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fēng)殘月與大江東去
蘇軾是北宋杰出的文學(xué)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為
“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也是清新豪健。獨具一格。
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頗具影響。他在翰林任職時,
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
對方答道“柳中郎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
拍板,唱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
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蘇軾聽后,為之絕倒。
“曉風(fēng)殘月”為柳永《雨霖鈴》中句,
“大江東去”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首句。
兩句頗能代表柳,蘇兩家詞的不同風(fēng)格。
后人論詞,議及婉約派與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時,
常用此典。(典見《吹劍續(xù)錄》)
綠葉成蔭
唐代詩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時,曾應(yīng)湖州崔刺史
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時年末及竿,
心頗愛悅之,臨別相約十年后與她成婚。
此后連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為湖州刺史,
方重臨舊地,而當(dāng)年相約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
二子。杜牧惆悵不已,作《嘆花》詩以寄慨。
詩曰:“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花時。
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后人遂以“綠葉成蔭”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詩人歐陽修亦有類似經(jīng)歷,曾有詩云:
“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yīng)恨我來遲。”用語不同,
而實運化杜牧“綠葉成蔭”的詩意。
吹簫引鳳 有簫仙者,生于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宣王末年,
史籍散亂,簫仙為文記述史事本末,以補正史之不足,
人因稱為簫史。
其人瓊姿閃爍,風(fēng)神超邁,每引笛,能作鸞鳴鳳響。
秦穆公之女弄玉,亦喜吹簫,公因以下嫁簫史。夫婦
伉儷相得,日以吹簫為樂。
十?dāng)?shù)年后,弄玉也得簫史吹奏之妙,指開笛響,能作
鳳凰和鳴之聲,引得鳳凰紛紛聞聲而來,飛聚屋頂。
秦穆公特修筑鳳臺一座。后弄玉乘坐鳳凰,簫史駕奴
飛龍,雙雙升天而去。后因以“吹簫引鳳”演技高妙神
覺,復(fù)亦喻以鳳求凰,
男女締結(jié)良緣,詩文小說中用為熟典。
如唐李端《贈郭駙馬(暖)》詩云: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即用此典。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
當(dāng)政以后,備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
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tài)之美
云: “體迅飛鳥,飄忽若神。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div style="height:15px;">
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tài)十分傳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
《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
桐葉題詩
唐代詩人顧況,春日曾與詩友游覽宮城附近的
苑林,在橫貫宮城的小河中揀到一片桐葉題詩道:
“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
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次日,他亦以一片桐葉,題詩道:
“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dāng)嗄c時。
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
題罷投入河中使之緩緩流入宮墻。
數(shù)日后,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葉,葉上面又
有題詩:
“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春風(fēng)取次行。”
顧況知此詩后,深為題詩者的紅顏薄命而嘆息。
后遂以“桐葉題詩”喻宮女幽怨,常用于詩。
章臺柳
唐代詩人韓羽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居京時得一姬
柳氏,才色雙全。后韓羽為淄清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僚。
時值安史之亂,他不敢攜柳氏赴任。 分別三年,
未能團聚,因寄詞柳氏云: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yīng)攀折他人手?!?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