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蟅蟲丸
【原文】
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榮衛(wèi)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組成與用法】
大黃十分蒸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功效】清熱活血祛瘀。
【醫(yī)案】
1. 癥瘕(子宮肌瘤)
初診:2000年7月7日。許某,40歲,B超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3.6cm×2.4cm×3.0cm,小腹疼痛,經(jīng)量不多。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婦科檢查:外陰無殊,陰道通暢,子宮頸光滑,宮體后位,略大,活動,質地中等,壓痛,兩側附件壓痛,兩側宮骶韌帶觸痛。西醫(yī)診斷:(1)子宮肌瘤。(2)慢性盆腔炎。
治法:清熱活血,化痰軟堅。
方劑:消癥湯(自擬方)。
半枝蓮20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二診:2000年10月9日。頭暈,胃脘不舒,月經(jīng)將凈,舌淡紅,苔薄膩,脈細。
治法:健脾和胃,疏風利頭目。
防風10g
三診:2000年10月16日。B超檢查,子宮肌瘤縮小為2.7cm×2.0cm×2.5cm,惡心,舌脈如上。
治法:清熱活血,化痰散結。
半夏12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四診:2000年10月24日。交接后小腹疼痛,舌脈如上。
治法:清熱活血,化痰軟堅。
半枝蓮15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五診:2000年12月5日。腰及下腹疼痛2天,右下肢疼痛。末次月經(jīng)11月26日~12月3日。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半枝蓮20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六診:2000年3月13日。腰痛,小腹疼痛,末次月經(jīng)3月4日來潮,今見赤帶,舌脈如上。
半枝蓮15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七診:2000年3月20日。腰痛好轉,小腹隱痛。舌脈如上。
半枝蓮20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八診:2000年4月4日。腰痛,末次月經(jīng)3月28日來潮,今未凈,口苦,舌脈如上。
貫眾炭15g
九診:2000年4月16日。B超復查,子宮肌瘤已經(jīng)消失,左少腹疼痛,左乳房疼痛。舌脈如上。
2.癥瘕(子宮肌瘤)
初診:2002年7月4日。余某,28歲,取節(jié)育環(huán)后未避孕3年未孕。月經(jīng)周期規(guī)則,經(jīng)量中等,經(jīng)色鮮紅,無血塊,3~4天凈,經(jīng)前小腹疼痛,腰倦。白帶量中,色黃有臭。輸卵管通液提示:兩側輸卵管均阻塞。B超檢查提示:子宮后壁肌瘤2.5cm×2.5cm。生育史:1-0-2-1。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婦科檢查:外陰無殊,陰道通暢,子宮頸輕度糜爛,宮體后位,正常大小,活動,質地中等,壓痛,后壁觸及腫塊,兩側附件壓痛。西醫(yī)診斷:(1)繼發(fā)不孕。(2)子宮肌瘤。(3)慢性盆腔炎。(4)慢性子宮頸炎。(5)兩側輸卵管阻塞。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方劑: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加味。
金銀花15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活血化瘀灌腸液(院內制劑)每日50ml保留灌腸,配合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每日2小時,連續(xù)10次(使用吉林省延邊火炬高新技術開發(fā)中心生產(chǎn)的ZPZ—5型智能式女子不孕癥與盆腔炎治療儀)。
二診:2002年7月12日。癥如上,舌脈如上。
治法:清熱活血,化痰軟堅。
方劑:三七紅藤湯(經(jīng)驗方)加減。
三七4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活血化瘀灌腸液每日50ml保留灌腸。
三診:2002年9月2日。末次月經(jīng)8月28日來潮,經(jīng)凈2天,舌脈如上。
方劑: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四診:2002年9月10日。輸卵管碘油造影,左側輸卵管通暢,右側阻塞。
五診:2002年12月28日。末次月經(jīng)12月24日來潮,B超檢查提示:子宮肌瘤縮小為1.5cm×1.1cm×1.2cm,舌脈如上。
方劑:助孕湯(經(jīng)驗方)加減。
菟絲子12g
六診:2002年1月12日。B超發(fā)現(xiàn)無排卵,舌脈如上。
治法:清熱活血,化痰軟堅。
方劑:消癥湯(經(jīng)驗方)。
白花蛇舌草15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七診:2002年1月27日。末次月經(jīng)1月23日來潮,3天凈,舌脈如上。
活血化瘀灌腸液每日50ml保留灌腸。
八診:2002年2月4日。B超復查子宮肌瘤已經(jīng)消失。
3.子宮內膜異位癥
初診:2002年12月6日。田某,28歲,13歲初潮,經(jīng)行下腹疼痛劇烈8年,伴出冷汗,面色蒼白,惡心嘔吐。月經(jīng)周期定,經(jīng)量正常,有血塊,3~4天凈。經(jīng)前乳脹,帶下不多,色黃。結婚6個月,未避孕3個月未孕,末次月經(jīng)11月28日來潮。生育史0-0-0-0。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婦科檢查:外陰無殊,陰道通暢,宮頸輕炎,宮體前位偏右,活動,質地中等,無壓痛,兩側附件無壓痛,三合診右側子宮骶骨韌帶觸及痛性結節(jié)。西醫(yī)診斷:(1)子宮內膜異位癥。(2)慢性子宮頸炎。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方劑:消癥湯(經(jīng)驗方)。
半枝蓮15g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二診:2002年12月12日。適值月經(jīng)中期,腰酸痛。舌脈如上。
治法:溫補腎陽。
方劑:助孕湯(經(jīng)驗方)。
菟絲子15g
胚寶膠囊每次2片,每日3次吞服。
三診:2003年3月8日。末次月經(jīng)2月28日來潮,痛經(jīng)緩解,舌脈如上。
治法:理氣活血,清熱散結。
消癥湯,3劑。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四診:2003年3月11日。無不適,B超檢測:子宮內膜1.1cm,左卵泡3.3cm×2.3cm,舌脈如上。
治法:活血化瘀。
方劑: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加味。
桃仁10g
復方丹參針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點滴,同時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u肌內注射,觀察排卵情況,連續(xù)用藥3天。
五診:2003年3月14日。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1.1cm,左側卵泡4.1cm×3.6cm,舌脈如上。
消癥湯續(xù)進3劑。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六診:2003年4月3日。末次月經(jīng)3月24日來潮,無痛經(jīng)。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0.4cm,左側卵泡1.8cm×1.5cm。舌脈如上。
助孕湯續(xù)進9劑。
阿司匹林片每次0.3g,每日3口服,同時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u肌內注射,觀察卵泡發(fā)育情況,連續(xù)用藥4天。
七診:2003年4月11日。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1.0cm,右側卵泡2.1cm×2.1cm。舌脈如上。
血府逐瘀湯續(xù)進3劑。
再加服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
西藥用法同3月11日。
八診:2003年4月14日。卵泡已經(jīng)排出,舌脈如上。
治法:補益腎陰腎陽。
方劑:固沖湯(經(jīng)驗方)。
旱蓮草15g
胚寶膠囊每次2片,每日3次吞服。
九診:2003年4月29日。末次月經(jīng)4月27日來潮,無痛經(jīng),經(jīng)量不多,今未凈,舌脈如上。
消癥湯加減10劑。
大黃蟅蟲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十診:2003年5月10日。助孕湯加減6劑。
十一診:2003年5月29日。末次月經(jīng)5月25日來潮,無痛經(jīng),今未凈。舌脈如上。
助孕湯加減,15劑。
胚寶膠囊每次2片,一日3次。
十二診:2003年6月20日。經(jīng)期將近,無不適。舌脈如上。
固沖湯續(xù)進8劑。
十三診:2003年6月25日。末次月經(jīng)6月25日來潮,已經(jīng)連續(xù)4個月無痛經(jīng)。
婦科檢查:右宮骶韌帶結節(jié)消失。
【按語】
大黃蟅蟲丸是治療諸傷而“內有干血”的方劑,雖稱其能“緩中補虛”,終究為一色活血之品。程云來說得明白,“與大黃蟅蟲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則邪除正王。是以謂之緩中補虛,非大黃蟅蟲丸能緩中補虛也?!?/span>
《中醫(yī)方劑現(xiàn)代研究》(謝鳴主編,學苑出版社1997年出版)記載,大黃蟅蟲丸能明顯抑制大鼠的實驗性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由于該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而被廣泛運用于婦科腫瘤的治療。大黃蟅蟲丸在服用過程之中,一些對大黃敏感的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腹痛腹瀉,對干漆過敏的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蕁麻疹,從而影響了治療。近來生產(chǎn)的中成藥制劑“宮瘤清”即脫胎于大黃蟅蟲丸。
案1、案2均為子宮肌瘤,屬于中醫(yī)癥瘕的范疇。《靈樞·水脹》中有“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后人認為石瘕者,即當今的子宮肌瘤。許多子宮肌瘤患者是沒有臨床癥狀的,但是歸結其病因,是由于瘀熱、痰濕凝滯所致,因此其治療大法,當遵《素問·至真要大論》“堅者削之”之訓。常用之法為清熱活血,化痰軟堅。案1、2均以自擬之消癥湯合大黃蟅蟲丸為主治療而愈。
案3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痛經(jīng)呈進行性加劇和不孕,其成因與子宮肌瘤近似,故治療原則和使用方藥大體相同。子宮內膜異位癥部分患者經(jīng)過正規(guī)的治療,可以使得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結節(jié)消失,痛經(jīng)得到控制。由于該患者除了治療痛經(jīng)之外,還有助孕的要求,故在治療的過程之中,穿插益腎方劑以幫助卵泡發(fā)育,在卵泡發(fā)育成熟時,又采用活血化瘀方劑促使卵泡排出,這是該案與案1、案2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