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從根治11-20
萬病從根治11——木不生火導致的心火亢盛
作 者: 余浩 鄭黎
傳奇中醫(yī)師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感悟與總結(jié)
木不生火導致的心火亢盛
人體五臟循環(huán),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腎水不能滋養(yǎng)肝木,會出現(xiàn)肝火亢盛,同樣如果肝木不能補養(yǎng)心血,心臟也會出現(xiàn)問題。
肝藏血,肝臟為心臟提供陰血,心臟的功能才能正常,如果肝臟自身藏血不足,出現(xiàn)肝陽上亢,自然也會導致心血不足,心火過亢,人就會心煩氣躁,失眠多夢,甚者口舌生瘡,小便短少而黃。清心火,利小便是治其標,養(yǎng)肝血才是治其本。而肝血的充盈與腎水不足有很大關系。因此,補腎水即能養(yǎng)肝,養(yǎng)肝即能補心血,補心血則亢盛的心火自然變?nèi)酢?div style="height:15px;">
這就好似傳送帶一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關聯(lián)。如果我們不懂得相生的道理,治病時只看到眼前的東西,不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不會從源頭上掌控疾病,就會永遠追在疾病的屁股后面跑,不會占得主動權。
因此對于心火亢盛的最佳治療方法,不是清心火,而是“清上補下”,即清心火、補腎水、養(yǎng)肝陰,這樣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患者劉某,女,45歲,心煩、失眠一年?;颊哌@一年來心煩失眠,多方診治,有人告知是心火亢盛,也有人告知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治療思路大多以清心瀉火,養(yǎng)心安神為主,療效并不盡如人意,病情長期反復,后經(jīng)人介紹,來我這邊診治?;颊呱噘|(zhì)紅,苔少,左寸浮數(shù),左尺細軟,診斷為肝腎陰虛,虛火上炎,重用女貞子、旱蓮草,配以清心安神之品,患者服用一周后康復。
對于因為肝不養(yǎng)心所致的心火亢盛,在清心火的同時,需要補養(yǎng)心肝之陰,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除了服用湯劑外,也可選用中成藥,如天王補心丸,心火較重時,可選用朱砂安神片。
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運用一些簡單的保健食療方法,比如用蓮心泡茶喝,效果就很好。
別小看這味藥,在《溫病條辨》中寫道:“蓮心,由心走腎,能使心火下通于腎,又回環(huán)上升,能使腎水上潮于心?!?div style="height:15px;">
因此其清心火之力,除了本身的苦寒之外,還有引腎水上達濟心火的作用,故而交通心腎,清心去熱,治療心煩口渴,目赤腫痛。但因為此藥味苦,性寒,容易損傷脾胃,不宜久服。
蓮子心很苦,可能有些人不習慣服用,對于心火亢盛,失眠多夢的病人,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用燈芯草煮水喝。燈芯草利水通淋,清心降火,可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尿少澀痛,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痹,口舌生瘡等。因為它的氣味淡,不苦,所以對于心火亢盛,晚上愛哭鬧的小孩兒尤為適用。
木不生火,導致心血不足,心火亢盛,除了上述藥物治療外,飲食上可以用酸棗仁柏子仁燉豬心,來補養(yǎng)心臟之陰,此法雖然簡單,但療效卻很好。
原料:酸棗仁20克、柏子仁20克、豬心1個。
制法:將豬心洗凈,刀切一小口,將酸棗仁、柏子仁放入豬心內(nèi),用線扎緊,放入沙鍋,加水燉,以豬心燉爛為度。加入食鹽、雞精等調(diào)味。
食用方法:吃肉喝湯,每周2~3次。
功效: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
此藥膳用于心血虛、心陰虛引起的心悸,心煩,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同時可以改善腸燥便秘。
也許大家會問,這只是針對心臟而設立的藥膳,是“授人以魚”,有沒有“授人以漁”的辦法呢?當然有了,只要從腎、肝、心三個臟器同時入手,就能解決問題。
比如,平常用枸杞子、菊花、丹參三樣泡茶喝,枸杞子補腎,菊花清肝養(yǎng)肝,丹參養(yǎng)血活血,這三樣搭配就能解決“木不生火”的問題。
萬病從根治12——火不生土導致的脾胃不足
作 者: 余浩 鄭黎
傳奇中醫(yī)師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感悟與總結(jié)
火不生土導致的脾胃不足
前面講了木不生火,會出現(xiàn)心血不足。同樣的道理,火不生土,心火不能溫養(yǎng)胃土,就會出現(xiàn)胃的腐熟功能減退、消化功能減弱,甚至朝食暮吐,完谷不化的癥狀。
胃的消化功能在中醫(yī)里概括為“腐熟水谷”,腐熟水谷需要熱量,沒有熱量是沒法腐熟的,而熱量來源于心,這就和土地得不到太陽照射時是陰冷的意思一樣。人體心臟如果火力不夠,心氣虛寒,心陽不振,就會出現(xiàn)胃陽虛,胃的腐熟功能減退,這就是火不生土了。
這里的“腐熟水谷”可能不好理解,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小時候家里養(yǎng)豬,每天都需要飼料,于是母親就采許多野菜回來喂豬,但這些野菜不可能一天吃完,也不可能每天都有時間去采,怎么辦呢?
母親買來一口大缸,將一半的野菜放入缸中,另外一半煮熟,然后將煮熟的野菜趁熱倒入缸中,覆蓋在生的野菜上面。這樣過不了幾天,下面的生菜就會被腐熟,喂豬時弄一些腐熟的野菜,配上一些米糠,加水調(diào)和,豬吃得美滋滋的。如果沒有上面半缸熱燙的熟菜,只是一滿缸生的野菜,那放置一段時間就會腐爛,豬吃了就會中毒。
在人體,如果胃中沒有熱量,吃生冷食物,就無法腐熟,時間一長,食物在胃中腐爛、發(fā)酵,人就會感到腹脹,打嗝,胃難受,沒有饑餓感。
患者李某,男,42歲,食欲減退半年。半年來,時常沒有饑餓感,胃中總是覺得飽脹,服用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類藥物,也只能稍稍緩解病情,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規(guī)律療程用藥后,病情未能好轉(zhuǎn),故尋求中醫(yī)治療。就診時面色偏黃,精神倦怠,舌質(zhì)胖嫩,舌苔白,切脈:右關郁澀而遲,左寸沉細。
這位患者,在我這里通過溫心陽為主的治療,配合健脾開胃的藥物,很快就痊愈了。
有人會疑惑,胃土虛寒為什么從心入手,直接補火,而不是從胃入手呢?
這里面體現(xiàn)的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說通俗一點,就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的問題。中醫(yī)有個說法,叫“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相對于胃而言,心為母臟,胃為子臟。胃陽不足,當然要補其母,也就是補心火,溫養(yǎng)心陽。
如果你繼續(xù)思考下去,可能還會問,為什么要補心火而不是補肝火?心火不足,肝是心的母臟,虛則補其母,補肝就可以補心了嗎?
臨床上思考問題就是這樣的,肝氣郁結(jié)的病人,也會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退,肝主疏泄,疏泄不暢通,人體內(nèi)該運行、該通暢的地方,就會不通暢,就會生病。中醫(yī)看病,其實是在尋找五臟之間,哪個臟器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了五臟相生過程出現(xiàn)障礙,從而導致疾病的產(chǎn)生。找到了源頭,知道了疾病產(chǎn)生以及傳播的規(guī)律,一切都好辦了。
土不生金導致的肺氣不足
脾屬土,肺屬金,脾臟能將食物中的精微物質(zhì)傳輸給肺,為肺提供能量。如果脾虛,不能為肺提供精微物質(zhì),肺臟功能就會減退,抵抗力就會變?nèi)酰l(fā)頻繁的咳嗽。許多小孩稍稍不注意,就會感冒咳嗽,反復治療,總也好不徹底。其實這里面就存在“土不生金”,肺金不足的情況。
一個6歲男孩,反復咳嗽、鼻塞三年。平常稍稍受寒或者吃了生冷的食物,立即發(fā)作,活動后感到呼吸急促,氣喘。經(jīng)過反復的抗生素治療,病情時好時壞,平常食欲不佳,大便稀溏。舌體胖大,舌邊齒痕。切脈六脈虛細,右寸虛細弱絕。
從病史及診斷資料來看,這孩子是脾肺氣虛,精血不足。治療上當以調(diào)理脾肺為先,脾肺功能恢復了,抵抗力自然就強了,也就不會天天感冒,天天咳嗽了。
我讓孩子喝了幾服中藥,咳嗽好了,然后再讓他喝牛肉玉屏風湯增強體質(zhì)。
黃芪20克、白術15克、防風15克,這三味藥加水煎煮30分鐘,取得1000ml藥汁,然后加入切成丁的牛肉250克,小火慢慢煨,以牛肉酥爛為度,調(diào)味后,分三天吃完。連續(xù)食用一段時間,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中藥學的經(jīng)典,書中對黃芪功效描述為:“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边@里面的“補虛,小兒百病”,說的就是通過補氣,主要是補肺氣,來提高抵抗力。
牛肉玉屏風湯中的黃芪為補氣佳品,直接補肺氣,可謂“授人以魚”;白術健脾,提高脾生肺的能力,按照中醫(yī)的說法,叫“培土生金”,也就是通過健脾來補肺,針對肺而言,算是“授人以漁”了。兩者相結(jié)合,可謂標本兼治。但兩者雖能補益脾肺,其性卻緩,藥物在體內(nèi)運行太慢,所以還要輔之以防風,利用防風的疏散之力,將黃芪的補力充分發(fā)揮出來,所以說黃芪得防風而補力更大。三者相配伍,成為經(jīng)典配方,即玉屏風散?,F(xiàn)代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此方具有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又有中成藥中的“丙種球蛋白”美稱。
牛肉入脾、胃經(jīng),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其具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于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脾虛面黃之人。
玉屏風散配牛肉,可謂健脾益胃、補肺益氣之佳品,加上作料后,味道鮮美,并無異味,對于體虛的孩子,尤為適宜。
五臟之間相互滋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人體才能健康。但是不是說只要能相生就健康呢?這也不一定,我們可以借用前面所講的水生木的情況來談。
如果將火重的肝臟比作干涸的田地,蓄水塘比作腎水,只有蓄水塘的水流到了田地,田地的干涸才能緩解。同樣的道理,只有腎水上升,進入了肝臟,補養(yǎng)了肝陰,肝臟才能柔和,不會出現(xiàn)陽氣亢盛。
那是不是只要將水灌溉到田地,樹木得到水分的滋養(yǎng),就能旺盛生長呢?這也不一定,如果我們將冰凍的水灌溉到樹的根部,樹木不僅不會旺盛生長,還有可能會被凍死,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故事:樹木被凍死的故事。
萬病從根治13——肝經(jīng)受寒的癥狀及治療
作 者: 余浩 鄭黎
傳奇中醫(yī)師多年臨床經(jīng)驗的感悟與總結(jié)
樹木被凍死的故事——肝經(jīng)受寒的癥狀及治療
小時候,家里種了很多橘子樹,每年都可以吃到甜甜的橘子。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呼呼的北風,讓大地的氣溫直線下降,人只能呆在家中烤火,不敢出門。開春后,萬物復蘇,可家里的橘子樹卻死了不少,父親說,那是因為去年冬天太冷,樹給凍死了!以前我只知道,天氣炎熱時,如果橘子樹不澆水,樹葉就會發(fā)黃,甚者會干枯死亡,沒想到這樹木受寒,也會被凍死。
多年后去內(nèi)蒙古開會,也是冬天,火車路過山西,我看見路邊的樹木稀稀拉拉,完全沒有南方樹木茂盛,當時有位同事說,這里的土質(zhì)不行,樹長不好。我心里卻想,這么冷的天,樹木不被凍死就不錯了,每年經(jīng)歷這么一場低溫,來年樹木肯定死不少,又如何能繁茂呢?
從醫(yī)后,進入臨床,看到肝病的患者,自然就想到肝屬木,由自然界中樹木的病理狀態(tài),也很容易聯(lián)想到肝臟的病理狀態(tài)。
當大地干涸,樹木得不到水分滋養(yǎng)時,就容易枯萎,遇到火就會燃燒。在人體,當腎水虧虛,水不養(yǎng)肝時,肝火就會亢盛,容易出現(xiàn)肝陽上亢的問題,這時的肝臟就好像枯萎的樹木。而人體的心火需要通過腎水來制約,腎水的上升,需要借助肝氣的升發(fā),現(xiàn)在腎水虧虛了,肝火亢盛了,心火自然得不到腎水的救濟,上焦自然火重,患者也就表現(xiàn)出口渴、多飲、心煩、失眠的癥狀。
自然界中,氣溫過低時,寒性收引,樹木受寒而枯。人體也是這樣,當寒邪深入足厥陰肝經(jīng)時,同樣也會導致經(jīng)脈因受寒而收引,乃至受寒而枯。
木受寒則枯!這里的枯不是因為水分不夠,樹木失養(yǎng),而是水太寒,樹木筋脈收引,水液不能滋養(yǎng)樹干所致??纯创笞匀恢械臉淠荆煽菟劳龅臉浜褪芎劳龅臉湟粯?,樹枝都是枯的,水分不足?。?div style="height:15px;">
寒邪侵襲,凝滯肝經(jīng),肝經(jīng)循行經(jīng)過的部位就會出現(xiàn)以冷痛為主的癥狀,比如小腹、陰部、頭頂發(fā)冷疼痛。中醫(yī)稱其為寒凝肝經(jīng)證,又稱肝寒證。
臨床上有些患者,向醫(yī)生抱怨,醫(yī)生啊,我這頭頂涼哇哇的,好像一桶涼水澆在上面;也有病人反映,醫(yī)生啊,我的陰莖總感到發(fā)涼,這是為什么啊?
在古代醫(yī)書《醫(yī)學發(fā)明》中,有一個經(jīng)典的藥方——天臺烏藥散。它的組成是天臺烏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檳榔、川楝子、巴豆,專治由于寒邪侵入肝脈而導致的小腸疝氣,小腹牽連睪丸疼痛,墜脹,或小腹疼痛等癥。
配方中的天臺烏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都能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檳榔可以下氣導滯,川楝子行氣止痛,和巴豆一起加工,再去掉巴豆,加入川楝子,結(jié)果是既減少川楝子的寒性,又增強行氣散結(jié)的功能。
方中還有一味藥——小茴香,此藥看似平常,生活中常作為香料使用,其實只要運用得法,還可以治療許多疾患。醫(yī)書中記載,小茴香味辛,性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藥效。臨床上,凡是胃、腸道、小腹受寒后,出現(xiàn)脹悶、疼痛的人,使用后都能迅速見效。
有一女性患者周某,小腹受涼后,出現(xiàn)小腹脹悶,小便次數(shù)多,脹急難忍的癥狀。在醫(yī)院按照急性膀胱炎治療無效,后做B超,結(jié)果提示盆腔有少量積液。運用小茴香30克煎水內(nèi)服,一次治愈。
清朝末年,俄羅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覽杭州西湖,正當他盡情欣賞秀麗風光之時,突然疝氣發(fā)作,痛得他大叫。隨行的俄羅斯醫(yī)生束手無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薦了一位老中醫(yī)。老中醫(yī)把一兩中藥小茴香,研成粗末,讓米哈伊洛夫用二兩浙江紹興黃酒送服。大約過了20分鐘,米哈伊洛夫的疝痛奇跡般地減輕,并很快消失。在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的以后,他大呼神奇。此事一時被傳為佳話。
《傷寒論》中記載:“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干姜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去皮炮)六兩,蜀椒四兩,桂枝(去皮)、人參、黃柏各六兩,上藥各為末,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服,以飲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