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柴胡24g 半夏9g 生姜9g 黃
芩9g 大棗9g 人參9g 炙甘草6g
上7味,以水2400mi,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
溫服200ml,日3次。
1.原方后之加減法之詳解,請參本方之“臨證加減法”。
2.“去滓”再煎者,宜領會張仲景之深意。誠如徐靈胎曰,
“去滓再煎者,此方乃和解之劑。再煎則藥性和合,能使經(jīng)氣相
融,不復往來出入。古圣不但用藥之妙,其煎法俱有精義?!?br> 3.本方劑量:張仲景用柴胡迭半斤,今量為24g,故臨證
宜根據(jù)病情斟酌之,大劑量16---24g和解少陽,退寒熱;中劑量
lO--~15g疏肝解郁;小劑量5~-.8g升提中陽。用量之比例,柴胡
應大于黨參、甘草之和,較能發(fā)揮作用。若誤把人參、甘草之劑
量大于柴胡或者劑量等同,則不能達到治療目的。 、
(功效)和解少陽。
(主治) ,
主證:口苦,咽干,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
飲食,心煩喜嘔,苔白薄,脈弦。
副證: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或經(jīng)水時來時
斷;寒熱有時如瘧狀。
(臨證加減)
1.小柴胡湯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但見一證懾:
是”的“一證”,是指小柴胡湯的主證之一,即口苦、咽干、目
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七證之中
只見其一者,而這一證又在疾病中起主導作用,就可以用小柴胡
湯治療。我們認為,“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是一個問題的
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弄清哪些是柴胡證,另一方面是“但見一
證”的“一證”是指什么。柴胡證是指小柴胡湯的主治證,即往
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
眩?!暗娨蛔C便是”的“一證”是指上述小柴胡湯七個主證之
一者。但這里要強調(diào)一個問題,即但見的這一證,必須在疾病中
起主導作用,這樣才能運用小柴胡湯,如果這一證是疾病中的次
要癥狀,不起主導作用,那就不一定用小柴胡湯了。“有柴胡證,
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體現(xiàn)了張仲景辨證的原則性和靈活
性。[傷寒論析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 2.加味小柴胡湯治療外感高熱:本方用柴胡25g,石膏
45g,蒲公英40g,連翹、金銀花、黃芩各12g,葛根20g,薄荷
(后下)、黨參、半夏各lOg,生姜3片,大棗5枚,生甘草5g。
隨癥加減,每El工劑水煎分3次服,小兒劑量酌減,4日為1個
療程.[四川中醫(yī),1996,14]
3.小柴胡湯治療小兒夏季感冒:用本方加羌活、板藍根。
風熱重用黃芩、板藍根,癥輕用生姜、羌活;風寒重用生姜、羌
活,癥輕用黃芩、板藍根;伴咽炎、咳嗽者,加桔?;蛐尤?。每
月工劑水煎服。[江蘇中醫(yī),1991,c5,,16]
4.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妊娠感冒:藥用柴胡12g,炒黃芩10
-12g,法半夏、荊芥、防風、蘇葉各lOg,太子參15g,生姜
6g,大棗6~10g。嘔吐加藿香、竹茹、砂仁;惡寒發(fā)熱去大棗,
加葛根、羌活;咽癢或嗆咳去大棗,加桔梗、金銀花、射干;便
秘去大棗,加元參、桑葉;咳嗽痰多加杏仁、陳皮、桑葉;腰腹
痛,或陰道少量出血蘇梗易蘇葉,加炒續(xù)斷、白術(shù)、仙鶴草、苧
麻根。每日l劑水煎分3-4次服(忌空腹服)。嘔吐甚服藥前用
生姜片擦舌面。沄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7,fl,:39]
5.柴胡四物湯加減治療產(chǎn)后發(fā)熱:基本方用柴胡15~24g,
太子參7一12g,黃芩、白芍各9~15g,甘草3—6g,半夏、當
歸、川芎各6—12g,生地15—30g,生姜2—4片,大棗3—5
枚。實熱去當歸、川芎、白芍,加銀花、連翹、蒲公英、黃柏、
赤芍;濕熱去當歸、川芎、白芍,加龍膽草、白花蛇舌草、滑
石、薏苡仁、赤芍;瘀熱去白芍,加赤芍、丹參、桃仁、紅花、
牛膝;虛熱加青蒿、鱉甲、秦艽、地骨皮;食滯加神曲、山楂、
萊菔子;高熱煩渴加石膏、知母;乳汁不通,乳房腫脹掀紅加銀
花、蒲公英、牛蒡子、全瓜蔞、皂刺、王不留行、路路通、漏
蘆。[江蘇中醫(yī),1990,c6,:u]
6.小柴胡湯合百合知母湯加減治療長期低熱:用柴胡、百
合各30g,黃芩、知母各15g,半夏、人參各lOg,生姜3片,
大棗6枚。自汗乏力甚加黃芪;失眠多夢加炒棗仁、遠志;頭痛
加針灸并施。少陰病用扶陽、育陰法,寒化重灸,熱化清補;選
關(guān)元、氣海、神闕、.腎俞、命門、太溪、神門、三陰交等穴。厥
陰病治宜疏調(diào)氣血、瀉熱降逆、柔肝和胃,選太沖、合谷、風
關(guān)、大陵、巨闕,足三里、中脘等穴。間南中醫(yī),1997,c6,:333]
7.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癌癥發(fā)熱:本方含黃芩、清半夏各
12g,人參lOg,柴胡、青蒿各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
20g,薄荷(后下)、炙甘草各3g,生姜3片,大棗5枚。氣陰
兩虛加玉屏風散、鱉甲、丹皮、生地;濕熱留戀加茵陳、連翹、
豬苓、生薏苡仁;熱毒熾盛,高熱不退加生石膏、知母.每日1
劑水煎服。[陜西中醫(yī),1995,《2,:57]
8。小柴胡湯治療惡性腫瘤晚期非感染性發(fā)熱:用柴胡15g,
黃芩、法半夏各lOg,生黨參20g,甘草5g,大棗、生姜適量,
肺癌加地骨皮30g,肝癌加丹皮、焦梔子各lOg。每日1劑,水
煎200ml,2次分服,服4劑無效者加倍量,起效后,(指體溫下
降≥1。C)維持原劑量。
9.小柴胡湯合一服散治療小兒頑咳:藥用柴胡、甘草、生
姜各3g,黨參、黃芩、杏仁、烏梅各6g,半夏、蘇葉各4g,粟
殼2g,紅棗3枚。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人阿膠
(烊化)6g,蜂蜜30g,濃縮至100-~300ml,分4—6次服完,7
日為1個療程。[浙江中醫(yī)雜志,1990,cl,:lO]
10.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瘧疾:用本方去黨參加防風、葛根治
療瘧疾一般癥狀為寒熱往來、頭痛、頸痛、腰痛、食欲不振、口
渴,服法:每日一劑,兩次分服,第一次在發(fā)作前2小時服,4
小時后再服第二次,癥狀消除后,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善后.[中
醫(yī)中藥治療經(jīng)驗匯編,第一輯。桂林:廣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59]
11.小柴胡湯合三仁湯治療濕溫傷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
寒熱往來或身熱不揚,頭痛如裹,周身酸痛,納呆脘悶,舌苔黃
膩,脈濡數(shù)或弦數(shù);肥達氏反應均陽性。均予柴胡、黃芩、半
夏、黨參、厚樸、杏仁、蔻仁、竹葉各lOg,連翹、滑石各12g,
麓苡仁、青蒿各15g,甘草6g,酌加姜、棗為引并隨癥加減。每
日1劑水煎服。
. 12.小柴胡湯治療胃脘痛:柴胡15g,半夏、黨參各9g,黃
苓12g,.甘草、生姜各6g,大棗4枚。隱痛,喜溫喜按,神疲便
溏,加白術(shù);隱痛,口燥咽干,便結(jié)尿黃,去生姜,加白芍、百
合、烏梅;痛甚拒按,舌邊尖有瘀斑、瘀點,加丹參、五靈脂;
灼痛,煩躁易怒,口干苦,去黨參、大棗,加丹皮;因情志因素
而痛作加白芍;得溫痛減,脈緊,加桂枝;暴飲多食誘發(fā)者去黨
參、大棗,加山楂、神曲。每日工劑水煎服。療程20-30 日。
[河南中醫(yī),1995,(4):2123
13.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急性胃炎:基本方為柴胡8g,半夏、
黃芩、枳實、元胡、川楝子、生姜各lOg,藿香6g,生甘草3g。
積滯重加大黃;氣虛加黨參。[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1994,《2,,24]
14。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胃竇炎:用柴胡、半夏、旋覆花、桃
仁、白芨、郁金、佛手各lOg,黃芩、蒲公英各30g,梔子12g,
香附、黨參各18g,桂枝、干姜各6g炒麥芽50g,炙甘草3g,
生姜3片,大棗5枚,魚骨、瓦楞子各20g,大黃3g。每日l
劑,水煎服。l5劑為工個療程。[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6,c5,:312]
15.小柴胡湯加黃連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本方用柴胡
12g,黃芩lOg,黨參lOg,半夏lOg,黃連8g,甘草6g,生姜6g,
大棗6枚。煎取150ml,每服50m1,一日三次,飯后一小時或飯
前半小時熱服,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仲醫(yī)雜志,1991,tl,:30] .
16。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胃下垂:本方含柴胡、黃芩、半夏、
枳實、生麥芽各lOg,黨參、雞內(nèi)金各12g,大棗工0枚,生姜少
許.痞滿噯氣加旋覆花、代赭石;胃脘痛去黨參,加失笑散、酒
大黃;精神抑郁加當歸、白芍、炒香附;胃中冷喜溫加吳茱萸、
良姜;脾濕困頓加蒼術(shù)、蘇梗、陳皮;食積加砂仁、建曲;陰虛
加石斛、沙參。每日1劑水煎服,工個月為工個療程.[~Jil中醫(yī),
1995,(2):Zo-I
17。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細菌性肝膿腫:藥用柴胡12g,黃
芩、法半夏、黃連、白芷各lOg,黨參15g,蒲公英20g,黃芪
30g,甘草5g。目黃加茵陳、車前子;便秘加枳實、大黃。每日
1劑,水煎分3次服。10日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8.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老年性便秘:本方用柴胡20g,半夏
15g,人參log(或黨參15g),炙甘草6g,生姜lOg,炒萊菔子
30g,當歸15g,白芍15g,桃仁lOg,木香lOg,大棗5枚。每
日工劑,水煎早晚分服。若熱象明顯者,加敗醬草30g,黃芩
12g;腹脹痛較甚者加元胡lOg,白芍增至20g,)ll}b 15g,大腹
皮12g。治療期間停用其他中西藥。 .
19,小柴胡湯治療亨特氏綜合征:面神經(jīng)麻痹,病變侵犯睫
狀神經(jīng)節(jié)時形成本綜合征。本組患者病程2一14日。藥用柴胡、
黃芩、川芎、制全蟲、生甘草各lOg,蒲公英、生葛根、徐長卿
各15g,白芷5g。外耳道皰疹明顯者加七葉一枝花;耳部疼痛劇
烈者加全蝎;大便干結(jié)加制大黃;苔黃膩加甘露消毒丹;恢復期
去黃芩、蒲公英;舌偏紅加丹參、枸杞子、干地黃;舌偏淡加生
黃芪、當歸。治療30日后,痊愈。
20.小柴胡湯治療抑郁癥:藥用柴胡15g,酒黃芩12g,黨
參20g,姜半夏、甘草各10g,生姜6片,大棗6枚。陰虛內(nèi)熱
加生地、元參、麥冬;肝郁氣滯加香附、郁金、枳殼;痰濕困脾
加厚樸、白術(shù)、茯苓。每日1劑,水煎服,10日為工個療程。
2l。小柴胡湯加味治療頸性眩暈:藥用小柴胡湯。腎精不足
加菟絲子、枸杞子、杜仲各15g,山茱萸12g;氣血不足加黃芪
30g,當歸12g;脾虛不運加黃芪、薏苡仁各30g,白術(shù)12g,升
麻lOgl頸項不舒加葛根30g;濕郁化熱加黃連6g,佩蘭15g。
每日l劑,水煎服。進食不足及嘔吐者適當補液。
22.加減柴胡湯治療偏頭痛:本方用柴胡、法半夏、菊花、
竹茹、蒺藜、黃芩各10g,鈞藤、白芍各2g,烏梅30g,甘草
6g,前額頭痛者加白芷、防風;痛及后項者加葛根、羌活;目
赤、目脹如脫者加夏枯草、石決明;視物昏花者加枸杞子、首
烏。每日工劑水煎服,20劑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停服一切治
療頭痛的西藥。并注意調(diào)攝飲食起居。
23小柴胡湯為主治療結(jié)節(jié)?。罕窘M均經(jīng)病理學確診,其中
累及眼、胸、肝、皮膚不等4例。均用強的松30-40mg/d,口
取,劑量漸減。其中5例當強的松減量或停用時,用小柴胡湯加
減,療程1個月至3.5年;輔以芋艿丸(芋艿、荸薺、海蜇)
9g,每日2次;消腫片(乳香、沒藥、草烏、地龍、馬錢子、松
香子等)2—4粒,每日3次。無芋艿丸用內(nèi)消瘰疬丸(大黃、
海藻、生地、浙貝、夏枯草、白芨、玄參)9g,每日2次。療程
1"-4年。[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4,《8,:4933
24.本方去黃芩、人參、紅棗、半夏,加芍藥、薄荷、白術(shù)、
茯苓、當歸。用于肝睥血虛之柴胡證。癥見勞倦發(fā)熱,五心煩熱,
或頭目暈眩,頭痛目澀,口干頰赤,或自汗盜汗,咳嗽咯血,或
怔仲不寧,或腫痛出膿,內(nèi)熱作渴等,名追逍遙散。
25.本方去黃芩、半夏、大棗,加升麻、白術(shù)、陳皮、黃
芪、當歸.用于柴胡證兼飲食勞倦,內(nèi)傷元氣,中氣不足之病
證。癥見默默不欲飲食,或飲食不進,或飲食無味,或喜熱飲,
或口生白沫。其人常困頓無力,肢體倦怠,言語低微無氣,跟無
神,或臍部有動氣等,名補中益氣湯。
26。本方加白術(shù)、麥冬。主治痰熱頭痛,利膈除煩悶,手足
煩熱,營衛(wèi)不調(diào),肢節(jié)拘攣,身體疼痛,嗜臥少力,飲食無味,
兼治五飲,消痰癖,名柴胡半夏湯。
27.本方加大黃、枳殼。主治夾嵐瘴氣溪源蒸毒之氣,其犢
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困,甚則發(fā)躁狂妄,亦有啞不能育
者,皆由敗血瘀于心,毒涎聚于脾經(jīng)所致,名驅(qū)瘴湯。
28。本方加石膏、知母、黃芪。主治產(chǎn)后經(jīng)水適斷,感于異
證,手足牽搐,咬牙昏冒,名增損柴胡湯。
29.本方合四物湯。主治外感后血熱未罷,亦可用于產(chǎn)褥
熱、腎盂腎炎、瘧疾等類似病證,名三元湯。
30.本方合四物湯,加白術(shù)、茯苓、黃芪。主治產(chǎn)后日久虛
勞發(fā)熱,針灸不效者,名三合湯。
31。本方合平胃散。主治濕瘧,一身痛重,寒多熱少,脈濡
者,名柴平湯。
32.本方加生地。主治婦人產(chǎn)后往來寒熱,少陽脈弦,名小
柴胡加地黃湯。
33.本方去人參,加枳實、桔梗。主治胸膈痞滿不寬,或騰;
中痛,或脅下痞滿,或脅下痛者,名柴胡枳殼湯。
34.本方去人參,加瓜蔞仁、枳實、黃連。主治胸中痞滿
按之痛者,名柴陷湯。隍漢醫(yī)學]
35.本方加四苓散,主治發(fā)熱煩渴,脈浮數(shù),小便不利,大
便泄利者,名柴苓湯。
36.本方加知母、.茯苓、地骨皮。主治虛熱,名地骨皮散。
37.本方去大棗,加麥門冬、竹葉。主治陽毒傷寒,四肢壯
熱,心膈煩躁,嘔吐,名人參飲子。
38.本方加槲木皮(槲皮)。主治婦人一切乳腫,名小柴胡
加槲皮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