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改變課堂氣氛的
課堂教育氣氛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在正常氣氛或壓抑氣氛下,學生的智能活動大相徑庭。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課堂上會出現(xiàn)輕松、愉快、生動的氣氛,學生的情緒好,必然反應敏捷,思維活躍。
那么,我是如何改變課堂氣氛的?
一、首先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教師的親和力。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老師幾乎都站在三尺講臺上,看上去很威嚴、令人不敢親近,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敢正視老師,更談不上響亮地說話了,即使是聲音較響亮,那也是因為害怕而不得不響亮地回答。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學習雖然很努力,但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會學習,還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而培養(yǎng)新型人才主要依靠教師。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妨走下講臺,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鼓勵他們響亮地回答。走下講臺,并不是意味著失去為人師的尊嚴,反而增加你的威信,而且會有效地拉近你和學生的距離(包括心理距離),他們會覺你和藹可親,可以信任,因而會樂意地響亮地回答你的問題。課間時,不妨犧牲一點寶貴的休息時間與他們進行日常生活的溝通,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喜好、心理狀況、思想狀況,從而更好地對他們進行組織管理。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互相學習、交流。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持久,他們喜歡說話,喜歡表現(xiàn)自我。那么,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選擇和自己喜歡的同學組成一組,他們一起閱讀課文、積極地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者一個同學提出問題,然后大家討論。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化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他們喜歡以這種合作方式進行學習,因此效果也較理想。這種學習方式,一方面滿足他們愛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學習任務在愉快中、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另一方面還可以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樣的學習方式,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實踐證明,在教學中以這種形式進行,不僅氣氛活躍,效果也特別好。人的情感和認識,大腦顯得靈活,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因此,只有先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本身的精神力量或者說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人人都想做勝者,此時競爭意識越激烈,思維就越活躍,這樣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動腦的“滋味”。由于游戲具有較強的激勵性和競爭性,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有利于把學生引進“樂學”的大門。教師用樂教來帶動學生的樂學。這樣“蕭條”的課堂氣氛就能有所改變。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必須講究尋找教育教學方法。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低起點,小步走,把改變課堂氣氛的落腳點放在后進生身上。(1)讓后進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感到自己回答問題不困難,感到自己也能獨立地思考問題,使他們享受一種喜悅感。(2)對一些稍難的問題,我先提示讓優(yōu)等生回答后,再讓后進生復述一遍,我給與同樣的表揚鼓勵。(3)把問題交給小組討論后后進生代表小組發(fā)言,這樣在表揚他們小組的同時,又“名正言順”地對他進行鼓勵、表揚。(4)消除部分學生膽怯,害羞的心理障礙,要他們大膽發(fā)言,不斷讓他們在回答后嘗到“甜頭”,并時刻注意表揚鼓勵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這樣大大的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有了明顯的改善。
三、多引導學生質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要。因為解決問題是被動的,而發(fā)現(xiàn)問題則是主動的。以前,老師提問題,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學生總是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tài),久之,養(yǎng)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學習變成煩人的任務。哪有興趣可言?課堂氣氛可想而知會沉悶不已。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要大膽放手,給機會學生提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合理性的、有爭論性的、針對性強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自己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