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 、
  (概述)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臨床以急性起??;浮腫、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壓為主要特征。
  急性腎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者系指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廣義者則指一組病因及發(fā)病機理不一,但均具備上述臨床特征的腎小球疾病,常稱為“急性腎炎綜合征”.有明確感染病史者,可稱為吁急性感染后腎炎”。本病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腎臟疾病。多發(fā)生于3—12歲兒童,2歲以下少見。男女比例約為3:2。發(fā)病前1—4周多有前驅感染史。發(fā)病后輕重懸殊,輕者除實驗室檢查異常外,臨床無明顯癥狀,重者則并發(fā)高血壓腦病、心力衰竭及急性腎功能衰竭.多數患兒于發(fā)病2—4周內消腫,肉眼血尿消失,血壓恢復,殘余少量蛋白尿,鏡下血尿多于6個月內消失,少數遷延1—3年,但其中多數仍可恢復。近年來,由于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措施,本病的嚴重并發(fā)癥明顯減少,病死率僅為0.5%一2%以下,其死因主要為腎功能衰竭。 .
  中醫(yī)古代文獻中,無腎炎病名記載,但據其臨床表現,多屬“水腫”、“尿血”范疇。如《靈樞.論疾診尺》說:“視人之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盲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睗h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載有風水、皮水的癥狀及病因,均與急性腎炎極為相似。宋.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中根據兒科的特點,強調了脾土不能制腎水在水腫發(fā)生中的機理,并初步描述了水腫的變證,此與小兒急性腎炎合并心衰的癥狀相類似。元代朱丹溪將水腫分為“陽水”及“陰水”兩類。《醫(yī)學入門。水腫論陰陽》進一步闡發(fā)了陽水的病因,認為“陽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風寒、暑氣,而見陽證?!薄瓣柤媸扯九c瘡痍”。此所記述的陽水成因,與西醫(yī)學所說急性腎炎的發(fā)病與呼吸道感染及皮膚感染有關的認識基本一致。對于本病的治療,早在《素問。湯液醪醴論》就有“開鬼門,潔凈府”即發(fā)汗、利小便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歷代又有逐水、清熱等多種治法。張仲景《金匱要略》運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越婢湯、越婢加術湯、防已茯苓湯、五苓散等分別治療風水、皮水、濕邪結腫等水腫證,此后《華氏中藏經》、《小兒藥證直訣》、《濟生方》、《和劑局方》提出的五皮散、六味地黃丸、小薊飲子、參苓白術散等有效方劑,至今在急性腎炎的治療中仍被廣泛采用?!蹲C治準繩.幼科》、《幼幼集成》提出的水腫“忌鹽”的飲食調養(yǎng),對現代治療水腫的早期飲食護理,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現代對小兒急性腎炎的研究逐漸深化,在臨床研究方面,已從中藥單純口服治療,發(fā)展為中藥靜脈給藥、灌腸、透析、藥物外治等綜合療法;從單方、成方的一般應用,發(fā)展為有效方劑的篩選及其主要藥理成分的提取;從單純辨證發(fā)展到利用生化、免疫、血液流變、病理等現代檢測手段,進行辨證與辨病結合論治,均提高了本病的療效。在實驗研究方面,國內確定了急性腎炎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并提出了中藥藥效學研究要求,建立了腎炎動物模型,使中醫(yī)藥治療急性腎炎的藥效原理得到了初步說明,為進一步篩選有效藥物和劑型改革奠定了基礎。
  (病因病理}
  一、病因
  急性腎炎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與正氣不足兩個方面。
  1.感受外邪 導致本病的外邪主要為風邪、濕邪和熱毒之邪。
  風邪夾寒或夾熱襲于肌表,致肺氣郁遏,失于宣降之職,上不能宣發(fā)敷布水津,下不能通調水道,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內侵臟腑經絡,外泛四肢肌膚,而發(fā)為本病之風水腫。正如《證治匯補.水腫》所言:“肺主皮毛,風邪入肺,不得宣通,肺脹葉舉,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亦能作腫?!?br>  氣候、環(huán)境潮濕或涉水冒雨,水濕內侵;或飲食不節(jié)(潔)均可傷及脾胃,脾失健運,不能升清降濁,水濕停留,溢于四肢,而發(fā)為水腫。濕郁化熱,蘊蒸于肌膚,則為濕熱腫。濕熱下注,傷及下焦血絡,可致尿血。
  皮膚瘡癤、丹毒、濕疹等濕熱毒邪,內犯臟腑,肺脾受害,而影響于腎。因肺失通調,脾失健運,腎不能主水,致水液代謝障礙,水濕運行受阻,溢于肌膚,發(fā)為熱毒腫;熱毒傷及膀胱血絡,可致尿血。
  現代研究證實,感染所介導的腎小球免疫損傷,是急性腎炎發(fā)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中以甲簇盧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最多見,如上呼吸道炎、急性扁桃腺炎、咽炎、化膿性淋巴結炎、化膿性皮膚病、猩紅熱等。其它細菌、多種病毒、原蟲、立克次體、真菌、寄生蟲等感染均可致病。由此可見,中醫(yī)所認為的感受外邪,確為急性腎炎發(fā)病的重要病因。
  2。正氣不足 小兒素體虛弱,肺脾腎三臟功能不足,尤其是肺脾氣虛,是導致急性腎炎的內在因素.肺氣不足,易感外邪;脾氣不足,易水濕內生;脾病及腎或外邪傳腎,從而致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通調、運化、開合失司,水液代謝障礙,水濕泛濫則為腫。
  二、病理
  1.病位在肺脾腎 肺為五臟之華蓋,外合皮毛,為水之上源;脾為中土,主運化水谷精微,制水生金;腎為水臟,主一身之水液,司膀胱氣化,泌別清濁。三臟配合共同完成水液的氣化和排泄。若六淫之邪外襲,首先犯肺;水濕或濕熱毒邪浸淫,每易傷脾;熱毒傷腎或脾病及腎,致肺失通調,脾失健運,腎失氣化,不能泌別清濁,從而使水濕停聚,泛于肌膚,發(fā)為水腫。膀胱血絡受傷而見血尿,清濁不分還可見蛋白尿,正如《景岳全書.雜證謨.腫脹篇》指出的:“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痹诩毙阅I炎的開始階段,水腫多責之肺脾,至恢復期則多責之脾腎。

  此外,在本病的早期,若水濕、熱毒熾盛,可內陷心肝,蒙閉清陽,致抽搐、昏迷;水氣浸淫,上凌心肺,肺氣閉阻,傷及心陽,致心悸、咳喘、發(fā)紺;水毒內閉,三焦壅塞。開合失司,決瀆無權,致少尿、無尿。由此可見,急性腎炎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腎,少數重癥可累及心肝。
  2.病理因素為風、濕、熱、毒 急性腎炎以風、濕、熱、毒4種因素互為因果。風為百病之長,多首先由表犯肺,肺因風窒,水由風起,風激水濁,源不清則流不潔,故急性腎炎初起,多表現為“風水”之證。其與《靈樞。論疾診尺》及《金匱要略》中指出風水的名稱和證候相一致。
  風邪夾寒、夾熱、傷及肺脾腎與水氣互結是形成水濕發(fā)生水腫的重要因素。而濕熱、熱毒則是導致本病水腫及血尿的又一病理關鍵。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腫脹源流》指出:“有血熱生瘡,變?yōu)槟[病”。其濕熱及熱毒,可因外感而致,也可因濕與風熱互結,蘊郁曰久而成。濕熱、熱毒與水氣互結,既可循經犯腎,進一步傷及下焦血絡,而致水腫、血尿加重,嚴重者可致熱盛動風,邪犯厥陰,水凌心肺,水毒內閉之證。若濕熱、熱毒久戀,還可傷陰耗氣,致腎臟功能失調,而尿檢異常遷延不愈。
  由此可見,風、濕、熱、毒既是急性腎炎的主要病因,又是本病發(fā)展、變化、遷延的關鍵病理因素。
  此外,濕熱、熱毒內侵,熱傷血絡或病久入絡,致脈絡阻滯,氣血不暢,尚可出現血尿不止、面色晦滯、舌質紫暗等瘀血之證。
  3.病機屬性分陰陽 急性腎炎的水腫,多屬陽水范疇。陽水多屬邪實,證見眼眶或全身浮腫、尿少、色黃或尿色鮮紅,可伴有風寒或風熱表證,咽喉腫痛,身發(fā)瘡毒,心煩口渴,或口粘口苦,或大便干結,或大便粘滯不爽,舌紅苔黃。但若病情遷延不愈,則可由陽水轉化為陰水,表現為正虛邪戀的證候,而見浮腫消退,但尿檢持續(xù)不恢復,伴面黃、乏力、納少便溏或腰腿酸軟、手足心熱等氣虛或陰虛之證。
  4。病情演變辨虛實、寒熱 急性腎炎由于致病因素不一,病程階段不同,故病情演變有虛實寒熱之分。本病的急性期,因病程較短,正盛邪實之證,有寒實、實熱之異;若邪氣過盛,則可出現水邪上凌心肺、邪陷心肝、水毒內閉之變證。水腫消退后至恢復期,輕型病例較快恢復。重型病例或病程遷延者,則由實轉虛,多表現為正虛邪戀,虛實夾雜之證。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病史 在本病發(fā)病前7—28天多有呼吸道或皮膚感染、猩紅熱等鏈球菌感染或其它急性感染史。大多在急性感染的癥狀減輕或消退后,才出現腎炎的表現。
  2..臨床表現 典型病例表現為急性起病,以浮腫、血尿、蛋白尿、高血壓及尿量減少為特點。浮腫為緊張性,浮腫輕重與尿量有關。同時可伴有乏力、頭暈等全身癥狀。重癥早期可并發(fā)高血壓腦病、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當尿量增加,浮腫消退,血壓下降,血尿及蛋白尿減少,即標志病程進入恢復期。急性期一般為2—4周。
非典型病例可無水腫、高血壓及肉眼血尿,僅發(fā)現鏡下血尿。
  3.實驗室檢查 血尿為急性腎炎重要表現,呈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尿蛋白一般為“+”一“++”,也可見透明管型和顆粒管型??规溓蚓苎亍啊!笨贵w(AS0)可增高,抗脫氧核糖核酸酶B或抗透明質酸酶升高,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增多。血清總補體及C3可一過性明顯下降,6—8周恢復正常。
  二、鑒別診斷
  l。腎病綜合征(見本章“腎病”條)
  2.IgA腎病 多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2天內即發(fā)生血尿,有時伴蛋白尿,除20%患者可呈急性腎炎綜合征外,多不伴水腫及高血壓。但其病情常反復發(fā)作,與急性腎炎不同。部分病例鑒別困難時,需行腎活檢。
  3.原發(fā)性急進性腎炎 起病與典型的急性腎炎很相似,但表現為進行性少尿、無尿及迅速發(fā)展的腎功能衰竭,終至尿毒癥。急性腎炎綜合征表現持續(xù)一個月以上不緩解時,應及時行腎活檢與本病相鑒別。
  4。紫癜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腎炎也可以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但其多伴對稱性皮膚紫癜、關節(jié)腫痛、腹痛、便血等全身及其他系統(tǒng)的典型癥狀或(和)前驅病史。
  5.急性泌尿系感染 約lo%可有肉眼血尿、但多無浮腫及血壓增高,有明顯發(fā)熱及全身感染癥狀,尿檢有大量的白細胞及尿細菌培養(yǎng)陽性為確診的條件。
  (辨證論治)
  一、證候辨別
  l。辨別常證 急性腎炎的常證,急性期有風寒證、風熱證、熱毒證、濕熱證及寒濕證;恢復期有陰虛邪戀、氣虛邪戀??筛鶕∈贰⑺[情況及全身癥狀來區(qū)別。急性期為正盛邪實階段,起病急,變化快,浮腫及血尿多較明顯。其風寒證多見于病程早期,多因外感風寒而誘發(fā)水腫,全身皆腫,以眼瞼、頭面部為甚,伴表寒之象;風熱證也多見于起病早期,病前多有風熱感冒史,起病后除全身浮腫、頭面腫甚外,多伴表熱之象;熱毒證多因皮膚瘡癤癰腫而誘發(fā),全身腫,多伴口苦、口渴、心煩、便秘、舌紅苔黃等內熱證候;濕熱證則多見于急性期水腫減輕或水腫持續(xù)階段,多以頭身困重,脘悶納呆,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苔黃膩等濕熱中阻之證為主要表現;寒濕證多見于素體虛弱或久居水濕環(huán)境者,浮腫以肢體或下半身為著,伴身重困倦,脘悶納呆,舌淡苔白等證候。
  恢復期共有特點為浮腫已退,尿量增加,肉眼血尿消失,但鏡下血尿或蛋白尿未恢復,且多有濕熱留戀。陰虛邪戀以頭暈乏力、手足心熱、舌紅苔少為主要證候;氣虛邪戀則以倦怠乏力、納少便溏、自汗舌淡為特征。
  2.辨識輕重 急性腎炎的證候輕重懸殊較大。輕型一般以風寒證、風熱證、熱毒證、濕熱證及寒濕證等常證的證候表現為主,其水腫、尿量減少及血壓增高多為一過性,中醫(yī)治療多能痊愈。重證則為全身嚴重浮腫。持續(xù)尿少、尿閉,并可在短期內出現邪陷心肝、水凌心肺、水毒內閉等危急證候。此為變證,需及時搶救.
  此外,在辨證中應密切注意尿量變化.因尿量越少,持續(xù)時間越長,浮腫越明顯,出現變證的可能也越大。
  二、治療原則
  急性腎炎的治療原則,應緊扣急性期以邪實為患,恢復期以正虛邪戀為主的病機。急性期以祛邪為旨,宜宣肺利水,清熱涼血,解毒利濕;恢復期則以扶正兼祛邪為要,并應根據正虛與余邪孰多孰少,確定補虛及祛邪的比重。如在恢復期之早期,以濕熱未盡為主,治宜祛除濕熱余邪,佐以扶正(養(yǎng)陰或益氣),后期濕熱已漸盡,則應以扶正為主,佐以清熱或化濕。若純屬正氣未復,則宜用補益為法。但應注意,本病治療,不宜過早溫補。以免留邪而遷延不愈。應掌握補益不助邪,祛邪不傷正的原則。
  對于變證,應根據證候分別采用平肝熄風,清心利水;瀉肺逐水,溫補心陽,通腑降濁為主。必要時應配合西醫(yī)綜合搶救治療。
  三、分證論治  使用方法:先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據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據庫 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療效評定”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1。急性期
  (1)常證    

  ①風寒證
  證候表現 水腫自眼瞼開始迅速波及全身,以頭面部腫勢為著,皮色光亮,按之隨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惡風寒或伴發(fā)熱,骨節(jié)酸痛,鼻塞咳嗽,或有氣短,舌淡苔薄白, 脈浮緊。
  辨證要點 本證多由外感風寒而誘發(fā),以起病急,水腫發(fā)展迅速,全身浮腫,以頭面部為甚,伴風寒表證為特點。本癥多見于病程早期。
  治法主方 疏風散寒,通陽利水。麻黃湯五苓散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麻黃、杏仁、防風、桂枝、茯苓、豬苓、澤瀉、白術、車前子等.咳嗽氣喘,加葶藶子、蘇子、射干、桑白皮等;外寒證明顯、骨節(jié)酸楚疼痛,加羌活、蘇葉;血壓升高明顯,去麻黃,加鉤藤、牛膝、夏枯草。風寒兼有郁熱,可用越婢加術湯四苓散加減。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身重,水腫不退,此衛(wèi)氣已虛,宜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祛風利水。
  ②風熱證
  證候表現 突然頭面眼瞼浮腫,發(fā)熱,汗出,口干或渴,咽喉腫痛,尿少而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或浮數。
  辨證要點 本證多由外感風熱而誘發(fā),多見于病程早期,.以起病急,頭面腫甚,伴風熱表證為特點。
  治法主方 疏風清熱,利水消腫。銀翹散越婢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金銀花、連翹、牛蒡子、桔梗、白茅根、車前草、生麻黃、生石膏、澤瀉、甘草等。咽紅咽痛明顯,加板藍根、山豆根、黃芩;高熱口渴,重用生石膏加蘆根;頭痛加鉤藤、菊花;心煩加梔子;浮腫較重加四苓散以利水消腫;血尿嚴重加小薊、茜草、仙鶴草以涼血止血。
  本證風熱蘊結于咽喉者,可用玄麥甘桔湯合銀翹散加減以疏風清熱、利咽解毒。常用藥物玄參、麥冬、桔梗、沙參、銀花、連翹、牛蒡子、射干、山豆根、蘆根等。本證之發(fā)熱惡寒、咽喉不利、大便秘結、表里俱實者,也可選用防風通圣散(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白芍、黑山梔、大黃、芒硝、石膏、黃芩、桔梗、甘草、滑石),以疏風解表,泄熱通便。
  ③熱毒證
  證候表現 全身浮腫,尿少色赤,皮膚瘡毒或咽喉腫爛,口苦口渴,心煩,或有發(fā)熱,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或浮數. .
辨證要點 本證多因皮膚瘡毒癰腫或咽喉紅腫、腐爛、化膿而發(fā),以全身腫、小便短赤、大便秘結、口苦口渴、心煩、舌紅苔黃為特點.
  治法主方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五味消毒飲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黃芩、白茅根、玉米須、土茯苓等。浮腫明顯加浮萍、豬苓、車前草清熱利濕;血尿重者加小薊飲子以涼血止血;瘡毒糜爛加苦參、黃連、蒼術;皮膚濕疹加苦參、白鮮皮、地膚子;大便秘結加生大黃;口苦心煩加龍膽草、梔子;咽喉腫爛加山豆根、馬勃。
  ④濕熱證
  證候表現 頭面肢體浮腫或輕或重,小便短赤而少,頭身困重,脘悶納呆,口苦口粘,大便溏而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沉數。 . .
  辨證要點.本證常見于病程中期、后期,水腫減輕或消退之后,也可見于水腫持續(xù)階段。以血尿、頭身困重、脘悶納呆、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為特點。
  治法主方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黃芩滑石湯合小薊飲子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黃芩、滑石、豬苓、白蔻仁、小薊、炒蒲黃、淡竹葉、當歸、梔子。小便赤澀加白花蛇舌草、石韋、金錢草;頭痛眩暈加鉤藤、菊花;皮膚瘡毒去白蔻仁,加蒲公英、紫花地??;口苦口粘,加茵陳、龍膽草。
  ⑤寒濕證
  證候表現 全身浮腫,以肢體及腰以下腫為著,伴身重困倦,脘悶納呆,小便短少混濁,舌淡苔白膩,脈沉緩。 、
  辨證要點 本證多見于素體虛弱或久居水濕環(huán)境者,以腰以下腫甚,身困納呆等濕困脾土癥狀為特點。
  治法主方 通陽利水,滲濕消腫。五苓散五皮飲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白術、桂枝、茯苓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大腹皮、陳皮、生姜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咳喘者,加麻黃、杏仁、蘇子宣肺平喘;脘悶腹脹,去桑白皮,加厚樸、川椒、防己;身寒肢冷,脈沉遲加附子、干姜。
  (2)變證
  ①邪陷心肝
  證候表現 肢體面部浮腫,頭痛眩暈,煩躁不安,視物模糊,口苦,惡心嘔吐,甚至抽搐,昏迷,尿短赤,舌質紅,苔黃糙,脈弦數。
  辨證要點 本證多見于病程早期,血壓明顯增高者。以頭痛眩暈,煩躁,嘔吐,甚至抽搐昏迷為特點。
  治法主方 子肝瀉火,清心利水。龍膽瀉肝湯羚角鉤藤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龍膽草、黃芩、梔子、白芍、生地、澤瀉、車前草、羚羊角粉(沖服)、鉤藤、菊花、竹葉。大便秘結加生大黃、芒硝;頭痛眩暈較重加夏枯草、石決明;惡心嘔吐加半夏、膽南星;昏迷抽搐可加服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
  ②水凌心肺
  證候表現 全身明顯浮腫,頻咳氣急,胸悶心悸,不能平臥,煩躁不寧,面色蒼白,甚則唇指青紫,舌質暗紅,舌苔白膩,脈沉細無力。
  辨證要點 本證也多見于病程早期。多因水腫過重而致。以全身嚴重浮腫,頻咳氣
急,胸悶心悸,不能平臥為特點。

  治法主方 瀉肺逐水,寧心安神。己椒藶黃丸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澤瀉、桑白皮、茯苓皮、車前子、人參。若見面色灰白,四肢厥冷,汗出脈微,是心陽虛衰之危象,應急用參附龍牡救逆湯回陽固脫。
  本證之輕癥,也可用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以理肺降氣,利水消腫,常用藥物:蘇子、葶藶子、白芥子、香櫞皮、大腹皮、陳葫蘆、炙麻黃、杏仁、甘草。
  ⑧水毒內閉
  證候表現 全身浮腫,尿少或尿閉,色如濃茶,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甚則昏迷,舌質淡胖,苔垢膩,脈象滑數或沉細數。
  辨證要點 本證也多見于病程早期,多因持續(xù)少尿或無尿引起,故尿少尿閉為其最突出證候,同時伴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或昏迷為特點。
  治法主方 通腑降濁,解毒利尿。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姜半夏、陳皮、茯苓、竹茹、膽南星、黃連、生大黃、車前子、制附子、枳實等。嘔吐頻繁,先服玉樞丹辟穢止嘔,不能進藥者,可以上方濃煎成100—200ml,待溫,做保留灌腸,每日1—2次;也可用解毒保腎液以降濁除濕解毒,藥用生大黃、六月雪、蒲公英各30g,益母草20g,川芎9g,濃煎200ml,每日2次保留灌腸;昏迷驚厥加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化液鼻飼。
  2.恢復期
  當浮腫消退,尿量增加,血壓下降,血尿及蛋白尿減輕,即標志病程進入恢復期。此期為正氣漸虛,余邪留戀階段,尤其在恢復期早期,常以濕熱留戀為主。
  (1)陰虛邪戀
  證候表現 乏力頭暈,手足心熱,腰酸盜汗,或有反復咽紅,舌紅苔少,脈細數。
  辨證要點 本證為恢復期最常見的類型,可見于素體陰虛,或急性期曾熱毒熾盛者。
  臨床以手足心熱,腰酸盜汗,舌紅苔少,鏡下血尿持續(xù)不消等腎陰不足表現為特點。
  治法主方 滋陰補腎,兼清余熱。知柏地黃丸二至丸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生地、山萸肉、山藥、丹皮、澤瀉、茯苓、知母、黃柏、女貞子、旱蓮草等。血尿日久不愈加仙鶴草、茜草涼血止血;舌質暗紅,加參三七、琥珀以化瘀止血;反復咽紅,加玄參、山豆根、板藍根,清熱利咽,或改用麥味地黃湯加減,以養(yǎng)肺清熱滋腎,常用藥有沙參、玄參、麥冬、五味子、百合、地黃、山萸肉、茯苓、蘆根、射干、牛蒡子、甘草等。
  (2)氣虛邪戀
  證候表現 身倦乏力,面色萎黃,納少便溏,自汗出,易于感冒,舌淡紅苔白,脈緩弱。
  辨證要點 本證多見于素體肺脾氣虛患兒,臨床以乏力納少,便溏或大便不實,自汗易于感冒為特點。
  治法主方 健脾化濕。參苓白術散加減。
  方藥運用 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山藥、砂仁(后下)、白扁豆、薏苡仁、黃芪、陳皮、甘草等。血尿持續(xù)不消,可加參三七、當歸養(yǎng)血化瘀止血;舌質淡暗或有瘀點,加丹參、紅花、桃仁活血化瘀。

  (急癥處理)
  一、高血壓腦病 .
  臨床表現 血壓急劇增高,常見劇烈頭痛及嘔吐,繼之出現視力障礙,或(和)嗜睡、煩躁,.一或陣發(fā)性驚厥,漸入昏迷,少數可見暫時偏癱失語,嚴重時發(fā)生腦疝。高血壓伴視力障礙、驚厥、昏迷三項之一.即可診斷。
  治療方法
  1.中醫(yī)治法
  (1)藥物治療:見本節(jié)變證“邪陷心肝”。
  (2)針刺。風池、行間、俠溪、陽陵泉、太沖、十宣等穴。
  2。西醫(yī)治法
  (1)快速降壓:硝普鈉5—20mg溶于lOOm!葡萄糖液內靜脈點滴,速度從每分鐘l~g/kg bw開始,繼以血壓情況調整其速度.也可用降壓嗪,每次3—5mg/kg bw,靜注,必要時1小時后再用1次。
  (2)抗驚厥,可選安定,每次0.3mg/kg.bw,總量不超過lOmg,靜脈注射。
  (3)快速利尿:利尿劑可用速尿每次l"--2mg/kg bw,稀釋后緩慢靜脈推注。
  (4)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給氧。
  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臨床表現 可見氣急咳嗽,胸悶,不能平臥,肺底部濕羅音,肺水腫,肝大壓痛,心率快,奔馬律等.
  治療方法
  1.中醫(yī)治法
  (1)在強心、利尿基礎上加用生脈液。以生脈液20~40ml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次。
  (2)強心栓(由生黃芪、葶藶子、赤芍、豬苓、茯苓、漢防己組成,按比例配方提膏,制成栓劑,每粒重2g,含生藥lg),每次工一2粒,每日2次,肛門納入(深度約4cm)可達益氣活血,瀉肺利水之功。
  2.西醫(yī)治法 急性腎炎并發(fā)的急性心衰由水鈉潴留、高血容量引起,故一般不用加強心肌收縮的洋地黃類藥物,應采取下列措施:
  (1)快速利尿:速尿每次l~2mg/kg bw,稀釋后緩慢靜脈推注。
  (2)降壓:必要時可用酚妥拉明,每次0.5-lmg/kg bw,稀釋后靜脈緩推,或用硝普鈉(見本節(jié)高血壓腦病)靜脈點滴。以減輕心臟前后負荷。
  (3)如限鈉水攝入與利尿仍不能控制心力衰竭時,需采用腹膜透析,以迅速緩解循環(huán)過度負荷。 ,
  三、急性腎功能衰竭見本章“癃閉”節(jié)。
  (其它療法)
  一、中藥成藥
  1.銀黃口服液 用于急性期風熱及熱毒證。
  2。腎炎清熱片 用于急性期風熱、熱毒、濕熱等證。
  3。腎炎消腫片 用于急性期寒濕證,也可用于恢復期氣虛邪戀證.

  4。六味地黃丸 用于恢復期腎陰不足者。
  5.知柏地黃丸 用于恢復期陰虛邪戀證.
  6.麥味地黃丸 用于恢復期肺腎陰虛證。 .
  7。清開靈注射液 用于急性期熱毒證或邪陷心肝證。
  8。二至丸 用于恢復期血尿不愈者.
  二、單方驗方
  l。浮萍30g,生姜15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用于急性期風寒或風熱水腫。
  2。蘆根、白茅根、車前草各30g,水煎,每日1劑,分次頻服.用于急性期風熱、濕熱、熱毒證之水腫和血尿。
  3.六月雪15--~30g,水煎,每日工劑,分2—3次服.用于急性期全身水腫。
  4.冬瓜皮、葫蘆各30g,水煎,每日1劑,分2—3次服。用于各期各型水腫和小便不利。
  5.羅布麻、菊花各lOg,沸水浸泡,每日1劑,分3—4次服。用于急性期高血壓、水腫、小便不通。
  6.益母草、珍珠草、車前草各3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用于急性期血尿及水腫。
   三、藥物外治 1.二丑方 黑丑、白丑(煅)、牙皂(煅)各75g,木香、沉香、乳香、沒藥各9g,琥珀3g。上藥用砂糖研細末,調和,外貼氣海穴,每2日換藥1次。用于急性期水腫兼有腹部脹氣者。
  2。麻蒜外敷方 紫皮大蒜1枚,蓖麻子60粒。共搗糊狀,分兩等份,分別敷于雙腰部及足心,外用紗布包扎固定,為避免蒸發(fā)減低效力,可用塑料膜外覆在藥物上,敷1周為l療程,每周換1次。用于急性期各型水腫。
  3.三鮮消腫方 鮮老絲瓜皮、鮮冬瓜皮、鮮玉米須各30g,共搗爛,外敷于臍部,上蓋塑料膜,外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用于急性期水腫。
  4。沐浴法 羌活、麻黃、蒼術、柴胡、紫蘇梗、防風、荊芥、牛蒡子、柳枝、忍冬藤、蔥白各適量。加水煮上藥,待藥液煎至適量取出令其降至40~C時沐浴,汗出即可,每日1次。
  四、食療方藥
  l。防風粥 防風15g,蔥白(連須)2根,粳米100g。先煎防風、蔥白取汁去渣。粳米按常法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熬成稀粥服用。用于急性期風寒證。
  2.綠茶1g,鮮白茅根50"-'100g(干品25--~50g)。鮮車前草150g。后兩味加水300ml,煮沸10分鐘,加綠茶。每日工劑,分2次服。用于急性期風熱、濕熱、熱毒之水腫。
  3.冬瓜皮薏仁湯 冬瓜皮、薏苡仁各50g,赤小豆100s,玉米須(布包)25g,加水適量,同煮至赤小豆熟透,食豆飲湯。用于急性期水腫明顯,或伴有高血壓者.
  4.薺菜粥 鮮薺菜250g(干品90g),粳米60--~90g。將薺菜洗凈切碎,用粳米煮粥服食。用于各期之血尿。
  5.薏仁姜皮粥 薏苡仁、生姜皮、粳米各lOOg,加水1000ml煮粥服食。用于寒濕腫或風寒腫。

  6。芹菜頭250g或芹菜根60g,搗爛取汁,加白糖適量,水煎,每日1劑。用于急性期高血壓、水腫。
  五、針灸療法
  1.體針 取肺俞、列缺、合谷、陰陵泉、水分、三焦俞。針刺,均用瀉法。咽痛配少商,面部腫甚配水溝,血壓高配曲池、太沖。
   2.耳針 從腎、脾、膀胱、交感、腎上腺、內分泌等耳穴中每次選2—3穴,輕刺激,刺后可埋針24小時,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3。穴位注射 主穴有京門、膀胱俞。配穴有水道、足三里、復溜。每次選主穴、配穴各1個,每穴注入5%當歸注射液0.5ml,每日工次,7-10次為1個療程。
  六、推拿療法
  急性期 平肝經,清肺經、胃經、脾經、小腸經,退六腑。介質用滑石粉。
  恢復期 平肝經,清補腎經、脾經,揉二馬,清小腸。氣虛者介質用蔥或姜湯,陰虛者介質用滑石。
  七、西醫(yī)療法
  目前尚缺乏直接針對本病腎小球免疫過程的特異性有效治療,基本上是對癥治療,防治急性期并發(fā)癥,保護腎功能,促進其自然恢復。
  1.感染灶治療 對仍有咽部及皮膚感染灶者,應給予青霉素或其它敏感藥物治療7—10天。
  2.對癥治療 利尿可用雙氫克尿塞、速尿、利尿酸等;降壓可用硝苯吡啶、巰甲丙脯酸、肼苯達嗪、利血乎、哌唑嗪等。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持皮膚及口腔清潔,預防瘡毒及口腔疾患發(fā)生。
  3。及時徹底治療呼吸道、皮膚、口腔、中耳等各部位感染。
  4.避免居住在潮濕和空氣污濁的環(huán)境,避免冷空氣刺激。
  二、護理
  1。病初應注意休息,尤其水腫、尿少、高血壓明顯者應臥床休息.待血壓恢復,水腫消退,尿量正常后逐漸增加活動.3個月內應避免劇烈活動。
  2.水腫期及血壓增高者,應限制鹽和水攝入,高度水腫和明顯高血壓時,應忌鹽,嚴格限制水入量。
  3.急性期,尤其有水腫、尿量減少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氮質血癥者,蛋白質攝入量依每日0.5g/kg bw計算,選優(yōu)質蛋白(如乳類、蛋類),以減輕腎臟排泄負擔。
  4。尿少尿閉時,應限制高鉀食物。 ,
  5.水腫期應每日準確記錄尿量、入水量和體重,以掌握水腫增減情況。
  6。急性期應每日測2次血壓(必要時可隨時測)以了解病情,預防高血壓腦病發(fā)生。
  7.水腫期應保持皮膚,尤其皺折處的清潔。
  (文獻選錄)
  《小兒藥證直訣。腫病》:“腎熱傳于膀胱,膀胱熱盛,逆于脾胃,脾胃虛不能制腎,水反克土,脾隨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腫也,若大喘者,重也?!?br>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jié)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當發(fā)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jié)M不喘?!?br>  《證治匯補.內因門.水腫》:“陽水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風寒暑氣。先腫上體,肩背手面,手之三陽經?!?br>  《類證治裁.腫脹論治》:“因濕熱濁滯,致水腫者,為陽水。因肺脾虛,致水溢者,為陰水?!?.
  《幼幼集成.腫滿證治》:“治腫當分上下。經曰:面腫者風,足腫者濕.凡腫自上而起者,皆因于風,其治在肺,宜發(fā)散之,參蘇飲合五皮湯。腫自下而起者,因于腎虛水泛,或因于脾氣受濕,宜滲利之.故仲景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檳榔。”
  《證治準繩.幼科.水腫》:“初得病時見眼胞早晨浮突,至午后稍消……飲食之忌,惟鹽、醬、韮、蚱、濕面皆味咸能溢水者,并其他生冷毒物,亦宜戒之,重則半載,輕則三月,須脾胃平復,腫消氣實,然后于飲食中旋以燒鹽少投,則其疾自不再作。”
  (現代研究)
  一、藥效學研究
  目前尚無理想的急性腎炎水腫動物模型,僅能選擇近似腎小球腎炎模型(如兔C—BSA異種血清免疫復合物型腎炎),觀察藥物對尿蛋白、血尿素氮、血清總蛋白等的作用,以及引起的病理變化(見本章“腎病綜合征”節(jié))。但因目前已有的腎炎動物模型,不表現明顯的水腫,且是一個時相的病理過程,因此,觀察藥物對急性腎炎包括蛋白尿、血尿、腎功能等的作用,宜在急性期進行。近年來,國內僅就急性腎炎的主要癥狀,提出了以下相關的主要藥效學指標。
  1.利尿作用的實驗研究 主要選用實驗動物(犬、鼠或兔),給予水負荷后,采用代謝籠法、輸尿管集尿法、家兔導尿管集尿法或稱重法,觀察藥物對排出尿量的影響。國內大量研究表明,治療急性腎炎的常用中藥,如解表宣肺藥中的麻黃、浮萍、桑白皮,清熱解毒的魚腥草、連翹、苦參、黃芩,活血化瘀的益母草、川芎、當歸,利水滲濕的茯苓、豬苓、白茅根、防己,祛風通絡的扦扦活、虎杖,補益藥中的黃芪、白術、地黃、桑寄生,攻下藥中的商陸、甘遂、牽牛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日本原中氏分別用五苓散、豬苓湯、柴苓湯投服于大白鼠,同時與給予利尿磺胺、強的松龍、毛花強心丙等西藥的對照組比較,均服藥1個月,結果顯示,中藥組的大白鼠活動能力比西藥組的旺盛,生活節(jié)律保持良好,24小時尿量及鈉的排泄量中藥組優(yōu)于西藥組。油田正樹氏在應用水負荷大鼠的急性實驗中發(fā)現,豬苓湯在少量水負荷條件下,難以呈現利尿作用,在大量水負荷條件下,小劑量則可出現利尿作用,大劑量應用反見尿量減少,可見豬苓湯的藥效,可能存在著有效的用量范圍。國內以五苓散100%煎液注入家兔耳靜脈,分別與速尿組、生理鹽水組對照,結果表明,五苓散組較速尿組作用緩和,維持時間長,且平均排尿量大于速尿組。
  2。降壓作用實驗 本實驗方法用小金屬夾住大鼠腎動脈,使腎臟急性缺血,致腎素生成增多,血中血管緊張素含量增高,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造成急性腎型高血壓病理模型,以觀察藥物對其血壓的影響。國內大量實驗研究表明,清熱藥中的黃芩、黃柏、黃連、牛黃、丹皮;解表劑的葛根、野菊花;祛風濕藥中的稀薟草、姜黃、虎杖;利水化濕藥中的防己、篇蓄;清肝熄風的鉤藤、夏枯草;活血藥中的川芎、毛冬青、當歸、丹參、蒲黃;補益藥中的黨參、黃芪(雙向調節(jié))、白芍、桑寄生、五味子、枸杞子等單味中藥,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腎性高血壓作用,其中以鉤藤、牛黃、夏枯草、川芎等作用較為顯著。
  3。腎原位熱缺血試驗 選用正常兔,經麻醉和肝素抗凝后,經腹顯露單側腎血管,測量其腎動脈流量,然后由外周靜脈注入試驗藥物,注藥后連續(xù)觀察并記錄30分鐘腎動脈血流量,用無損傷血管夾阻斷該側腎動脈60分鐘,開放血管夾后再用同法測定血流量,以觀察急性腎缺血腎組織結構與功能恢復情況。近年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腎臟缺血后的再灌注損傷與氧自由基脂質過氧化損傷的關系十分密切。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腎炎的病程中存在著脂質過氧化反應亢進。丹參、當歸具有抑制氧自由基的產生,減少過氧化脂質的生成或加快其清除作用,從而減輕缺血一再灌注腎損傷,加快缺血腎組織超微結構的恢復。
  二、臨床研究
  1.辨證分型規(guī)范化研究 對小兒急性腎炎目前國內尚無統(tǒng)一辨證分型標準。1977年北戴河全國中醫(yī)腎炎座談會建議把本病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濕熱(毒)型三型,對本病的中醫(yī)辨證初次進行了規(guī)范。1988年衛(wèi)生部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制定了“中藥新藥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并于1993年重新修改審定,將本病分為風寒束肺、風水相搏證,風熱犯肺、水邪內停證,熱毒內歸、濕熱蘊結證,脾腎虛虧、水氣泛溢證,肝腎不足、水氣泛溢證等5個證型,據此,基本上概括了急性腎炎急性期與恢復期的各種類型,使本病的病證分型進一步規(guī)范化,對小兒急性腎炎的中醫(yī)診斷、治療也有較大指導意義。
  2。辨證論治與客觀指標的研究 在急性腎炎的病程中,尤其在水腫減輕或消退后,最常見的證型為濕熱型。劉宏偉研究表明,在本病的腎小球內補體成分C。和C,。沉積,濕熱證明顯高于非濕熱證組(P<0.ol和P<0.05)。張光榮等研究發(fā)現,急性腎炎的血漿纖維結合蛋白(Fn)值明顯高于健康兒童,且不同中醫(yī)證型的血Fn值也有不同。濕熱(毒)型患兒血Fn值顯著高于風水型患兒。提示急性腎炎時無論是風水型還是濕熱 (毒)型都存在著“水瘀互患”的病理環(huán)節(jié),為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腎炎中的早期運用提供了依據。韋俊等研究表明:急性腎炎脂質過氧化物(I.PO)和血栓素B,(7XB。)均增高,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及前列腺素穩(wěn)定代謝產物6一酮一前列腺素F、.(6一K—PGF.。)均降低,TXB:/6一K—PGF.。比值升高,與正常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尸<0.001)。經采用中藥急性腎炎合劑(女貞子、旱蓮草、生地、丹參、益母草、小薊、白茅根、連翹、茯苓、黃芪、石韋、當歸、甘草)治療33例,并與西藥組對照,結果顯示,治療后LPO、TXB。均下降,GSH—PX、6一K—PGF,。均升高,TXBz/6一K—PGF,。比值下降,且中藥組療效均優(yōu)于西藥組(尸<0.05,尸<O.01)。另外,中藥組患兒血尿和蛋白尿陰轉率明顯優(yōu)于西藥組(P<0.005)。
  國內研究表明,急性腎炎病人輔助性T細胞(TH)活性增強,造成和加重機體免疫平衡狀態(tài)紊亂,使整個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從而易被抗原性物質激活,引起機體免疫損害。另有大量研究證實,許多中藥如黃芩、豬苓、苦參、桃仁、紅花、大黃、龍膽草、生地、金錢草、山豆根等,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急性腎炎的治療中起了重要作用。
  3.辨證論治 有關小兒急性腎炎的辨證論治報道較多,分型選方各異,歸納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按病期論治 隨著中醫(yī)診斷規(guī)范化的研究深入,目前多數醫(yī)者傾向于按急性期、恢復期兩個階段論治。如《實用中醫(yī)兒科學》將本病急性期常證分為風寒束肺、風熱犯肺、熱毒浸淫、水濕浸漬等4型,恢復期分為濕熱未盡、脾氣虛弱、腎陰不足等3型。其治療,水腫期以宣肺利水或健脾滲濕為主,血尿以清利濕熱、涼血止血為主;恢復期強調祛除余邪,佐以扶正為法。也有將本病分為陽水期、陰水期兩個階段。陽水期之風水初期治以疏風發(fā)汗、宣肺利水,用越婢湯合五皮飲;水濕過重者,通陽除濕,化氣利水,用五苓散合五皮飲;濕熱壅阻者,清熱利濕,宣通氣機用茯苓導水湯。陰水期腎陰不足,心火上炎者,用清心蓮子湯;脾胃陽虛者用實脾飲等。有報道治療小兒急性腎炎237例,在急性期,風熱型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濕熱型熱重于濕用八正散加減,濕重于熱用五苓散加減,瘀熱傷絡型用犀角地黃湯加減?;謴推谟嘈拔幢M用豬苓湯、六一散加減,尿蛋白久不消者用啟脾散加減。痊愈率為83。6%。
  (2)綜合分型論治 有將本病綜合分型,僅分為表證(風熱)型與濕熱型兩類;有分為風寒、風熱、濕熱、陰虛內熱4型C2,;也有分為風熱、濕熱、瘀熱傷絡3型;還有按水腫分為風水腫、風濕腫、濕水腫;另有分肺熱型、脾虛肺熱型及脾虛型三類。有學者認為;風寒入里,極易化熱,均可按風熱辨證;濕熱者,以浮腫為顯著屬濕重,以血尿為主者屬熱重,瘡毒、濕疹則為濕熱內郁血分,血壓增高則屬肝經濕熱、肝陽偏亢。
雖然臨床分型不盡一致,但治療均以表邪、水濕、化熱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為關鍵,適時選宣肺、利水、清熱之劑。
  (3)專方結合辨證論治 王建玲報道用宣肺利水、清熱解毒方(麻黃、杏仁各3—6g,銀花、連翹、蒲公英、茯苓各10g,赤小豆、車前草、白茅根、益母草各15g)為基本方,隨證加減:血尿明顯加小薊、白及各10g,田三七3g;血壓高者加鉤藤8g,鍛龍牡各15—30g;咽赤紅腫者加防風、牛蒡子、蟬蛻各5—8g;合并肺炎者加浙貝母、桑皮、黃芩各8g;伴有腹水加大腹皮、檳榔各5—8g;尿蛋白較長時間無改善者,重用黃芪30一50g。觀察治療小兒急性腎炎64例,結果:治愈47例,好轉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75%。劉弼臣用自擬魚腥草湯(組方見本章“腎病綜合征”節(jié))隨證加減治療小兒急性腎炎亦取得滿意療效。
  4.辨病論治 對急性腎炎的治療近年有較多以辨病治療,一法為主的研究報道,概括有以下治法。
  (1)清熱解毒比濕法 近年來較為重視濕熱、熱毒在急性腎炎發(fā)病中的作用。因此,清熱解毒化濕法是目前治療急性腎炎的主要方法。湖北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總結了450例中醫(yī)治療小兒急性腎炎的療效,結果顯示,清熱解毒、利水、宣肺利水、涼血止血這4法中以清熱解毒法療效最好(P<O.01).常用藥物有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土茯苓、黃連、板藍根等。根據全國各地的臨床報道共830例分析,采用清熱解毒化濕法,痊愈率平均達80%。其用藥經驗為:風邪熱盛選金銀花、連翹、大青葉等;咽喉膿腫多用山豆根、冬凌草、玄參、射干、馬勃等;皮膚瘡毒多選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黃連、虎杖、金銀花、夏枯草等;皮膚濕毒過敏,多選用苦參、半枝蓮、地膚子、車前子、白茅根、鴨跖草、珍珠草、白花蛇舌草等?!?,
  (2)宣肺利水,表里分消法 本法為中醫(yī)治療風水最基本的傳統(tǒng)方法,主要適用于急性腎炎水腫初起,風水相搏、肺失通調證。常用的藥物有麻黃、蘇葉、浮萍、防風、荊芥、羌活、蟬衣等。有醫(yī)者認為水腫伴高血壓時,麻黃并非禁忌,相反能使血壓隨水腫消退而降至正常。亦有醫(yī)者認為麻黃應慎用,可用浮萍、蘇葉等替代。張孟林用浮萍雙消湯(浮萍、葶藶子、旱蓮草)隨證加減治療急性腎炎160例,消腫有效率為92%,消除蛋白尿總有效率為84%。王玉玲善用商陸麻黃湯(麻黃、商陸、茯苓皮、赤小豆、澤瀉)治療陽水腫,以達宣肺利水,表里分消之功。另有用防風通圣散宣肺通腑、表里雙解者,亦取得滿意療效。
  (3)芳香清利法 陳建平采用芳香清利法治療小兒急性腎炎恢復期,證見口粘口苦、尿黃、舌紅、苔黃膩等濕熱未盡的患兒,取得滿意療效。常用藥物:藿香、佩蘭、黃芩、淡竹葉、連翹等。
  (4)化瘀利水法 活血化瘀法不僅是近年治療急性腎炎倍受關注的方法,早在《諸病源候論.腫病諸候.諸腫候》中就明確指出:“腫之生也,皆由風邪寒熱毒氣客于經絡,使血澀不通,壅積皆成腫也?!薄秲冉洝分赋龅摹叭ポ谊惽s”的方法也應包括祛瘀的治療。國內大量研究報道證實,活血化瘀有抑制免疫反應、改善組織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炎癥消散及抗凝等多種作用,可見活血化瘀利水法是治療急性腎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丹皮、蒲黃、赤芍、馬鞭草、地榆草,既能破血行瘀,又能清熱涼血止血;益母草、牛膝、桑寄生、鬼箭羽等,既可活血通絡,又能利水降壓;破瘀藥如桃仁、大黃、水蛭、虻蟲、廣蟲因其藥力強,用于治療本病之重癥或遷延纏綿難愈之證每獲良效。呂萍報道用活瘀利水之三草二丹湯(益母草15g,茜草、車前草各lOg,牡丹皮、丹參、牛膝各6g,當歸4g),隨證加減治療小兒急性.腎炎35例,12天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3個療程,結果顯示:痊愈33例,顯效2例,總有效率為100%。李應瑞報道用化瘀利水之活血抗敏腎炎湯治療小兒急性腎炎54例,結果:治愈50例,無效4例,治愈率為92.5%。其藥物組成:益母草、丹參、僵蠶、地龍、蟬蛻、石韋、地膚子、車前子、白茅根、金銀花、甘草。劑量隨年齡及病情調整,水煎服,日l劑。
除以上療法外,諸多醫(yī)家強調,急性腎炎的恢復期,不宜采用補法,尤其不宜用溫補法如參芪之類。因補氣補陽可助長熱邪,常促使感染病灶活動,致病情遷延反復。補陰也只適用于恢復期后期濕熱已減的患者,補陰過早可助長濕邪??傊?,治療上特別強調驅邪為主的原則。
  三、存在問題及展望
  目前中醫(yī)中藥治療小兒急性腎炎,已取得公認較好的療效,隨著中西醫(yī)結合診斷及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嚴重并發(fā)癥和遷延病例已顯著減少,尤其是近年來治療強調以祛邪為主,使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法廣泛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療效。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是,兒科基礎實驗研究較少,至今尚無急性腎炎水腫的動物造模;對中醫(yī)辨證與微觀指標的關系認識不夠;藥效學研究結果常有一定片面性,藥物的篩選工作欠缺;臨床研究方面,尚無小兒中醫(yī)臨床辨證統(tǒng)一分型標準;臨床報道雖多,但大多為回顧性總結,前瞻性的嚴密觀察較少。如何使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結合,中醫(yī)證型與臨床客觀化指標結合,研制安全、速效、高效、便于小兒服用的中藥新劑型,是提高診斷治療和預防水平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腎系病先兆
第四單元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急性腎小球腎炎中醫(yī)診療
名老中醫(yī)周仲瑛經驗集【臨證經驗〈腎炎從肺施治論〉】
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的中醫(yī)療法
經方一百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