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女,47歲,1985年9月25日初診。
患者1952年產(chǎn)后三日,喝了不少的姜灑豬蹄湯,后來二便不通,腹脹如鼓。又延醫(yī)治療,二便不利,然從此腹感重墜而脹,小便失禁。曾經(jīng)中西醫(yī)藥多方治療無效。
【刻診】診見六脈沉細無力,面色光白,形體瘦削枯槁,精疲乏力,語音低微,自覺腰酸腿軟,膝下涼,食欲欠佳,身冷畏寒,不發(fā)熱,口不渴,胸腹脹氣,大便溏薄,小便不斷從尿道遺出,舌質淡紅,苔白滑。建議到醫(yī)院化驗.單為血色素6.5克,白細胞4400/mm3,中性63%,淋巴32%。尿蛋白少許,紅細胞(-),白細胞少許,上皮細胞少許。
【病因】患者產(chǎn)后瘀血停滯,百脈空虛,過食暴飲姜酒過盛,前醫(yī)誤治,必然導致脾胃損傷。又后天影響先天,久病必然導致腎虛氣化無權,開合不利、小便失禁。
【辯證】屬脾腎陽虛,氣化功能失調所致。
【治則】溫腎健脾,填精補髓,方擬桂附地黃丸加味。
【處方】熟地30克 山藥20克 茯苓18克 澤瀉12克 丹參12克 益智仁12克 肉桂12克 棗皮15克 白術15克 黨參24克 附片10克
【用法】水煎,日進一劑
【二診】連服四劑后,腹脹好轉,尿次減少,飲食增加??紤]病程較長,體質衰弱,改湯劑為丸劑。
【處方】熟地100克 山藥60克 茯苓30克 遠志30克 益智仁30克 補骨脂30克 紅參30克 白術30克 鹿角膠30克 棗皮30克 澤瀉20克 丹皮20克 肉桂20克 附片20克 五味子20克
【用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日三次,每次1丸,服完一料,精神氣色好轉,食欲增加,小便正常而獲痊愈。
【說明】 古謂不知而出為遺尿,知而不能忍為不禁。尿不禁,古人多主肺腎虛寒或脾腎陽虛。主治者診斷本案為脾腎陽虛,用桂附地黃丸為主方,本例病20年之久,且迭經(jīng)中西醫(yī)藥治療無效,別人一般常規(guī)方藥多已用過,久病腎虛,本方以補腎重在填精,如作以溫陽效力大大地增強了,何有不效之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