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男,57歲,2010年9月20日初診。
患者訴心供血不足,大腦缺氧致嗜睡,患有嚴(yán)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身體肥胖,身高175厘米,體重120公斤。血脂8.28mmol/L,血壓160/110mmHg。納可,二便可。舌紫暗苔黃膩。平素不吸煙,酒每天3兩至半斤。痰濕體質(zhì)得分36分。
《丹溪心法·中濕》有云:“脾胃受濕,沉困無(wú)力,怠惰好臥?!被颊咂剿厥染茻o(wú)度,嗜食肥甘,濕邪困脾,脾氣虛弱,脾氣運(yùn)化無(wú)權(quán),代償失司。辨為痰濕之體,歸屬氣虛肥胖。
處方:生黃芪20克,蒼術(shù)20克,白術(shù)10克,茯苓20克,澤瀉20克,冬瓜皮30克,白薇(另包)15克,肉桂10克,決明子20克,熟大黃10克,姜黃10克,生蒲黃10克,荷葉30克,萊菔子15克,蘇子10克,佩蘭葉15克。日服1劑,給藥30天。
其中,黃芪、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澤瀉、冬瓜皮,健脾益氣,淡滲利濕,白薇益陰除熱,肉桂溫陽(yáng)化飲,決明子、熟大黃瀉熱導(dǎo)滯,姜黃、生蒲黃、荷葉降脂消瘀,萊菔子、蘇子豁痰寬胸理氣,佩蘭葉化濕醒脾。
2010年11月15日二診:患者體重減3公斤,血壓145/85mmHg,血脂2.4 mmol/L,腰圍由121厘米下降到117厘米。繼用健脾燥濕化痰之藥,增加扶正祛瘀消脂之功。上方去白術(shù)、決明子、姜黃、熟大黃、萊菔子、蘇子、佩蘭葉,加補(bǔ)益肝腎、化瘀祛脂之制首烏30克,茜草15克,山楂20克,生黃芪增至60克,澤瀉增至30克,生蒲黃增至20克,白薇增至20克。日服1劑,繼服30劑。
2010年12月20日三診:體重繼減3公斤,未服降壓藥血壓控制在120~130/80mmHg,腰圍121厘米下降到111厘米,白天打瞌睡。上方去茜草、山楂、白薇,加姜黃10克,熟大黃10克,昆布30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砂仁6克,蔻仁6克(后下),生黃芪增至80克,茯苓增至30克,減生蒲黃至10克,蒼術(shù)改為30克。繼用前瀉熱導(dǎo)滯、祛瘀消脂之法以鞏固,增加醒脾芳香化濕之品予以改善。
2011年10月14日電話回訪,患者訴降壓藥已停用1年,血壓維持正常,白天打瞌睡癥狀消失,血脂已降至正常。痰濕體質(zhì)得分18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