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風引湯

風引湯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大黃  干姜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外臺》有“炙”字)  牡蠣各二兩(《千金》作“各三兩”,《外臺》牡蠣下有“熬

”字)  寒水石(《千金》作凝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本草綱目》紫石英附方引作“白石英”)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

  【主治】除熱癱癇。

  【方論選萃】

  明·趙以德:風者,外司厥陰,內屬肝木,上隸手經,下隸足經,中見少陽相火,所以風自內發(fā)者,由火熱而生也。風生必害中土,

土主四肢,土病則四末不用,聚液成痰。癱瘓者,以風邪挾痰于四肢故也;癇者,以風熱急其筋脈,內應于心主故也。由是二者,盡可用

此湯治之。首用大黃之寒、走而不止者瀉之,俾火退風息,凝痰掃去矣。復用干姜之熱、止而不走者何哉?前哲有云:大黃之推陳致新,

如將軍之戡定禍亂,然使將無監(jiān)軍,兵無向導,能獨成其功乎?夫一陰一陽之為道,故寒與熱相濟,行與止相須,然后寒者不慘,熱者不

酷,行者不疾,止者不停。所以大黃逐熱行滯,以通營衛(wèi)而利關節(jié),則必以干姜安之,桂枝導之,佐大黃之達四肢臟腑而不肆其峻快;不

然,將從諸藥石而下走矣。桂枝又散風木,干姜又能治血,祛風濕痹,去風毒痹,二者因得以相制為使。猶慮干姜之熱中,更以石膏、滑

石制之,稟清肅之金性,以制木救土,瀉陽明肺熱,解肌肉風痹也。陰水不足,火因妄動而生風,滿招損,自役其心,精神不守,非鎮(zhèn)重

之劑則不能安其神、益其水,故以寒水石補陰水,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牡蠣、龍骨斂精神、定魂魄、固根本也(《金匱玉函經二注

》)。

  明·徐彬:風邪內并,則火熱內生,五臟亢甚,迸歸入心,故以桂、甘、龍、牡通陽氣、安心腎為君;然厥陰風木與少陽相火同居,

火發(fā)必風生,風生必挾木勢侮其脾土,故脾氣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癱瘓,故用大黃以蕩滌風火濕熱之邪為臣;隨用干姜之止

而不行者以補之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濕,寒水石以助腎水之陰,紫石英以補心神之虛為使。故

大人、小兒風引驚癇皆主之。巢氏用治腳氣,以石性下達可勝濕熱,不使攻心也(《金匱要略論注》)。

  清·尤在涇:此下熱、清熱之劑,孫奇以為中風多從熱起,故特附于此歟?中有姜、桂、石、脂、龍、蠣者,蓋以澀馭泄,以熱監(jiān)寒

也。然亦猛劑,用者審之!(《金匱要略心典》)。

  清·汪紱:此治以風成驚,外有余則生熱者。重以鎮(zhèn)之,滑石靖三焦火,石膏靖肺胃火,寒水石靖心火,紫石英益心肝之血,白石脂

墜肺胃之痰,赤石脂去血中之瘀。風火動搖,重聽以鎮(zhèn)之。寒以蕩之,滑石、石膏、大黃,皆以蕩除邪熱。辛以補之,干姜、桂枝、石膏

、大黃,皆辛以補肝。酸以斂之,龍骨、牡蠣,皆澀而斂。甘以和之。要以去風除熱,而鎮(zhèn)安心神,則驚定矣。此證日數(shù)十發(fā),是急驚也

,故屬之外有余而宜鎮(zhèn)靜(《醫(yī)林纂要探源》)。

  清·陳元犀:大人中風牽引,小兒驚癇瘛疭,正火熱生風,五臟亢盛,及其歸迸入心,其治同也。此方用大黃為君,以蕩除風火熱濕

之邪,隨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補之,用桂枝、甘草以緩其勢,又用石藥之澀以堵其路。而石藥之中,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平其木,赤

、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濕,龍骨、牡蠣以斂其精神魂魄之紛馳,用寒水石以助腎之真陰不為陽光所爍,更用紫石英以補心神之虛,恐心不明

而十二經危也。明此以治入臟之風,游刃有余矣。后人以石藥過多而棄之,昧孰甚焉?。ā督饏T方歌括》)。

  【近代驗證】

  例一  殷品之治腰脊痠楚案(選自《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1年第5期)

  蕭某某,男,33歲。

  一診:腰脊痠楚,猶如火灼,有時走竄周身四肢。當其走竄它處時,腰背灼痛減輕,舌紅而鮮艷,脈浮滑而數(shù)。病延十三年,此系絡

脈空虛,風火為患,治以養(yǎng)血鎮(zhèn)肝清熱。擬《金匱》風引湯出入:

  大生地、京元參各12克  左牡蠣30克  花龍骨、靈磁石、寒水石、赤白石脂各15克  紫石英10克  大白芍、全當歸、炒黃芩各9克  生

石膏20克  生甘草3克。

  三劑。

  二診:服藥后,諸癥緩解,頗欲睡眠,佳象也。脈弦數(shù),舌尚紅,藥既中肯,再予前法續(xù)進:

  大生地24克  左牡蠣、生石膏各30克  花龍骨、靈磁石、寒水石、紫石英、赤白石脂各15克  川桂枝(后入)、粉甘草各3克  炒黃芩

、炒白芍、凈萸肉、野百合各9克。三劑。

  三診:投養(yǎng)血鎮(zhèn)肝清火之劑,走竄灼熱之勢已輕。肝為藏血之臟,陰血不足,則風火走竄,非鎮(zhèn)肝不足以遏其走竄之勢,非養(yǎng)血不足

以填其絡脈之虛,非清火不足以熄其灼熱之焰。再予前法續(xù)進:

  生地黃、花龍骨、全當歸、赤白石脂各12克  炒黃芩、炒赤芍、滁菊花各9克  生石膏、左牡蠣各30克  寒水石、紫石英、靈磁石各15

克  川桂枝3克。

  三劑。

  四診:以往遺泄后,周身走竄甚劇,腰部灼熱痠楚亦增。前昨二日遺泄,未見周身竄動,腰部灼熱痠楚亦不若前甚,仍予鎮(zhèn)肝熄風、

養(yǎng)血清熱:

  大生地、石決明各18克  生石膏24克  牡蠣30克  花龍骨、赤白石脂、紫白石英各15克  粉丹皮、炒黃芩、朱茯苓、滁菊花、大麥冬9

克。

  五劑。

  上方迭進十數(shù)劑,風火已媳,諸癥俱消。由于腰脊痠楚曾因跌撲所致,以后各診用祛瘀通絡為主,而獲全功。殷師曾云:“風引”,

意即中風抽掣牽引之謂,后世亦稱“搐搦”、“痙攣”,多由肝陽暴亢化風所致。本方重在清熱潛鎮(zhèn),收斂浮陽,實開后世治中風用潛鎮(zhèn)

之先河。后世王孟英、張伯龍、張山雷諸氏,對中風屬于內熱生風,氣火上升之病,恒常用潛鎮(zhèn)與滋填并進,實導源于本方。該病員雖證

非中風,而由火熱盛,肝風內動所致,與內風病機,實相一致,故可借本方加減治之。

  例二  楊天知治高血壓案(選自《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年9月號)

  姜某某,男,52歲,農民。1975年9月3日初診:素患高血壓病,半月前與人口角后,頭暈頭痛,煩躁易怒,有時感到左上肢抽動,唇

戰(zhàn)。面紅如醉,油亮發(fā)光,診斷為高血壓,服降壓西藥及鎮(zhèn)肝熄風湯、龍膽瀉肝湯、溫膽湯等方劑,消癥不減,血壓不降。舌質紅,苔黃

厚,脈弦滑,血壓170/100,治宜清熱瀉火,熄風潛陽。方用風引湯加上石決明、雙鉤各30克,5劑。9月15日二診,血壓140/85。上方連

服月余,血壓一直維持在三130~150/35~90之間。

  例三  楊天知治小兒舞蹈癥案(選自《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年9月號)

  王某某,男,11歲,學上,1976年1月15日初診:3個月前在學校上操,趕不上隊伍,手握筆不緊。繼而常擠眉弄眼,兩手亂動,提物

不緊,走路腿顫,某院診斷為小兒舞蹈癥,久治不效。今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神志不安,舌紅苔膩,脈象弦滑。服用風引湯5劑。20日二

診,走路較穩(wěn),余證同前,上方加防風、蟬衣、羌活,7劑。27日三診:上述癥狀均有好轉。守上方治療2月余痊愈。

  【按語】

  《外臺》引深師紫石湯方,與此方藥味相同,惟六石各八兩為異耳。六石同出一方,他處甚少見焉,其間不無深意。莫枚士之論,頗

能窺見其中堂奧。其謂:“考《本草》紫石,鎮(zhèn)心除邪,滑石利小腸除熱,赤石、白石亦分治心肺,但主泄利。赤白要之,赤入血分,白

入氣分,與二石英皆治驚悸也。寒水石、石膏、滑石皆除熱利小便,……蓋經意以紫石與滑石同用者,以紫石入血活心,滑石入氣治小腸

,一臟一腑之義也。二膏(指軟、硬石膏)治熱,二脂攻積,六石共為君;大黃、干姜,一泄一守為臣;龍骨、牡蠣,一入一斂為佐;桂

枝、甘草治驚悸為使。風引之病,既由于風,故方從桂枝來。引者,一緩一急之謂。緩故用龍、蠣之收,急故用姜、黃。風則生熱,故用

四石及大黃之寒以清之,熱則主痰,故用二脂、滑石以攻之,二脂承紫石來,二膏承滑石來;風性善壅逆,故用紫石之重以治逆,滑石之

利以治壅。此方之妙如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風引湯(方劑心得十講)焦樹德
“除熱癱癇”丨風引湯方義方證解析
解讀?風引湯及臨床運用
從七方十劑論風引湯
風引湯的合方思路與技巧、醫(yī)案驗案
【新提醒】中風——風引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