混合細胞型(MC)的工A—B、
ⅡA—B及ⅢA(Ⅲ,指病變涉及上腹部淋巴結)患者,以放療為主。在以下一些情況補充適當?shù)幕煟?br>①大縱隔患者(縱隔最大徑達1/3胸廓最大橫徑),應先使用2周期MOPP后,再進行足量放療。②脾
臟侵犯較廣,也應配合倒Y野采用2—3周化療。③應做全淋巴結照射(7N工)的工B、ⅡB及Ⅲ工A
的女性患者,為了保護卵巢功能,未做盆腔野照射,也應配合2—3周期化療,以防盆腔及腹股溝、股
管淋巴結受侵。II[2A(m2A指病變涉及下腹部盆腔淋巴結)、ⅢB及ⅣA—B患者多以聯(lián)合化療為主,
常在主要侵犯部位輔以局部或次全淋巴結照射。
2.放射治療 霍奇金病是對放射最為敏感的腫瘤之一。放療對象主要是工期、Ⅱ期為主的患者,
部分早期ⅢA也可施行。
HD各期照射方法的選擇:LP或NS型工A期,病變局限于上頸部者,可做一側全頸(包括鎖上)
及韋氏環(huán)野放射;同上類型及分期,侵犯下頸或鎖骨上者,可做次全淋巴結照射,NS型工A期,侵犯
范圍限于縱隔者,做斗蓬野照射。如系MC或LD的工、Ⅱ期,均做全淋巴結照射。LP或NS的工A期
采用次全淋巴結照射。工B、ⅡB、ⅢA期做全淋巴結照射,對年輕婦女可暫不照射骨盆。
3.化學治療
(1)化療適應癥 ①不適于放射治療者即Ⅲ、Ⅳ期HD患者。②在緊急情況下需迅速解除壓迫癥狀
者,如骨髓壓迫癥、心包積液、上腔靜脈受壓,氣管受壓窒息等。③局部淋巴瘤患者可作為放療的輔助
療法,以彌補局部放療的不足。
(2)常用聯(lián)合化療方案 見表6—7—4。
3。AuSCT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 盡管放療和聯(lián)合化療治療淋巴瘤已取得較大進展,但相當多的患
者無法獲得持久的緩解。目前,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尤其是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uSC7)
已成為淋巴瘤重要的治療手段。
4.細胞因子及生物治療
(1)干擾素 臨床實踐證明,IFN對中高度惡性NHL療效較差,因此,多數(shù)臨床資料都集中于
INF治療低度惡性NHL,平均緩解率33.5%。①單用重組IFN一。治療:一般認為IFN一。對初治的低度
惡性NHL有良好的療效,其療效與常規(guī)化療大致相似。②IFN一。聯(lián)合化療或IFN一。維持治療:實驗結
果發(fā)現(xiàn),IFN—o不能明顯增加緩解率,而且合用IFN一。組的毒性強于單用化療組,但IFN一。卻能延長緩
解期。
(2)IL一2/LAK Zamkoff等(1990)研究了28例對常規(guī)療法無效或復發(fā)性NHL患者的外周血淋
巴細胞(PBL)體外誘導LAK活性的能力,在體外經ⅡL一2誘導7天后測其抗Duidi細胞活性。結果所
有患者PBL均可誘導出LAK活性,其中1/3患者PBL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活性低于
正常供血者,2/3的患者PBL的LAK活性等于或高于正常供血者,且NHL患者PBL的LAK活性與腫
瘤組織類型和曾接受的化療藥物劑量有關。該結果為LAK/IL一2療法治療晚期NHL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中醫(yī)藥治療淋巴瘤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能減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對放、化療有增敏作用,減輕臨
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因此,淋巴瘤主張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發(fā)揮中西醫(yī)各自的長
處,可明顯提高療效?;驹瓌t是:按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方法,或專病專方治療;同時應用放、化療以殺
滅腫瘤細胞。
據(jù)報道,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惡性淋巴瘤73例,西藥化療采用(;HOP方
案,中醫(yī)藥治療根據(jù)化療前、中、后期的臨床表現(xiàn)不同采取分期辨證治療,即化療前以化痰解毒、軟堅
散結法治療。藥用玄參、夏枯草、貓爪草、海藻、制南星、川貝母、柴胡、鱉甲、莪術、枳實、山慈菇
等?;熤衅谝越∑⒑臀浮⒗須饨的娣ㄖ委?。藥用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砂仁、法半夏、陳皮、
神曲、麥芽、甘草等?;熀笃谝越∑⒁鏆狻⒀a腎養(yǎng)陰法治療。藥用太子參、黃芪、白術、黃精、枸杞
子、首烏、鱉甲、雞血藤、大棗、五味子等。以上各期均可隨癥加減。結果73例患者中完全緩解59例
(占80.82%),部分緩解9例(占12.33%),好轉1例,無效4例(占6.85%),總緩解率達93.15%,
其中初治病例47例完全緩解43例,部分緩解4例,總緩解率100%,無效5例為復治病例且多個器官
侵犯。
蔡明明等人報道,對55例惡性淋巴瘤患者在進行化、放療同時,配合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簡稱綜
合組),并設50例對照組單純進行化、放療治療。對比其療效及5年生存率有顯著性差異。中醫(yī)辨證分
型:①脾虛痰濕型:治以化痰祛濕、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②氣血兩虛型:治以益氣養(yǎng)血
健脾補腎。方用:炙黃芪、西當歸、炒黨參、炒白術、大熟地、砂仁、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鹿角
片、仙靈脾。化療后惡心納呆、舌苔膩者去黃芪、熟地,加姜半夏、陳皮、炙雞內金;肢麻或手指麻木
者加豬薟草、雞血藤;脫發(fā)者加制首烏。③肝脾失調型:治以祛瘀解毒,調理肝脾。藥用:西當歸、赤
白芍、紫丹參、炒白術、云茯苓、廣木香、制香附、廣郁金、焦山楂、板藍根、土茯苓等。目膚黃染者
加茵陳、金錢草;嘔吐苔膩者加藿香、佩蘭、姜半夏、陳皮、砂仁、蔻仁;便溏者加炒白術、炒苡仁、
煨木香、煨肉果。治療結果:綜合組達到完全緩解20例(占36。4%),部分緩解27例(占49.1%),
穩(wěn)定2例(占3.6%),無效6例(占10.9%),總有效率85.5%。對照組完全緩解的13例(占26%),
部分緩解18例(占36%),穩(wěn)定8例(占16%),無效1 1例(占22%),總有效率62%。綜合組療效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并通過對患者5年隨訪,結果提示綜合組1、2、3、5年生存率分別達67.3%、
54.5%、45.5%、32.9%,對照組1、2、3、5年生存率分別為66%、48%、24%、16%。經統(tǒng)計學處
理,綜合組與對照組之間1、2年生存率無明顯差異,3、5年生存率顯著性差異。
郭良耀等人對34例惡性淋巴瘤患者在聯(lián)合化療的同時,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寒痰凝滯型6例,
治以溫化寒凝,化痰軟堅,方用:黃芪15g、熟地15g、鹿角膠15g、夏枯草15g、天南星10g、莪術
10g、桂枝6g、茯苓10g、甘草3g。氣郁痰結型8例,治以舒肝解郁,化痰散結,方用:夏枯草15g、
白芍10g、青皮8g、柴胡9g、山慈菇12g、當歸8g、莪術12g、白花蛇舌草30g、天冬15g、生芪10g、
穿山甲15g、茯苓10g、黃芩8g。血熱瘀毒型]例,治以涼血化瘀,清熱解毒。方用:銀花10g、蛇舌
草30g、天冬30g、白毛藤30g、丹參15g、丹皮10g、麥冬10g、石斛10g、黃芩9g、葛根15g、大黃
9R.干瓜蔞25g、生地10g、太子參15g。肝腎陰虛型6例,方用:天冬30g、蛇舌草30g、沙參12g、
生地12g、麥冬9g、茯苓12g、天花粉10g、茅根15g、黃精12g、枸杞10g、太子參15g、知母12g、白
術10g、西洋參6g、絞股藍15g??呻S證加減,水煎服,每日空腹服2次。同時對另外22例單純進行聯(lián)
合化療。治療結果:中西醫(yī)結合組24例中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85%;聯(lián)合化
療組22例中顯效7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67.8%,中西醫(yī)結合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聯(lián)合化
療組。
文開義氏報道l例何杰金惡性淋巴瘤患者,使用化療后因其毒性作用致肝臟功能嚴重受損,被迫多
次中斷化、放療,后服用中藥加味龍膽瀉肝湯(基本方中加黃芪、旱蓮草、女貞子各20g),水煎服,
每日1劑,服10劑時肝區(qū)痛、納差癥狀消失,肝功能轉為正常。后連續(xù)服用加味龍膽瀉肝湯煎劑,連
續(xù)化療5療程(共化療12療程),何杰金病完全緩解,肝功能正常出院。王奇章等人報告!例非何杰金
淋巴肉瘤Ⅳ期患者,因化、放療后引起肝腎功能明且受損及消化道反應,后配合中醫(yī)扶正培本,清熱解
毒,化瘀滲濕,基本方用黃芪、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30g,防風、冬蟲夏草、柴胡、白芍、苡仁各
10g,白術、澤蘭、赤芍各12g,豬苓15g,水煎服,每周6劑,隨癥加減,化療期間面色晦暗,舌紫斑
加深加丹參、川芎;食欲不振加枳殼、陳皮、茯苓,口干加天花粉,順利完成6個周期(每個同期21
天)的化療。復查肝功能正常,原病灶消失。胡同斌等人運用防化飲防治腫瘤化療毒副反應40例,其
中淋巴肉瘤6例。藥物組成:絞股藍、枸杞子各20g,淫羊藿15g,石菖蒲5g,田三七粉3g,龜板膠、
阿膠各10g,前4味水煎2次取汁,將阿膠、龜板膠烊化兌人,分3—4次沖服田三七粉,每日1劑,至
化療結束后l()天為止,其防治有效率為97.5%。
九、常見并發(fā)癥的治療
放療并發(fā)癥:①放射性肺炎:其發(fā)生率約為10%。在年老患者及有肺、心血管疾病及合并使用化
療者較易發(fā)生。治療常用激素、抗生素及對癥治療。②放射性心包炎:在常規(guī)放療時發(fā)生率較低。在大
縱隔腫物或在放療前后全身情況較差,也有部分患者發(fā)生臨床表現(xiàn)與一般滲出性心包炎相似。治療則遵
循滲出性心包炎的治療原則。③放射性骨髓炎:為可逆性損害,但也有發(fā)展為永久性損害。患者多在化
療后3—6個月出現(xiàn)癥狀,治療常用血管擴張藥物及神經營養(yǎng)藥物。
有些化療藥物可引起口腔粘膜發(fā)生變化,唾液分泌減少,逐漸喪失清潔和潤滑作用,引起口腔炎。
應加強皮膚、粘膜的護理,根據(jù)口腔pH值選擇漱口液進行口腔護理??蛇x用2%硼酸液漱口、4%碳酸
氫鈉或多貝爾漱口、1:5000的呋喃西林液漱口,鼓勵病人多飲水、多活動、多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還可減少干燥引起的局部疼痛并滋潤粘膜,緩沖酸性唾液,溶解粘稠的唾液,減輕吞咽困難。進食高營
養(yǎng)飲食,避免進刺激性強的食物,勿吃過熱、過酸食物,以溫、涼、軟、半流食為好。根據(jù)粘膜潰爛的
程度治療,清潔脫落的粘膜、粘液和腐敗物質,保持口腔清潔,促進粘膜再生。口唇干裂可用凡士林。
感染的急性期出現(xiàn)疼痛,可含服六神丸,也可用桂林西瓜霜噴劑噴灑口腔,飯前可含服利多卡因或潤滑
劑止痛.化療可使腸道內上皮細胞發(fā)生水腫、壞死、脫落等炎癥反應,從而刺激腸道蠕動加快,可引起
胃腸粘膜炎、粘膜潰瘍或潰瘍出血,也可發(fā)生腸粘膜潰瘍,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便秘、便血等。指
導病人飲用酸奶,增加革蘭陰性菌,抑制革蘭陽性菌。便秘病人囑其多飲水,多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必
要時給緩瀉劑。
[研究述評]
(1)目前治療淋巴瘤主要采用中醫(yī)藥配合化療、中醫(yī)藥配合放療的治療方法,其目的是增效減毒,
充分發(fā)揮中、西醫(yī)各自的特長,在診斷上以西醫(yī)為主,治療上注重中西醫(yī)結合,緩解期以中醫(yī)藥為主,
明顯地提高了治療本病的臨床療效。
(2)化療雖然是治療淋巴瘤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其嚴重的毒副反應,許多患者被迫中斷治療,無法
完成要求的療程,從而影響治療效果。中醫(yī)藥具有扶正培本,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增強機體的免疫功
能,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3)運用中醫(yī)藥治療時應注意處理好扶正與祛邪的關系,一般而言,正盛邪實者以祛邪為主,注意
保護胃氣;正虛邪實者宜攻補兼施;在放疔期間或放療后,應以清熱解毒、生津潤燥、補氣涼血、健脾
和胃、滋補肝腎為治法;在化療期間或化療后,則以溫補氣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清熱解毒、扶正
抗癌為治法。并可隨證選用貓爪草、白花蛇舌草、貓人參、半枝蓮、蒲公英、夏枯草、黃藥子、山慈
菇、土貝母、生牡蠣、昆布、天葵子、天冬、麥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