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查咽喉病
(概述]
喉痹,是以咽喉部肌膜紅腫,肥厚,或干萎為主要病理改變,以咽部疼痛或干掀不適為主要癥狀的急、慢性咽病。急喉痹是因外邪客于咽部所致,以咽痛、咽粘膜腫脹為特征的急性咽病,相當于西醫(yī)的急性咽炎。慢喉痹是因臟腑虛弱,咽部失養(yǎng),或邪滯于咽所致,以咽部不適,口因粘膜腫脹或萎縮為特征的慢性咽病,相當于西醫(yī)的慢性咽炎.古代關于喉痹的概念較為復雜,所指頗多,其一是指咽喉腫痛,水谷難下,或呼吸不通為主癥的一類咽喉危重癥的總稱;其二系指咽喉、齒、舌諸口腔疾病的總稱;其三系指咽喉腫痛。因其所指范圍較廣,界線不清,不利于掌握病情。為了切合臨床實際,現(xiàn)代將喉痹專指咽部紅腫痛,或微紅、咽癢不適等咽部的實證或虛證病變。喉痹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季為多。
喉痹主要指西醫(yī)學之急慢性咽炎。西醫(yī)認為急性單純性咽炎為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組織的急性炎癥,咽部的淋巴組織亦常被侵及。受涼受濕是最常見的誘發(fā)因素,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慢性全身性疾病,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也是本病的起因。病原多以溶血性鏈球菌為主。非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及病毒亦可致病。慢性咽炎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彌漫性咽部病變.病因多方面,如急性咽炎反復發(fā)作,以致轉(zhuǎn)為慢性,其它如慢性13、鼻疾病、外來不良刺激、過敏體質(zhì)等也可以引發(fā)本病。
早在《內(nèi)經(jīng)》一書中就有關于喉痹的論述,闡述了喉痹的病因病機及其針灸治療,首次提出了喉痹一證與肺、腎、胃有密切關系。至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對少陰咽痛諸癥有了較詳細的論述。《金匱要略》中有“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的論述。《傷寒論》第334條又創(chuàng)立了以咽部疼痛釋喉痹的觀點:“傷寒先厥后發(fā)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fā)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辈?chuàng)立了治療喉痹的有關方劑,如豬膚湯、桔梗湯、半夏散及湯、苦酒湯、通脈四逆湯、大承氣湯等方。《圣濟總錄》對小兒喉痹的病因病機作了論述?!妒備洠汉肀浴氛f:“喉痹之病,喉腫閉阻腫痛,水飲不下,呼吸有妨,寒熱往來,得之風熱客于脾肺,熏于咽喉,小兒純陽,尤多是疾?!?br> 現(xiàn)代對喉痹的研究較為廣泛。在臨床研究方面,隨著病原學研究的進展,已認識到喉痹(急慢性咽炎)大都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病毒或(和)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和鏈球菌等。臨床辨病與辨證相結(jié)合的研究時見報道,以各種療法綜合治療喉痹也有不少總結(jié)報道,并且獲得了良好的療效。在實驗研究方面,明確了咽炎中藥新藥臨床研究的指導原則,提出了藥效學研究要求,使中醫(yī)藥治療喉痹機理得以闡明.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多種病因可引發(fā)喉痹,常見的有外感因素和正虛因素。
1.外感因素 外感風、寒、熱、暑等因素均可致喉痹。而以風邪夾寒或熱致病最為常見。咽喉上通口鼻,內(nèi)連肺胃.肺主皮毛,司呼吸,若風寒襲表,肺氣不宣,營衛(wèi)不和,邪郁不能外達,壅結(jié)于咽喉,則為風寒喉痹。若外感風熱或寒郁化熱,邪熱犯肺,肺經(jīng)風熱上壅咽喉,或風熱邪毒從口鼻直襲咽喉,則發(fā)為風熱喉痹。正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所說:“若風邪熱氣,搏于肺脾,則經(jīng)絡痞塞不通利,邪熱攻沖,上焦壅滯,故令咽喉疼痛也。”
2。肺胃熱盛 外感失治,邪熱入里,肺胃熱盛,或過食辛辣炙博,煙酒,肺胃積熱,火熱之邪循經(jīng)上蒸咽喉,發(fā)為火熱喉痹。正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所云:“夫咽喉卒腫痛者,由人臟腑充實,脾肺暴熱之所致也。或有服食丹石,毒氣在臟,熏蒸上焦,而又多食炙博熱酒,沖于脾肺,致胸膈壅滯,氣道痞塞,熱毒之氣不得宣通,故令咽喉卒腫痛也?!薄锻饪普冢屎碚摰诙弧芬嗾f:“實火者,過飲醇酒,縱食膏粱,疊褥重衾,輔餐辛烈,多致熱積于中,久則火動痰生,發(fā)為咽腫。”
3。肺胃陰虛 熱病傷津,陰液不足,久咳傷肺,以及長期吸入化學氣體、粉塵之物,均可致肺陰受損。或久病失養(yǎng),腎陰不足。肺腎陰虧,咽喉失去津液潤養(yǎng),或陰虛虛火上炎,熏灼咽喉,發(fā)為陰虛喉痹。《景岳全書.咽喉》說:“陰虛喉痹……或素稟陰氣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迸R床上常見鼻淵、齲齒等病之余邪犯咽,或急喉痹余邪未消,與虛火互結(jié)而發(fā)為本病。
4.肺脾氣虛 久病失治損傷肺氣,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或寒涼攻伐太過,致脾胃虛弱,清陽不升,咽喉失于溫養(yǎng),發(fā)為氣虛喉痹?!夺t(yī)學心悟.喉痹》說:“喉間腫痛,名曰喉痹,古人通用甘桔湯主之。然有虛火實火之分,緊喉慢喉之別,不可不審。虛火者色淡,微腫,溺清,便利,脈虛細,飲食減少,或因神思過度,脾氣不能中護,虛火易致上炎,乃內(nèi)傷之火。”此處虛火實乃肺脾氣虛,虛火上乘也。
5.痰熱壅結(jié) 風熱邪毒侵襲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邪熱灼煉津液,津液受灼而為痰,痰火邪毒壅結(jié)咽喉,無風則則不動痰,無痰則不受風,風痰相搏,結(jié)塞咽喉則為喉痹?!锻饪拼蟪桑屎聿俊氛f:“緊喉,其發(fā)暴,咽喉腫痛,痰涎壅盛。”《醫(yī)學入門.咽喉》又說:“咽喉痛皆屬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本f朝痰熱在喉痹發(fā)病中有重要作用。
二、病理
1.病變臟腑在肺、胃 喉痹的病變臟腑主要在肺胃,亦常累及腎。咽喉為胃之系,故《景岳全書.卷二十八》指出?!瓣柮鳛樗戎#笟庵边_咽喉。故惟陽明之火最盛?!毖屎碛譃榉沃T戶,肺主皮毛,司呼吸,小兒肌腠不密,藩籬疏,易為外邪侵襲,外邪入侵首當犯肺,侵及肺之門戶則發(fā)為喉痹?!吨貥怯耔€。卷上.》對肺胃均有論述。“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上……肺胃和平,則體安身泰,一有風邪熱毒結(jié)于內(nèi),傳在經(jīng)絡,結(jié)于三焦,氣滯血凝,不得舒暢,故令咽喉諸證種種而發(fā)。”充分認識到肺胃二臟在咽喉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急喉痹誤治失治,或患重病久病,常致腎陰不足,陰精虧損,腎水不足以制相火,則虛火上炎,亦致喉痹.
2.病理因素為熱毒 喉痹的發(fā)病原因分為內(nèi)外因,其內(nèi)因為平素肺胃積熱,外因為外感風邪、疫癘?!动彲兘?jīng)驗全書.喉痹》說:“風熱喉閉,其因皆由病人久積熱毒,因而感風。風熱相搏,故而發(fā)作?!庇终f:“胸膈蘊積熱毒,致生風痰,壅滯不散,發(fā)而為咽喉之病?!薄吨T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喉痹候》云:“喉痹,是風毒之氣客于咽喉之間,與血氣相搏,而結(jié)腫塞,飲粥不下,乃成膿血。若毒入心,心即煩悶懊儂,不可堪忍,如此者死?!薄度驑O一病證方論.咽喉病證治》亦云:“諸臟熱則腫,寒則縮,皆使喉閉。”可見熱毒為喉痹發(fā)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痰亦是小兒喉痹發(fā)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風熱邪毒侵襲,或外邪侵襲入里化熱,邪熱灼煉津液,津液受灼為痰,痰火熱毒結(jié)于咽喉而發(fā)喉痹。
3。病機屬性分虛實 風寒襲表,肺氣不宣,邪結(jié)咽喉;或寒郁化熱,或風熱侵襲,經(jīng)口鼻直襲咽喉;或肺經(jīng)熱盛,或辛辣炙煿飲食,肺胃熱盛,火熱上蒸,均形成急喉痹(實證)。熱病傷津,久咳傷肺,或飲食不節(jié),或過用溫熱藥物,均可致肺腎陰虛,虛火上炎,引發(fā)陰虛喉痹,或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虛陽上浮,均使虛火上擾咽喉,而致發(fā)為慢喉痹。急喉痹久病或失治,亦可轉(zhuǎn)為慢喉痹。
4.病情演變在寒熱 小兒肺衛(wèi)未固,除風寒之邪由口鼻而入,或侵襲肺衛(wèi)直接上犯咽喉而致風寒喉痹之外,無論喉痹實證、虛證皆與熱邪有關。實證喉痹或風熱之邪侵襲,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虛證喉痹或燥熱傷陰,,或熱病傷津,均致虛火上擾。因此喉痹病情演變多為初起外感風寒,繼而熱化而致熱速成火.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按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內(nèi)喉痹診斷依據(jù):
1.急喉痹診斷依據(jù):
(1)咽痛,病情重者有吞咽困難及惡寒、發(fā)熱等癥。
(2)咽部檢查;粘膜充血、腫脹,咽側(cè)索紅腫.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3)起病較急,病程較短。
(4)應與乳蛾、急喉風鑒別。
2.慢喉痹診斷依據(jù)。
(1)以咽部干燥,或癢、疼、異物感、脹緊感等為主要癥狀。
(2)病程較長,咽部不適,癥狀時輕時重。 。
(3)常有急喉痹反復發(fā)作史,或因鼻窒而長期張口呼吸,或因環(huán)境空氣干燥和粉塵異氣刺激等導致發(fā)病。
(4)咽部檢查粘膜腫脹,或有萎縮,或有暗紅色斑塊狀、樹枝狀充血,咽側(cè)索腫大,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二、鑒別診斷
1.乳蛾 乳蛾為單側(cè)或雙側(cè)扁桃體腫大,而喉痹盡管有咽喉腫痛,但無扁桃體腫大。正如《增刪喉科心法。單蛾雙蛾》所云,“凡紅腫無形為痹,有形為蛾?!?br> 2.急喉風 急喉風發(fā)病迅速,呼吸困難,痰聲如鋸,語言難出,湯水難下,亦可能出現(xiàn)咽喉紅腫疼痛。其主要特點為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辨證論治)
一,證候辨別 ,
1。辨咽部癥狀 咽部灼熱、紅腫疼痛、吞咽不利為急喉痹;咽干不適,微感疼痛、咽癢或有異物感,吞咽微覺不利為慢喉痹。 ’
2.辨伴見癥狀 咽痛伴惡寒頭痛、鼻塞流清涕、頭身痛為風寒喉痹,咽痛伴發(fā)熱、惡寒、汗出、咳嗽痰稠厚、鼻塞流膿涕為風熱喉痹;咽痛伴納食困難,咳嗽,痰粘難咯,大便秘結(jié),溲黃赤為肺胃積熱;咽干伴神倦乏力、語音低微、大便溏薄為肺脾氣虛。
3。辨病程 發(fā)病急驟、病情重為急喉痹;病程長、病情反復的為慢喉痹。
二、治療原則
急、慢喉痹的病機分別為外邪侵襲和衛(wèi)氣內(nèi)虛,因此治療大法不外祛邪、利咽、補益氣陰,具體治法視不同辨證分型而異。
三、分證論治 使用方法:先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shù)據(jù)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shù)據(jù)庫 根據(jù)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zhì)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jù)“療效評定”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一)急喉痹
1.風寒外襲
證候表現(xiàn) 咽痛,口不渴,惡寒,不發(fā)熱或微發(fā)熱,咽粘膜水腫,不充血或輕度充血.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辨證要點 此證主要以出現(xiàn)風寒表證同時見咽腫而充血不重為特征。
治法主方 疏風散寒,解表利咽。六味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荊芥、防風、薄荷、白芷、僵蠶、桔梗、甘草。如夾濕見胸悶,納呆、身重、口淡等可加陳皮、藿香、神曲;咳嗽加杏仁、象貝母;體虛加黃芪、白術(shù)、甘草.
重癥者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常用藥,荊芥、防風、蟬蛻、柴胡、前胡、羌活、桔梗、茯苓、川芎等。
2.風熱外侵
證候表現(xiàn) 咽痛而口微渴,發(fā)熱,微惡寒,咽部輕度紅腫,或有咳嗽,舌質(zhì)略紅,苔薄白微黃,脈浮數(shù).
辨證要點 病初起,咽干灼熱、疼痛,異物感,吞咽不順,并見風熱表證為特點.
治法主方 疏風清熱,消腫利咽。銀翹散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金銀花、連翹、桔梗、牛蒡子、薄荷、竹葉、荊芥、生甘草、淡豆豉、蘆根等。熱甚可加大青葉、蒲公英、草河車以消熱;頭痛加桑葉、,菊花、白芷以疏風;肺熱加桑白皮、黃芩;咳嗽加紫菀、炙冬花;痰多加杏仁、象貝母、炙杷葉;咽痛加射干、木蝴蝶;暑濕盛者加藿香、佩蘭、鮮荷葉、桑白皮。
或用疏風清熱湯加減。常用藥:荊芥、防風、銀花、連翹、黃芩、赤芍、、玄參、浙貝母、桑白皮、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3。肺胃實熱
證候表現(xiàn) 咽痛較劇,口渴多飲,咳嗽,痰粘稠,發(fā)熱,大便偏干,小便短黃,咽部充血較甚,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
辨證要點 咽喉疼痛較重,痰涎多而粘稠,咽喉梗阻感,咽部紅腫顯著,并見咳嗽痰黃,發(fā)熱便干為特點。
治法主方 泄熱解毒,利咽消腫。清咽利膈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連翹、胖大海、牛蒡子、黃芩、薄荷、玄明粉(沖)、金銀花、玄參、大黃、甘草、桔梗、黃連.壯熱面赤者加生石膏、柴胡、知母;咽部紅腫較甚,宜加山豆根、射干等苦寒之品,以助解毒消腫,利咽止痛.痰粘不易咯出者加淡竹瀝、生石膏。 .
咽喉疼痛明顯者,加服六神丸。
內(nèi)熱熾盛者,可選用普濟消毒飲加減。常用藥:大黃、黃連、黃芩、射干、山豆根、板藍根、赤芍、玄參、蘆根、天花粉、馬勃、木蝴蝶等。
4。痰熱蘊結(jié)
證候表現(xiàn) 咽喉不適,因受涼、疲勞、多言之后癥狀較重,咳嗽、咯痰粘稠、口渴喜飲,咽粘膜充血呈深紅色,肥厚,有黃白色分泌物附著,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辨證要點 本證以咽喉腫痛,吞咽不利,同時痰黃粘稠、舌苔黃膩為特征。
治法主方 清熱解毒,化痰利咽。金燈山根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掛金燈、山豆根、牛蒡子、瓜蔞皮、浙貝母、青果、甘草、桔梗、射干。熱重加黃芩、山梔、知母;解毒加銀花、連翹;咳嗽加前胡、杏仁;痰粘不爽加竹瀝、冬瓜子。
(二)慢喉痹
1.陰虛肺燥
證候表現(xiàn) 咽喉干疼、灼熱,多言之后癥狀加劇,嗆咳無痰,頻頻求飲,而飲量不多,午后及黃昏時癥狀明顯,咽部充血呈暗紅色,或有淋巴濾泡增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辨證要點 本證以病程較長,咽喉色暗紅而干,伴咽痛,口干欲飲為特征。
治法主方 養(yǎng)陰清肺利咽。養(yǎng)陰清肺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玄參、麥冬、生地、丹皮、白芍、川貝母、薄荷、甘草.食欲差,可加懷山藥、太子參等;言語無力,動則氣喘,可酌加太子參、百合、玉竹。
偏于腎陰不足者,證見咽喉干痛,夜晚加重,欲飲冷飲,神疲心煩,舌紅,脈細數(shù),宜用滋陰補腎,清利咽喉,用六味地黃湯加玄參、麥冬。若腎水不足,心火獨亢,心腎不交,而見心煩不眠、舌干紅赤者,宜用二陰煎。若陰虛虛火上炎明顯者,用知柏地黃湯加玄參、白芍、五味子治之。
2.肺脾氣虛
證候表現(xiàn) 咽喉干燥,但不欲飲,咳嗽,有痰易咯,平時畏寒,汗多,易感冒,神倦乏力,語聲低微,大便溏薄,咽部充血較輕,病程較長,并時時出現(xiàn)急性發(fā)作。
辨證要點 咽喉微干微癢微痛,有異物梗阻感或痰粘著感,伴多汗易感、神倦乏力為本證特點。
治法主方 補肺益脾,利咽。玉屏風散加生脈散合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黃芪、白術(shù)、防風、人參、茯苓、五味子、麥冬、山藥、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若咽部粘膜焮紅,佐炒黃芩、黃連,或加用牛蒡子、射干之類。
3.腎陽不足
證候表現(xiàn) 咽干微痛,面色咣白,語聲低微,口干不欲飲,或喜熱飲,小便清長,或腹痛寒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脈沉細。
辨證要點 面色觥白,喜溫惡寒,腰酸膝軟,小便清長,倦怠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主方 溫腎扶陽,引火歸元。附桂八味丸加味。
方藥運用 常用藥:附子、肉桂、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澤瀉、丹皮。健脾加黨參、白術(shù)、扁豆衣;補腎加狗脊、女貞子;和胃加焦楂曲、炙甘草。
(其它療法)
一、中藥成藥
1。六神丸 用于火熱喉痹. .
2.喉癥丸 用于風熱喉痹。
3.草珊瑚含片 用于急慢喉痹。
二、單方驗方 一
1.菊花、銀花各30g,煎湯代茶飲。用于風熱喉痹。
2.金銀花30g,胖大海6枚,青果、麥冬各lOg,泡水代茶飲。用于風熱喉痹。
3.太子參30g,玄參、金銀花各15g,生甘草9g,煎湯代茶飲。用于慢喉痹之陰虛型咽干痛者。
三、藥物外治
1,吹藥 可選用青吹口散、冰硼散,西瓜霜等噴霧劑吹咽,每日3—4次。用于急喉痹。
2。霧化吸入
(1)用蘇葉60g煎水,澄清霧化吸入咽部,每日2次。用于風寒喉痹.
(2)用清咽霧化液(銀花15g,連翹6g、木蝴蝶6g,淡竹葉9g)。超聲霧化吸入咽部,每日2次.用于風熱堠痹。
(3)以吳茱萸、生附子為末,醋調(diào),臨睡前敷涌泉穴,每晚1次。用于慢喉痹。
(4)漱口 銀花12g,甘草、薄荷葉各5g,硼砂6g,、土牛膝根30g。煎湯200ml,每日3—4次漱口,用于慢喉痹。
四、食療方藥
1.陳海蜇,洗去鹽味,冰糖拌,蒸食。
2.經(jīng)霜絲瓜l條,切碎泡開,溫水送服。
3。雪梨干50g,羅漢果半個,水煎20分鐘后,候溫飲汁。
4.芒果煎水,代茶頻服。益胃利咽喉。
5.茶欖海蜜飲 綠茶、橄欖各6g,胖大海3枚,蜂蜜l匙。先將橄欖放入適量清水煎沸片刻,然后沖泡綠茶、胖大海,悶蓋片刻,入蜂蜜調(diào)勻。徐徐飲汁。
6。鳳衣冬蜜飲 鳳凰衣(雞蛋殼內(nèi)的軟皮)6g,天冬12g,蜂蜜1匙,置于碗中,加水適量,隔水燉后飲汁。
五、針灸療法
1。針法 先取三棱針刺少商、商陽出血,然后取合谷、曲澤、液門,淺刺輕捻。惡寒發(fā)熱者,加風門、曲池、外關,較強刺激。用于急喉痹?;蛉『瞎取?nèi)庭、曲池為主穴,天突、少澤、魚際為配穴.每次選3—4穴,用瀉法,每日 1一2次。用于急喉痹。
取穴天突,廉泉、扶突、合谷,配以足三里、三陰交、列缺、曲池。用于慢喉痹。
2.灸法 用小粒艾炷隔姜片灸天突、氣舍、璇璣等穴,每日1次。用于慢喉痹。
六、西醫(yī)療法
1。感染較重者,選用抗病毒藥(如嗎啉雙胍、金剛胺等)和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
2。局部用藥 用復方硼砂溶液含漱,或以溶菌酶含片、碘喉片、薄荷喉片含化。
(預防護理]
1.積極鼓勵小兒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素質(zhì),可起到預防本病的作用。
2。改善環(huán)境,減少空氣污染,加強個人防護,盡量減少或避免經(jīng)常接觸干燥、有毒、多灰塵的空氣。
3.起居有時,寒溫適中,謹防感冒。
4。徹底治愈能引發(fā)喉痹的原發(fā)病,如鼻淵、鼻窒、齲齒等。
(文獻選錄]
《幼幼集成.因喉證治》:“喉者,肺管,專主呼吸而居前,為一身之總要。若胸膈郁積熱毒,致生風痰,壅塞不散,發(fā)于咽喉。病名雖多,無非熱毒,速宜清解,緩則有難救之患?!?br> 《嬰童百問。喉痹腮腫》:“乃風毒之氣客于咽喉,與血氣相搏而結(jié)腫成毒。熱入于心。即煩亂不食而死?!?br>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咽喉病論>>:“小兒咽喉生病者,由風毒濕熱搏于氣血,隨其經(jīng)絡虛處所著,則生其病,若發(fā)于咽喉者,或為喉痹,或為纏喉風,或為乳蛾?!?br> 《重樓玉鑰。咽喉總論》:“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上,……肺胃和平,則體安身泰;一有風邪熱毒積于內(nèi),傳在經(jīng)絡,結(jié)于三焦,氣滯血凝,不得舒暢,致令咽喉諸證種種而發(fā)。”
《景岳全書.雜證謨。咽喉》:“火癥喉痹……凡肝膽之火盛者,宜以芍藥、梔子、龍膽草為主;陽明胃火盛者,宜以生石膏為主;若大便秘結(jié)不通,則宜加大黃、芒硝之屬,通其便而火自降。”
《儒門事親.口齒咽喉第二》:“治喉痹,大黃、樸硝、白僵蠶,右同為細末,水煎,量虛實用,以利為度?!?br> 《口齒類要。喉癰》:“一男子咽喉腫痛,藥不能下,針患處,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化,更用清咽利膈散而愈。破棺丹一名通關散,治咽喉腫痛,水谷不化,青鹽、白礬、硼砂為末,吹患處,有痰吐出?!薄?br> (現(xiàn)代研究]
一、藥效學研究
急、慢喉痹的藥效學研究,按《中藥新藥研究指南》(藥理學),主要通過以下試驗進行。
1.清熱解毒的作用
(1)抗病毒試驗
?、賱游矬w內(nèi)實驗性治療 選擇與急性咽炎致病有關的流感病毒等,以可引起動物80%一90%死亡的病毒感染量感染,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給藥,觀察14天內(nèi)動物行為表現(xiàn)、死亡數(shù)、平均存活天數(shù);或以適當病毒滴鼻感染動物,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給藥,比較病毒引起的器官病變程度,或病毒的增殖量,觀察新藥對病毒致死的保護作用或?qū)Σ《驹鲋车囊种谱饔?,或?qū)Σ《局虏∽兊囊种谱饔?。參照感冒藥效學試驗抗病毒試驗部分。
?、隗w外抗病毒試驗 選擇柯薩奇病毒、腺病毒等與急性咽炎致病有關的病毒,用組織培養(yǎng)法、雞胚法等。通過病毒感染前給藥,或感染同時給藥,或感染后給藥,觀察藥物對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郝莉萍等實驗證實,荊芥及其與防風、柴胡或野菊花分別制成的lo%及5%的水煎液,通過雞胚法試驗,證明其有較強的抑制流感病毒A,的能力.
(2)抗菌試驗
?、賱游矬w內(nèi)實驗性治療 選擇A族鏈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或葡萄球菌等與急性咽炎致病有關的細菌,根據(jù)細菌的致病力及其易感動物,如小鼠、豚鼠或家兔,通過腹腔、皮下或肌肉注射一定量的菌液,造成80%一90%的死亡率。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給藥,觀察5—7天內(nèi)的動物攝食,活動情況,死亡數(shù)和平均存活天數(shù),必要時做病理解剖和細菌學檢查,并與對照組比較,作統(tǒng)計學處理。
?、隗w外抑菌試驗 將與急性咽炎致病有關的細菌,在培養(yǎng)基中稀釋成適當菌量,并將所試藥液作倍比稀釋,加入不同的受試菌種,經(jīng)一定時間培養(yǎng),從細菌的生長情況觀察新藥物的抑菌作用和抑菌強度。高豐等研究強效毒菌凈(銀花、黃芩、板藍根等10余味中藥提取的有效成分,并加入抗菌增效劑)的抑菌作用,試驗結(jié)果顯示:強效毒菌凈對1 1種細菌的抑菌環(huán)直徑平均值為33。27mm,具有高效、廣譜抗菌作用。房祥等運用
由土牛膝、馬蘭、車前、天名精組成的喉咽寧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作用尤為明顯。
2。清熱利咽作用
(1)抗炎試驗
①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試驗 一般可選擇適當?shù)闹卵滓蜃右鹧装Y反應,再以特殊染料如伊文斯蘭作靜脈注射,測定染料在炎癥部位的通透量,以說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情況,常用的有大鼠皮內(nèi)色素滲出法等。
?、谝种蒲仔阅[脹試驗 選擇適當?shù)闹卵讋┤缃遣娌四z、蛋清、巴豆油、組織膠、緩激肽、5一HT等,給動物局部注射或涂抹以引起炎癥性腫脹,測定炎癥局部的容積、重量等,以說明藥物對炎性腫脹的作用。常用的有大鼠足跖浮腫法、小鼠耳廓腫脹法等。李銳鋒等進行了雙黃口服液(麻黃、生石膏、大黃等10味中藥組成)的抗菌抗炎實驗,結(jié)果證明了雙黃口服液對使用的5種實驗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作用更為明顯。對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癥、醋酸所致腹腔急性炎癥及毛細血管通透性有明顯的抗炎、抗?jié)B出作用。
(2)解熱試驗 以細菌毒素或細菌菌苗作致熱原引起動物體溫升高,給予藥物,觀察其降溫作用。常用家兔或大鼠。
房祥等觀察中藥喉咽寧解熱抗炎作用,結(jié)果表明咽喉寧能明顯降低由濃縮白百破三聯(lián)菌苗引起家免體溫升高,作用持續(xù)時間在3小時以上。抑制1%瓊脂致大鼠足跖腫脹及二甲苯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棉球肉芽腫形成。
二、臨床研究
急慢性咽炎的中醫(yī)藥臨床治療報道頗多,現(xiàn)簡要介紹如下:呂逢進等制備咽炎茶(處方為玄參、南沙參、生地、石斛、浙貝母、枳殼、甘草各30g,麥冬、黃芩、六曲各60g,薄荷15g,共制54塊,每塊重12g)治療咽炎100例,每次1—2塊,每日3次,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工個療程12—18天。結(jié)果:痊愈、明顯好轉(zhuǎn)、好轉(zhuǎn)分別為32、28、40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50例用六應丸治療,每次10粒,每日3次,有效率為60%。王鴻莉等應用自擬清咽飲(胖大海、天門冬、烏梅、丹參各2g)治療小兒慢性咽炎40例,結(jié)果痊愈39例,有效1例。渠敬文應用自擬金馬利咽湯(掛金燈、桔梗、北豆根、馬勃、玄參、麥冬、木蝴蝶、蟬蛻、甘草等)治療慢性咽炎,取得良好效果?!?,楊靈山等應用復方青果口服液(青果、黃芩、玄參、蟬蛻、桔梗等組成)治療急性咽炎156例,結(jié)果治愈98例,顯效34例,有效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6.2%,其治愈率明顯高于青霉素肌注對照組。“,王湘等采用中藥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藥物組成為玄參、石斛、天花粉、蚤休,以超聲霧化器使患者吸入,獲得較好療效?!保创筌姷纫匀鸾酃o以冷凍治療慢性咽炎469例,比單純冷凍組療法療效高,其治愈率間有顯著性差異。方法是:以三金桔梗湯(金蕎麥、金銀花、金果欖、桔梗、甘草)每日工劑,配合冷凍療法。李新存采用活血化瘀法以血府逐瘀湯治療慢性咽炎64例,也取得了較好療效。鐘亞等以耳穴按壓六神丸治療慢性咽炎105例,治療組選穴:咽喉、肺、心、腎。對照組服百炎凈、冬凌草片。療效較對照組明顯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