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偏方草藥偏方治百病2

方36
〔組成〕楮頭紅15g,地耳草15g,綿茵陳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37
〔組成〕積雪草30g,楮頭紅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38
〔組成〕靈芝根30g,粗葉榕20g,葫蘆茶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39
〔組成〕鮮錦地羅60g,金錢草30g。
〔用法〕水煎,加紅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40
〔組成〕賽葵15g,十大功勞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41
〔組成〕蘡薁根15g,白毛藤15g,綿茵陳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42
〔組成〕翠云草15g,白英15g,葡萄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43
〔組成〕算盤子根30g,柘樹30g,黃花遠(yuǎn)志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44
〔組成〕爵床30g,積雪草30g,車前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45
〔組成〕豆腐柴根60g,梔子根30g,鋪地蜈蚣30g,白毛藤15g。
〔用法〕水煎,加蜜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46
〔組成〕佛甲草30g,當(dāng)歸9g,紅棗10個(gè)。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遷延性肝炎。
方47
〔組成〕兗州卷柏30g,茵陳15g,梔子6g。

 


〔用法〕水煎服。
方48
〔組成〕鮮虎刺根30g,陰行草9g,車前草15g,冰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可用于急性肝炎。
方49
〔組成〕垂柳嫩枝60g。
〔用法〕水煎服。
方50
〔組成〕金毛耳草30g,金扁柏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51
〔組成〕金絲草30g,白茅根30g,綿茵陳15g,積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52
〔組成〕金雞腳30g,金蕎麥30g,陰行草30g,車前草15g。
〔用法〕均鮮品,水煎服。
方53
〔組成〕細(xì)葉水團(tuán)花根30g,苡米根30g,虎杖30g。
〔用法〕水煎,調(diào)糖服。
方54
〔組成〕鮮柘樹根60g,兗州卷柏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
方55
〔組成〕柘樹根30~60g,地耳草12g,勾兒茶4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肝炎。
方56
〔組成〕香茶菜30g,地耳草30g,白馬骨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肝炎。
方57
〔組成〕鮮重陽木葉60g,合歡皮24g,積雪草30g,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方1
〔組成〕牛筋草60~120g。
〔用法〕水煎服,連服3~5天。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2
〔組成〕牛筋草60g,生石膏30g,綿毛鹿茸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高熱抽筋。
方3
〔組成〕牛筋草30g,綿毛鹿茸草15g,石菖蒲6g,蟬衣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昏迷抽搐。
方4
〔組成〕圓葉節(jié)節(jié)菜15~18g,天胡荽15~18g,馬鞭草15~18g,地龍
3~5條。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貫眾6g,松針6g,忍冬藤6g,野菊花6g,蘆根6g。
〔用法〕一人一次量,水煎服,1周2次。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6
〔組成〕大青根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2劑。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腦炎、感冒發(fā)熱、腮腺炎。
方7
〔組成〕鴨兒芹15g,瓜子金9g,金銀花藤60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鼠尾牛頓草90~15g。
〔用法〕煎服。另用綠豆煎湯加鹽少許,當(dāng)茶飲。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

方1
〔組成〕紫背天葵9g,大青葉15g,地菍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鏈莢豆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3
〔組成〕華重樓根莖適量。
〔用法〕研成細(xì)末,每次1~2g,開水送服,每4小時(shí)1次。
方4
〔組成〕蟋蟀草(牛筋草)30g。
〔用法〕水煎當(dāng)茶飲,連服3天,隔10天再連服3天。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5
〔組成〕六月雪75g,鮮紅草400g,華重樓根莖15g。
〔用法〕加水2000ml,每3小時(shí)服1次,每次125ml。
方6
〔組成〕芭蕉根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7
〔組成〕板藍(lán)根12g。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8
〔組成〕鮮虎耳草30g,白馬骨30g。
〔用法〕水煎服,日服2次。
方9
〔組成〕地膽頭500g,積雪草500g,車前草15g,狗肝菜15g,鉤藤15g,
地龍10g,板藍(lán)根500g。
〔用法〕加水浸過藥面,煎1.5小時(shí),過濾濃縮至300ml,加防腐劑。
日服3次,每次30ml,小兒減半。
方10
〔組成〕木藍(lán)鮮枝葉15~30g。
〔用法〕水煎服,每3天1次,連服數(shù)次。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方11
〔組成〕鮮牛筋草根60~12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方12

 


〔組成〕鮮鼠尾牛頓草根120g,紅糖60g。
〔用法〕水煎,分3次服,連服3~7天。
〔附注〕此方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

 


瘧疾

方1
〔組成〕黃皮葉1.25kg。
〔用法〕將黃皮葉陰干,切碎,加水7.5kg;煎2小時(shí),過濾取液;藥
渣再加水7.5kg,煎2小時(shí),取液去渣。兩次藥液混合,文火濃縮至3500m1。
趁熱加防腐劑,保存?zhèn)溆谩V委煏r(shí)每次服30ml,每日3次,連服5—7天;
用于預(yù)防則每周服2次,每次20ml。
方2
〔組成〕鵝不食草90g。
〔用法〕加水煎成60ml,在一天內(nèi)分3次服完,共服3天。
方3
〔組成〕鮮馬鞭草500g。
〔用法〕加水適量,煎至大半碗,于發(fā)作前2小時(shí)一次服下。
方4
〔組成〕千里光、紅糖、甜酒糟各適量。
〔用法〕加水共煎服。
方5
〔組成〕鮮馬鞭草、鮮醉魚草葉、鮮辣蓼葉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煨熱,于發(fā)作前2小時(shí)敷兩手內(nèi)關(guān)穴。
方6
〔組成〕鮮毛茛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于發(fā)病前6小時(shí)敷大椎穴。
方7
〔組成〕水蜈蚣30g,
〔用法〕水煎,于瘧疾發(fā)作前4~8小時(shí)服。
方8
〔組成〕鮮石龍芮葉適量。
〔用法〕搗爛,于發(fā)作前3小時(shí)敷內(nèi)關(guān)穴。
方9
〔組成〕鮮馬鞭草30~60g,紅糖少許。
〔用法〕馬鞭草合紅糖水煎,于發(fā)作前2小時(shí)服。另用鮮葉適量、胡椒
粉1.5g,搗爛敷內(nèi)關(guān)穴。
方10
〔組成〕水蓼根30g,石薺苧30g,生姜3片。
〔用法〕于發(fā)作前3小時(shí)服。
方11
〔組成〕古山龍60g,過山龍60g。
〔用法〕水煎,發(fā)作前服。
方12
〔組成〕馬鞭草30g,鱉甲10g,劉寄奴12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瘧疾有脾腫大者。
方13

 


〔組成〕鮮石胡荽30~60g。
〔用法〕水煎服,或搗爛于發(fā)作前2~3小時(shí)敷兩側(cè)內(nèi)關(guān)穴,亦可塞于一
側(cè)鼻孔內(nèi)。
方14
〔組成〕鮮白雪花葉適量。
〔用法〕搗爛,于發(fā)作前1~2小時(shí)敷貼兩手寸口(橈動(dòng)脈搏動(dòng)處),待
有灼熱感時(shí)除去。
方15
〔組成〕瓜子金15g,青蒿9g。
〔用法〕水煎,于疾發(fā)前2小時(shí)服。
方16
〔組成〕羊耳菊50g,馬鞭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黃常山根9g,草果9g,檳榔9g,烏梅3枚,生姜3片,紅棗5
枚。
〔用法〕水煎,于瘧發(fā)前3小時(shí)服。
方18
〔組成〕野艾15g,雞蛋1個(gè)。
〔用法〕水煎,發(fā)作前2小時(shí)服。
方19
〔組成〕綿毛大馬蓼葉、桃葉各等量。
〔用法〕研末,調(diào)酒、水,制成丸,早晚各服3粒。
方20
〔組成〕琴葉榕根30~45g。
〔用法〕酒炒后水煎,于發(fā)作前4小時(shí),2小時(shí)各服1次。
方21
〔組成〕鮮醉魚草花、鮮桃葉、鮮算盤子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于發(fā)作前2~3小時(shí)敷手腕橈動(dòng)脈搏動(dòng)處。
方22
〔組成〕鮮異葉茴芹適量。
〔用法〕搗爛敷手腕上。
方23
〔組成〕鮮牡荊根30~50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茅膏菜球莖適量。
〔用法〕研成細(xì)末,放在膏藥中,敷大椎穴。
方25
〔組成〕海州常山30g,草果10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組成〕蓮子草嫩葉尖30g。
〔用法〕煮稀飯吃。

 


方27
〔組成〕望江南種子適量。
〔用法〕炒后研末,每次3~9g,每日2次,開水沖服。
方28
〔組成〕鵝不食草適量。
〔用法〕洗凈,杵爛,塞鼻孔。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29
〔組成〕豨薟草(干)30g。
〔用法〕水煎,1日內(nèi)分2次服,連服3天。
方30
〔組成〕馬鞭草30~60g。
〔用法〕水煎,1日內(nèi)分2次服,于發(fā)作前2小時(shí)服1次,隔1小時(shí)再
服1次。
〔附注〕此方用于間日瘧。

 


傷寒

方1
〔組成〕鮮地耳草30~60g,白頭翁15g,十大功勞15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土知母12g,野藿香12g,竹茹12g,紫蘇葉12g,土升麻18g,
蘆根60g。
〔用法〕水煎服,1日內(nèi)分3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3
〔組成〕草蚱螞蓮根莖3~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傷寒高熱。

 


鉤端螺旋體病

方1
〔組成〕土茯苓30g。
〔用法〕水煎服。每周服3天,共服5周。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
方2
〔組成〕土茯苓60~150g,甘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石吊蘭15g,金錢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鮮卜芥(假海芋)塊根250g。
〔用法〕去皮切片,加食鹽少許炒干,加水1000ml,煎成250ml,為1
天量,2次分服。
方5
〔組成〕金貓頭4.5g,巖澤蘭4.5g,穿心草4.5g,巖松4.5g。
〔用法〕以上均鮮品。水煎,分3次服。喉痛加野花椒全株45g;鼻出
血者用酢漿草搗爛沖服。外用欖茶樹葉、香椿樹葉、臭茉莉葉、追山虎葉、
酸湯稈全草各500g煎湯,每天洗2次。
方6
〔組成〕鮮爵床120g。
〔用法〕搗爛,敷腓腸肌。

 


鉤蟲病

方1
〔組成〕鮮鵝不食草適量。
〔用法〕合唾液搗爛,加食鹽效果更佳。涂擦患處,每日2~5次,直至
痊愈。如已起疙瘩,需用消毒針挑破后再涂擦。并發(fā)咳嗽者,用鮮品搗汁含
漱,或水煎服。
方2
〔組成〕葫蘆茶250g。
〔用法〕水煎,文火濃縮至250ml,分2次,早晚空腹服。
方3
〔組成〕大血藤9g,鉤藤9g,喇叭花9g,風(fēng)叉藤9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多鱗毛蕨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茄莖葉適量。
〔用法〕加水煎濃汁洗。
〔附注〕此方用于鉤蟲初感染。
方6
〔組成〕樟樹嫩梢250g。
〔用法〕炒黃,加水1000g,煎至250g,次晨空腹溫服。
方7
〔組成〕醉魚草15g(兒童酌減)。
〔用法〕水煎2小時(shí),取汁100ml,加白糖,于晚飯后與次晨飯前分服。
藥量可由15g逐次增至150g。個(gè)別服藥者有惡心、腹痛、腹瀉、頭昏、乏力
等癥狀。

 


蛔蟲病

方1
〔組成〕三尖杉果15g。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或炒熟食。
〔附注〕①此方亦可用于食積。②三尖杉有毒。
方2
〔組成〕長葉凍綠根15g,雞蛋1個(gè)。
〔用法〕長葉凍綠根水煎,取濃汁煮雞蛋食。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蛔蟲病。
方3
〔組成〕肺筋草30g,蘭花根30g。
〔用法〕水煎,分2次一日服。
方4
〔組成〕豨薟草果實(shí)8~15g,檳榔9g。
〔用法〕加水煎取濃汁,早晨飯后一次服,連服2天。
方5
〔組成〕苦楝樹根皮9g,大血藤9g,萹蓄10g,甘草1.5g。
〔用法〕前味藥先煎,后放入甘草,過濾。成人一次服全量,兒童32~
4歲服1/3量,5~8歲服半量,9~12歲服2/3量,上午9~10時(shí)或下午2~
3時(shí)一次服完。
方6
〔組成〕土千年健適量。
〔用法〕研末,每次1.5g,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蛔蟲病腹痛。
方7
〔組成〕紅藤根適量。
〔用法〕研粉,每次吞服4.5g。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蛔蟲病腹痛。
方8
〔組成〕山麻桿3g。
〔用法〕研粉,加入面中做膜吃。
方9
〔組成〕粉條兒菜適量。
〔用法〕煎水合醒糟內(nèi)服。
方10
〔組成〕馬鹿花9~15g。
〔用法〕水煎半小時(shí),去渣,加蜂蜜適量,空腹服。連服2日。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蛔蟲病。
方11
〔組成〕羅晃子7枚,牽牛子7枚。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
方12

 


〔組成〕石榴根皮18g。
〔用法〕煎湯,分3次服,每半小時(shí)1次,服完后4小時(shí)再服鹽類瀉劑。
方13
〔組成〕東北蛔蒿15~18g。
〔用法〕研末,加白酒30g,浸一夜,去渣取清液,隔水蒸去酒精,清
晨空腹一次服下,2小時(shí)后沖服芒硝12g,小兒減量。
〔附注〕此方用于蛔蟲病腹痛。
方14
〔組成〕白蘇葉適量。
〔用法〕研末,每次用3g(小兒酌減),調(diào)白糖6g,用開水送下,每日
早晚飯前各服1次。
方15
〔組成〕白石榴全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絳蟲病、姜片蟲病。
方16
〔組成〕白楊皮、蛆兒草根、五谷子根、露水草根、川楝皮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燈盞花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兒疳積、感冒。
方18
〔組成〕盤柱南五味子根皮適量。
〔用法〕曬干(忌用火焙、火炒,陳久者失效),研極細(xì)末。1日服3
次,每次0.9~2.5g,空腹以溫開水送服。
方19
〔組成〕紅石耳6~15g。
〔用法〕用開水泡脹,菜油炒后再加開水煎煮,連湯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兒疳積、痞塊。
方20
〔組成〕雞嗉子果或葉9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青魚膽草15g,玉竹9g,大米1把。
〔用法〕煮成稀飯,分2次吃完。
方22
〔組成〕油桐根1.2~1.5g。
〔用法〕研成細(xì)粉,加面做饃,一次吃完。
方23
〔組成〕土百部30g,面粉適量。
〔用法〕土百部研成細(xì)末,加面做饃吃,3日吃完。
方24
〔組成〕倒鉤刺全株15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野漆樹葉9~15g。
〔用法〕酌加水煎,取半小碗,早晚飯前溫服。
方26
〔組成〕棕樹根9g,蘭花根9g,薏苡根9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苦楝樹葉、果實(shí)適量。
〔用法〕煎汁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疝氣。
方28
〔組成〕黎辣根15g。
〔用法〕煮取濃汁,用汁煮雞蛋1枚食。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蛔蟲。

 


蟯蟲病

方1
〔組成〕黃精24g,冰糖30g。
〔用法〕水煎后1次服。
方2
〔組成〕土荊芥葉,莖、子適量。
〔用法〕陰干研末,酌加糖和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次用開水送下3g,
早晚各1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蛔蟲病、鉤蟲病。
方3
〔組成〕紅藤15g(或配紅石耳15g)。
〔用法〕共研細(xì)末,拌白糖食。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兒疳積、蛔蟲病。
方4
〔組成〕秤桿升麻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蛔蟲病、絳蟲病。
方5
〔組成〕黃荊根30g。
〔用法〕切片,同甜酒炒至黃色,用水2碗,煎至1碗,晚飯前服。
方6
〔組成〕粘人花(波葉山螞蝗)根12~15g。
〔用法〕煎水服,每次1杯,每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蟯蟲病。
方7
〔組成〕鮮橘葉120g。
〔用法〕熬水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蛔蟲病。

 


絳蟲病

方1
〔組成〕仙鶴草根及芽適量。
〔用法〕將上藥洗凈,刮去外皮,曬干,粉碎,制成片劑或丸劑,成人
每次服30g,小兒每kg體重服1g,空腹頓服。
方2
〔組成〕土荊芥全草3~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鉤蟲病、蛔蟲病。
方3
〔組成〕凍綠刺莖葉12g,柿樹根9g,陳石灰3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蝙蝠葛干根3~9g。
〔用法〕水煎服。

 


支氣管炎

方1
〔組成〕杜鵑500g,兜鈴60g,麻黃60g,天南星60g。
〔用法〕將上述四藥混合,加清水3000ml,煮沸1小時(shí),去渣,再將渣
加水3000ml,煮沸40分鐘,去渣,將兩次藥液混勻,加糖或蜂蜜至不苦即
可。日服3次,每次15ml。
〔附注〕此方用于支氣管炎。
方2
〔組成〕羊耳菊(菊科)全草500g(鮮品尤佳)。
〔用法〕將上藥切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過濾濃縮至500ml,
加適量甜味劑矯味和苯甲酸3g防腐,裝瓶備用。每天服2次,每次10ml,
10天為1療程,共服3個(gè)療程。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3
〔組成〕鮮龍葵30g,桔梗9g,甘草3g。
〔用法〕加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蛴媒鄩浩?,每劑壓12片,
每次服4片,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方4
〔組成〕鮮大飛揚(yáng)草120g,桔梗9g。
〔用法〕將上藥洗凈、切碎,加水沒藥面,煮沸2小時(shí),濾出藥液,如
法再煮一次,將兩次藥液混合,過濾,濃縮至60ml,加適量的紅糖和防腐劑
即成。每次服20ml,每天3次,10天為1療程,連服2個(gè)療程。
〔附注〕此方用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方5
〔組成〕鮮枇杷葉50g,佛耳草20g,蔊菜20g,橘皮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支氣管炎。
方6
〔組成〕新栗葉15~30g,冰糖適量。
〔用法〕加水同煮,一日2~3次分服。
方7
〔組成〕三叉苦9g,麻黃3g,球蘭24g。
〔用法〕水煮服。
方8
〔組成〕小葉買麻藤30g,鹽膚木30g,胡頹子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9
〔組成〕日本蛇根草15g,連錢草15g,枇杷葉15g,百合1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毛果杜鵑根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服。也可加黃花遠(yuǎn)志18g。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11
〔組成〕連錢草15g,福建胡頹子9g,玉葉金花3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野百合60g,糖適量。
〔用法〕野百合加水煎至400ml,加糖調(diào)勻,每日1劑,分3~4次服,
7天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13
〔組成〕隔山香根30g,梵天花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14
〔組成〕藍(lán)花參30g,鼠麹草30g,連錢草15g,薄荷10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鼠麹草30g,赤地利15g,款冬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榕葉45g,陳皮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17
〔組成〕截葉鐵掃帚30g,魚腥草30g,一枝黃花6g,兗州卷柏6g,桑
白皮9g,豬肺適量。
〔用法〕幾味藥與豬肺合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18
〔組成〕翠云草12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19
〔組成〕蕺菜9g,厚樸9g,連翹9g,桑枝30g。
〔用法〕前3味研末,以桑枝煎湯沖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感冒。
方20
〔組成〕竹黃30g,蜂蜜60g,白酒500ml。
〔用法〕混合,浸24小時(shí)后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9ml。
方21
〔組成〕杜鵑根30g,鼠麹草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蕪菁還陽參根9g,百合6g,麥冬6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組成〕牡荊莖葉18g,連錢草15g,魚腥草10g,桑葉10g,前胡10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松蘿30g。
〔用法〕水煎至200ml,每日2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25
〔組成〕抱石蓮15g,連錢草9g,枇杷葉9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組成〕鹽膚木根30g,蘭花參30g,蔊菜30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徐長卿15g,買麻藤30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服。
方28
〔組成〕商陸4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方29
〔組成〕鮮球蘭葉60g,魚腥草15g,鹽膚木15g。
〔用法〕水煎服。
方30
〔組成〕青魚膽草15g,兔耳風(fēng)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方1
〔組成〕黃荊子4kg.矮地茶1kg,麻黃200g,甘草300g。
〕將〔用法4味藥煎2第一次加水,次24kg煎成3.5kg,第二次加水9kg
煎成1.5kg,兩次煎液合并,再煮沸20分鐘,得藥液約5000ml,加防腐劑,
長期備用。成人一般每次服20ml,1日3次,兒童酌減。5~7天為1療程,
最長服2個(gè)療程。
方2
〔組成〕鮮向日葵花盤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七層樓15g,赤地利15g,胡頹子葉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三葉崖爬藤根3g,貝母3g,桔梗3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山胡椒果60g,豬肺1個(gè)。
〔用法〕加酒燉后分2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氣喘。
方6
〔組成〕鮮八角蓮葉30g,柿餅2塊,紅糖適量。
〔用法〕前2味水煎,調(diào)紅糖服。
方7
〔組成〕毛冬青根15g,白糖適量。
〔用法〕毛冬青根水煎,沖白糖,分3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熱喘咳。
方8
〔組成〕福建胡頹子葉15g,白花千日紅15g,鹽膚木24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羽葉丁香葉、細(xì)辛適量。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次用1~2g,以淡鹽水調(diào)成糊狀,涂于背部?jī)蓚?cè)
肺俞穴上,上蓋一塊5層厚的紗布,再用一熱水袋放在紗布上燙,燙至胸部
有溫?zé)岣袨橹埂?br style="LINE-HEIGHT: 22px">〔附注〕此方用于寒喘。
方10
〔組成〕毛莖紫金牛30g,鹽膚木30g,蘇子10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兗州卷柏45g,馬鞭草15g,冰糖3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垂柳根30g,羊肚1個(gè)。
〔用法〕垂柳根洗凈,放入羊肚中,水燉服。
方13
〔組成〕金錦香30g,龍芽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肺筋草15g,韭菜根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15
〔組成〕巖白菜15g,巖豇豆30g,虎杖15g。
〔用法〕水煎,1日內(nèi)分3次服。
方16
〔組成〕胡頹子葉、千日紅花、枇杷葉各等量。
〔用法〕研為細(xì)末,每次6g,1日服3次,開水送服。
方17
〔組成〕鐵筷子(臘梅)細(xì)須根30g,酒250g。
〔用法〕浸泡成藥灑,每次15g,日服2次。
方18
〔組成〕苕葉細(xì)辛15g,胡頹子葉15g,蚯蚓15g。
〔用法〕蚯蚓剖腹洗凈,焙干炒脆,合其他兩味共研末,每次3g,1日
2次,開水送服。
方19
〔組成〕三十六蕩(卵葉娃兒藤根莖)15g。
〔用法〕煎水服。痰吐出后,以大薊12g、金不換15~24g、小羅傘9g
煲豬肉食。
〔附注〕此方用于哮喘頑痰。
方20
〔組成〕大葉桉葉12g,白英3g,黃荊9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大肺筋草15g,巖白菜15g。
〔用法〕加冰糖煎服。
方22
〔組成〕山木香根15~30g。
〔用法〕煎豬肺食。
方23
〔組成〕飛天蠄■、陳皮、豬肉各適量。
〔用法〕煎湯服。
〔附注〕此方用于哮喘、咳嗽。
方24
〔組成〕千年耗子屎30g。
〔用法〕用鹽水浸泡一夜,研末,每次服1.5g,姜開水吞服。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哮喘。
方25

 


〔組成〕無患子適量。
〔用法〕煅灰,開水沖服。
方26
〔組成〕龍舌草15g,水高粱15g,倒觸傘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仙人掌莖適量。
〔用法〕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適量熬服。每日1次,每次用藥量約為本
人手掌之1/2大小。癥狀消失即可停藥。
方28
〔組成〕白蠟花6g,枇杷花9g。
〔用法〕用米湯泡冰糖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咳嗽。
方29
〔組成〕白屈菜根210g,枯礬90g。
〔用法〕共研細(xì)粉,1日3次,每次服3g。
方30
〔組成〕白靈草根6g。
〔用法〕研末,蒸蜂蜜,雞蛋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心臟病、紅崩白帶。

 


肺炎

方1
〔組成〕鮮魚腥草60g,大青葉60g,虎杖根60g,瓜蔞仁1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熱退后藥量可酌減。
方2
〔組成〕新鮮桑葉120g,參須12g,紅棗30g。
〔用法〕加3碗水,煮成1碗服。服用后宜多休息,多飲開水。
〔附注〕此方用于較輕的肺炎。
方3
〔組成〕三葉崖爬藤9g,瓜子金9g,枸骨根9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大尾搖60g,球蘭60g,魚腥草60g,二叉苦30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長果母草15g,艾莖心3g,大青葉9g,天胡荽9g,酢漿草3g。
〔用法〕搗爛敷胸部。
方6
〔組成〕吊竹梅30g,狗肝菜30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狗肝菜30g,蛇莓30g,三叉苦24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一點(diǎn)紅30g,十大功勞10g,山芝麻15g,梅葉冬青15g,魚腥
草15g。
〔用法〕加水煎成200ml,每日1劑,分2~3次服。
方9
〔組成〕一枝黃花30g,一點(diǎn)紅15~30g。
〔用法〕水煎服,1日3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方10
〔組成〕魚腥草30g,橘核15g。
〔用法〕水煎,l日分3次服。
方11
〔組成〕接骨金粟蘭30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每日1劑。
方12
〔組成〕鮮九頭獅子草60~90g。
〔用法〕洗凈,搗爛絞取汁液,調(diào)食鹽少許服。
方13
〔組成〕了哥王根白皮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
方14
〔組成〕千層塔(蛇足石松)30g,山莓果實(shí)15g,水楊柳6g。
〔用法〕水煎,1日2次分服。
方15
〔組成〕鮮瓦松120~240g。
〔用法〕用冷開水洗凈,擂爛絞汁,稍加熱內(nèi)服,日服2次。
方16
〔組成〕鮮鹵地菊全草30g(兒童減半)。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調(diào)蜜燉熱溫服,1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肺炎高熱喘咳。
方17
〔組成〕鮮四
方草15g,艾心3g,大青9g,酢漿草3g,天胡荽9g。
〔用法〕搗爛,外敷胸部。
方18
〔組成〕一見喜18g,梅葉冬青30g,麥門冬15g,白茅根30g,金銀花
15g。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方19
〔組成〕雪烏、阿氏蒿、叢菔、黃芩、川貝各適量。
〔用法〕煎湯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炎發(fā)熱。
方20
〔組成〕野菊花30g,一點(diǎn)紅15g,金銀花藤葉30g,積雪草15g,犁頭
草15g,白茅根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劑。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支氣管炎、闌尾炎等炎癥。

 


肺膿腫

方1
〔組成〕三叉苦根30g,一掃光30g,魚腥草15g,蛇根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鮮火炭母根30g,魚腥草30g,葫蘆茶30g,青殼鴨蛋2個(gè)。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毛大丁草60g,魚腥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半邊蓮30g,魚腥草30g,蛇莓30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鮮江南星蕨60g,鮮葦莖60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鮮羊乳根120g,葦莖60g,薏米30g,金銀花10g,冬瓜仁10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野蕎麥根250g。
〔用法〕水煎濃縮至1000ml,加防腐劑,每次服40ml,1日3~4次。
方8
〔組成〕葫蘆茶9g,射干9g,瓜蔞9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忍冬葉45g,羊乳(草藥)45g。
〔用法〕水煎服。也可用白毛藤梢葉(包)120g代替忍冬葉。
方10
〔組成〕鮮蕺菜30g,金銀花30g,敗醬草15g,桔梗9g,連翹9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鮮翻白草根30g,伏牛花根15g,茅瓜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蟛蜞菊60g,魚腥草30g,爵床30g,三叉苦24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苦■30g,魚腥草30g,蛇莓15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茅瓜根45g,玉葉金花15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虎刺根60g,翻白草30g,冰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垂盆草30~60g,冬瓜仁15g,薏米15g,魚腥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鮮肺形草30g,鮮魚腥草6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服。
方18
〔組成〕凌霄花根9~15g。
〔用法〕炒黑,加酒1杯,水煎服。
方19
〔組成〕秤星樹根250~500g。
〔用法〕水煎,連服數(shù)次。
方20
〔組成〕鮮臭椿葉適量。
〔用法〕搗爛絞汁1杯服。
方21
〔組成〕魚腥草60g,羽葉馬蘭60g,馬鞭草90g,白茅根45g,綿毛葉
馬兜鈴45g。
加甜酒水〕〔用法1000g淘米水、500g白酒、30~120g微火煎至,1100ml。
第1次服100ml,以后每次服80ml,早晚各1次。
方22
〔組成〕野蕎麥250g。
〔用法〕加水煎成1000ml,每次40ml,1日服3次。
方23
〔組成〕三叉苦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金不換葉7片。
〔用法〕洗凈,搗汁,酒煎服3次。
方25
〔組成〕鮮大薊120g。
〔用法〕水煎,早晚飯后服。
方26
〔組成〕大尾搖鮮全草60g。
〔用法〕煎湯調(diào)蜜服?;蛴悯r全草60~120g,搗爛取汁,調(diào)蜜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肺炎。
方27
〔組成〕山扁豆鮮全草120g,豬瘦肉120g。
〔用法〕豬瘦肉先煮湯,以湯煎山扁豆服。
方28

 


〔組成〕山藿香鮮品30~60g,冰糖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咳血、吐血、衄血。
方29
〔組成〕蛇足石松鮮葉3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調(diào)蜂蜜服,每日1~2次。
〔附注〕此方用于肺膿腫吐膿血。

 


肺癌

方1
〔組成〕半枝蓮30g,半邊蓮30g,仙鶴草30g,金錢草30g,苡仁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半枝蓮30g,半邊蓮30g,黃毛耳草30g,天胡荽60g,苡仁30g,
白玉簪花根15g。
〔用法〕水煎服,l日3次。
方3
〔組成〕白英30g,半枝蓮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胸膜炎

方1
〔組成〕牛大力藤根30g,一見喜3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十大功勞30g,矮地茶30g,百部120g。
〔用法〕共研末,以蜜為丸,每丸重15g,每次1丸,每日3次,溫開
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結(jié)核性胸膜炎。

 


心臟病

方1
〔組成〕旱田草30g,紫丹參10g,薤白10g,白蔻仁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絞痛。
方2
〔組成〕徐長卿根15g,山楂15g,鹽膚木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冠心病。
方3
〔組成〕芭蕉花250g,豬心1個(gè)。
〔用法〕加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絞痛。
方4
〔組成〕土敗醬9g,柏子仁9g。
〔用法〕研末,加豬肝60g,共蒸吃。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性心臟病。
方5
〔組成〕茴心草3~9g。
〔用法〕冰糖或酒為引,煎湯服。
方6
〔組成〕鮮定心散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冠心病。
方7
〔組成〕草柏枝適量,朱砂或柏子仁、白醋少許。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臟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帶血。
方8
〔組成〕鮮澤漆莖葉60g,雞蛋2只。
〔用法〕將澤漆莖葉洗凈,切碎,加水500ml,放入雞蛋煮熟,去殼刺
孔,再入湯液中煮數(shù)分鐘,先吃雞蛋后服湯,1日1劑。
〔附注〕此方用于肺原性心臟病。
方9
〔組成〕毛冬青根皮60~12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附注〕此方用于心肌炎。
方10
〔組成〕纈草3g。
〔用法〕研細(xì)末,水沖服,或加童便沖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悸。

 


高血壓

方1
〔組成〕生花生殼120g。
〔用法〕加水煎服?;蛑瞥煞蹌辗?次,每次2g。
方2
〔組成〕鮮茼蒿菜1根。
〔用法〕洗凈,切碎,搗爛取汁,每次服1杯,溫開水送服,1日2次。
方3
〔組成〕土牛膝15g,夏枯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少花龍葵95g,一見喜6g,萱草30g。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方5
〔組成〕石仙桃15g,防風(fēng)草9g,少花龍葵90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毛冬青根30~60g,白糖或雞蛋適量。
〔用法〕燉服,也可單用水煎當(dāng)茶飲。
方7
〔組成〕臭牡丹30g,毛梗豨薟30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野菊花15g,星宿菜15g,馬蘭15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筋骨草30g,車前草15g,大牛膝15g,少花龍葵15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錦雞兒25g。
〔用法〕水煎,加白糖服。
方11
〔組成〕伏生紫堇塊根9g,桑白皮9g,夏枯草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各型高血壓。
方12
〔組成〕夏枯草15~20g,葫蘆茶15~20g,野菊花15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少花龍葵30g,毛梗豨薟30g,玉米須1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防風(fēng)草15g,陰地蕨15g,夏枯草15g,生地30g,綠心黑豆30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靈芝9g。
〔用法〕水煎服。連用20天。
方16
〔組成〕海卅常山30g,防風(fēng)草15g。
〔用法〕水煎服?;蚍里L(fēng)草改為少花龍葵30g,水煎服。
方17
〔組成〕望江南種子適量。
〔用法〕炒焦,研末,每次3g,開水沖服。
方18
〔組成〕筋骨草30g,雞血藤30g,桑白皮30g。
〔用法〕水煎服。
方19
〔組成〕葉下珠30g。
〔用法〕水煎,1日內(nèi)分3次服。隔日1劑。
方20
〔組成〕苦丁菜15g,桑寄生15g。
〔用法〕水煎代茶,1日服。
方21
〔組成〕車前草30g,魚腥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鮮少花龍葵30~9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如病人經(jīng)常便溏則不宜使用。
方23
〔組成〕石寄主9g,朱砂七9g,竹根七葉9g,白茅根9g,蕎麥七6g,
太白花6g,太白茶6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豨薟草24g,旱蓮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龍船花9~15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組成〕白花夏枯草9g,鉤藤12g,生白芍9g,決明子12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被單草(石生繁縷)、蘭花參、山土瓜、薺菜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28
〔組成〕羊角參60g,手兒參9g,太白黃精9g,茱苓草9g。

 


〔用法〕共研為細(xì)末,每次6g,日服2~3次。
方29
〔組成〕花葉狗牙七30g,太白茶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壓、頭暈。
方30
〔組成〕芭蕉根莖適量。
〔用法〕加水煎汁,或同豬肉煮食。

 


食道賁門癌

方1
〔組成〕八角金盤10個(gè),青木香10g,八月扎30g,石見穿15g,急性
子15g,半枝蓮15g,丹參12g,生山碴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可隨癥加減。
方2
〔組成〕黃藥子300g,高度白酒1500g。
〔用法〕浸泡成藥酒,每日服50~100ml,分?jǐn)?shù)次少量勤飲。
〔附注〕①此藥對(duì)肝臟有損害作用,可出現(xiàn)黃疸及胃腸道反應(yīng),但一般
停用半個(gè)月后可恢復(fù)正常。②此方用于食道癌。
方3
〔組成〕獼猴桃根75g。
〔用法〕加水1000ml,煎3小時(shí)以上,每天1劑,10~15天為1療程。
休息幾天再眼,共4個(gè)療程。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其他胃腸道癌、乳腺癌。

 


胃炎

方1
〔組成〕白擅根30g,烏藥10g,七葉樹果1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銅錘玉帶草9g,白茅根9g,苡米根9g,車前草
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急性胃炎。
方3
〔組成〕冷飯團(tuán)15g,山姜15g,野桂皮9g,良姜9g,香附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胃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
方4
〔組成〕白檀根30g,豬瘦肉50g。
〔用法〕同燉服。

方5
〔組成〕青藤香30~60g,白酒250g。
〔用法〕浸泡。每次服藥酒5ml,1日2~3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胃炎。
方6
〔組成〕穿心蓮、青藤香、廣木香、苦金盆、萬年蕎各15g。
〔用法〕共研末,每次服3g,溫開水或白酒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胃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
方7
〔組成〕蒲公英根或全草15g,甜酒1湯匙。
〔用法〕水煎2次,混合,分早、中、晚3次飯后服。
方8
〔組成〕石仙桃鮮品30~60g(干品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肺結(jié)核咳血、慢性咳嗽、急性腸胃炎。

 


消化性潰瘍

方1
〔組成〕白鮮皮根適量。
〔用法〕洗凈,抽去硬芯,陰干后壓成細(xì)粉備用。成人每日服2次,每
次5g,空腹白開水送服。若用雞蛋一個(gè)加食油煎服,效果更好。
〔附注〕大便秘結(jié)者,可加服熟大黃末。
方2
〔組成〕白屈菜200g,益母草400g,萬年蒿600g,蜂蜜1000g。
〔用法〕三藥加水浸泡2小時(shí),煎煮1小時(shí),過濾,再將殘?jiān)铀逯?br style="LINE-HEIGHT: 22px">1小時(shí),過濾。兩次藥液合并,濃縮成4000ml,蜂蜜煉好后,與藥液混合,
加熱調(diào)勻即成。每次口服150ml,每日3次,10天服完1劑,此為一療程。
方3
〔組成〕九里香葉2份,兩面針2份,海螵蛸5份,干姜1份,甘草l
份。
〔用法〕共研成細(xì)末,每次3g,開水送服,每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胃潰瘍。
方4
〔組成〕山雞椒根9g,南五味子根9g,烏藥4.5g。
〔用法〕研末,分2次開水送服。
方5
〔組成〕鮮馬蘭30g,石菖蒲6g,野鴉椿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中華補(bǔ)血草15g,海螵蛸15g,制香附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方7
〔組成〕鮮毛茛適量,紅糖少許。
〔用法〕將毛茛洗凈,搗爛,與紅糖混勻,貼于胃俞與腎俞穴,約5分
鐘,局部有蟻行感時(shí)即除去。
〔附注〕此方用于潰瘍病引起的胃痛。
方8
〔組成〕野木瓜葉54g,山雞椒葉30g。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次3g,開水送服。
方9
〔組成〕南五味子根12g,貓尾射根9g,馬蘭9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福建胡頹子根250g(去外皮),豬肚1個(gè)。
〔用法〕福建胡頹子根水煎去渣,將豬肚放入燉爛,分4次服。
方11
〔組成〕箭根薯9g,地榆9g,胡椒根6g,淀粉6g,石菖蒲6g,烏賊骨
1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光葉花椒根15g,金豆根30g,石仙桃30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金線吊烏龜塊根1000g,甘草500g。
〔用法〕研末,每次3g,每日3次,開水送服。
方14
〔組成〕南五味子根6~9g。
〔用法〕研末,開水送服。也可用南五味子莖、山雞椒根、兩面針根各
9g,水煎服。
方15
〔組成〕桃金娘果60g,石菖蒲9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地苦膽粉適量。
〔用法〕每次服3g,每日2次,兒童減半。
方17
〔組成〕青藤香、楊梅樹根各等量。
〔用法〕共研為末,制成蜜丸,每丸含上藥5g,每日2次,每次服1丸,
溫開水送服。
方18
〔組成〕七葉蓮30g,朱砂蓮30g,獨(dú)腳蓮30g。
〔用法〕l日1劑,水煎分3次一日服。
方19
〔組成〕楤木10~15g,五香血藤10g,烏藥10g,枳殼10g,甘草39。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0
〔組成〕朱砂蓮30g,地苦膽30g,青藤香15g,細(xì)辛9g,蛋殼60g。
〔用法〕共研粉,日服3次,每次吞服3g,開水送服。
方21
〔組成〕九龍?zhí)?0~60g,兩面針6~9g。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3~3次服。
方22
〔組成〕五香草9g,紅木香9g,蒲公英30g,徐長卿6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組成〕古羊藤、山暗冊(cè)各等量。
〔用法〕曬干研粉,每次1g,1日3~4次,內(nèi)服,療程1個(gè)月。
方24
〔組成〕石仙桃全草15~30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白山苔9g。
〔用法〕水煎,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于胃潰瘍。
方26
〔組成〕紅楤木根60~90g,長梗南五味子藤(紅木香)9g,烏藥9g,
枳殼9g,甘草9g。
〔用法〕水煎服。

 


上消化道出皿

方1
〔組成〕鮮馬齒莧250g,醋酸適量。
〔用法〕將馬齒莧洗凈,用油、鹽炒至將熟時(shí),加入醋酸適量(無醋酸
用醋精沖洗亦可),熟時(shí)取出,連渣內(nèi)服,每天1次。
方2
〔組成〕木棉花14朵,豬瘦肉適量。
〔用法〕同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嘔血。
方3
〔組成〕日本蛇根草15g,杏香兔耳風(fēng)15g,抱石蓮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4
〔組成〕中華補(bǔ)血草30g,側(cè)柏葉15g,紫珠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出血。
方5
〔組成〕長葉鐵角蔗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6
〔組成〕羊蹄根15g,麥冬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熱郁吐血。
方7
〔組成〕黃獨(dú)15g,側(cè)柏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8
〔組成〕鮮蛇莓60~90g,冰糖適量。
〔用法〕鮮蛇莓洗凈,搗爛絞汁,加冰糖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亦用于咯血。
方9
〔組成〕野枇杷葉15g,旱蓮草15g,一點(diǎn)紅15g,艾葉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出血。
方10
〔組成〕鮮翻白草根30g,八角蓮根15g,天花粉9g。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11
〔組成〕鮮臭尾楓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約半杯,沖蜂蜜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出血。
方12
〔組成〕伏石蕨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13
〔組成〕杜虹花葉30g,側(cè)柏葉10g,龍芽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14
〔組成〕豆腐柴葉30g,旱蓮草15g,龍芽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15
〔組成〕龍芽草30g,白茅根30g,小薊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嘔血。
方16
〔組成〕旱蓮草30g,萬年蕎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附注〕此方用于胃出血。
方17
〔組成〕山捻子適量。
〔用法〕曬干,炒黑如炭,研細(xì)未,存貯備用。每次服15~30g,以開
水沖服。外傷可作外敷用。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也可用于血崩、刀傷出血。
方18
〔組成〕山鐵樹150g,龍芽草60g,白茅根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也可用于咳血、衄血。
方19
〔組成〕貝血飛9g,紅白二丸3g,白茅根15g。
〔用法〕共研細(xì)末,以童便為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也可用于衄血。
方20
〔組成〕鮮白茅根120g(白嫩去心),馬蘭頭120g(連根),湘蓮子
120g,紅棗120g。
〔用法〕先將白茅根、馬蘭頭洗凈,同入鍋內(nèi)濃煎2~3次,濾去渣,再
加入湘蓮子、紅棗入罐內(nèi),用文火燉之。晚間臨睡時(shí)取食30g。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21
〔組成〕涼水果根莖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22
〔組成〕六月雪適量。
〔用法〕同豬肉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也可用于衄血。
方23
〔組成〕鮮金錦香30g,當(dāng)歸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24
〔組成〕鐵樹葉15g,紫金牛15g,糯米飯草12g,青石蠶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25
〔組成〕鳳尾蕉花1~3朵。
〔用法〕酌沖開水和冰糖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也可用于咳血。
方26
〔組成〕雞蘇莖葉、香豉各適量(按5:2配)。
〔用法〕混合杵細(xì),搓如棗核大,納鼻中。
方27
〔組成〕石蝴蝶鮮全草30~90g,仙鶴草30~90g。
〔用法〕水煎,沖黃酒、紅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吐血。
方28
〔組成〕白接骨根莖或全草適量。
〔用法〕研末沖服。
方29
〔組成〕地菍30g。
〔用法〕煎湯分4次服,隔4小時(shí)服1次。
〔附注〕此方用于胃出血,也可用于大便下血(加雉雞尾、粗糠料各等
量,燉白酒服)。

 


胃癌

方1
〔組成〕鮮毛花楊桃根75g。
〔用法〕水煎服,15~20天為1療程,休息幾天后再服,連服4個(gè)療程。
〔附注〕本方亦用于鼻咽癌。
方2
〔組成〕龍爪草30~45g,白胡椒10粒。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白花蛇舌草75g,茅草75g,苡仁30g,紅糖9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食道癌、肝癌、直腸癌。
方4
〔組成〕番杏90g,菱莖(鮮草或連殼的菱角)120g,薏仁30g,馬蹄決
明12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食道癌、子宮頸癌。

 


腸炎

方1
〔組成〕尼泊爾老顴草30g,鳳尾草30g。
〔用法〕煎成90m1,1日內(nèi)分3次服,連服l~2劑。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痢疾。
方2
〔組成〕土木香6g,神曲159,鳳尾草15g,馬齒莧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腸炎。
方3
〔組成〕大尾搖30g,魚腥草30g,鳳尾草30g,鵝掌金星草15g,神曲
1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腸炎。
方4
〔組成〕鮮火炭母30g,辣蓼6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綿毛大馬蓼根24g。
〔用法〕洗凈,曬干,研末,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也用于痢疾。
方6
〔組成〕貓耳朵10~15株(小兒5~10株)。
〔用法〕用水洗凈,加水500ml,煮沸5~10分鐘,待溫洗腳,每日1
次。連洗2~3日。
方7
〔組成〕普通鹿蹄草45g,山蒼根15g,勾兒茶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腸炎。
方8
〔組成〕韓信草30g,馬齒莧30g,赤地利15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鋪地草95g,紅糖適量。
〔用法〕鋪地草洗凈,搗爛絞汁,加紅糖,水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痢疾。
方10
〔組成〕鮮算盤子葉3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調(diào)蜜服。
方11
〔組成〕旱蓮草30g,積雪草15g,雞矢藤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節(jié)段性腸炎。

 


方12
〔組成〕金錦香30g,毛大丁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腸炎。
方13
〔組成〕鮮鐵莧菜30g,長蒴母草30g,飛揚(yáng)4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腸炎。
方14
〔組成〕菝葜根30g,金錦香15g,十大功勞葉15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組成〕魚鰍串500g,仙鶴草500g,刺梨根500g。
〔用法〕加水4500ml,煎至1500ml,成人每次服50~100ml,每日2次。
方16
〔組成〕紅花地桃花根60g,黃花地桃花根60g,鳳尾草30g。
〔用法〕加水500ml,煎至60m1,過濾,每次20ml,每日服3次,兒童
減半。
方17
〔組成〕鮮地錦草60g。
〔用法〕水煎,1日3次分服。
方18
〔組成〕鮮飛揚(yáng)草500g。
〔用法〕水煎至250ml,每次服50ml,l日4次。
方19
〔組成〕鮮鐵莧菜250g(干品100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完。
方20
〔組成〕拳參15g,三顆針6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吞服3~6g,1日3次。
方21
〔組成〕仙鶴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馬尾黃連27g,木香9g。
〔用法〕共為細(xì)末,每次3~6g,l日3次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痢疾。
方23
〔組成〕毛蕊老顴草葉、香青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痢疾。
方24
〔組成〕水辣蓼全草60g。
〔用法〕水煎服,連服3天。

 


方25
〔組成〕水楊梅全草30g。
〔用法〕水煎,當(dāng)茶飲。也可用水楊梅花果序15g水煎(或滾開水沖泡
15分鐘,去渣),每日服3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細(xì)菌性痢疾。
方26
〔組成〕古羊藤根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每次服1.5~39,開水送下,日服2次。
方27
〔組成〕一點(diǎn)紅120g,番桃葉120g。
〔用法〕加水適量,煎成1250m1,每日2次,每次服50m1。

 


肝硬化

方1
〔組成〕甘蔗蔸須30g,繡花針15g。
〔用法〕清水煎汁,代茶飲。每日1劑,連服1~2個(gè)月。
方2
〔組成〕番薯嫩葉苗、蕹菜嫩葉、紅糖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于臍部,經(jīng)1~2小時(shí)后腹瀉。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3
〔組成〕毛草龍根30~60g,雞肉金10g,天胡荽30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半邊蓮30g,車前草15g,白馬骨15g,大薊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地膽草50g,香附根15g。
〔用法〕洗凈,搗爛,炒雞蛋,敷肚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6
〔組成〕地膽草50g,半邊蓮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7
〔組成〕箭根薯9~15g,車前子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8
〔組成〕多花勾兒茶根45g,楊樹根45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虎刺根30g,甘蔗根30g。
〔用法〕水煎服。也可用羊肉適量代甘蔗根,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脾腫大。
方10
〔組成〕金線吊烏龜15g,過路黃60g,車前15g,白花蛇草60g,瓜子
金60g,丹參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11
〔組成〕排錢草葉15~30g,旋覆花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南嶺蕘花根二層皮30g,紅棗12個(gè),紅糖30g。

 


〔用法〕共搗爛為丸,如綠豆大,開水送服,日服5~7丸。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13
〔組成〕半邊蓮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于晚期血吸蟲合并肝硬化腹水。
方14
〔組成〕白花丹鮮皮60g,毛冬青250g。
〔用法〕分別水煎,一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早期肝硬化,也可用于慢性肝炎。
方15
〔組成〕鮮了哥王根二重皮30g(蒸熟),紅棗12枚,紅糖30g。
〔用法〕共搗為丸,如綠豆大,用開水送服5~7粒,日服1次。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藥性劇烈,服后有嘔吐和腹痛、泄瀉等
副作用。體弱和晚期患者忌用。
方16
〔組成〕鮮土牛膝18~309(干品12~18g),豬腳(七寸)1個(gè)。
〔用法〕紅酒和水各半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變水腫。
方17
〔組成〕水紅花子15g,大腹皮12g,黑丑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也可用于慢性肝炎。
方18
〔組成〕鮮白英30~9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初期。
方19
〔組成〕崗松9g,地耳草9g,娃兒藤9g,葫蘆茶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20
〔組成〕虎掌草根9g,紅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肝炎。
方21
〔組成〕鮮白花丹根250kg,白糖適量。
〔用法〕白花丹根加水久煎7~8小時(shí),去渣,濃縮至1000ml,加入白
糖。成人每日服90~300ml,分3次飯后服,10~15天為1療程(治療劑量
由小到大)。如無不良反應(yīng),可連服2~3個(gè)療程。
方22
〔組成〕癲茄種子適量。
〔用法〕炒黃研末服。
〔附住〕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23

 


〔組成〕楤木根1209,豬瘦肉120g。
〔用法〕水燉,服湯食肉。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方24
〔組成〕爵床15g。
〔用法〕加豬肝或羊肝同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硬化腹水。

 


肝膿腫

方1
〔組成〕龍爪草15g,拳參15g,香樟15g,菖蒲15g,假種皮遠(yuǎn)志15g。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
方2
〔組成〕黃花遠(yuǎn)志根15g,香樟15g,草血竭15g,菖蒲15g,通光散15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分3次服。

 


肝癌

方1
〔組成〕了哥王15g,白花蛇舌草12g,半邊蓮60g,葵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天性草(三白草)根90~120g,野芥菜90~120g。
〔用法〕分別煎湯,去渣,加白糖適量飲服,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
芥菜根。
〔附注〕此方用于肝癌并有腹水、食水不進(jìn)者。
方3
〔組成〕半枝蓮30g,蛇葡萄根30g,藤梨根120g,水楊梅根60g,白茅
根15g,鳳尾草15g,半邊蓮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其他癌癥。

 


腎炎

方1
〔組成〕地丁全草7~8株,雞蛋2個(gè)。
〔用法〕地丁加水300nl1,煎至100m1,加雞蛋煮,一次服用。連服3~
5天,每天2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2
〔組成〕鮮土常山根30g。
〔用法〕水煎,加白糖調(diào)味,口服。枝葉水煎洗浴。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小兒用量酌減。
方3
〔組成〕鮮毛桐根二重皮30g,金櫻根6g,豬骨適量。
〔用法〕堡湯服,每日1劑,忌鹽食。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4
〔組成〕地榆15~30g鮮土大黃,9~15g鮮活鯽魚,2條(均30g)。以上
〔用法〕將鯽魚洗凈,與其他藥同煮,睡前0.5~1小時(shí)吃魚喝湯。每日
1劑,3~5劑為1療程。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腎炎。
方5
〔組成〕丁香蓼30g,地膽草30g,車前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水腫。
方6
〔組成〕星宿菜30g,爵床30g,丁香蓼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水腫。
方7
〔組成〕小槐花葉9~159,白茅根15g,大薊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8
〔組成〕馬蹄金60g,六棱菊30g,貓須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9
〔組成〕毛草龍30g,地膽草30g,土牛膝15g,車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10
〔組成〕半邊蓮30g,水蜈蚣15g,爵床15g,苡米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赤小豆15g,石薺苧159,車前草15g,金絲草15g,貓須草15g,
地菍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12
〔組成〕地菍30g,赤小豆15g,苡米根15g,地膽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13
〔組成〕苡米根30g,地膽草30g,蒲公英15g,益母草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14
〔組成〕地耳草30g,金絲草15g,地膽草15g,土牛膝15g,貓須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15
〔組成〕地膽草30g,雞眼草15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16
〔組成〕鮮綬草30~60g,無根藤30g,星宿草30g,絲瓜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葫蘆茶30g,烏豆125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疏花衛(wèi)矛根12g,土牛膝根15g,車前草15g。
〔用法〕加酒適量,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腎炎。
方19
〔組成〕楤木根30g,車前草15g,金絲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水腫。
方20
〔組成〕蔓性千斤拔30~609。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腎炎。
方21
〔組成〕翠云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尿路感染。
方22
〔組成〕爵床30g,地膽草15g,車前草15g,三叉苦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23
〔組成〕朱砂根30g,爵床30g,大薊根30g,萹蓄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防風(fēng)草30g,白茅根30g,貓須草15g,赤小豆15g蒲公英15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杠板歸15g,車前草12g,野芝麻9g,三自草9g,紫金牛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26
〔組成〕花葉開唇蘭15g,土牛膝15g,地膽草15g,黃毛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鮮肖梵天花根30~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28
〔組成〕陸英60g,金絲草30g,兗州卷柏30g。
〔用法〕水煎服。
方29
〔組成〕腎菜30g,爵床30g,茅莓根20g。
〔用法〕水煎服。
方30
〔組成〕鮮金毛耳草60g,地菍60g,車前草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31
〔組成〕金絲草30g,大薊根15g,蒲公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32
〔組成〕星宿菜30g,地膽草30g,爵床30g,土牛膝15g,貓須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炎。
方33
〔組成〕香茶菜30g,地膽草30g,大薊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34
〔組成〕肺形草30g,地膽草15g,半邊蓮15g,爵床15g,車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35
〔組成〕海金沙孢子30g,馬蹄金30g,白茅根30g,玉米須12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方36
〔組成〕勒根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37
〔組成〕赤小豆、商陸各等量,鯽魚3尾。
〔用法〕鯽魚剖殺,去腸雜,藥納入魚腹內(nèi)燉,服湯。
〔附注〕此方用于腎炎水腫。

 


尿路感染

方1
〔組成〕鮮馬齒莧300g,紅糖90g。
〔用法〕馬齒莧洗凈切碎,和紅糖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煎,水量以高于
藥面為度,煎沸半小時(shí)后去渣取汁約400ml,睡前服下,蓋被出汗。1日服3
次,每次煎1劑。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方2
〔組成〕鮮千里光90g,桉樹葉90片。 
〔用法〕先將千里光水煎30分鐘,然后加桉樹葉再煎3~5分鐘,即可
內(nèi)服。每日1劑,分3次服。每次服前均需復(fù)煎并加入桉樹葉30片。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方3
〔組成〕鮮金錢草全草60~90g,鮮車前草30~60g,滑石粉30g。
〔用法〕將上藥裝入容器內(nèi),加水浸過藥后,煎取250~300ml藥液,分
2~3次服,每日1劑??杉影滋巧僭S調(diào)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尿路感染。小兒酌情減量。
方4
〔組成〕鮮益母草24g。
〔用法〕加水平藥面,濃煎成600~800ml藥液,每日1劑,分3~4次
服。忌鹽及油膩、辛燥飲食。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腎盂腎炎。兒童用量酌減。
方5
〔組成〕魚腥草60g,豬瘦肉適量。
〔用法〕二者加水同燉,每天1劑,連服1~2周。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膀胱炎。
方6
〔組成〕鮮龍葵根60g,豬骨頭60g。
〔用法〕加水1000ml,文火煎至500ml,分2次口服,每日1劑。
〔附注〕此方用于膀胱炎。
方7
〔組成〕丁香蓼50g,蒲公英15g,金絲草15g,貓須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鮮三白草1009,車前草100g,海金沙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9
〔組成〕鮮土牛膝葉30~609。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10
〔組成〕一枝黃花15g,水珍珠菜15g,車前草15g,蒲公英15g,薺菜

 


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
方11
〔組成〕玉葉金花30g,爵床30g,苡米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
方12
〔組成〕白馬骨3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
方13
〔組成〕白絨草60g,爵床30g,一枝黃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
方14
〔組成〕地菍30g,馬齒莧20g,六角仙20g,車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
方15
〔組成〕地耳草30g,蒲公英15g,海金沙藤15g,車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16
〔組成〕貓須草15g,車前草15g,野菊花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17
〔組成〕鋪地草60g,海金沙60g,爵床60g,車前草4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方18
〔組成〕韓信草30g,紫花地丁30g,積雪草15g,車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孟腎炎。
方19
〔組成〕短小蛇根草30g,金絲草15g,車前草15g,紫花地丁15g。
〔用法〕水煎服。
方20
〔組成〕筋骨草30g,馬齒莧30g,車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爵床30g,星宿菜15g,馬齒莧15g,紫花地丁15g。
〔用法〕水煎服。

 


方22
〔組成〕腎菜30g,一點(diǎn)紅30g,馬齒莧30g,車前草15g,蒲公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膀胱炎。
方23
〔組成〕地錦草15g,海金沙藤30g,爵床30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羅藟草3g(研末),雞蛋1個(gè),白糖少許。
〔用法〕用麻油烤成餅,早晚各服1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腎盂腎炎。
方25
〔組成〕金絲草30g,紫花地丁15g,馬齒莧15g,貓須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26
〔組成〕香茶萊30g,蒲公英30g,車前草15g,紫花地丁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鮮鴨跖草30g,蒲公英15g,赤小豆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尿道炎。
方28
〔組成〕積雪草30g,金絲草15g,車前草15g,紫花地丁15g。
〔用法〕水煎服。
方29
〔組成〕葫蘆茶15g,鳳尾草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30
〔組成〕金絲茅15g,海金沙15g,金錢草4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附注〕此方用于腎盂腎炎。
方31
〔組成〕狗肝菜30g,半邊蓮15g,車前草15g,金絲草15g。
〔用法〕水煎服。

 


甲狀腺疾病

方1
〔組成〕牛白藤30g,夏枯草15g,葉下珠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痰多者加三叉苦15g。
方2
〔組成〕大脖子藥(歪冠苦苣苔)180g。
〔用法〕泡酒服,并搽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3
〔組成〕楊梅根60~120g,荔枝干5個(gè)。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4
〔組成〕白花夏枯草12g,海藻15g,昆布15g,龍膽草15g,炒麥芽15g。
〔用法〕共研細(xì)末,每次服6g,1日2次,白開水送下。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5
〔組成〕鮮旱柳葉500g。
〔用法〕加水2500ml,煎至1000ml,每次服200ml。亦可制成浸膏或丸
子服。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6
〔組成〕梵天花根60g。
〔用法〕切后曬干,微炒,水煎去渣,用豬瘦肉湯兌服,1日2劑。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7
〔組成〕華東蒟蒻30g,蒼耳草30g,貫眾30g,蒲黃根15g,海藻15g,
玄參15g。
〔用法〕華東蒟蒻先煎2小時(shí),再加入其他幾味,濾取清汁服。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癌。
方8
〔組成〕蒲包草很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也可用于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尿道炎。
方9
〔組成〕杜虹花根60g,三叉苦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10
〔組成〕鮮刺莧90g,豬瘦肉120g。
〔用法〕水煎,分2次服。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

 


方11
〔組成〕鮮委陵菜30g,冰糖15g,雞蛋1個(gè)。
〔用法〕水煎服,渣和酒糟同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甲狀腺腫大,也可用于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糖尿病

方1
〔組成〕鮮小果倒地鈴6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山萆薢9g,鮮無根藤30g,赤小豆9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蛇婆子30g,冰糖適量。
〔用法〕蛇婆子水煎,加冰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下消,也可用于白帶。
方4
〔組成〕盤龍參鮮根30~60g。
〔用法〕水煎代茶飲。
方5
〔組成〕紫茉莉根30g,娃兒藤15g,綬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紫茉莉根30~60g豬胰臟,120~1809銀杏,14~28)。粒(去殼
〔用法〕水煎,飯前服。
方7
〔組成〕潺槁樹根60g,和他草30g,豬膀胱1個(gè)。
〔用法〕水燉服。
方8
〔組成〕金絲草30g,馬齒莧30g,石棗肉10g,淮山1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鐵包金銀60g,地耳草30g。
〔用法〕燉冰糖服。
方10
〔組成〕菝葜根莖1209,豬胰臟或豬瘦肉適量。
〔用法〕水煎服?;騿斡幂幂秩~90g,水煎當(dāng)茶飲。
方11
〔組成〕老松樹二皮(干品)60g,豬骨適量。
〔用法〕加水燉服,每天1劑。
方12
〔組成〕山稔根30~60g,豬瘦肉適量。
〔用法〕加水同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勞傷出血。
方13
〔組成〕龍須草30g,鹿茸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白接骨全草30g,元寶草15g,馬蹄金15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連服10余劑。
方15
〔組成〕向天蜈蚣鮮根15~30g,淮山藥30g,豬小肚1個(gè)。
〔用法〕水煎,飯前服。
方16
〔組成〕金線蓮3~9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組成〕截葉鐵掃帚鮮全草120g,雞肉適量。
〔用法〕水燉服。另用鐵克菜干全草30~60g,水煎代茶飲。
方18
〔組成〕鐵線草30g。 
〔用法〕冰糖為引,水煎服。
方19
〔組成〕金絲草60g,白果12枚。
〔用法〕酌加水煎服。
方20
〔組成〕棕仔草鮮草60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盤龍參根30g,豬胰1個(gè),銀杏30g。
〔用法〕酌加水煎服。
方22
〔組成〕楤木根30g,銀杏120g。
〔用法〕酌加水煎服。
方23
〔組成〕蔗雞(甘蔗節(jié)上所生子嫩芽)90g。
〔用法〕加清水5碗,煎成1碗,不拘時(shí)溫服。
方24
〔組成〕薅田藨根60~120g,豬小肚1~2個(gè)。
〔用法〕水煎服。
方25
〔組成〕鐵掃帚全草15~30g,活血丹全草15~30g,枸杞根15~3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26
〔組成〕松寄生6g,毛木寄生10g,黑葵花柄12g,迎春花1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方27
〔組成〕楤木根15g,冬瓜皮150~210g。
〔用法〕水煎服,1日1劑:

 


痛風(fēng)

方1
〔組成〕凌霄花根6~9g。
〔用法〕浸酒或以酒煎服。
方2
〔組成〕紫藤根15g。
〔用法〕配其他藥煎服。
方3
〔組成〕楤木白皮30g。
〔用法〕同豬肉燒食,或配其他痛風(fēng)藥同煎服。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1
〔組成〕鮮雞矢藤根60g,豬骨1副。
〔用法〕加水2碗共煎,去渣取汁內(nèi)服,每天1劑。
方2
〔組成〕二葉紅薯根30g,土牛膝3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七層樓15g,天竹根10g,雞矢藤20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鮮八角楓根24g,紅酒500ml。
〔用法〕藥浸酒中3天,取出藥酒分8次服,每天服1次。
〔附注〕八角楓有毒。
方5
〔組成〕三叉苦30g,鹽膚木30g,鵝掌柴30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三葉木通根15~30g,豬腳250g,黃酒適量。
〔用法〕加水燉服。
方7
〔組成〕三葉鬼針草根60g,鰻鱺適量。
〔用法〕加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手足無力者。
方8
〔組成〕鮮三白草根莖60~125g,白簕根6g,黃酒適量。
〔用法〕加水煎服。
方9
〔組成〕土茯苓60~12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鮮山雞椒根30~60g,土牛膝30~60g,蔓性千斤拔30~60g,
鮮鹽膚木根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山胡椒根30g,川芎60g,牛膝6g,當(dāng)歸6g,豬尾1條。
〔用法〕水煎,調(diào)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腰膝風(fēng)濕痛。
方12
〔組成〕小果薔薇根60g,雄雞1只。
〔用法〕雞洗干凈,小果薔薇根用麻油炒、后納入雞腹內(nèi)燉服。
方13
〔組成〕小葉買麻藤15g,三叉苦15g,兩面針9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組成〕小槐花根30g,桑根30g。
〔用法〕酒水各半燉服。
方15
〔組成〕鮮馬甲子根30g。
〔用法〕酒水各半煎服。
方16
〔組成〕六棱菊60g,山芝麻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關(guān)節(jié)腫痛者。
方17
〔組成〕山蕾香30g,豨薟草15g,陸英15g,楤木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鮮天仙草60~1259,豬腳1只。
〔用法〕加酒、水燉服,或加大薊根3g、白茅根3g、牛膝3g,水煎服。
方19
〔組成〕毛莖紫金牛30g,黃花稔30g,穿山龍20g。
〔用法〕水煎服。
方20
〔組成〕忍冬藤30g,雞血藤15g,土牛膝15g,絡(luò)石藤15g,毛梗豨薟
30g。
〔用法〕水煎服。
方21
〔組成〕長葉鐵角蕨30g,白酒適量。
〔用法〕浸酒服。
方22
〔組成〕木棉根30~60g。
〔用法〕水煎或浸酒服。
方23
〔組成〕石吊蘭15g,桑寄生15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組成〕毛蒟、米酒各適量。
〔用法〕毛蒟煮汁,調(diào)米酒服。
方25
〔組成〕鹽膚木根60g,石巖楓根60g,豬蹄1只。
〔用法〕酒水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痛。
方26
〔組成〕水蜈蚣30~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風(fēng)濕骨痛。

 


方27 
〔組成〕鮮蓮子草30g,鮮石龍芮30g。
〔用法〕水煎服。
方28 
〔組成〕白珠樹根9g,豬腳適量。
〔用法〕水煎1小時(shí)服。
方29 
〔組成〕元寶草30g,土牛膝30g,黃花稔30g,雞血藤15g。
〔用法〕水煎服。
方30 
〔組成〕蘭香草60g,土牛膝30g,南五味子根30g,雞血藤30g。
〔用法〕水煎,熏洗患處。
方31 
〔組成〕白簕根30g,長葉紫珠根30g,土牛膝30g,豬腳(七寸)1只。
〔用法〕水燉服。
方32 
〔組成〕羊耳菊30g,黃花稔30g,豬腳1只。
〔用法〕水煮服。
方33 
〔組成〕鮮羊躑躅根適量,紅酒少許。
〔用法〕鮮羊躑躅根洗凈,搗爛燉熟,調(diào)紅酒敷患處。
方34 
〔組成〕徘錢草根30~60g,豬瘦肉適量。
〔用法〕燉后飯前服,連服數(shù)劑。
方35 
〔組成〕常春油麻藤莖30g,穿根藤15g,白簕花根15g,阿利藤15g。
〔用法〕水煎,加酒沖服。
方36 
〔組成〕常春藤全草30g,雞血藤30g,土牛膝30g。
〔用法〕水煎,熏洗患處。
方37 
〔組成〕蛇含、生姜各適量。
〔用法〕水煎,洗患處。
方38 
〔組成〕鮮蛇婆子60g,豬蹄1只。
〔用法〕燉熟,加酒服。
方39 
〔組成〕野百合15g,全緣榕15g,南蛇藤根24g,豬排骨適量。
〔用法〕同燉服。
方40 
〔組成〕勾兒茶30g,鮮牡丹根30g,雞血藤20g。
〔用法〕水煎服。
方41 
〔組成〕黃花稔30g,野枇杷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42
〔組成〕徐長卿15g,匙羹藤15g,忍冬藤30g。
〔用法〕水煎服。
方43
〔組成〕銅錘玉帶草30g,雞血藤18g,白簕花根24g。
〔用法〕水煎服。
方44
〔組成〕綿毛鹿茸草30g,雞矢藤30g,忍冬藤30g,雞血藤18g。
〔用法〕水煎服。
方45
〔組成〕萱草根24g,普通鹿蹄草30g,桑枝10g,當(dāng)歸6g。
〔用法〕水煎服。

 


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1
〔組成〕雷公藤木心(去凈內(nèi)外層皮)9~12g。
〔用法〕水煎,飯后服,每日1次。186
方2
花葉開唇蘭〕〔組成30g觀音座蓮根狀莖,60g海風(fēng)藤,30g雞血藤,15g,
豬腳1只。
〔用法〕觀音座蓮根狀莖、海風(fēng)藤、雞血藤先水煎取汁,加豬腳煨熱,
去豬腳,再入花葉開唇蘭,煎十幾分鐘,沖黃酒服,同時(shí)食豬腳肉。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3
〔組成〕八角楓30g,蜂蜜適量。
〔用法〕八角楓曬干,研粉,加蜂蜜適量,做成藥丸30粒,每丸含1g
生藥,每次服1丸,每天1~3天(從小劑量開始),溫開水送服。
方4
〔組成〕鮮水冬瓜根皮60g。
〔用法〕加水1碗煎10分鐘,另取豬肉120g切片,微炒后與水冬瓜根
皮同煎至肉熟,一次吃完肉湯,服后蓋被出汗。
方5
〔組成〕野鳳仙花10g,透骨香15g,母豬藤15g,石南藤15g,威靈仙
15g,獅子草15g,白龍須3g,大風(fēng)藤30g,松樹尖5個(gè)。
〔用法〕泡酒500g,早晚各服15g。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6
〔組成〕白花菜籽3.3g,川椒2.7g,二甲基亞礬10ml。
〔用法〕前二藥共研細(xì)粉,與二甲基亞礬調(diào)勻,分成2份,取適當(dāng)穴位
外用。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貧血

方1
〔組成〕大紅菇、綠豆、雞肉或豬瘦肉各適量。
〔用法〕水燉服。
方2
〔組成〕常春油麻藤莖30~60g,首烏15~30g,地菍15~30g。
〔用法〕水煎,1日3次服完。
〔附注〕此方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
方3
〔組成〕香花崖豆藤30g,土黨參30g,黃花稔30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常春油麻藤莖30~60g,黃芪30g,龜版15g,鱉甲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
方5
〔組成〕麥穗七10g,當(dāng)歸10g。
〔用法〕水煎服。
方6
〔組成〕百靈草根6g。
〔用法〕燉肉服。
方7
〔組成〕大血藤30g,小血藤9g,金櫻根30g,黃精12g,石豇豆15g。
〔用法〕煎水服。男性加左轉(zhuǎn)藤12g,女性加天青地白草30g、白指甲花
9g。
方8
〔組成〕青刺尖15g。
〔用法〕燉豬肺吃。
方9
〔組成〕巖豆藤根30g,五香血藤15g。
〔用法〕泡酒服或燉肉服。
方10
〔組成〕珍珠菜30~60g,虎刺30~60g。
〔用法〕水煎,去渣濾液,入豬肉30~60g同煮服,每日1劑。如腹脹
明顯,加芫花全草;皮膚腫者加葫蘆瓢、泥鰍、小麥饅頭干、大蒜子適量。
服藥后稍有頭昏,但不需停藥。
〔附注〕此方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

 


血小板減少癥

方1
多花勾兒茶根〕〔組成30g胡頹子根,30g鹽膚木根,30g金櫻子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羊蹄根15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白細(xì)胞減少癥

方1
〔組成〕靈芝、糯米各等量。
〔用法〕研末,每次3~6g,加紅糖適量,沖開水送服。
方2
〔組成〕常春油麻藤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放射治療后的血細(xì)胞減少癥。

 


血液病

方1
〔組成〕鮮大薊草500g,黃酒少許。
〔用法〕洗凈,搗爛成汁,和入黃酒,每次飲1小杯,1日2~3次。
〔附注〕此方用于血友病。
方2
〔組成〕接筋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血友病。
方3
〔組成〕白花丹根30g,葵木樹子30g,白花蛇舌草30g,馬鞭草30g,
夏枯草15g。
〔用法〕白花丹根先煎,合其他藥久煎,濃縮成浸膏,制成18粒小丸,
每次服6丸,1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白血病。
方4
〔組成〕鮮翻白草60~90g。
〔用法〕煎湯服,每天1劑,同時(shí)將鮮草搗爛,外敷出血處。
〔附注〕此方用于血友病。

 


偏頭痛

方1
〔組成〕大青根30g,豨薟草30g,蒼耳草30g,臭牡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鮮毛莫根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共搗爛,用厚紙剪成銅錢狀隔住皮膚,將藥放在錢孔敷患側(cè)太
陽穴,約1小時(shí),起泡即取去。
方3
〔組成〕野菊花159(根30~40g),馬鞭草15~18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赪桐葉60g,花椒15g。
〔用法〕用酒炒熱,攤于紗布上,外敷患處。
方5
〔組成〕楓荷梨30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
方6
〔組成〕異葉地錦很30g,防風(fēng)9g,川芎6g。
〔用法〕水煎服,連服3~4劑。
方7
〔組成〕土當(dāng)歸(五加科)12g,桑寄生9g,秦艽6g,防風(fēng)6g,竹瀝1
杯。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大青根30~60g。
〔用法〕酌加水煎,飯前服。
方9
〔組成〕山扁豆莖葉30g,頭暈藥30g,青魚膽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龍芽草根30g,雞、鴨蛋各1個(gè)。
〔用法〕煮服。
方11
〔組成〕龍膽樹皮適量。
〔用法〕去外層粗皮,用二層皮,刮如竹菇狀,每次用12~15g,煎水
去渣,臨服時(shí)沖白酒半茶杯飲下,日服2次。
方12
〔組成〕鮮白馬骨30~60g。
〔用法〕水煎,泡少許食鹽服。
方13
〔組成〕鮮絲瓜根9g,鴨蛋2個(gè)。
〔用法〕水煮服。

 


方14
〔組成〕爬山虎藤30g,當(dāng)歸9g,川芎9g,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筋骨痛。
方15
〔組成〕爬山虎根30g,防風(fēng)9g,川芎6g。
〔用法〕水煎服,連服3~4劑。
方16
〔組成〕合掌消根15~20g。
〔用法〕水煎取汁,以藥汁同雞蛋2個(gè)煮服。
方17
〔組成〕楓荷梨莖60g。
〔用法〕水煎、去渣,煮雞蛋1個(gè),服湯食蛋。
方18
〔組成〕鮮鬧羊花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后頭或痛處。
〔附注〕①鬧羊毛有大毒,忌內(nèi)服。②此方也可用于神經(jīng)性頭痛。
方19
〔組成〕野鴉椿根15g,雞兒腸1個(gè),金銀花15g,單葉鐵線蓮15g。
〔用法〕加黃酒煎服。
方20
〔組成〕偏頭七(鹿藥)6g,當(dāng)歸6g,川芎6g,連翹6g,升麻6g。
〔用法〕水煎,飯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頭痛。
方21
〔組成〕野南爪根90g。
〔用法〕甜酒拌炒5次,酒水各半煎服。
方22
〔組成〕鱧腸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滴鼻中。

 


面癱

方1
〔組成〕鳳尾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鮮香樟根60g,楓香樹根皮15g。
〔用法〕混合搗爛,敷患部(歪左敷右,歪右敷左)。

 


肋間神經(jīng)痛

方1
〔組成〕鮮蒲公英1009,醋炒青皮30g,山梔子30g,生甘草20g。
〔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合藥液2500ml,去渣,用毛巾浸藥液,擠干
后趁熱敷患處,以局部皮膚能忍受為度。藥液盡量保持在40~50℃之間,使
肌表易于吸收,以增強(qiáng)熱敷效果。每晚1次,每次約30分鐘,敷后避鳳。
〔附注〕若痛甚于脹,加紅花、桃仁各10g;若脹甚于痛,加防風(fēng)30g、
枳殼20g。
方2
〔組成〕鮮大青根30~60g,鮮算盤子根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飛龍掌血根30g,土細(xì)辛6g。
〔用法〕水煎服,連服7天。
〔附注〕此方亦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外傷疼痛。
方4
〔組成〕繡線菊根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5
〔組成〕飛龍掌血干根皮12~18g。
〔用法〕水煎服,也可浸酒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外傷疼痛。
方6
〔組成〕剛前胡60g。
〔用法〕水煎,分2次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閃腰岔氣。

 


神經(jīng)衰弱

方1
〔組成〕石仙桃30g,夜交藤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夜香牛15g,普通鹿蹄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箭葉秋葵根15g,碎米薺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組成〕靈芝12g,費(fèi)菜15g。
〔用法〕水煎服。 
方5
〔組成〕矮地茶15g,景天三七9g,紅棗5枚。
〔用法〕水煎,紅精為引,內(nèi)服。
方6
〔組成〕光葉海桐90g,夜交藤60g,南布正60g,五味子15g,甘草15g。
〔用法〕上藥加水500ml,煎熬2次,去渣,濃縮至60ml,加入適量單
糖漿。成人每次服10ml,每日3次,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
方7
〔組成〕醉漿草5000g,松針1000g,大棗500g。
〔用法〕前2味加水8000ml煎1小時(shí),過濾去渣,另將大棗搗碎加水
2000ml煎1小時(shí),過濾去渣。將兩液混合,加糖及防腐劑,分裝備用。每日
3次,每次服15~20ml。
〔附注〕此方用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
方8
〔組成〕胡頹子根500g。
〔用法〕加水1000g,煎煮40分鐘,取濾液再加水1000g,煎煮30分鐘,
取濾液,合并兩次濾液,文火濃縮至500ml,加入蜂蜜500g,煮沸即可服用。
成人每次服20ml,1日2次。
方9
〔組成〕夜合葉根15g,公雞頭15g,澀疙瘩根15g,石菖蒲9g,辰砂草
99。
〔用法〕煨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悸失眠。
方10
〔組成〕山百合18g,炒棗仁15g,夜交藤15g,柏子仁9g,遠(yuǎn)志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悸失眠。
方11
〔組成〕桃金娘干果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孕婦貧血、病后體虛。
方12
〔組成〕女貞子15~30g,??白?5~30g,鱧腸15~30g。
〔用法〕水煎服?;騿斡门懽?000g,浸米酒1000g,每天酌量服。
方13
〔組成〕天青地白(鮮)60~1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煩躁失眠。
方14
〔組成〕倒打草300g,甘草100g。
〔用法〕熬成濃縮膏,每次劑量應(yīng)含倒打草生藥3g,每日服2~3次。
方15
〔組成〕甘松18g,廣皮4.5g。
〔用法〕加水500ml,浸于沸水內(nèi)3小時(shí)(每半小時(shí)內(nèi)煮沸1次),分
12次服,日服6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癔病、腸胃痙攣等。
方16
〔組成〕鮮龍須草60g,夜交藤30g,丹參15g。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失眠。
方17
〔組成〕仙人掌60g。
〔用法〕洗凈,搗絨取汁,沖白糖開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心悸失眠。
方18
〔組成〕白千層干皮6~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
方19
〔組成〕地不容根3g。
〔用法〕煎服。
方20
〔組成〕四心草6~9g,辰砂草3g。
〔用法〕加酒少許,煎服。
方21
〔組成〕香石藤根6~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胃痛。
方22
〔組成〕一柱香9g。
〔用法〕調(diào)雞蛋蒸服,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
方23
〔組成〕含羞草(干品)30~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
方24
〔組成〕青葙花15g,鐵掃帚根30g。
〔用法〕加水煮汁,燉豬蹄食。
〔附注〕此方用于失眠。
方25
〔組成〕茉莉根1~1.5g。
〔用法〕磨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失眠。
方26
〔組成〕茴新草6~9g,辰砂3g。
〔用法〕水煎,加酒少許,內(nèi)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精神病。
方27
〔組成〕鐵掃帚全草或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白帶過多。
方28
〔組成〕鮮定心散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神經(jīng)衰弱、心悸、失眠多夢(mèng)、記憶力減退。
方29
〔組成〕赪桐花或根適量。
〔用法〕研末,兌甜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失眠,也可用于疝氣。

 


精神分裂癥

方1
〔組成〕樗葉花椒樹皮12g,豬心1個(gè)。
〔用法〕水燉服。
方2
〔組成〕阻地蕨16g,芒硝15g。
〔用法〕陰地蕨水煎,沖芒硝服。
〔附注〕此方用于癲狂。
方3
〔組成〕八角楓適量。
〔用法〕研粉,每次服2g,日服3次,開水送服。
方4
〔組成〕定心散30~609,豬心1個(gè)(或豬瘦肉60g)。
〔用法〕同煮,加冰糖服食,連服3~5次。
方5
〔組成〕鉤藤根30g,石菖蒲根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6
〔組成〕徐長卿15g。
〔用法〕泡水當(dāng)茶飲。

 


癲癇

方1
〔組成〕陰地蕨9~15g。
〔用法〕水煎,代茶飲。
方2
〔組成〕兗州卷柏60g,冰糖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癲癇。
方3
〔組成〕委陵菜根(去心)30g,白礬9g。
〔用法〕加酒浸泡,溫服,連發(fā)連服,服后再服白礬粉30g。
方4
〔組成〕金不換6~120g,人乳或牛乳一小杯。
〔用法〕金不換洗凈,搗爛絞汁,加人乳或牛乳燉服。
方5
〔組成〕紅蓖麻根60g,雞蛋1~2個(gè),黑醋適量。
〔用法〕將雞蛋破殼煎熟,后放黑醋、蓖麻根共煎服,每日1次,連服
數(shù)日。
方6
〔組成〕花荵9g,纈草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失眠。
方7
〔組成〕鮮肝風(fēng)草9g。
〔用法〕水煎,調(diào)冰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小兒癲癇。
方8
〔組成〕大理黎蘆根干粉0.06g。
〔用法〕用酒或開水送服,日服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骨折、截癱。
方9
〔組成〕金刷把12g,太白茶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精神分裂癥。
方10
〔組成〕墊狀卷柏60g,淡竹葉卷心30g,冰糖60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組成〕黃爪藤3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組成〕太白茶9g,朱砂七9g。
〔用法〕水煎服,須久服。

 


〔附注〕此方用于癲癇狂躁。
方13
〔組成〕榛蘑(密環(huán)菌子實(shí)體)120g,白糖90g。
〔用法〕用水煮棒蘑,濾汁,加白糖。隨便飲,日服5次。
方14
〔組成〕鮮蘡薁莖(揀粗大的去皮)90g。
〔用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3~5劑。

 


中風(fēng)

方1
〔組成〕山胡椒果3g,黃荊果3g。
〔用法〕搗碎,沖開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風(fēng)不語。
方2
〔組成〕半邊風(fēng)藥9g,石菖蒲9g,馬蹄決明9g。
〔用法〕水煎服。
方3
〔組成〕鮮防風(fēng)草30~60g,紅糖15g。
〔用法〕水煎服。另用鮮防風(fēng)草葉和蓖麻子仁共搗爛,貼麻痹側(cè)。
方4
〔組成〕陰石蕨干全草適量。
〔用法〕每次3g,泡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風(fēng)口眼斜、癱瘓及氣血虛弱、頭痛頭眩。

 


癱瘓

方1
〔組成〕尼泊爾老鸛草9g,筋骨草9g,舒筋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2
〔組成〕鮮伏生紫堇塊根4~5粒。
〔用法〕搗爛,開水送服,每日1~3次,連服3個(gè)月。
〔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壓中風(fēng)所致的偏癱。
方3
〔組成〕委陵菜250g,大風(fēng)藤25g,五香血藤250g,兔兒風(fēng)250g。
〔用法〕泡酒連續(xù)服用,每日早晚各服30g。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痛。
方4
〔組成〕白金條4.6g。
〔用法〕蒸雞吃。
〔附注〕此方用于偏癱。
方5
〔組成〕九龍根(龍須藤根)30g,豬肉、黃酒各適量。
〔用法〕同煮熟,吃肉喝湯。
〔附注〕此方用于偏癱。
方6
〔組成〕千金藤根適量。
〔用法〕先用千金藤根15g,水煎服,連服7天。然后用千金藤根30g,
燒酒500g,浸7天,每晚睡前服一小杯,連服10天。
〔附注〕此方用于偏癱,也可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方7
〔組成〕毛蕊老鸛草、當(dāng)歸、秦艽、白芍、麻黃各適量。
〔用法〕燉肉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筋骨疼痛。
方8
〔組成〕半邊蘇適量。
〔用法〕搗爛包關(guān)節(jié)處。
方9
〔組成〕爬山虎藤15g,錦雞兒根60g,大血藤根15g,千斤拔根30g,
冰糖少許。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半身不遂。
方10
〔組成〕楓荷梨根30~60g。
〔用法〕水煎服,連服3個(gè)月。
〔附注〕此方用于偏癱。
方11
〔組成〕鉤藤根120g,五加皮根60g,楓荷梨根60g。

 


〔用法〕水煎去渣,同老鴨1只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半身不遂。
方12
〔組成〕鮮夏天無適量。
〔用法〕搗爛,每次大粒4~5粒,或小粒8~9粒,每天1~3次,米酒
或開水送服,連服3~12個(gè)月。
〔附注〕此方用于腦瘤或腦栓塞所致偏癱。
方13
〔組成〕高粱泡根60g,接骨金粟蘭根9g,淫羊藿根15g,青木香根69,
丹參根60g,甜酒少許。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壓偏癱。
方14
〔組成〕接骨木葉、金銀花藤葉各適量。
〔用法〕煎小趁熱熏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腳氣濕痹。
方15
〔組成〕蒙自木藍(lán)根6~9g。
〔用法〕燉雞服。
方16
〔組成〕野薔薇根15~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半身癱瘓,也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便失禁、
白帶、口腔糜爛。
方17
〔組成〕檫樹根皮(去栓皮,酒炒)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
〔附注〕此方用于半身不遂。

 


中暑

方1
〔組成〕鮮雞矢藤200g。
〔用法〕加水1碗,置鍋內(nèi)煮沸,去渣,涼后頓服。
方2
〔組成〕三點(diǎn)金草30g,積雪草30g,地錦草30g,地膽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
方3
〔組成〕大尾搖60g,魚腥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
方4
〔組成〕牛白藤葉適量。
〔用法〕水煎作涼茶飲用。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中暑。
方5
〔組成〕鮮山胡椒葉45g,鮮青蒿30g,鮮鳳尾草30g,鮮海金沙30g,
紅糖少許。
〔用法〕各藥洗凈、搗爛,加冷開水絞取汁液服。
方6
〔組成〕毛草龍30g,六棱菊5g,地膽草30g。
〔用法〕水煎服。
〔組成〕魚腥草30g,玉葉金花30g,黃花蒿10g。
〔用法〕水煎服。
方8
〔組成〕石薺苧15g,淡竹葉15g,青蒿15g。
〔用法〕水煎服。
方9
〔組成〕鮮石胡荽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以鼻聞之。
〔附注〕此方用于痧癥腹痛。
方10
〔組成〕綿毛大馬蓼鮮葉芽12g,食鹽少許。
〔用法〕綿毛大馬蓼葉芽洗凈,加食鹽搗爛,開水送服。
方11
〔組成〕紫背天葵9g,積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發(fā)痧。
方12
〔組成〕鮮管花馬兜鈴根3~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

 


方13
〔組成〕異葉茴芹30g,魚腥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發(fā)痧。
方14
〔組成〕楊梅根皮、莖皮適量。
〔用法〕研末,吹鼻。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發(fā)痧,也可用于感冒。
方15
〔組成〕豆腐柴30g,魚腥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組成〕連錢草30g,白茅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發(fā)痧。
方17
〔組成〕鮮牡荊葉30g,積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組成〕鮮金毛耳草30~60g,鮮車前草15~21g。
〔用法〕水煎服。
方19
〔組成〕南五昧子根皮、桃樹葉、石菖蒲、山雞椒果各等量。
〔用法〕研末,每次4.5g,每日2次,開水送服。
方20
〔組成〕鮮雞眼草90~120g。
〔用法〕搗爛絞汁,沖開水服。
方21
〔組成〕金線吊烏龜塊根3~6塊(去粗皮)。
〔用法〕嚼爛,冬蜜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
方22
〔組成〕香茶菜葉15g,魚腥草15g,甘草6g,積雪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
方23
〔組成〕積雪草30g,甘草6g,菊花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發(fā)痧。
方24
〔組成〕杏葉防風(fēng)10g,水田七10g,魚鰍串6g,石菖蒲6g,甘草3g。
〔用法〕水煎,每日1劑,3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也可用于消化不良。
方25

 


〔組成〕鮮三輪蒿3g。
〔用法〕嚼碎,開水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腹痛。
方26
〔組成〕鮮土白蘞60~90g。
〔用法〕清水蒸,代茶飲。
〔附注〕此方用于退暑熱。
方27
〔組成〕鮮烏韭葉120g。
〔用法〕洗凈,絞爛取汁服。
〔附注〕此方用于中暑發(fā)痧。
方28
〔組成〕鮮山蒟15~30g。
〔用法〕煎湯代茶飲。
〔附注〕此方用于預(yù)防中暑。
方29
〔組成〕山苦菜(高萵苣)花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每次服1~1.5g。
〔附注〕此方用于發(fā)痧腹痛。
方30
〔組成〕山扁豆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暑熱吐瀉。

 


中毒

方1
〔組成〕鮮香蕈(蘑菇)30g。
〔用法〕加水1碗半,煎至1碗,分2次口服,每5分鐘服1次。若服
后未見好轉(zhuǎn),可照上法繼續(xù)煎服,直至中毒癥狀消失為止。
〔附注〕此方用于毒蕈中毒。
方2 
〔組成〕鮮鳳尾草500~1000g,田七末3g。
〔用法〕鮮鳳尾草加水煎,沖田七末服。
〔附注〕此方用于雷公藤中毒。
方3
〔組成〕靈芝3g。
〔用法〕磨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毒蕈中毒。
方4
〔組成〕烏韭全草150~18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雷公藤中毒輔助治療。
方5
〔組成〕鮮山甘草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灌服。
〔附注〕此方用于食物中毒。
方6
〔組成〕玉葉金花鮮葉90~120g。
〔用法〕洗凈,搗汁,調(diào)雞蛋3~5個(gè)、大薊根粉1.5g、天門冬粉1.5g,
先探吐后灌服,每15分鐘服1次??诳收叨囡嬀G豆湯。應(yīng)用本品解斷腸草等
中毒時(shí),宜嚴(yán)密觀察病情,必要時(shí)配合其他中西醫(yī)搶救方法。
〔附注〕此方用于斷腸草、砒霜、磷化鋅中毒。
方7
〔組成〕解毒蕨(野雞尾)、檳榔鉆、茜草等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誤食野山薯中毒。
方8
〔組成〕鮮石蒜1.5~3g。
〔用法〕水煎服,催吐。
〔附注〕此方用于食物中毒、痰涎壅塞。
方9
〔組成〕地菍根適量。
〔用法〕杵爛,沖開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木薯中毒,也可用于毒蛇咬傷。
方10
〔組成〕崗梅鮮根120g,鮮金銀花60g,鳳尾草60g。
〔用法〕煎水服。也可單用崗梅加水在銹鐵上磨汁內(nèi)服。

 


〔附注〕此方用于食野菌和砒霜中毒。
方11
〔組成〕老公根120g,膽礬3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誤食砒霜或其他食物中毒,也可用于鉤吻及蕈中毒。
方12
〔組成〕瓦韋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硫黃中毒。
方13
〔組成〕野牡丹根或葉60~9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解木薯中毒。
方14
〔組成〕綠皮羊芋1個(gè)。
〔用法〕生吃。
〔附注〕此方用于曼陀茄中毒。
方15
〔組成〕鮮犁頭草適量。
〔用法〕洗凈,搗汁量約兩酒杯,開水沖服。
〔附注〕此方用于鹽鹵中毒。
方16
〔組成〕紫薇根適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黃藤中毒。

 


醉酒

〔組成〕樟樹皮適量。
〔用法〕水煎服。

 


二、外科部分

 


疔瘡

方1
〔組成〕鮮含羞草決明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搗爛敷。
方2
〔組成〕鮮青牛膽、鮮蒼耳草各適量。
〔用法〕搗爛,加酒稀釋,濾汁溫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癰疽、癤。
方3
〔組成〕金雞腳30g。
〔用法〕加水、酒燉服。
方4
〔組成〕鮮狗肝菜、白花葉各適量。
〔用法〕同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癰腫。
方5
〔組成〕金櫻子葉、野花椒葉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6
〔組成〕鮮肺形草、鮮金瘡子草各適量,蜂蜜少許。
〔用法〕同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癰腫。
方7
〔組成〕鐵包金30g。
〔用法〕加鹽少許調(diào)爛敷患處。另用白菊花60g、甘草15g加水煎服。
方8
〔組成〕鮮透骨草、花椒粉各適量,豬油少許。
〔用法〕鮮透骨草搗爛,加花椒粉、豬油少許擦少許。
〔附注〕此方用于瘡毒。
方9
〔組成〕馬辣鮮根(去外表薄黑皮)60~90g。
〔用法〕水煎服。另用洗凈的鮮根加白糖搗爛敷患處。
方10
〔組成〕丁葵草葉、蜂蜜各適量。
〔用法〕前者搗爛,加蜜少許敷。
〔附注〕此方用于馬嘴疔(上人中處)。
方11
〔組成〕八角蓮6g。
〔用法〕蒸酒服,并用須根搗爛敷患處。
方12
〔組成〕兩面針鮮根皮適量,紅糖少許。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背癰。

 


方13
〔組成〕九頭獅子草莖葉適量。
〔用法〕搗爛,涂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黑泡疔。
方14
〔組成〕三白草鮮葉1握。
〔用法〕搗爛,敷患處,日換2次。
方15
〔組成〕土兒適量。
〔用法〕磨白酒涂患處,隨干隨涂。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乳癰。
方16
〔組成〕豹子草根適量。
〔用法〕搗絨敷患處。
方17
〔組成〕鮮大飛揚(yáng)草1握。
〔用法〕加食鹽、紅糖各少許,搗爛外敷。
方18
〔組成〕大虎耳草適量。
〔用法〕搗絨,包敷患外。
方19
〔組成〕過路黃適量。
〔用法〕洗凈,搗汁,兌淘米水或酒服。
方20
〔組成〕鮮大種鵝兒腸根適量。
〔用法〕搗爛敷之,如用干品,研末調(diào)水敷。
方21
〔組成〕萬年青根適量。
〔用法〕洗凈,搗汁一茶杯服之,服后必發(fā)寒戰(zhàn)寒噤,毒從大便或小便
排出,其色黃,便后即服姜汁一茶杯,周身腫脹即消,其病若失。
〔附注〕此方用于疔瘡走黃。
方22
〔組成〕山扁豆鮮葉適量。
〔用法〕搗爛,加鹽少許,拌勻外敷。
方23
〔組成〕小遠(yuǎn)志適量。
〔用法〕加紅糖搗爛敷患處。
方24
〔組成〕小地扭適量。
〔用法〕搗絨敷患處。
方25
〔組成〕鮮鳳尾連葉適量。
〔用法〕搗爛,調(diào)冬蜜服。
方26

 


〔組成〕小果倒地鈴鮮全草或葉適量。
〔用法〕加冬蜜,搗爛外敷。
方27
〔組成〕馬蹄蕨適量。
〔用法〕搗爛敷。
方28
〔組成〕鮮雀舌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搗爛,敷貼。
方29
〔組成〕天青地白(鮮)1握。
〔用法〕加紅糖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疔瘡紅腫。
方30
〔組成〕木姜子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也可用木姜花加豆鼓搗絨,外敷患處。

 


方1
〔組成〕鮮佛甲草適量,食鹽少許。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疔瘡。
方2
〔組成〕細(xì)葉水團(tuán)花根皮125g。
〔用法〕水煎,沖黃酒少許服。
〔附注〕此方用于多發(fā)性癤腫。
方3
〔組成〕千里光鮮品30g。
〔用法〕水煎內(nèi)服,并用適量煎水外洗。
方4
〔組成〕鮮斷腸草適量。
〔用法〕搗汁涂患部。
方5
〔組成〕鮮豬殃殃適量。
〔用法〕加甜酒搗爛外敷,日換2次。
〔附注〕此方用于癤腫初起。
方6
〔組成〕三叉苦鮮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取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耳內(nèi)生癤。
方7
〔組成〕土兒適量。
〔用法〕煨熱,加鹽少許,搗爛,敷患處。
方8
〔組成〕千金藤全草30g。
〔用法〕水煎服。也可加當(dāng)歸、野艾各15g。
〔附注〕此方用于多發(fā)性癤腫。
方9
〔組成〕小連翹15~30g。
〔用法〕水煎服,另取鮮全草搗爛外敷。
方10
〔組成〕鮮云南茜草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敷患處。
方11
〔組成〕木槿鮮葉適量。
〔用法〕和食鹽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疔瘡。
方12
〔組成〕五香草9g,野菊花9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
〔用法〕水煎服。

 


方13
〔組成〕鮮追風(fēng)七適量。
〔用法〕洗凈,搗成泥膏,敷貼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癤腫痛。
方14
〔組成〕見血清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方15
〔組成〕鮮車桑子葉適量。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疔瘡。
方16
〔組成〕鮮白簕花葉、鮮元寶草各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敷。
方17
〔組成〕新鮮桃葉25kg。
〔用法〕加水50kg,浸透,煎煮1小時(shí),過濾,濾渣再加水25kg煎煮
過濾,合并兩次濾液,熬成膏即得,用棕色瓶裝入備用。取膏直接敷患處,
紗布覆蓋,或先涂于紗布上,然后覆蓋患處,每天1~2次。
方18
〔組成〕嫩綠的柳樹葉適量。
〔用法〕放鍋里煮,水不要太多,能浸過藥就行,燒開后多翻幾遍,煮
3~4小時(shí)后,將柳葉撈出去,繼續(xù)燒,直到熬成膏狀為止。使用前,先將患
處消毒后,再將上述藥膏敷患處。
方19
〔組成〕鮮犁頭草適量。
〔用法〕洗凈后加食鹽少許搗爛,敷貼患處,每日更換2~3次,直至痊
愈為止。
方20
〔組成〕飛天蜈蚣100g,鮮羊金花葉100g。
〔用法〕共搗爛,加適量凡士林拌勻外敷。
方21
〔組成〕鮮苦瓜葉數(shù)片。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熱癤初起。
方22
〔組成〕鮮及己葉適量,蜜少許。
〔用法〕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亦用于背癰、療瘡。
方23
〔組成〕少花龍葵4份,紫花地丁1份。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療瘡。
方24

 


〔組成〕鮮馬齒莧15~3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鮮草搗爛敷或水煎洗患處。
方25
〔組成〕鮮飛揚(yáng)草30g,食鹽、紅糖各少許。
〔用法〕搗爛外敷。
方26
〔組成〕土茯苓60~120g,金銀花9~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組成〕鮮元白草、桐油各適量。
〔用法〕元白草洗凈,加桐油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痛腫、療瘡。
方28
〔組成〕馬錢子6g,龍腦6g,藤黃12g,新鮮豬膽汁100g。
〔用法〕馬錢子用砂拌炒去毛,合龍腦、藤黃研末,摻新鮮豬膽汁中,
涂在局部,每日2~3次。
方29
〔組成〕鮮水竹葉90g,冰糖15g。
〔用法〕燉服,并將藥渣敷患處。

 


癰疽

方1
〔組成〕鮮旱蓮草150g。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燉后沖酒服,渣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背癰。
方2
〔組成〕雞矢藤30g,山芝麻30g,羊肉適量。
〔用法〕同燉服。
〔附注〕此方用于附骨疽。
方3
〔組成〕苘麻葉適量,蜜或紅糖適量。
〔用法〕苘麻葉和蜜搗敷,如漫腫無頭者,取鮮葉和紅糖搗敷,內(nèi)服種
子1枚,日服2次。
〔附注〕此方用于癰疽腫毒。
方4
〔組成〕鮮苦■適量,蜂蜜少許。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5
〔組成〕鮮刺苑葉適量,冬蜜適量。
〔用法〕鮮刺莧葉調(diào)冬蜜,搗爛敷,日換1~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療、癤。
方6
〔組成〕茅瓜塊根30g,一枝黃花30g。
〔用法〕加酒、水各半燉服。
方7
〔組成〕金雞腳15g,黃毛耳草15g。
〔用法〕水煎服,渣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8
〔組成〕鮮鉤吻葉適量。
〔用法〕加紅糖少許,同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9
〔組成〕鮮重陽木葉10~15片,豬瘦肉6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組成〕鮮重陽木葉適量。
〔用法〕用熱米湯泡軟,貼患處,或搗爛敷。
方11
〔組成〕鮮待霄草葉或花適量。
〔用法〕加蜂蜜少許,調(diào)勻,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疽。

 


方12
〔組成〕商陸、蒲公英各適量。
〔用法〕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瘡毒。
方13
〔組成〕鮮鹿藿葉、燒酒各適量。
〔用法〕鮮鹿藿葉搗爛,加燒酒調(diào)勻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14
〔組成〕木芙蓉葉適量。
〔用法〕加凡士林調(diào)成1:4軟膏或做成紗條,外敷患部,每日換藥1
次。
方15
〔組成〕鮮一枝黃花60g,野菊根30g。
〔用法〕用醋煎,熏瘡口。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潰后腐肉不脫。
方16
〔組成〕丁葵草連莖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方17
〔組成〕人面子(漆樹科)數(shù)粒,鯽魚1條。
〔用法〕人面子去核,和鯽魚搗爛敷之。
〔附注〕此方用于背癰。
方18
〔組成〕鮮九節(jié)菖蒲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瘡癤。
方19
〔組成〕三白草根適量。
〔用法〕曬干,研末,蜂蜜或雞蛋白調(diào)勻,敷患處,1日換1次。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20
〔組成〕大尾搖鮮根60g。
〔用法〕加食鹽少許,水煎服。另取鮮葉以冷飯搗爛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癤。
方21
〔組成〕山扁豆葉適量。
〔用法〕研成細(xì)末,用蜂蜜或雞蛋白調(diào)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22
〔組成〕罐罐花、牛毛氈各適量。
〔用法〕搗絨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23

 


〔組成〕小果千金榆根白皮適量。
〔用法〕加酒槽搗爛敷。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方24
〔組成〕鮮小果倒地鈴30g。
〔用法〕水燉服。另取鮮葉搗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背癰。
方25
〔組成〕馬齒莧適量。
〔用法〕按汁,煎以敷之。
〔附注〕此方用于癰久不瘥。
方26
〔組成〕土木瓜塊60~120g。
〔用法〕酌加水煎成半碗,日服2次,渣和紅糖搗爛敷貼。
〔附注〕此方用于癰疽初起。
方27
〔組成〕木豆適量。
〔用法〕研末,泡酒服,每次9g,并以木豆末合香蕉肉搗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疽初起。
方28
〔組成〕芙蓉葉、蒼耳各適量。
〔用法〕重陽前取芙蓉葉(研末),端午前取蒼耳(燒存性,研末),
二者等量,用蜜水調(diào)敷四周。
〔附注〕此方用于癰疽腫毒。
方29
〔組成〕木蝴蝶樹皮適量。
〔用法〕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瘡潰爛,也可用于濕疹。
方30
〔組成〕鮮火炭母草30g。
〔用法〕水煎,調(diào)酒服,渣調(diào)蜜或糯米飯搗爛,敷患處。
〔附注〕此方用于癰腫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治療癱瘓有什么秘方?
草藥偏方治:小便不利或不通
中草藥治療骨傷疾病之民間偏方
『名老中醫(yī)秘方精選』肺炎
中草藥偏方之骨折
乳腺炎中藥偏方大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