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流涎
流涎是指唾液經常從口腔內流出。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當患口腔粘膜炎癥以及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后遺癥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時,因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咽障礙所致者,為病理現(xiàn)象。由于嬰兒的口腔淺,不會節(jié)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兒期,唾液腺不發(fā)達,到第五個月以后,唾液分泌量增加,六個月時,牙齒萌出,對牙齦三叉神經的機械性刺激而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屬生理現(xiàn)象,不應視作病態(tài)。隨著年齡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無特殊治療。
中醫(yī)稱流涎為“滯頤”,認為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胃積熱或脾胃虛寒。脾之液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小兒脾胃素蘊濕熱,致廉泉不能制約,故涎液自流而稠粘,甚則口角赤爛:或因小兒素體脾胃虛寒,不能收攝其津液,以致口角流涎清稀,大便溏薄,面白唇淡
1.[處方名稱]南黃府醋餅
[功能主治]功能溫腎補脾,斂涎止唾。主治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長等癥。
[處方組成]功能溫腎補脾,斂涎止唾。主治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長等癥。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32例,痊愈118例,好轉11例,無效3例。
[處方來源]四川省南部縣石泉醫(yī)院褚成炎。
[處方備注]大凡小兒流涎,多因脾胃濕熱,使廉泉不能制約,或脾胃虛寒,不能收攝津液,均可致唾液自流。唾為腎之液,且腎為水火之宅,本病當責之于腎。寒者腎陽可溫,熱者腎陰清調;涌泉乃腎經“井”穴,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源頭受控,遠端得治,包涌泉穴,可平調脾胃寒熱,此乃上病下取雙向調節(jié)。所以不論脾胃濕熱虛寒,或見于腎家之唾為病,皆收良效。餅中除府醋味酸性收斂外,南星、蒲黃二味均有溫腎補脾,斂涎止唾之功。(
2.[處方名稱]桑根白皮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虛清熱,攝涎利水。主治小兒口角流涎,涎液稠粘,小便短赤等癥。
[處方組成]桑根白皮20克,不足1歲用10克,加水適量,中火煎。每日1劑,分2~3次服,連服3-7日。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齡為5個月-10歲,全部治愈。隨訪1年以上未見復發(fā)。
[處方來源]湖南省衡陽縣中醫(yī)醫(yī)院蔣治平。
[處方備注]小兒流涎癥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類,或是脾胃濕熱,或是脾虛不約,究其根本是水道不利,水濕上溢于口而致,對本癥的治療多是清熱瀉脾或溫中健脾。而本方從肺論治,肺為水之上源,肺氣肅降而通調水道,使水濕從下而除。本方單用桑根白皮一藥,味甘寒,入肺經,有清熱瀉肺利水之功,《本經》言其:“主傷中五勞六極,贏瘦崩中絕脈,補虛益氣”,本方通過補虛下氣,清熱利水,使水濕從水道下行而除,則流涎自除。
3.[處方名稱]攝涎湯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燥濕,攝涎止唾。主治小兒脾虛之口角流涎,涎液清稀,不能自制,納呆,神疲等癥。
[處方組成]自術6克、益智仁10克、雞內金1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4例患兒,均獲痊愈。
[處方來源]山東省東平縣銅山醫(yī)院肖允明。
[處方備注]脾之液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脾虛胃寒,不能收攝其津液,以致唾涎從口中流出,不能自制。本方以益智仁為主藥,暖脾溫胃,攝涎止唾;白術補氣健脾,溫中燥濕為輔;更有雞內金既健脾胃又消食積。三藥合用共奏健脾燥濕,攝涎消食之功。本方用于治療小兒脾虛流涎之證,實乃正中病機,故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