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識深厚,淵博的專業(yè)知識
俗話說“術(shù)有專攻”,我覺得作為一名“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為人師者,其最基本的素養(yǎng)應當是其專業(yè)素質(zhì),也就是具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對于所任的科目,他首先應當是一個“能者”。只有對該門學科豐富的知識儲備,對所有知識點的透徹了解,對其知識脈絡的了如指掌,才能在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時不至于“卡殼”,才能更清楚、科學地教學生,引導學生學習,也才能讓學生敬重、追隨。很多教師也常常意識到自身知識的匱乏,他們總是說自己教哪年級就是哪年級的知識水平。這種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我想不管我們身處哪個年級,我們都應該從另一個高度上要求自己去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更新大腦,這樣才不至于成為一成不變的“古人”。
2、對教學永不止步的鉆研、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做到教學不止,鉆研不止、創(chuàng)新不止?,F(xiàn)代資訊發(fā)達,可以讓我們資源共享,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特別是教學課例、課件,只有我們動動鼠標,相關(guān)的資料就出現(xiàn)在眼前。瀏覽這些資料,可以讓我們開闊思路,從別人的教學思路中獲益。但是這個做法的另一個極端就是“拿來主義”,別人的教學設(shè)計原封不動運用于自己的課堂,自己覺得合適就好,不管其他。這種做法顯然不妥,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個性的個體,適合別人的東西未必就適合你,這種“懶人智慧”的應在教學中能免則免。要做到每節(jié)課高效,關(guān)鍵還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的鉆研、創(chuàng)新。
3、像個孩子一樣旺盛的求知欲
終身學習,我想這點對于教師尤其重要。社會在進步,知識也是
變更,所教的學生每年都不一樣,如果還用早幾年甚至早十幾年的教育教學方法來對待現(xiàn)在的教育教學、現(xiàn)在的學生,那只能像是在走一個沒有出口的胡同,永遠在那原地打轉(zhuǎn)。要讓學生愛學習,首先教師自己就必須具備旺盛的求知欲,不但對本專業(yè)的學習鉆研,對其他不同學科也可稍有涉獵。作為教師,永遠像小孩子一樣具有求知的渴望,這樣才能讓自己先成為一條充滿新鮮活力的溪流,才能引領(lǐng)你的學生,也就是“小浪花們”到達廣袤的知識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