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夫
熱病毒瓦斯盛時(shí)。心胸
煩躁。多服冷藥。及過于轉(zhuǎn)瀉?;蝻?a title="醫(yī)學(xué)百科:水過多" target="_blank" rel="summary">水過多。水停
心下。傷于胃口。病折以后。熱勢既退。脾胃乃虛。不能摧伏
五谷。故不思飲食也。
方
人參散 (出
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
胃虛。不思飲食。脅下有氣。腹肚不調(diào)。
人參(一兩
去蘆頭)
枳殼(
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炙微赤銼)黃(銼各半兩)沉香(一兩)濃樸(二兩去粗皮涂去
姜汁炙令香熟)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
溫服。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
胃氣虛。
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白術(shù)(一兩)
麥門冬(
去心)
前胡(去蘆頭)桂心
白芍藥當(dāng)歸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黃(銼)人參(去蘆頭各三分)
白茯苓陳
橘皮(湯浸去白瓤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
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丁香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
胃氣不和。不思飲食。宜服溫中和氣。
丁香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
木香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胃氣虛冷。痰滯不思飲食。
白茯苓人參(去蘆頭)
柴胡(去苗)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枇杷葉(拭
去毛炙令微黃)濃樸(去粗皮涂
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草豆蔻(一分去皮)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胃氣虛。
四肢乏力。
骨節(jié)煩疼。
口干舌苦
。不思飲食。
黃(銼)人參(去蘆頭)白茯苓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煨用皮)白術(shù)(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五味子(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人參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胃虛冷。不思飲食。
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兩)白術(shù)木香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五味子(一分)上為末。煮棗肉和丸如
梧桐子大。每
服食前。姜湯送下二十丸。
草豆蔻丸 (出圣惠方)
治熱病后。脾胃虛冷。不思飲食。
草豆蔻(去皮)當(dāng)歸(銼微炒各一兩)白術(shù)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銼)
高良姜(銼)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黃(三分銼)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次焙干微炒)上為細(xì)末。以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送下三十丸。
參桔丸 (出指南方)
治
脾虛發(fā)熱。
人參
桔梗(各半兩)
陳皮(三兩)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米飲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