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66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于慎中方)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于慎中方)

【組成】 生白芍15~30g,炙甘草6~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

【功效主治】 通滯止痛。用于胃脘痛。

【方解】 胃脘痛可因致病因素不同,有寒凝、氣滯、熱郁、濕阻、氣虛、血瘀等多種見證,誘發(fā)因素亦較為復雜。臨床上以上述諸證兼夾者為多見。病機特點往往是寒熱虛實,諸證錯雜,氣滯血瘀,合而致病,使中焦樞機不利,胃氣失于通降,滯而為痛,故臨床癥狀突出表現(xiàn)為疼痛。疼痛為標,滯而失于通降為本,即所謂痛則必滯,滯甚痛愈重。治療當以通滯止痛為先。于師選用芍藥甘草湯,方中白芍柔肝緩肝,炙甘草甘緩調(diào)中,二藥相伍,緩急止痛。因肝以氣為用,柔緩則肝用自調(diào)而中氣調(diào)暢,所謂“治肝即可安胃也”。方中合金鈴子散,理氣散瘀,行滯止痛。兩方合用共奏緩急安胃,行滯止痛之功。再結合辨證,在該方基礎上加減治療。

【加減】

1.氣虛 胃脘隱痛,喜按,進食少量則痛緩,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苔白,脈弱。加太子參、黨參、炒白術、茯苓、山藥、砂仁、廣陳皮、黃芪等。

2.陽虛 胃痛喜暖喜按,得食則緩,泛逆清水,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弱,加黃芪建中湯;痛甚者,可加良附丸以增強散寒止痛之力,若伴腹痛泄瀉,加理中湯;若陰寒內(nèi)盛,脘腹痛劇,嘔不能食,痛不可近,手足逆冷,脈象沉伏,加大建中湯;寒甚者可酌加制附子、肉桂等。

3.陰虛 胃痛如灼,嘈雜似饑,形瘦食少,口燥便干,舌紅少津或有裂紋,脈細數(shù)。酌加甘寒之品,稍加益氣、調(diào)氣之藥,如北沙參、石斛、麥冬、烏梅、生地、玉竹、太子參、山藥、佛手、玫瑰花等。

4.氣滯 凡痛發(fā)于情志不暢,憂郁惱怒之后,癥見胃脘脹悶,攻撐作痛,牽及兩脅,噯氣,脈弦者,宜選加郁金、香附、青皮、佛手、木香、陳皮、柴胡等,并注意配伍柔肝酸泄之木瓜、當歸等;若氣郁化火,痛勢急迫,嘈雜反酸,煩躁易怒,口苦,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shù),加梔子、香附、枳殼、黃連、青皮、蒲公英、黃芩,并稍佐吳茱萸。

5.食滯 痞脹而痛,拒按,噯腐吞酸,舌苔厚膩,脈滑者,加檳榔、炒三仙、萊菔子、枳實、雞內(nèi)金;如素體脾胃虛弱,復加食滯者,當消補兼施,選加香砂枳術丸。

6.濕滯 脘痛痞悶,惡心泛逆,嘔吐涎沫,身重倦怠,舌苔白滑,脈濡者,宜加半夏、陳皮、茯苓、白蔻仁、藿香、蒼術、砂仁等,亦可加平胃散。

7.血瘀 多為素有胃痛宿疾,癥見脘痛如刀割,或如針刺,部位固定,夜間痛甚,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合入丹參飲,或失笑散,或加血竭,如兼有出血者,可加三七、白及、茜草、云南白藥等活血止血之品。

另外,如兼有外感表證,癥見惡寒,身熱,頭身疼痛者,合香蘇飲并加生姜以疏表;吐酸者加煅瓦楞子、烏賊骨;胃虛有熱,呃逆嘔吐,舌苔薄黃,脈虛數(shù)者,加橘皮竹茹湯,并酌加枇杷葉、生姜、清半夏等。

【驗案】 王某,女性,70歲。1982年5月18日初診。胃脘痛間斷發(fā)作10年,經(jīng)多方治療,仍有反復。近1個月來胃脘隱隱作痛,食后為著,納差,口舌干燥,欲冷飲,大便干燥,手足心熱,舌質(zhì)紅少苔,舌邊有瘀斑,脈細數(shù)。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于師辨證為胃陰不足兼夾瘀血,治以滋陰養(yǎng)胃、活血止痛。處方:基本方加生地黃、麥冬、石斛、沙參、丹參、丹皮、五靈脂。3劑后疼痛減輕,6劑痛止,胃納轉佳。囑逐漸增加每餐飲食,以充養(yǎng)胃氣,避免食用辛辣煎炸食物。上方加減調(diào)理月余而愈。隨訪6年未復發(fā)。

【方源】 孫健民,馬麗亞.于慎中治療胃脘痛經(jīng)驗.山西中醫(yī),1994,10(3):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胃痛基本方(附加減) [組成...
徐景藩 胃脘痞脹隱痛
脾胃病證治徐景藩
胃脘痛屢試屢效方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名醫(yī)名方·驗方
中藥香附的介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