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大黃甘草散治小兒厭食 兒科 消化類
藥物:大黃、甘草按4:1量,蜂蜜適量。
用法:先將大黃、甘草研末。每次0.5克調(diào)以蜂蜜服,每天3次,連服2天。<厭食> 佝僂病方四 兒科 神經(jīng)類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先將板栗加水煮半小時(shí),待涼,剝?nèi)テ?,放在碗?nèi)再蒸40分鐘,趁熱用刀將板栗壓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攪勻,再把栗泥填
平成餅狀,擺在盤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幾經(jīng)常食用。本方常吃對(duì)治療小兒佝僂病有效。<佝僂病>
治消化不良方 兒科 消化類 方法:雞內(nèi)金方
202.配方:雞內(nèi)金若干
用法:將雞內(nèi)金曬干,搗碎,研末過篩,飯前一小時(shí)服3克,每日2次
主治:消化不良,積聚腹脹等癥
功效:消極化滯治咳嗽方<消化不良> 嘔吐方三 兒科 消化類
203.生姜、醋、紅糖各適量。將生姜洗凈切片,用醋浸腌24小時(shí),同時(shí)取3片姜,加紅糖適量以沸水沖泡片刻,待茶飲。本方適用于小兒嘔吐。<嘔吐
> 厭食方三 兒科 消化類
204.鍋焦(炒黃)、蓮肉各120克。將蓮肉去心,蒸熟后,干燥,與鍋焦共為細(xì)面,每次3—5匙,加白糖,開水調(diào)勻溫服,日3次。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欲
。<厭食> 佝僂病方三
兒科 神經(jīng)類
205.鹿茸100克,附片30克,豬蹄2只。將鹿茸切薄片,豬蹄洗凈,3味同入鍋,微火煮數(shù)沸,調(diào)味食用。本方適用于小兒發(fā)育不良,骨軟行遲,囟門
不合等癥。<佝僂病>
嬰幼兒便秘的治療偏方1 兒科 泌尿類 通便茶
206.藥物:胖大海3枚
用法:上藥放入蓋杯中,用沸水沖泡,當(dāng)水飲用。
療效:次方治嬰幼兒便秘32例,均收顯效。
來(lái)源:浙江中醫(yī)雜志1990<便秘> 嬰幼兒便秘的治療偏方2 兒科 泌尿類 大黃粉
207.藥物:大黃適量
用法:將大黃烘干研末備用。
用時(shí)取10克,加少量酒調(diào)成糊狀,涂于肚臍部,用紗布固定,再用熱水袋熱敷10鐘,每天1次。
療效:次方治嬰幼兒便秘30例,痊愈28例,有效2例。
來(lái)源:浙江中醫(yī)雜志1988<便秘> 嘔吐方七 兒科 消化類 竹茹、蘆根各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代茶飲。本方適用于胃熱呢逆,嘔吐諸癥。<嘔
吐>
小兒腹瀉偏方4 兒科 消化類 嫩高粱霉治小兒腹瀉
208.藥物:嫩高粱霉4-5個(gè)。
用法:在高粱吐穗時(shí)取其剛生長(zhǎng)出來(lái)的嫩烏霉。用水洗凈吃。<腹瀉> 小兒腹瀉偏方2 兒科 消化類 山藥粉治嬰兒腹瀉
用料:山藥粉15克。
制法:山藥粉加開水120毫升,溫火煮成100毫升。
用法:每日三次,一日吃完。<腹瀉> 嘔吐方六 兒科 消化類
209.枇杷葉10-15克(鮮者30-60克),粳米100克,鮮蘆根60克,冰糖少許。先將枇杷葉用布包與鮮蘆根(洗凈切段)同煎汁。去渣,再與糯米煮粥,
粥成后人冰糖,煮片刻即可。本方對(duì)胃熱嘔吐有效。<嘔吐>
210.肥兒餅治小兒厭食 兒科 消化類 藥物:山藥、雞內(nèi)金各60克,山查40克炒麥芽、炒谷芽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加面粉500克、香油30克、芝麻15克、白糖15克、水適量,調(diào)勻,作成小餅,鍋內(nèi)烙熟,當(dāng)飯吃。<厭食> 厭食方五 兒科 消化類
211.鮮石斛12克,玉竹9克,北沙參15克,麥冬12克,山藥10克,甘蔗汁250克。前5水煎取汁,合甘蔗汁攪勻,代茶飲。本方適用于小兒因胃陰不足
所致之厭食癥。<厭食>
小兒腹瀉的偏方1 兒科 消化類 青蘋果治小兒腹瀉
212.用料:青蘋果1個(gè)。
制法:將蘋果放在火中靠熟。
用法:每日吃1個(gè)。<腹瀉> 山楂湯治小兒厭食 兒科 消化類 藥物:山楂片20克,大棗10枚,雞內(nèi)金2個(gè),白糖少許。
用法:山楂大棗烤焦呈黑黃狀,加雞內(nèi)金、白糖煮水,溫服,每天2-3次,連服2天。<厭食> 厭食方二 兒科 消化類
213.大米500克,南瓜大半個(gè)(或2-3斤),紅糖適量。將大米淘凈,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時(shí),濾起,南瓜去皮,挖去瓤,切成塊,用油、鹽炒過后,
即將過濾之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若蒸時(shí)加入適量紅糖,其味更美。本方適用于脾失健運(yùn)所致之厭食癥。<厭食>
佝僂病方五 兒科 神經(jīng)類
214.龜板(即烏龜?shù)母共考讱?若干。將龜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換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鍋內(nèi),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時(shí),連煮
3天,取出曬干,碾為細(xì)末。
每次1克,每日2—3次,開水吞服。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兒佝僂病。<佝僂病> 止吐解酒 內(nèi)科 消化類
215.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熱化痰止嘔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飲服,可治飲酒后頭痛、嘔吐等癥。
高良姜性味辛熱,有溫中止嘔,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飲酒太過,身寒嘔逆。
苦參性味苦燥濕,有祛風(fēng)殺蟲、利尿作用??鄥?0~12克煎湯飲服,有益醒酒。
葛花為葛藤的未開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葛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飲酒過度引起的頭痛、頭昏煩渴、胸膈飽脹等癥。
五味子性味酸、甘、溫,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之功。五味子10~12克水煎飲服可解酒。
肉豆蔻味辛溫,有收斂止瀉,溫中行氣、消食之功。取肉豆蔻10~12克煎水飲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飽脹,嘔吐等癥。
烏梅性味酸、澀、平,有斂肺、澀腸、生津之功效。取烏梅30克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煩渴。
桑葚性味甘微寒,具有滋陰補(bǔ)血、潤(rùn)腸作用。解酒時(shí)可取鮮桑葚150克搗汁飲用。
白豆蔻性味辛溫,具有化濕健胃,溫中止嘔,行氣寬滿的功效。取白豆蔻10~12克水煎飲服,可除醉酒引起的嘔吐。
白茅根性味甘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作用。取白茅根15~30克水煎服,可解酒毒。<止吐> 佝僂病方八 兒科 神經(jīng)類
216.豬脊骨或腿骨150克,紅蘿卜200克。將二者洗凈共煲湯服食。本方適用于因腎脾虛弱所致的小兒佝僂病<佝僂病> 嘔吐方五 兒科 消化類
217.小米100克,鮮嫩黃瓜300克,生姜10克,精鹽2克。將黃瓜去皮去瓤,洗凈切薄片,大米洗凈,姜洗凈拍破,砂鍋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
火燒開,小火慢煮至米爛時(shí)下瓜片。再煮至湯稠,表面浮有粥油時(shí)人鹽調(diào)味,作餐食。本方適用于暑熱吐瀉。<嘔吐>
小兒中毒性消化不良中藥方劑 兒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218.【辨證】脾胃陰傷,肝木橫逆。
【治法】以甘理胃,以酸制肝。
【方名】加味脾胃健運(yùn)湯。
【組成】西洋參2.1克(藥液煎服),麥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葛5克,川蓮3克,白芍3克,烏梅3克,茯苓12克,南豆12克,木瓜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219.【出處】謝其彥方<消化不良> 厭食方四 兒科 消化類
北沙參、玉竹、百合、山藥各15克,豬瘦肉500-1000克。將豬肉洗凈,切塊,與諸藥加水燉熟,飲湯食肉與藥。本方適用于胃陰不足所致的食欲不
振。<厭食>
小兒營(yíng)養(yǎng)不良中藥方劑 兒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220.【辨證】脾胃氣虛,運(yùn)化無(wú)力。
【治法】補(bǔ)脾益氣,消積殺蟲,理氣升清。
【方名】消積湯。
【組成】檳榔炭10克,雞內(nèi)金15克,水紅子15克,黨參25克,白術(shù)10克,山藥20克,木香7.5克,貫眾10克,蕪荑7.5克,荷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孫允中方。
中藥處方(二)
221.【辨證】疳積脾虛,肝陰不足,肝陽(yáng)上亢。
【治法】補(bǔ)肝消積,佐以殺蟲。
【方名】豬肝散。
【組成】煅牡蠣3克,大白3克,文蛤3克,夜明砂3克,去殼使君子3克,炒萊菔子3克,鮮豬肝125克(切碎)。
【用法】將上藥研成細(xì)末,和勻后,再將豬肝切碎與之混合蒸熟,酌情適量,日食3次。
【出處】李少林方<營(yíng)養(yǎng)不良> 嘔吐方四 兒科 消化類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將橘皮曬干,碾炒細(xì)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鍋內(nèi),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穑咳赵缤韽?fù)溫?zé)岱常?天為1
療程。<嘔吐>
小兒厭食癥中藥方劑 兒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222.【辨證】飲食失調(diào),喂養(yǎng)不當(dāng),影響受納運(yùn)化。
【治法】消食導(dǎo)滯。
【方名】消積散。
【組成】焦神曲4.5克,焦山楂4.5克,焦麥芽4.5克,雞內(nèi)金1.5克,枳殼3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日1劑,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嚴(yán)重者,用量可加倍。
【出處】舒鴻年方。
中藥處方(二)
223.【辨證】脾胃不和。
【治法】清熱化滯,理脾助運(yùn)。
【方名】理脾化滯湯。
【組成】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樸3克,川連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雞內(nèi)金3克,梔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梁宗翰方。
中藥處方(三)
224.【辨證】脾胃陰虛。
【治法】滋補(bǔ)胃陰,增進(jìn)食欲。
【方名】涼潤(rùn)增食湯。
【組成】沙參10克,麥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麥芽7.5克,雞內(nèi)金7.5克,百合15克,每日1劑,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有恒方。
中藥處方(四)
225.【辨證】脾失不運(yùn),飲食積滯。
【治法】導(dǎo)滯運(yùn)脾。
【方名】導(dǎo)滯運(yùn)脾方。
【組成】北條參10克,炒白術(shù)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殼6克,砂仁3克,檳榔8克,胡黃連3克,蓮米8克,烏梅6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藥量系3-5歲1日煎劑量,可根據(jù)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出處】孟繼民方<厭食>
(二)藥物預(yù)防
226..中藥:龍牡壯骨沖劑,2歲以下每服7克,每日三次,開水沖服。
227..西藥:出生后2周,開始給維生素D,每日400~800國(guó)際單位,用l~2年?;蛭?jié)饪s魚肝油,每天喂2滴逐漸增加到5滴。對(duì)未成熟兒和早產(chǎn)兒,
及人工喂養(yǎng)者,每日用藥量含維生素D,2,000�3,000國(guó)際單位,并配合鈣劑。可用多維鈣片,每次1片,每日3次?;蛘哂镁S生素D330萬(wàn)單位,每
月1次,肌注,連用2~3次。
既病防變
228.)飲食療法:①黃芪30克,五味子3克,豬肝50克,豬腿骨(連骨髓)500克;先將豬骨髓敲碎,與五味子、黃芪一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一小時(shí)
濾去骨片與藥渣,將肝切片入湯內(nèi)煮熟,加鹽與少許味精調(diào)味,吃肝喝湯;一劑可分二頓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本方適用于以脾腎虛弱為主要癥
狀的小兒佝僂病。
229.②鮮雞樅500克,青辣椒、蔥、火腿、蒜各50克,豬油250克,醬油20克;將鮮雞樅削去皮,揩干凈,切為滾刀;炒鍋內(nèi)放入豬油,待汨溫上升到
50℃時(shí),雞樅入鍋炸一下?lián)破?,鍋中留?5克,將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蔥炒一下,把雞樅倒入鍋內(nèi),加入醬油,加一匙肉湯,用
淀粉勻,加入味精及少許芝麻油;本方能防治兒童佝僂病。
230.③鹿茸100克,附片30克,豬蹄二只;將鹿茸切薄生,豬蹄洗凈,與上三味同入鍋,微火煮數(shù)沸,調(diào)味食用;本方適用于小兒發(fā)育不良,骨軟行
遲,囟門不合等癥。
2)單方驗(yàn)方:
231.①雞蛋皮若干,將蛋皮洗凈,烤干,研粉過籮極細(xì);1周歲以下,研粉過籮極細(xì);1周歲以下,每次服0.5克;1~2歲,每次1克,每日2次;
232.②虎脛骨(酒炙赤)、生干地黃、酸棗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風(fēng)、當(dāng)歸、川芎、牛膝各等分;將藥制成末,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服
5丸,酒吞下或木瓜湯下;本方出自明的《普濟(jì)方》。
233.③雞蛋殼炒黃研末,每服2克,每日3次。
234.④牛骨或豬骨,共研細(xì)面,飯后每服10克,每日3次。
235.⑤烏賊骨研面,加白糖等量,每服2.5克。
236.⑥蛋殼豬肝散:雞蛋殼125克、骨碎補(bǔ)90克、豬肝125克,焙干研末,每服2克,每日3次。
237.針灸推拿①針灸取穴腎俞、脾俞、足三里、大椎、關(guān)元、氣海,直刺進(jìn)針0.2~0.6寸,不留針。②推拿脾土、三關(guān),兩側(cè)各推20次。下肢變形加
足三里,兩側(cè)各揉20次;前胸變形,推膻中20次,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③捏脊方法:自尾骶部起,沿脊柱兩旁向上推捏至大椎穴,反復(fù)3~5次,
提至第三次時(shí),每捏3把,將皮膚提一下,提完后,以拇指按摩兩側(cè)腎俞數(shù)次,每日1次,6次為1療程。用2~3個(gè)療程。
238.預(yù)防調(diào)養(yǎng):首先孕婦應(yīng)作適當(dāng)?shù)膽敉饣顒?dòng),多接觸陽(yáng)光,平時(shí)注意飲食要新鮮,富有營(yíng)養(yǎng),要定期服用扶脾益氣的中藥,如木香、砂仁、黨參、
白術(shù)、茯苓、甘草等。其次是小兒出生后要堅(jiān)持母乳喂養(yǎng)至少4~6個(gè)月,母乳不足的應(yīng)補(bǔ)充牛乳、羊乳、豆?jié){等代乳品;還有可采取捏脊和推拿療法
,適用于佝僂病的任何階段,有溫經(jīng)通絡(luò)和血之功效。<小兒佝僂病>
小兒積滯中藥方劑 兒科 消化類 中藥處方(一)
239.【方名】小兒積滯方劑一。
【組成】厚樸200克茯苓100克建曲100克谷芽100克麥芽100克檳榔100克廣木香50克內(nèi)金60克。
【用法】上藥按質(zhì)分炒(廣木香后下)共研細(xì)末,瓶裝備用。每日3次。1歲以內(nèi),每次2克;1~3歲,每次3克;1~7歲,每次5克;7歲以上,每次6~
10克。
【主治】積滯。癥見納呆,口渴喜飲,口臭,噯腐吞酸,腹部脹滿,大便或干或溏,頭頂法多,手足心熱,夜寐不安,舌苔厚膩等。
【加減】臨床若兼風(fēng)寒加蘇葉、姜夏;兼風(fēng)熱者加銀花、連翹,兼暑濕加藿香、佩蘭;兼發(fā)熱者加地骨皮;口臭加生石膏。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
240.中藥處方(二)
【方名】小兒積滯方劑二。
【組成】建曲6克谷芽6克麥芽6克焦雞內(nèi)金6克焦山楂9克萊菔子6克香附3克廣陳皮3克炒積殼3克厚樸6克甘草1.5克。
【用法】每日1付,研粗末,水煎,分3~4次溫服。3歲小兒用量。
【治法】消積和胃,理氣止疼。
【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癥見胃脘脹滿,按之作痛,納食不佳,大便有不消化食物。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積滯> 蘿卜蔥白汁治小兒厭食 兒科 消化類 藥物:白蘿卜、蔥白各適量。
用法:上兩味洗凈,切小塊,搗爛取汁。多量飲用。<厭食> 小兒厭食的偏方4 兒科 消化類 蘿卜蔥白汁
241.藥物:白蘿卜、蔥白各適量。
用法:上兩味洗凈,切小塊,搗爛取汁。多量飲用。
242.媽媽可以給寶寶制定營(yíng)養(yǎng)食譜:
早餐:牛奶或新鮮果汁一小杯(100ml),小蛋糕適量。
午餐:海鮮、乳酪、瘦肉、蛋或天然的蔬果泥
下午的點(diǎn)心:酸牛奶、新鮮水果或水果沙拉
晚餐:肉、魚、綠色蔬菜<厭食> 小兒厭食方 兒科 消化類 鮮石斛12克,玉竹9克,北沙參15克,麥冬12克,山藥10克,甘蔗汁250克。
前5水煎取汁,合甘蔗汁攪勻,代茶飲。本方適用于小兒因胃陰不足所致之厭食癥。<厭食> 佝僂病方六 兒科 神經(jīng)類
243.雞蛋皮若干。將雞蛋皮洗凈;烤干,研粉過籮極細(xì)。1周歲以下,每次服0.5克;1—2歲,每次1克;每日2次。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兒佝僂病<佝僂
病> 山藥治療小兒秋季腹瀉
兒科 消化類
244.取山藥500克研為極細(xì)末,裝入瓶中密封待用。用法,取山藥末5-10克,加水適量調(diào)勻,加溫后熬成稀粥,于呷奶前或者飯前口服,每大早、中
、晚各1次,經(jīng)臨床驗(yàn)證幾十例,均在用藥3-5天后全部治愈。<腹瀉>
厭食方六 兒科 消化類
245.鮮麥冬500克,白蜜適量。將鮮麥冬搗汁,人白蜜,隔水加熱至飴糖狀。每眼2-3七匙,用溫酒或白開水化服。本方適用于小兒固體虛所致之厭
食。<厭食> 嘔吐方十二 兒科
消化類
246.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適量。將天麻、鉤藤、石決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熱沖熟藕粉,白糖調(diào)味,頓服。日1劑,連服
4——5劑。本方適用于小兒驚恐氣逆之所致嘔吐者。<嘔吐>
247.厭食方七 兒科 消化類 炒扁豆、黨參、玉竹、山梔、烏梅各等分,白糖適量。各藥加水同煮,至豆熟時(shí)取汁,加白糖飲服。本方適用于因脾胃
虛弱所致的厭食癥。<厭食>
小兒嘔吐如何食療? 兒科 消化類 小兒因外感邪氣,內(nèi)傷乳食,以及其它臟腑疾病影響到胃之受納,致嘔氣上逆者,多可引起嘔吐。小兒嘔吐的食
療有:
248.白芝麻。煎水代茶飲。
功效:清熱和胃。
丁香1粒,生姜一塊,將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頓服。
功效:溫中和胃,散寒補(bǔ)虛。
249.苦瓜根6克,水煎后頻服。<嘔吐> 魚刺卡喉 兒科 消化類
250.用陳醋(最好用鎮(zhèn)江陳醋)喝一口即可,如果不行,可用鴨口水半湯匙喝下,魚刺可自動(dòng)化掉。(取鴨口水法:用一片去皮老姜,放入鴨嘴內(nèi),
再將鴨倒吊,鴨即流口水)小兒支氣管炎中藥方劑
兒科 呼吸類 中藥處方(一)
251.【方名】小兒支氣管炎方劑一。
【組成】麻黃(炙)6克細(xì)辛4克冬花(炙)10克五味子8克枇杷葉(炙)30克射干12克川貝5克石膏20克。
【用法】每日1劑,每劑煎2次,每次濃縮成1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隔4小時(shí)服1次。
【主治】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
252.中藥處方(二)
【方名】小兒支氣管炎方劑二。
【組成】川貝末9克猴棗0.3克。
【用法】上藥混合研勻,每包1克重。1日總量,1歲1包,3歲2包,6歲3包。分2至3次服。
【治法】清熱化痰。
【主治】亞急性支氣管炎、哮喘性支氣管炎的遷延狀態(tài),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出現(xiàn)肺熱證的痰涎壅盛。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支氣管炎> 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中藥方劑 兒科 呼吸類 中藥處方(一)
【辨證】風(fēng)寒外束,痰熱壅肺。
【治法】散寒清熱,宣肺化痰。
【方名】平喘合劑。
253.【組成】桔梗9克,生麻黃3克,細(xì)辛3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桂枝9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水煎濃縮后,1歲以下小兒分5次服,1歲以上小兒分3-4次服。
【出處】孟連英方<支氣管炎> 百日咳食療方 兒科 呼吸類
254. 蜂蜜250g,生姜搗汁20g,生梨搗汁20g,川貝母粉10g。
以上四味同放瓷盆中攪勻,將盆至鍋中隔水文火燉1小時(shí),取出備用。每次1匙,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
百日咳為兒童常見病,病程長(zhǎng)、治療棘手。本食療方療效可靠,味道甘甜,患兒易接受。<百日咳> 小兒咳喘的偏方 兒科 呼吸類 大蒜治小兒久咳不
止
255.用料:大蒜1頭,蜂蜜1匙。
制法:將大蒜去皮搗爛,加水煮,濃縮。
用法:調(diào)上蜂蜜食用。每日3次。<咳嗽> 百日咳方二 兒科 呼吸類
256.部15克,紫蘇葉、桑白皮各10克,冰糖15克。前3味水煎去渣,入冰糖,每日1劑,1周為1療程。本方適用于百日咳初期。<百日咳> 百日咳方一
兒科 呼吸類
257.風(fēng)粟殼20-40克,糖冬瓜30-0)克。煎水代茶飲,味甘甜,兒童喜服,每天1劑,一般4-6劑即可。此用適方于小兒百日咳的初咳期。<百日咳>
小兒咳喘的偏方3
兒科 呼吸類 雞蛋蜂蜜治小兒咳喘
258.用料:雞蛋1個(gè),蜂蜜1匙。
制法:將雞蛋在油鍋內(nèi)煎熟。
用法:趁熱加蜂蜜服用。每日早晨空腹吃1次。<咳嗽> 核桃治百日咳 兒科 呼吸類 用料:核桃仁30克,冰糖30克,梨150克。
用法:梨洗凈去核,同核桃、冰糖共搗爛,加水煮成濃汁,每次一匙,每日3次。<百日咳> 鱸魚鰓治百日咳 兒科 呼吸類 藥物:
259.鱸魚鰓。
用法:將魚鰓曬干,烘干研末。用開水沖服,每次一鰓,每天2次。<百日咳> 羅漢果治百日咳 兒科 呼吸類 藥物:羅漢果半個(gè),柿餅3個(gè),冰糖少許
。
用法:上藥加水3碗,煎至一碗半,加冰糖服,日服3次。<百日咳> 治療咳嗽小方 兒科 呼吸類
260.配方:胡蘿卜150克,大棗15枚
用法:將胡蘿卜、大棗加水2碗,煎成1碗即可。每日3次分服,連服3-5日
主治:咳嗽
功效:潤(rùn)肺止咳<咳嗽> 小兒咳喘偏方4 兒科 呼吸類 胎豬治小兒咳喘
用料:胎豬(或剛出生沒吃奶的豬崽)1個(gè)。
制法:將豬去毛及內(nèi)臟洗凈煮熟,加適量的米粉及食鹽煮成糊狀。
用法:每日三次,分2天吃完。<咳嗽> 小兒咳喘的偏方2 兒科 呼吸類 雞蛋蜂蜜治小兒咳喘
261.用料:雞蛋1個(gè),蜂蜜1匙。
制法:將雞蛋在油鍋內(nèi)煎熟。
用法:趁熱加蜂蜜服用。每日早晨空腹吃1次。<咳嗽> 百日咳方六 兒科 呼吸類
露蜂房(有仔者)10克,豆腐50克,白糖20克。蜂房加水100毫升煮30分鐘,取汁,入豆腐、白糖,再煮10分鐘。飲湯吃豆腐,每眼1劑,日2次。本方
適用于百日咳痙咳期偏熱者。<百日咳>
治療百日咳偏方1 兒科 呼吸類 組成:紫皮蒜、白溏各適量
主治:百日咳。
262.用法:紫皮蒜搗碎,加白糖和冷開水浸泡兩晝夜,每次取浸出液一湯匙,用溫開水調(diào)服,日服3次。<百日咳> 小兒發(fā)熱的偏方4 兒科 呼吸類 黃
瓜豆腐湯
263.藥物:黃瓜250克,豆腐500克
用法:上藥切片,加水共煮,每次飲一杯,每天2次。<發(fā)熱> 蛋黃油治百日咳 兒科 呼吸類
264.藥物:雞蛋黃適量。
用法:將熟雞蛋黃放在鐵鍋中,文火熬出油,飲用。5歲以下3個(gè)蛋黃,每日2次;5歲以上可酌量加。
連服半月即愈。<百日咳> 百日咳方五 兒科 呼吸類
265.豬腰4個(gè),番茄2個(gè),瓊脂10克,白糖400克,天冬、百部各9克,桑葉、前胡、甘草、紫苑、冬花、枳殼各8克,知母7克,杏仁8克,橘梗6克,鮮
葦根20克,竹茹12克,蔥結(jié)15克,姜塊4克。
將豬腰洗凈,對(duì)剖開,去腰臊和白筋,切薄片,紅番茄用開水燙一下撕去外膜,切薄片。瓊脂洗凈,中藥淘凈雜質(zhì),入砂罐清水煎取藥汁,瀝去沉淀
,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藥汁,加姜蔥,下腰片煮熟,撈入方瓷盤,放人番茄片鋪平。另將瓊脂投入藥汁中,小火溶化,放白糖溶化淋人腰片面上,待
晾涼放入冰箱凝結(jié)成凍,劃成三角形。佐餐食用。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百日咳>
百日咳方三 兒科 呼吸類
266.大蒜15—30克,白糖適量。將大蒜去皮,洗凈,搗爛,開水浸泡4-8小時(shí),或加水一碗煮1-2沸,濾其計(jì),調(diào)入白糖,分2-3次服用。本方適用
于百日咳。<百日咳>
267.百日咳方四 兒科 呼吸類 豬肺1具,麻黃適量。二者洗凈,豬肺切片,加水共燉湯服食。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百日咳> 治百日咳方 兒科
呼吸類
268.青黛5克,海蛤殼20克,加水100毫升,待煎至20毫升后去渣取汁。然后,再將藥渣加水100毫升,待煎至20毫升時(shí)熄火。之后將兩次煎得的藥液
合并。
每日1劑,7歲以上患兒可分兩次服下。7歲以下患兒可酌情減量。
適應(yīng)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且伴有咯血或鼻出血、口干、舌苔黃而干燥、指紋青紫等。<咳嗽> 百日咳茶 兒科 呼吸類
269.[配方]貫葉萎干品30克,綠茶5克。冰糖適量。(民間驗(yàn)方)
[用法]貫葉棗炒后,加冰糖、茶葉用水煎汁,隨意飲用,日服1劑。
[功效]消肺化痰,解痙止渴。用于小兒百日咳。<百日咳> 小兒哮喘中藥方劑 兒科 呼吸類 中藥處方(一)
270.【辨證】痰氣交阻,肺氣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鳴,肺管鑰啟闔受阻,呼吸艱難,憋悶不暢。
【治法】宣肺降氣祛痰平喘。
【方名】蜂龍湯。
【組成】蜂房6克,地龍10克,桔梗6克,蘇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黃3克,訶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丁金元方。
中藥處方(二)
271.【辨證】痰熱內(nèi)蘊(yùn),復(fù)感外邪,內(nèi)外相合,痰阻氣道,肺氣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熱,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湯。
【組成】蜜麻黃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細(xì)辛2克,炙甘草4克,茶葉1撮。生姜3片,大棗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呂長(zhǎng)江方。
中藥處方(三)
272.【辨證】虛中挾實(shí)。
【治法】宣肺化痰,攝納腎氣。
【方名】小兒哮喘基本方。
【組成】炙麻黃3-5克,熟地10-15克,杏仁10克,竹瀝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射干6克,炙細(xì)辛2-5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育仁方。
中藥處方(四)
273.【辨證】痰熱蘊(yùn)肺,肺失清肅。
【治法】宣肺清熱,化痰定喘。
【方名】蟬龍定喘湯。
【組成】蟬蛻9克,地龍9克,萊菔子9克,蘇子9克,杏仁9克,半夏9克,桑皮9克,麻黃6克,黃芩6克,白果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274.【出處】午雪嶠方<哮喘> 小兒發(fā)熱的偏方3 兒科 呼吸類 清熱止咳湯
藥物:雞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30克。次為5-8歲量。
上藥加水300毫升煎成100-150毫升,一次服完。(可加白糖調(diào)味)
療效:次方治小兒發(fā)熱咳嗽有效。
來(lái)源:四川中醫(yī)1985
275.<發(fā)熱> 百日咳方八 兒科 呼吸類 鮮地龍100克,白糖50克。地龍水煎去渣加糖收膏。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百日咳> 百日咳方七 兒科 呼吸
類
276.萬(wàn)壽菊15克,糖適量。將萬(wàn)壽菊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糖適量調(diào)味飲用。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的痙咳期。<百日咳> 百日咳方十 兒科 呼
吸類
277.紅棗12枚,胡蘿卜120克。將紅棗、胡蘿卜煎水,取汁液,藥液可加入白糖,代茶頻頻飲之,連服十余劑。本方適用于百日咳恢復(fù)期。<百日咳>
百日咳方十二 兒科 呼吸類
278.鮮蔥菇卜5個(gè),飯湯半碗,冰糖適量。將鮮蔥菇洗凈去皮搗爛,與飯湯、冰糖隔水蒸熟成糊狀服食。日1次,連服數(shù)日。
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恢復(fù)期。<百日咳> 百日咳方九 兒科 呼吸類
279.冰糖50克,鴨蛋2個(gè)。將冰糖加熱水適量攪拌溶化,待冷,打人鴨蛋,調(diào)勻,放蒸鍋內(nèi)蒸熟,一頓或分頓食,日1次。本方適用于百日咳。<百日
咳> 百日咳方十一 兒科
280.呼吸類 麻雀1只。將麻雀拔去粗毛,在火上烤焦,去內(nèi)臟,洗凈頓服,每日1只,至愈為止。本方可用于百日咳恢復(fù)期。<百日咳> 小兒感冒 兒
科 呼吸類
281.(包括嬰兒)生姜5錢,水半碗煎開加入紅糖服下,一日二次,2天可愈。小兒百日咳偏方4 兒科 呼吸類 蛋黃油治百日咳
282.藥物:雞蛋黃適量,
用法:將熟雞蛋黃放在鐵鍋中,文火熬出油,飲用。
5歲以下3個(gè)蛋黃,每日2次;5歲以上可酌量加。
連服半月即愈。<百日咳> 小兒百日咳偏方5 兒科 呼吸類 羅漢果治百日咳
283.藥物:羅漢果半個(gè),柿餅3個(gè),冰糖少許。
用法:上藥加水3碗,煎至一碗半,加冰糖服,日服3次。<百日咳> 百日咳小偏方 兒科 呼吸類
大蒜頭兩至三瓣去皮切碎,加食糖,用砂鍋煎煮,兩歲以下早晚各一次,兩天服完,3歲以下一天服完,療程5~7天;板栗殼、玉米須各16克,加冬
瓜、冰糖適量,加水煎服;浮萍草曬干,用3克蜂蜜拌透,加水煎,每次服3克,3歲以下者減半,連服3天。<百日咳>
小兒百日咳的偏方2 兒科 呼吸類 核桃治百日咳
284.用料:核桃仁30克,冰糖30克,梨150克。
用法:梨洗凈去核,同核桃、冰糖共搗爛,加水煮成濃汁,每次一匙,每日3次。<百日咳> 小兒百日咳的偏方1 兒科 呼吸類 麻雀治小兒百日咳
285.用藥:麻雀一只。
用法:麻雀去毛及內(nèi)臟,在火上烤焦,洗凈燉熟。每日一只,治愈為止。<百日咳> 小兒百日咳的偏方3 兒科 呼吸類 鱸魚鰓治百日咳
286.藥物:鱸魚鰓。
用法:將魚鰓曬干,烘干研末。用開水沖服,每次一鰓,每天2次。<百日咳> 麻雀治小兒百日咳 兒科 呼吸類 用藥:麻雀一只。
用法:麻雀去毛及內(nèi)臟,在火上烤焦,洗凈燉熟。每日一只,治愈為止。<百日咳> 小兒百日咳的治療方法 兒科 呼吸類
小兒百日咳小兒百日咳的臨床特征是發(fā)病的1-2周,咳嗽是陣發(fā)性、痙攣性,當(dāng)咳嗽劇烈時(shí),一次發(fā)作完畢后,伴有拖長(zhǎng)的雞鳴樣吸氣聲。其發(fā)作時(shí)
,有連續(xù)不斷而緊接的短咳,沒有吸氣的余地,甚至發(fā)生嘔吐,口鼻出血等癥。臨床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287.[方一]
風(fēng)粟殼20-40克,糖冬瓜30-0)克。煎水代茶飲,味甘甜,兒童喜服,每天1劑,一般4-6劑即可。
此用適方于小兒百日咳的初咳期。
288.[方二]
百部15克,紫蘇葉、桑白皮各10克,冰糖15克。前3味水煎去渣,入冰糖,每日1劑,1周為1療程。
本方適用于百日咳初期。
[289.方三]
大蒜15—30克,白糖適量。將大蒜去皮,洗凈,搗爛,開水浸泡4-8小時(shí),或加水一碗煮1-2沸,濾其計(jì),調(diào)入白糖,分2-3次服用。
本方適用于百日咳。
290.[方四]
豬肺1具,麻黃適量。二者洗凈,豬肺切片,加水共燉湯服食。
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
291.[方五]
豬腰4個(gè),番茄2個(gè),瓊脂10克,白糖400克,天冬、百部各9克,桑葉、前胡、甘草、紫苑、冬花、枳殼各8克,知母7克,杏仁8克,橘梗6克,鮮葦根
20克,竹茹12克,蔥結(jié)15克,姜塊4克。將豬腰洗凈,對(duì)剖開,去腰臊和白筋,切薄片,紅番茄用開水燙一下撕去外膜,切薄片。瓊脂洗凈,中藥淘
凈雜質(zhì),入砂罐清水煎取藥汁,瀝去沉淀,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藥汁,加姜蔥,下腰片煮熟,撈入方瓷盤,放人番茄片鋪平。另將瓊脂投入藥汁中,
小火溶化,放白糖溶化淋人腰片面上,待晾涼放入冰箱凝結(jié)成凍,劃成三角形。佐餐食用。
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
292.[方六]
露蜂房(有仔者)10克,豆腐50克,白糖20克。蜂房加水100毫升煮30分鐘,取汁,入豆腐、白糖,再煮10分鐘。飲湯吃豆腐,每眼1劑,日2次。
本方適用于百日咳痙咳期偏熱者。
293.[方七]
萬(wàn)壽菊15克,糖適量。將萬(wàn)壽菊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糖適量調(diào)味飲用。
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的痙咳期。
294.[方八]
鮮地龍100克,白糖50克。地龍水煎去渣加糖收膏。
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
295.[方九]
冰糖50克,鴨蛋2個(gè)。
將冰糖加熱水適量攪拌溶化,待冷,打人鴨蛋,調(diào)勻,放蒸鍋內(nèi)蒸熟,一頓或分頓食,日1次。
本方適用于百日咳。
296.[方十]
紅棗12枚,胡蘿卜120克。將紅棗、胡蘿卜煎水,取汁液,藥液可加入白糖,代茶頻頻飲之,連服十余劑。
本方適用于百日咳恢復(fù)期。
297.[方十一]
麻雀1只。將麻雀拔去粗毛,在火上烤焦,去內(nèi)臟,洗凈頓服,每日1只,至愈為止。
本方可用于百日咳恢復(fù)期。
298.[方十二]
鮮蔥菇卜5個(gè),飯湯半碗,冰糖適量。將鮮蔥菇洗凈去皮搗爛,與飯湯、冰糖隔水蒸熟成糊狀服食。日1次,連服數(shù)日。
本方適用于小兒百日咳恢復(fù)期。
299.[方十三]
蘿卜500克,紅糖15克,30克。蘿卜洗凈,搗爛,擠取汁液,盛碗中加紅糖,蒸化,乘熱徐徐服。
本方適用于小兒頓咳(即百日咳)。
300.[方十四]
生橄欖20顆,冰糖50克。將橄欖打碎,與冰糖同燉,分3次服。
本方適用于百日咳。<小兒百日咳> 小兒感冒偏方 兒科 呼吸類 姜糖水治感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