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孩子發(fā)熱,家長問我吃啥藥,一看舌苔白膩,告訴她屬于夏季感冒暑濕,沒有比較好成藥推薦,讓她去輸液吧。
后來家長不答應,說喝湯藥,我只好細問一下癥狀,有汗,發(fā)熱38.5度,昨日腹瀉一次,今天未便。
擬方子新加香薷飲去香薷加減
藿香佩蘭各10克,銀花15克,連翹10克,厚樸10克,白扁豆15克,滑石20克,甘草3克,抓一副,日三次口服
二診:抓好藥,家長又忘記放滑石,這下好了,滑石甘草本來六一散,可以清暑利濕,沒法只能湊合。
今天反饋體溫36.5顯然奏效,雖然沒有滑石。
另外反饋消化不佳,有腹脹感,汗不多(今天下午中雨)
再與保和丸加減:
蘇葉藿香各10克,連翹10克,萊菔子20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甘草3克,滑石20克,
2劑日一劑,
新加香薷飲出自暑溫初起,復感風寒。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心煩面赤,口渴,苔白,脈右洪大左反小者。
本患兒有汗,跟癥狀不太符合,因此去掉發(fā)汗香薷,改用藿香佩蘭平和之芳香化濁之品;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輕清疏解,扁豆花改白扁豆,加了六一散。沒想奏效迅速。
二診腹脹感覺,舌苔還是偏厚,考慮積食,再與保和丸消導善后。并且叮囑家長注意飲食。
吳瑭:“手太陰暑溫,如上條證,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飲主之。
吳鞠通自注:證如上條,指形似傷寒,右脈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而言。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實為異,故用香薷飲發(fā)暑邪之表也。按香薷辛溫芳香,能由肺之經(jīng)而達其絡。鮮扁豆花,凡花皆散。取其芳香而散,且保肺液,以花易豆者,惡其呆滯也,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為最,如無花時,用鮮扁豆皮,若再無此,用生扁豆皮。厚樸苦溫,能瀉實滿,厚樸皮也,雖走中焦,究系肺主皮毛,以皮從皮,不為治上犯中。若黃連甘草,純?nèi)焕锼帲畈〕跗?,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連翹、銀花,取其辛涼達肺經(jīng)之表,純從外走,不必走中也。溫病最忌辛溫,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濕,濕為陰邪,非溫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樸用辛溫,而余則佐以辛涼云。下文濕溫論中,不惟不忌辛溫,且用辛熱也。
而我理解新加香薷飲類似大青龍表里兩解之劑。大青龍麻黃桂枝生姜解表散寒,石膏淸里熱;而此香薷解表,銀花連翹清熱,厚樸燥濕除滿,扁豆花解暑,這里扁豆健脾祛濕。所以見到暑濕熱表不解,又見到內(nèi)熱可以考慮本方!
只是注意寒熱比例,大青龍表寒較重故而大劑量麻黃桂枝散寒,這里表邪較輕,單用香薷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