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結節(jié)性紅斑
本病主要是生于兩小腿伸側的紅色或紫紅色的結節(jié)狀的慢性皮膚病。皮損特點為鮮紅色結節(jié),高出皮膚表面,大小不等,形如蠶豆、杏仁或核桃,如數(shù)個結節(jié)融合一起,也可大如雞蛋。損害邊界清楚,顏色由鮮紅漸變?yōu)榘导t。自覺疼痛,壓之更甚。約經l周左右,皮膚結節(jié)逐漸消退,6周左右可自愈,不留痕跡,部分患者在急性發(fā)作期后,往往在兩小腿伸側殘存數(shù)個小結節(jié),按之微痛。新的損害可連續(xù)出現(xiàn),結節(jié)不化膿破潰。好發(fā)于小腿伸側,亦可見于小腿屈側、股部、前臂等處。全身癥狀明顯,發(fā)疹前常有或輕或重的畏寒、發(fā)熱、頭痛、咽痛、關節(jié)酸痛、神疲乏力、苔薄黃、脈滑數(shù)等。病程一般4-6周左右。常在婦女行經期、工作勞累或感冒后較易復發(fā)。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和感染、藥物、某種全身性或內臟疾病有關。
本病診斷依據典型的結節(jié)性皮疹及好發(fā)部位。實驗室檢查顯示血白細胞計數(shù)略增高,血沉加快,蛋白電泳分析α2球蛋白增高。組織病理顯示早期損害皮下組織淺部主要是嗜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晚期嗜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增多,異物巨細胞及上皮樣細胞可以出現(xiàn)。
現(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的治療是尋找病因,對癥處理。有明顯感染者,可用磺胺類藥物及抗生素,疼痛嚴重時內服止痛藥物,嚴重病例加用強的松等皮質激素。
本病常在腿部起焮紅之紅斑、結節(jié),疼痛不適,故在中醫(yī)文獻中曾列入“丹”類,隋《諸病源候論·室火丹侯》說:“室火丹初發(fā)時必在腓腸如大,......色赤而熱。”明代以后列入“濕毒流注”、“瓜藤纏”范圍。明《證治準繩·瘍醫(yī)·瓜藤纏》中說:“足股生核數(shù)枚,腫痛久之潰爛不已?!贝颂幙赡苌邪ㄓ布t斑等疾患。中醫(yī)理論認為毛病由外感風邪,內有濕熱,蘊蒸肌膚,以致經絡阻隔,瘀血凝滯而成。
1.[處方名稱]桃參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結節(jié)性紅斑。
[處方組成]桃仁泥9克、杜紅花9克、丹參12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地18克、當歸9克、川芎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瘀血重癥加三棱、莪術或穿山甲、地鱉蟲;夾風加蟬衣、白蒺藜、白蘚皮、地膚子、秦艽;夾熱加黃芩、黃柏、山梔、銀花、連翹、玄參;夾濕加茯苓、苡仁、澤瀉、車前子;夾寒加桂枝,麻黃、附子、鹿角霜;氣虛加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氣滯加香附、木香、元胡。
[療程療效]應用27例,痊愈22例,顯效4例,有效1例。
[處方來源]安徽省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教研室孔昭遐。
[處方備注]本方重在活血化瘀。結節(jié)性紅斑多由血分有熱,外感濕邪,溫熱相搏,絡脈失和,氣血凝滯,遂成本病。但有風、寒、濕熱、氣虛、氣滯、瘀重之不同,故需辨證細致,隨癥加減用藥,方能提高療效。本方名和劑量由編者所擬
2.[處方名稱]當防白黃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理氣通絡,祛風利濕。主治結節(jié)性紅斑。
[處方組成]當歸6克、防風6克、白芍6克、黃芪10克、黨參10克、白芷10克、桔梗1Q克、蘇葉10克、川芎5克、枳殼5克、烏藥5克、厚樸2克、官桂2克、檳榔2克、木通3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惡寒發(fā)熱加菊花、桑葉;五心煩熱加玄參、麥冬、地骨皮;結節(jié)暗紅加紫草、雞血藤。
[療程療效]應用41例,痊愈20例,基本痊愈11例,好轉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12%。
[處方來源]蘭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王安泰。
[處方備注]本方黃芪、黨參補氣;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枳殼、烏藥、厚樸、官桂理氣;防風、白芷、桔梗、蘇葉祛風;再加檳榔、木通之利濕消腫,作用全面,標本兼顧是取得療效的主要原因。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3.[處方名稱]桃紅芪術湯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化瘀。主治結節(jié)性紅斑。
[處方組成]桃仁泥9克、杜紅花9克、黃芪15克、焦白術9克、丹參15克、赤芍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氣滯者加厚樸;瘀阻絡道者加牛膝、羌活、獨活、木瓜。
[療程療效]應用25例,痊愈15例,進步10例。
[處方來源]北京市首都醫(yī)院。
[處方備注]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腸,活血祛瘀作用強,能治瘀血阻滯各種病癥;紅花辛、溫,歸心、肝二經。二者配伍,應用廣泛,但也有區(qū)別,桃仁兼有潤腸通便之效,紅花則善于活血調經。黃芪補氣,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進抗體生成,對干擾素系統(tǒng)有促進作用,能加強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白術健脾,有強壯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丹參、赤芍均為活血化瘀之要藥,與益氣藥配合則作用更大,療效更佳。本方名和劑量由編者所擬。(馬紹堯)
4.[處方名稱]銀生湯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清熱,祛風利濕。主治結節(jié)性紅斑。
[處方組成]銀花10克、生地10克、防風6克、紅花6克、澤瀉6克、赤芍6克、牛膝6克、桃仁6克、當歸尾6克、生牡蠣9克、丹參9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惡寒發(fā)熱加菊花、桑葉;五心煩熱加玄參、麥冬、地骨皮;結節(jié)暗紅加紫草、雞血藤;痛甚加白芷。
[療程療效]應用15例,治愈11例,基本痊愈4例。
[處方來源]蘭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王安泰。
[處方備注]本方以活血化瘀為主,加蒲公英、銀花清熱解毒;防風祛風;澤瀉、牛膝利濕通絡;丹參加強活血化瘀的功能;生牡蠣軟堅以消腫,故能奏效。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5.[處方名稱]通絡活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瘀,通絡利濕。主治結節(jié)性紅斑。
[處方組成]地龍9克、雞血藤15克、當歸尾9克、紅花9克、牛膝9克、香附9克、赤芍9克、澤蘭9克、茜草9克、生苡仁9克、王不留行9克、黃芩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紅斑退,大便不暢,脈滑,舌苔黃膩已化,去黃芩、苡仁,加桃仁9克。
[療程療效]應用1女性患者,服藥10劑,治愈后未再復發(fā)。
[處方來源]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朱仁康。
[處方備注]朱氏認為,治療本病應多從血分考慮用藥。既已成瘀,不論初起已久,總宜散血,血散瘀去則寒、熱、風、濕均無遺留之跡矣。本方以香附行氣,氣行血亦行;歸尾、桃仁、紅花、王不留行破血祛瘀;赤芍涼血活血,澤蘭、茜草、雞血藤活血通絡;地龍行水消腫通經絡;黃芩清熱;生苡仁利濕;牛膝下行。
6.[處方名稱]清利活血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利濕,行氣活血。主治梅核丹類疾病。
[處方組成](1)銀花20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當歸10克、丹參20克、制香附9克、益母草20克、留行子10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適用于血熱型。(2)黃柏10克、牛膝10克、萆薢10克、木瓜10克、秦艽10克、獨活10克、車前子10克、歸尾10克、赤芍10克、瓜絡10克,水煎服。適用于濕熱下注型。(3)當歸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五靈脂10克、乳香10克、沒藥6克、路路通10克、制香附9克,水煎服。適用于氣滯血瘀型。(4)黃芪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黨參10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炮山甲10克、雞血藤20克,水煎服。適用于中氣不足型。
[辨證加減]不論何型,有便秘者加生川軍;結節(jié)堅硬加海藻、昆布、貝母、山慈菇、炮山甲;發(fā)熱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板藍根、馬勃;關節(jié)疼痛加威靈仙、鬼箭羽;足踝浮腫加防己、澤瀉、滑石。
[療程療效]治療72例,痊愈36例(50.0%),好轉23例(31.9%),無效13例(18.1%),總有效率81.9%。
[處方來源]浙江醫(yī)科大學附屬二院張家敬。
[處方備注]本方分型論治,取得一定療效,亦可見其特色。本方名和劑量由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