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馮智政先生,在大學教授食物文化歷史?!溉绻闳タ粗惺兰o之前的英國,種植農作物的地方其實不多,你應該要同情地理解, 為何英國傳統(tǒng)食物都『冇啖好食』呢?」不過這都已經是幾百年前的事了,英國並非沒有努力去擺脫污名,「英國整個食物歷史的轉捩點在航海時代,當開始有船和香料,英國的食物文化突然豐富許多,比如 Masala 咖喱就是一個例子?!筂asala 是一種香料,並不是咖喱,但到了英國,卻成了人人喜歡的咖哩,連酒吧也有售賣。英國又引入了茶,變成了貴族和平民所愛,成為英國聞名的下午茶。
好在英國算有上進心,一路有進步。廿年前開始,名廚輩出,The Roux 家族、Marco Pierre White、Heston Blumenthal…… 現(xiàn)在最出名、最入屋,當然是 Gordon Ramsay 和 Jamie Oliver。近年許多名廚托展海外業(yè)務,像 Jason Atherton 和 Tom Aikens 也在港開餐廳,最新一員是英國米芝蓮二星餐廳的大廚 Simon Rogan。他在香港接受訪問時說,英國菜從來是一個大熔爐,很難去 define,他自己也只不過以英國菜為名製作料理,「啊,如果要說英國菜最鮮明的特點,可以說是近年大量使用本土食材」。像他自己在北部 Lake District 的餐廳 L’Enclume,就是集農場和餐廳於一身,即採即煮,利用英國的時令蔬菜、本土肉類和海鮮來做菜 —— 事實上,近年英國的食材嶄露頭角,古物種海福特牛(Hereford),經過多年的重新養(yǎng)殖,數目多而質素穩(wěn)定;鴨巴甸安格斯牛(Aberdeen Angus)絕不遜美國的安格斯牛肉,豬肉首選 Berkshire,Dingley Dell 農場也是英國米芝蓮餐廳的首選豬場。
星期日烤肉: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英國菜
Simon Rogan 在名下的 Aulis 展現(xiàn)廚藝。
我問 Simon Rogan 和他的團隊,小時候時吃甚麼呢?最有印象的英國菜是甚麼?他們一口答道:星期日烤肉(Sunday roast)。星期日烤肉源自教會文化,早上出門口上教堂前,家庭、社區(qū)會堂會準備好一大塊肉,放進烤爐慢烤,直至禮拜完畢,便一家人分享,有點像我們星期日飲茶一樣,星期日烤肉不只是為了吃,也是為了聚首。馮智政笑說,在外國,可能只有星期日才見到那麼多人,所以就趁機會 social 了。在香港,星期日烤肉做得好、正宗的地方不多,我個人最喜歡 Gough’s on Gough,每款食品都做得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