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女,30歲。2011年7月1日1診。
【主訴】雙膝皮膚大面積紅斑一周。患者一周前自覺低熱,隨即雙膝出現(xiàn)大面積紅斑,在某醫(yī)院西醫(yī)檢查血小板正常,診為過敏性紫癜,給予輸液治療。輸頭孢等藥后出現(xiàn)腹瀉,一日7-8次,胸脘不適,如被人用手抓緊一樣。因此前來要求中醫(yī)治療。現(xiàn)癥:雙膝紅斑各15x18cm,顏色深紅,皮膚灼熱,四肢關節(jié)疼痛,口渴,腹瀉一日7——8次,色深紅少苔,脈細。實驗室檢查:RF(-),ASO: 陽性, ESP:43mm/h
【中醫(yī)診斷】紫癜。
【辯證】血熱夾濕證
【治則】以清熱涼血化濕。用犀角地黃湯合三妙散加減。
【處方】水牛角30克 丹皮12克 赤芍30克 黃柏10克 川牛膝12克 蒼術(shù)30克 薏苡仁30克 羌活10克 獨活30克 茅根30克 紫草20克 茜草30克 白豆蔻10克 忍冬藤30克 7劑。
【復診】雙膝紅斑消退,四肢關節(jié)疼痛止。胃脘不適,饑而不欲飲食。實驗室檢查:ASO;(-),ESP:13mm抗鏈球菌溶血素0、紅細胞沉降率已恢復正常。用清化濕熱、健脾和胃、佐以涼血善后。
【處方】黃柏10克、薏苡仁30克 蒼術(shù)30克 忍冬藤30克 秦艽10克 獨活30克 黨參30克 半夏10克 砂仁10克 紫草10克 赤芍30克 廣藿香20克
按:患者雙膝大片紅斑,顏色深紅,灼熱,舌深紅少苔,是血熱之象,四肢關節(jié)酸痛、口渴、腹瀉、脈細是濕熱之癥。濕熱注于肌表經(jīng)絡則關節(jié)酸痛、脈細。濕熱旁流腸道,則腹瀉。此證濕熱具盛,濕與熱合,如油入面,膠結(jié)難解。清熱則助濕,化濕則助熱,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并且濕熱深入血份,治療頗為棘手。治以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犀角用水牛角代替,去生地黃滋膩礙濕之品;加紫草、茜草、茅根增強涼血清熱的作用;加忍冬藤、羌活、獨活、薏苡仁配合三妙散清熱通絡化濕;加白豆蔻運化中焦,化濕和胃。共湊清熱涼血、化濕通絡的功效。此病最容易復發(fā),故告誡患者多服善后之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