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男13例,女23例,年齡均在8~70歲,其中8~10歲3例,11~20歲9例,21~40歲10例,41~70歲14例。病程在1~3天20例,4~6天10例,7天以上6例。
1.2 發(fā)病部位 侵犯肋間神經(jīng)20例,腰骶神經(jīng)5例,頸叢神經(jīng)4例,臂叢神經(jīng)5例,三叉神經(jīng)2例。
1.3 治療方法 以龍膽瀉肝湯其組成方藥: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dāng)歸、生地、柴胡、生甘草加板藍(lán)根化裁。發(fā)于顏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發(fā)于腹部、下肢者加蒼術(shù)、黃柏。上藥煎汁內(nèi)服,1日1劑,剩下藥渣敷于患處。
1.4 治愈標(biāo)準(zhǔn) 疼痛、體表斑丘疹、水皰等癥狀消失。
1.5 結(jié)果 本組36例均獲痊愈。其中用藥3劑痊愈者10例,占27.8%,4~5劑痊愈者18例,占50%,6~10劑痊愈者8例,占22.2%。治愈率為100%。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歲。1999年4月5月初診,患者3天前覺左胸背部癢痛不適,繼而疼痛加劇。檢查:神志清,面紅,左胸第4、5、6肋間有3~5個簇集成群水皰,有綠豆及黃豆大小,水皰呈透明狀,周圍紅暈,觸痛加劇,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證屬肝膽濕熱。治則:清熱利濕。藥用:龍膽草6g,黃芩9g,梔子9g,澤瀉12g,木通9g,車前子9g,當(dāng)歸3g,生地5g,柴胡6g,甘草6g,板藍(lán)根10g,蒼術(shù)6g,黃柏6g。共用藥5劑,痊愈。
3 小結(jié)
用龍膽瀉肝湯清肝火,利濕熱,加板藍(lán)根清熱解毒,共奏清熱解毒之功效,故獲痊愈。
用本方治療帶狀皰疹,80%以上在1周內(nèi)獲痊愈,既縮短了療程,又減輕患者的痛苦,宜應(yīng)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