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下痢鑒別診斷
(文章來源:豬業(yè)科學)
仔豬下痢長期困擾著養(yǎng)豬生產者,也是引起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jù)調查 :因下痢死亡的仔豬占仔豬死亡總數(shù)的 39.8%,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嚴重危害。仔豬下痢除了導致死亡外,還可導致仔豬生長緩慢、生長發(fā)育停滯(所謂的僵豬),大大降低養(yǎng)豬場的經濟效益。
仔豬下痢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但尤以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多發(fā)。引起仔豬下痢的原因很多,對于不同的豬場,因為仔豬下痢發(fā)病原因不同,在防治仔豬下痢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不分析病因,遇到仔豬下痢就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往往達不到治療效果。
目前,養(yǎng)豬場的仔豬下痢歸納起來有生理性下痢、營養(yǎng)性下痢、應激性下痢、母乳中脂肪含量過高引起的仔豬下痢以及病原性下痢 5種。而病原性下痢又因病原性質的不同,分為病毒性下痢、細菌性下痢和寄生蟲性下痢 3 種,見圖 1。
1 生理性下痢
14 日齡以內的仔豬因生理性胃酸分泌不足 pH5 ~ 7,不但不利于胃內消化酶的作用,而且還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長。此階段如果母乳分泌不足而添加教槽料時,要選用利于仔豬消化吸收的飼料,否則會造成生理性下痢。
鑒別要點 :1)發(fā)病豬的日齡常在14 日齡以內 ;2)母豬乳汁偏少 ;3)教槽料品質差;4)如果無病原繼發(fā)感染,死亡率低。
2 營養(yǎng)性下痢
1)消化酶不足,如乳糖酶不足,仔豬吃的乳汁中乳糖分解不完全 ;或胰蛋白酶不足,飼料中蛋白 / 脂肪如果含量過高,食物通過腸道速度太快,造成下痢。
2)飼料顆粒太粗,仔豬食后消化、吸收不好,造成下痢。
3)飼料中維生素(如 B1、B6、泛酸、葉酸)缺乏,或礦物質(如鐵、鋅)缺乏,鉀含量過高。
鑒別要點 :1)糞便顏色發(fā)黃 ;2)糞中帶酸味 ;3)仔豬貧血 ;4)產奶量高的母豬所產的仔豬斷奶后下痢多,產奶量低的母豬所產的仔豬斷奶后下痢少。
3 應激性下痢
1)仔豬斷奶后采食粉料或顆粒料造成斷奶應激 ;
2)保育舍環(huán)境溫度低(尤其在冬季和春季),引起低溫應激 ;
3)為保溫密閉豬舍,造成舍內氨氣濃度過高,氨氣刺激 ;
4)藥物和疫苗注射引起的應激。
以上這些應激因素刺激豬只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又使血液中的糖皮質激素濃度升高,進而促進分解代謝,阻礙某些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抑制免疫反應,使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同時干擾胃腸機能,引起下痢。
鑒別要點 :1)不同體重大小、各階段的豬只均可發(fā)生應激性下痢,因受應激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 ;2)豬只在轉群或換料前糞便正常,但當轉群或換料后很快出現(xiàn)下痢 ;3)應激性下痢的糞便顏色大多為灰白色;4)體溫一般正常。
4 母乳中脂肪含量過高引起的仔豬下痢
因哺乳母豬飼料中蛋白質 / 脂肪含量過高,母豬分泌的乳汁中脂肪含量過高,仔豬消化吸收不了,造成下痢,有的又稱脂肪性下痢。
鑒別要點 :1)往往母豬過肥 ;2)同窩仔豬中個體大的下痢嚴重,但下痢仔豬的精神和食欲正常;3)糞便為白色稀糞,表面發(fā)亮、黏稠、水不易沖走。
5 病原性下痢
1)細菌性下痢,常見的有 :①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 ;②魏氏梭菌引起的仔豬紅痢 ;③螺旋體引起的豬血痢 ;④沙門氏菌引起的仔豬副傷寒等。
2)病毒性下痢,目前我國流行的病毒性腹瀉主要有 :①豬傳染性胃腸炎(TGE);②豬流行性腹瀉(PED);③豬輪狀病毒?。≒V)等。
3)寄生蟲性下痢,常見的有 :①球蟲;②結節(jié)蟲;③鞭蟲;④類圓線蟲等。以上病原性下痢通常因為病原性質不同、癥狀不同,臨床上采取的防治方法也不同。為了便于鑒別診斷,詳見表1。
6 仔豬下痢防治方法
生產中,最常見的仔豬下痢是細菌性下痢和病毒性下痢。一年四季中,冬季和春季氣溫較低,仔豬易發(fā)生病毒性下痢;而夏季和秋季氣溫高,仔豬易發(fā)生細菌性下痢。為了預防仔豬下痢,關鍵是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止相關病原進入豬場。
為了預防病毒性下痢,對懷孕母豬可使用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苗進行免疫注射,在分娩前第 5 周和第2 周分別給母豬進行一次注射,可使仔豬通過吃初乳獲得抗體,有效防止該病的發(fā)生。對曾發(fā)生過傳染性胃腸炎病的豬場,應在秋季和冬季對保育仔豬進行免疫接種。
對于細菌性黃痢和白痢的預防,可給產前 30 ~ 15d 母豬注射本地(場)大腸桿菌血清型菌株苗或大腸桿菌K88、K99、987T 多價工程疫苗。當母豬產下仔豬后,仔豬可通過采食初乳來獲得母源抗體的保護。
細菌性下痢的治療,可選用對大腸桿菌敏感的抗生素,添加到仔豬、斷奶轉群豬和保育豬的飼料或飲水中(嚴重的仔豬應注射給藥),定期進行藥物保健,使仔豬能健康而快速地生長。
無論是病毒性下痢還是細菌性下痢,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補液:①口服補液:食鹽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每頭仔豬每次內服50mL。②輸液:10% 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頭,耳靜脈注射,也可用腹腔注射,可大大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防止仔豬脫水,降低仔豬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