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馬齒莧30-60克,煨葛根15-30克(先煎),炒黃連10克,炒黃芩10克,炒萊菔子15克,廣木香6克,檳榔6克,甘草3克。
[主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證見發(fā)熱口渴,瀉下臭穢,肛門灼熱,尿短而赤。
[用法]:水煎二汁,先煎葛根,后納緒藥,將二次藥液混合。每日一劑,分三次服用。
[加減]:如急性腸炎表證重加防風、藿香;魚蟹毒加紫蘇、生姜;嘔吐加半夏、姜竹茹;下痢熱重,大便紅凍,肛門灼熱加北秦皮、白頭翁。
[方解]:馬齒芩連湯系《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加味組成,原治表證不解,表熱內(nèi)陷陽明而下痢不止。
方中馬齒莧清熱毒,涼血治痢;葛根解肌升清以止痢瀉;黃芩、黃連清泄里熱,厚腸止痢;萊菔子、檳榔消食化積,行滯消脹。伍以木香加強行氣化滯之效;甘草甘緩和中。本方對熱瀉、熱痢,不論有無表證,確有療效。如瀉屬虛寒者,本方不宜。
[來源]:《中國當代名醫(yī)驗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