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某,男,29歲,鄭州人。有3年慢性膀胱炎、慢性尿道炎病史,近因病友介紹前來診治。刻診:小便不暢,尿道陰莖困重,陰部怕冷,尿后粘液點滴不除,小腹拘急不舒,頭沉頭蒙,口膩不利,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辨為寒痰蘊結(jié)證,治當燥濕化痰,溫化陽氣,給予真武湯、二陳湯與萆薢分清飲合方加味,茯苓10g,白芍10g,白術(shù)6g,附子5g,半夏15g,陳皮15g,生姜7片,烏梅2g,益智仁12g,川萆薢12g,石菖蒲12g,烏藥12g,炙甘草5g。6劑,第1次煎40分鐘,第2次煎20分鐘,合并藥液,每日1劑,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診:小便不暢好轉(zhuǎn),以前方6劑。
三診:尿道陰莖困重好轉(zhuǎn),以前方6劑。
四診:小便通暢,仍陰部怕冷,以前方變附子為生附子為9g,6劑。
五診:陰部怕冷基本消除,仍有尿道陰莖困重,以前方變白術(shù)為10g,石菖蒲為15g,6劑。
六診:尿后粘液點滴不除基本消除,以前方6劑。
七診:諸證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療20余劑,諸證悉除。隨訪1年,一切尚好。
用方體會:根據(jù)尿道陰莖困重辨為痰濕,再根據(jù)尿后粘液點滴不除辨為痰濁,因陰部怕冷、苔白膩辨為寒痰,以此辨為寒痰蘊結(jié)證。方以真武湯溫陽化濕;以二陳湯燥濕化痰,行氣和中;以萆薢分清飲溫陽化濁分清,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