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路上不斷成長一路反思
---讀書演講稿
長青小學 喬杰
一個人要不斷的取得進步,逐漸成長起來,“自我反思”卻是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知道,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失誤,但最大的失誤就是不會自主地或不懂得去反思。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失誤在哪里,思維長期處于迷茫的蒙蒙之中。我們再來反思“為什么學生作業(yè)中老是范同樣的錯誤?”其實這與學生是否自我反思錯因及總結也有很大的關系。教育家葉瀾說:“一人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這話挺有道理,如果能堅持三年以上自主地反思,我想最起碼也能成為“明師”。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通過反思,能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一個個“陌生的我”、“丑陋的我”、“殘缺的我”;通過反思,促使自身尋師求教,書海尋寶,不斷實現(xiàn)自我專業(yè)的更快發(fā)展。走在“反思”的成長路上,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變得豐韻,不在象從前一樣那么的骨感。如何提升“教學反思”的實效,促進自我專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問題,成了我們共同探討與交流的話題。于此為機,談談自己寫“教學反思”的一些星星點點的做法或感悟,以求同行指正。
一 明白“思什么”,是反思的第一站
“無從下手”的感覺,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真正要自己反思時,真是不
知從何思起。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無從下手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還沒有弄清楚自己可以從哪里方面去反思?或者說沒有很明確的反思的“問題”。寫教學反思,我想應明白“思什么”的問題。作為數(shù)學學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教師自身方面:
如自身課堂語言的提煉怎么樣?是否運好自己的語言與教態(tài)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課堂設問的效果如何?是否處理好了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合作學習的實效如何?教學節(jié)奏把握的怎樣?課堂板書設計是否突出重難點,是否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課堂是否營造了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情緒,還是板著面一直利用自己的權威迫著學生學習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反思,通過反思,不斷的提升自己教學基本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情商,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興趣率。
(2)學生學習狀況方面:
我們先來反思這個問題:“如何評一堂課?”每人有每個人的觀點,可以求同存異。“以學論教,以學定教”從中我們可以明白一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來組織教學,評課也應側重于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評價,而今可能過于偏向對教師教學設計及基本功方面的評價。據(jù)此,我們應加重從學習學習狀況方面的進行反思,形成一個先從生為主體,以生論教,以學定教的思維習慣。努力改掉“趕鴨式”的容器式教學,努力做到“心中有生”,因此教學時多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梢詮哪男┓矫鎭黻P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呢?比如課堂學生中學習的情趣狀況如何?學生的主動性及參與度如何?學生是否真正的獨立思考過及討論的效果如何?學生此時學習有哪些困惑?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及教師對學生閃光點的評價,學生的思維是否深入還是只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基礎上等等。吃準了學生,教師才能喂飽自己,教學才能省時高效。
(3)知識點教學及能力培養(yǎng)方面
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兩條基本的主線:一是知識教學主線;二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主線;兩者宛如天平的左右盤,教師猶如天平中的游標,只有游標處于恰當位置,天平才能達到平衡。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是數(shù)學學習的靈魂所在,知識教學與思維培養(yǎng)一舉并重,這樣即立足了現(xiàn)實,又著眼了未來。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首先教師就應充分的理解與抓住“知識的本質”,我們才能較好反思學生對知識本質理解的現(xiàn)狀及如何找準最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對知識深入的理解。其次,反思知識點教學中,思考是否立足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過程中是否給學生較為充足的觀察、思考、操作、交流及自我概括的時間與空間,課堂小結中,是否利用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反思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采用了哪些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推導知識的?練習過程中如何更有效的強化“對比”讓學生進行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等等。
反思中,我們緊緊抓住“學生”這根弦進行反思,才能最現(xiàn)實最真實的反應我們“教師”教學中“廬山真面目”,通過反思,拔開迷霧,看清尋找自我內心深處的“廬山真面目”。以上是一些微觀教學行為上的反思。當然我們還可以對課堂整體狀況進行反思:學習目標達成了沒有?課堂最精彩的片段是什么?什么時候感覺與學生最親密?如果重新上這一課將如何改進?
教學反思內容是寬泛的,課堂教學前前后后發(fā)生的,存在的都可以寫。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1)記成功之處;(2)記“敗筆”之處;(3)記教學機智;(4)記學生見解;(5)記再教設計。
二 強化“問題意識”,為反思導航
科學界有句名言:一個沒有“問題”的科學家一定有問題,甚至這樣的科研生命也就結束了。學生亦是如此,“問題意識”強的學生,思維積極而活躍,學得更為清楚明白。做教師的也是一樣。常有“問題”的老師,才是能夠通過個人奮斗不斷提升的教師。再看看我們身邊的一些名師或特級教師,之所以能較快地成長起來,我想,他們成長路上一定是一個十分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問題意識”的,因此,強化自身的“問題意識”做一個“有問題”的老師,是我們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的第一要務。沒有問題,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的教學行為是迷茫的,無方向的,從而失去提升自我的機會,更象一只無翅的鳥兒,只能徘徊于地面,永遠找不到飛翔(思考)的快樂。
如何來強化自己的“問題意識”呢?
(1)要善于“捕捉問題”。在我們日常教學當中,腦中常常出現(xiàn)“轉瞬即逝”的問題,常常被我們忽視。當問題從我們腦海中一閃而過時,我們就要有一雙捕捉問題的眼睛,及時將問題提練出來,并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根椐問題進行反思。當我們閱讀之時或生活之時,帶著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我想自己的問題意識也就不斷地得到強化與提升,為我們的反思與成長,指明了思考及努力的方向;
(2)要善于“以小見大”。從我們的日常學習中或教學之中捕捉細微的有實用價值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進行反思。從某一小的切入點入手進行觀察思考,并結合課程理念進行對比反思,以此尋找“理論支撐”。這樣的反思,更有指導實踐,對提高教學效果意義更大。一句話,時時保持一顆謙虛而敏感的發(fā)現(xiàn)問題之心,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我們選擇研究的問題要注意不能貪大,要學會“小題大做”。
平常時候對以上兩點做好個人的自身修練,我想,反思就不會有無從下手之感了。
三 明確注意事項,是反思質量的保證。
教學反思,其實是用心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自覺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用文字認真地把自己的感悟、感受、感想記錄下來,有意識的形成自己的概念或結論或策略。因此寫作時,我感覺應注意如下幾點:
(1)找準反思的切入點。找出最有針對性突出性的問題來反思,避免“淺”敘(記教學流水帳的,不癢不痛,沒有自己觀點成份或原因分析的那種),同時反思的問題不要過大,不然,難于做到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新穎性地反思。
(2)反思要真情實感。如何做到有真實性。我們帶著問題去進行自我課堂實踐,課后通過課堂觀察與分析進行反思,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進行自我思考。這樣的反思是最有效最真實的。要實事求是地進行反思,更不能無病呻吟。只有做到真情實感,對自己成長才能取到促進作用。
(3)反思時要尋求“理念支撐”。當我們在敘述案例時分析原因時,我們要與課程理論的精神作為支撐。在理論的支撐下開展反思,同時有意識地帶著問題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借助反思的問題尋找理論支撐可以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4)反思貴在及時與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此撇唤?jīng)意間,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5)定好“題眼”與子標題,思考好結構。初步成形后,自己不斷的閱讀與修改。(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要自己不斷地去修改)
四 反思案例交流:(略)
五 反思路上的暮然回首
無數(shù)的實踐證明,大凡在工作中能夠做出一些成績的或者說是比較成功的老師,他們都是比較善于反思的教師。走在反思的成長路上,或許我們走了許多渾然不覺的“岔路”,擺脫困境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斷地“教學反思”。我們曾經(jīng)的迷茫,或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原故,跳出心中的那座迷霧的“廬山”,仰望蒼天,碧藍無云,自信走在反思的成長路上,攜手共進,一起與“明師”來個零距離的親密接觸。暮然回首,千百度尋找的那個曾經(jīng)“陌生的我”、“丑陋的我”、“殘缺的我”早巳不在燈火斕之下。
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
----演講稿
長青小學劉曉霞
一個好教師的標準是什么呢?我認為首先要愛崗敬業(yè),熱愛學生,能夠為人師表。其次善于學習,具有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良好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教師必須具有,包括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實施的能力和學生學業(yè)檢查評價的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在一定的限度內,教學的有效性是與教師所掌握的本體性知識呈遞增關系,因此豐富的學科知識是一個好老師的必要條件。熟練的教學技巧,良好的教學能力等,善于控制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活動能順利完成。在課堂上善于運用導入技巧、講解技巧、提問技巧、變化技巧等等。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具有強大的精神力的,具有熱情與溫暖人的力量。理解學生的人格差異們并能夠因材施教,在課堂上用生動的教學去感染學生,深諳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解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善于溝通,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的發(fā)展。
創(chuàng)造積極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交往和自我激勵,善于反思不斷評估自己和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再次,要充滿愛心、寬容心、責任心。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道德的典范,更是愛心的化身。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愛生是教師應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一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就是得到了贊許,表揚和獎勵。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做教師的心胸要開闊,能善解人意,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用寬容的心懷包容每一個學生,對后進生尤其如此。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如果老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進行多方面的鼓勵,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起自信心,積極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之處,他們的亮點也會越來越大。教師的責任心主要表現(xiàn)在教書育人上,除了對學生負責以外,也得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對集體負責。通過自由競選班干部,適當?shù)匕咽虑榻唤o學生做,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以信任的民主管理方式營造團結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感。
以上是我對好教師的一點看粗淺的認識,“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如同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