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jì)療
疔腫犯之重發(fā)方
以青羊糞一升。用水二升。漬少時(shí)。煮兩沸。絞
取汁一升。
頓服。無(wú)所忌。
又方
(出
肘后方)以
鹿角燒作灰。三年大醋和。刺破四畔敷上。則大良。
又方
(出肘后方)以
馬兜鈴搗根。以
蜘蛛網(wǎng)裹之敷瘡。少時(shí)根自出。
又方
(出肘后方)以燒
鐵針若釵。烙燼瘡根。無(wú)有不應(yīng)手瘥者。療背彌驗(yàn)。
又方
(出肘后方)用顛頭二枚。
蜘蛛短腳黑者好。二物并先取
陰干。彌精緋方寸。倒須棘刺二七枚。蜂窠蜂窠和已噤者。折齒灌之入咽。即其顛、蜘蛛無(wú)干者。濕用亦得。一無(wú)
禁忌。
又方
(出肘后方)取戶邊蜘蛛搗。以醋和。先挑四畔。令血出根稍露。用藥涂。干即易。從旦至午后。拔根出
又方
(出
圣惠方)取
柳枝葉煎汁涂之神效。一方細(xì)銼。水五斗。煮取三斗。去滓。煎如餳。刺破涂之。
又方
(出肘后方)防毒瓦斯入心。常飲
枸杞汁。至瘥。
又方治疔腫。
用白犬血涂立愈。及手指赤。隨月生死。煮苦酒沸。以生薤一把內(nèi)中。熟出以敷之。即愈。
治
疔瘡方
用九月九日采
芙蓉花葉陰干。研細(xì)。如遇有瘡兒。用井水調(diào)。銀釵打
成膏。濃紙攤貼瘡上。過(guò)周
治疔瘡方
用多年墻內(nèi)或泥土中銹釘。洗凈。以灰火內(nèi)入醋內(nèi)淬。待冷。用刀刮釘銹。又于火內(nèi)紅入醋淬。仍前刮末。再三如此淬。刮末用紗帛細(xì)羅包裹。遇人有此證。略將瘡口撥開。挑
露蜂房散 (出圣惠方)
治疔腫。
露蜂房亂發(fā)
蛇蛻棘針(各三兩一方用
皂莢刺代)上以緋帛裹。于熨斗內(nèi)燒灰。細(xì)研為四片。
棘針散 (出肘后方)
治疔腫
內(nèi)消。
棘針(倒勾多年者三十二枚)
大豆黃(生用四十枚)緋頭(三條每條闊一寸)亂發(fā)(如
雞子炭火燒令煙一團(tuán)。必以上陳者。
治疔腫病疽瘡
(出
本草)以
赤翅蜂燒令黑。和油涂之。
療疔腫
(出本草)用
白姜石末。和雞子清敷之。疔自出。
治疔腫
(出本草)用
苦苣折取莖中白汁敷之。疔腫出根。又方以苦苣搗汁。敷疔瘡殊驗(yàn)。青苗陰干。以備冬月
治疔瘡
(出本草)以
蜆子活浸取汁。洗瘡口。以糟煮蜆食之。
治疔瘡
(出本草)以白狗屎水絞。取汁服之。
治疔腫
惡瘡 (出本草)用銅礦石末。敷瘡上良。
治疔腫
(出本草)以
槐葉煎湯服。皮莖同用。
治疔腫
(出本草)搗茺蔚莖敷之。仍服其汁。使疔腫毒內(nèi)消。及治諸毒腫。服之亦效。一方用子。
破疔腫開
(出本草)以新人屎封之。一日根爛。
療疔腫惡瘡
骨疽 (出本草)以
蝮蛇皮作灰。敷之。
治疔腫瘡
(出本草)以前藥為細(xì)末。用清油調(diào)。涂之瘡口內(nèi)。立效。
又方
以
拔毒散。
水煎服。
又
神效方 千
金草(四兩)明礬(五錢)
乳香(一兩)上為末。酒調(diào)下一錢。
出汗為度。
又方治緩疔。
兩尖(一兩系
兩頭尖)
巴豆(四個(gè))上為細(xì)末。貼瘡上。紙封。
又方治冷疔瘡。
青靛(一兩)明礬(七錢)上為末。
井花水調(diào)服五錢。仍飲熱蔥湯一盞。被蓋汗出即愈。
治赤根疔
(出
千金方)熬白粉冬黑蜜和。敷之良。
治一切疔瘡
(出本草)以燒為末。和臘月豬脂。敷之。
治疔瘡方
櫻桃者用佛掌花根蜜姜三件。研汁服。用天茄藥系瘡口上。
連珠者用鴨腳青、蕪蘇研。糖水
治疔瘡方
用
荔枝或三個(gè)。或五個(gè)。
不用雙。復(fù)用狗食過(guò)米糞。淘凈為末。復(fù)用
糯米濃粥。一處研搗成
又方治疔瘡。
凡黑者中央凹。四畔黑腫。用頭發(fā)繩扎住。將尖葉
薜荔葉搗細(xì)取汁。和蜜調(diào)一盞服之。又
又方治
水疔。瘡色黃黑。
麻木不疼。
用刀刺四畔。將柜樹根經(jīng)行路者取二尺許。去皮搗細(xì)。井花水調(diào)一盞服。待瀉。用三角銀
又方治冷疔瘡。
用生
烏頭切片。醋熬成膏子涂瘡上。絹帛貼。次日去絹。
疔根自出。
又方治疔瘡。
取未結(jié)子柜樹根細(xì)嫩者洗凈。去黑皮。取
白皮擂細(xì)。以無(wú)灰生酒調(diào)開。濾去滓。用藥吞下解
奪命丹治一切疔腫。
血竭(一錢)
蟾酥銅綠明礬
朱砂輕粉大黃(各半錢)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
麝香(為丸。如雞
走馬丹 朱砂輕粉
粉霜金腳信
雄黃蟾酥
百草霜 又方治一切疔腫。
斑蝥(不去翅足不可用多多則結(jié)頂藥不能入)
僵蠶麻蟲(
蒼耳內(nèi)者炒)
磁石仙人髓蒼敷至午前
立馬回疔奪命散治疔瘡、
咽喉乳鵝腫痛、
喉痹大效。
牡蠣當(dāng)歸牛蒡子白僵蠶(各五錢)大黃(一兩)上每五錢。用青石磨刀水酒各一盞
又方治一切疔腫。
麻蟲江茶僵蠶上為末。用蜜水調(diào)。敷上。
二烏散 (出
永類鈐方)
治
發(fā)背、蜂窩疔瘡、
便毒等癥。
川烏草烏(各一個(gè))上將新瓦一個(gè)。汲新水一桶。將
川烏頭、
草烏頭并瓦。俱浸于水桶內(nèi)挑藥。用雞翎
又方治一切疔腫。
用楊樹上大烏殼硬蟲?;虻厣闲录S納泥堆中者亦得?;钫呷?lái)。用蜜浸待死。將新瓦上灰
又方
用麻樹蟲燒灰為末。用
麻油調(diào)敷。即愈。
又方
用
田螺一個(gè)。以好冰腦二片。放在螺內(nèi)化為水。點(diǎn)瘡上。
又方
用南墻上朝陽(yáng)
螺螄殼。用手捏易碎者。又用田中活螄。去靨搗爛。丸如
蘿卜子大。遇瘡。放一粒在內(nèi)。
又方
先用針刺周遭令出紫血。次用
海螵蛸、
脊骨為末。摻于刺破處。其疔自出
又方
用江茹放銅青在內(nèi)。實(shí)
時(shí)化水。將瓦器藏之。必用銀簪頭點(diǎn)。
治疔
走黃打滾將死者方。
牡蠣大黃
山梔子金銀花地骨皮牛蒡子
連翹木通乳香
沒藥皂角刺栝蔞
治魚
臍疔瘡
疼痛不可忍方。
(出圣惠方)淘河舌(一枚)
天南星(一分)
肉桂(一分去粗皮)
砒霜(半錢)朱砂(一分)巴豆(五枚)丸。如
綠豆大。一
青金錠子 銅綠(三錢)青礬(真者)輕粉
白丁香(真者)苦
葶藶(凈洗各一錢研細(xì))片腦麝香(如麻黃粗。加砒一錢去砒加枯般錠。免下知。
圣授奪命丹 五倍子(槌碎洗凈三兩重)
山慈菇(去皮焙干二兩重即紅金橙花根)川墨(
燒存性一兩)續(xù)一兩即大靛子)另研細(xì)令勻。卻用公實(shí)?;虬胪?、或一丸藥日用端午、
重陽(yáng)、金石砒毒。疫死牛
冒寒暑。
熱毒上攻化涂之。又磨化半水磨化涂之。男子打
折傷死。但心頭
芫花根膏 (出圣惠方)
治魚臍疔瘡久療不瘥。
芫花根(二兩)
豬牙皂莢(五梃)
白礬(二兩燒令汁細(xì)研)
黑豆(
三合)上用醋一斗。先洗入白礬末攪令
治魚臍疔瘡
(出危氏方)
絲瓜葉(即
虞刺葉)連須蔥
韭菜上入石缽內(nèi)。搗爛如泥。以酒和服。以滓貼
腋下。如病用布倒則難救矣。
奪命丹
朱砂(半錢)干胭脂(一分)蟾酥上為末。每服一錢。用帶根蔥一根。破開將藥放入。用馬丹。治
又方
(出千金方)以臘月魚頭灰和發(fā)灰
等分。以雞溏屎和。敷上。此瘡見之。甚可即能殺人。一方不用發(fā)灰
又方
以寒食餳敷之良。硬者燒灰涂貼。即瘥。
治魚
臍瘡頭白似腫痛不可忍者。
(出圣惠方)先以針刺瘡四畔作孔。搗
白苣取汁。滴著瘡孔內(nèi)。一方用
白芷。
崔氏療魚臍毒瘡腫方
(出千金方)凡瘡初生之時(shí)。頭白如
黍米許大。當(dāng)中黑如蟻。四畔赤。似潰不潰。雖至潰破膿出。回轉(zhuǎn)還滿。疼痛不止者。便是其候即得膿出。止痛消腫。慎口與患疔瘡腫同。必至瘥。莫浪雜犯
又方治魚臍毒腫。
(出崔氏方)取
瞿麥和生油熟搗。涂之亦佳。
治魚眼睛疔方
魚睛瘡難醫(yī)治?;饍?nèi)燒礬上面攤。寒食面糊
敷貼之。無(wú)膿抽腫可完全。
治魚臍疔瘡如黑豆色者。以
大針。針瘡四邊、兼中央。
(出圣惠方)用臘
豬頭一枚燒灰。搗為散。以雞子清調(diào)勻。敷瘡上。日三易之。
蟾酥錠子 蟾酥(不以多少)
八角兒(四個(gè))粉霜(少許)雄黃(少許)麝香(少許)巴豆(一個(gè)去皮)有患瘡者。先用不須下藥。如不未使新針刺之。下瘡口效。如是冷水。如瘡更不兒窠三個(gè)。用楊
酒煎散治疔瘡。
赤烏根水
柳根水楊梅根蔥頭根
紅內(nèi)消香白芷(各等分)上
銼散酒煎。旋入通明
通
利藥 黑牽牛(炒一兩)巴豆(十五個(gè)
去油)大黃(五個(gè)生用)上為末。米
糊丸如綠豆大。初服七人
虛實(shí)與服
大通藥
芫花巴豆大黃
荊芥(各等分生用)上銼散。
白水煎一沸。便濾過(guò)??招姆?。可留藥滓
連翹散瀉后用此。
用
小蒜五月五日采者上、食之。不可常食。
治疔瘡方
用
蜣螂安盞內(nèi)。以濃米泔半盞在內(nèi)。以火逼之。蟲熱吃泔。及困死。取腹中
白肉。新瓦上焙瘡上益篤大作
貝母散 (出鮑氏方)
治
馬疔。
穿山甲(燒存性)
貝母(等分)上為末。酒調(diào)下三四服。隨用前藥下惡物。用小刀子取出
治疔瘡
奪命散 (出保命集)烏頭尖
附子底蝎梢雄黃(各一錢)
蜈蚣(一對(duì))砂粉霜輕粉
麝香乳香(各入于內(nèi)。以
拔毒散
(出
楊氏家藏方)
治十腫疔瘡毒瓦斯。結(jié)硬如石。痛不可忍。
鉛白霜
膽礬粉霜砂朱砂(少別研上
五味各一錢)蜈蚣(一條炙)上件研為細(xì)末。先用針挑令血出。入藥一字在內(nèi)。上用
醋煮面糊貼之。一日其根潰出。立愈
又方
(出永類鈐方)用
紫花地丁草擂水洗。極有效。元朝
脫脫丞相疔方。
太醫(yī)院抄本未用他藥。先服硝
黃湯。利動(dòng)毒瓦斯。若虛老人。卻宜斟酌。
樸硝(明煮熬成牙硝二錢)大黃(生用半兩)荊芥黑牽牛(炒各半兩)
甘草節(jié)(四錢)上
疔腫
陰證。脈沉
四肢冷。瘡不發(fā)。
(出永類鈐方)用
五香散除大黃。加蒼耳、蓮肉、
酸棗仁、
藿香、
茯苓、黃、肉桂、當(dāng)歸、
防風(fēng)、白芷、
嘔逆腹脹腎經(jīng) 疔瘡
陽(yáng)證潮熱。心間煩亂?;虬l(fā)
譫語(yǔ)。
六脈洪大。
(出永類鈐方)用五香散。熱不退而渴。用
不二散。
蛇床子、
生大黃作末。冷酒或冷水調(diào)二錢。止二服。使
主疔瘡
(出本草)以斷罐草。合白牙、堇菜、青苔、
半夏、地骨皮、蜂窩、小兒發(fā)、緋帛。并等分作灰。五
治
溪毒疔腫
用狗屎和臘月豬脂。敷之疔根出。
救生丹 專治諸腫疔瘡。眼內(nèi)火光出。
昏迷不醒。
用一丸研細(xì)。放
舌中汗出效。三月辰日采生
桑黃荊葉。用竹針穿成孔。用紙裹。風(fēng)內(nèi)陰干。如用
救生散 (服前救生丹卻用此藥外敷瘡上)用荊桑二藥。同為細(xì)末一錢。胡桃肉一個(gè)。生人腦半錢。雄黃半錢。大黃半錢。砂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