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縣實驗小學 宮婷
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普遍存在存在著重讀寫、輕聽說的弊端。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學生讀寫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只重視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缺乏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只重視機械的操練,缺乏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忽視了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忽視了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忽視了語言的交際性,忽視了英語學習中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
課題提出后,我選擇的試驗班級是五年二班和五年三班。本實驗的目的是開發(fā)和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裝備,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chǔ),為綜合運用語言掃清障礙,鋪平道路。
為了更好地將課題開展下去,現(xiàn)做如下計劃:
一、課題研究第一階段的時間:2017年9月---2017年12月
二、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
1、能認讀所學詞語;
2、會正確、美觀的抄寫單詞;
3、能借助圖片理解歌曲或者韻詩的意思;
4、能準確地介紹自己;
5、寫句子能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和標點符號。
6、正確書寫、準確認讀26個字母。
三、課題研究的措施和工作:
1、視聽模仿,加強口語訓練
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聽說訓練內(nèi)容,從視聽入門,通過聽聽、說說、唱唱、做做,先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興趣,然后進入字母教學。采用實物、圖片、掛圖、錄音機、錄像機、投影機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視聽模仿。小學生視、聽覺敏銳,標準的語音、語調(diào),特別是一段聲情并茂的情景會話錄音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視聽,學生會積極模仿。通過模仿、聽說,再進行一些內(nèi)容相近的大量口頭練習,促使學生提高聽說能力。
2、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
用英語組織教學,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途徑之一。
堅持用英語講課要從最簡單的日常英語開始,然后逐步加深。開始應配以動作、表情或適當?shù)慕忉屨f明,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逐步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氣氛之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聽說能力。
3、用直觀教具,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聽說環(huán)境
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除教師制作直觀教具外,還可以發(fā)動學生自己制作教具。如剛開始學字母時,就可讓學生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單詞教學、對話教學、課文教學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做一下教具。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我們進行聽說訓練,而且也能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學效果會更好。
4、扮演角色,進行會話表演
把表演帶進課堂或經(jīng)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盡量讓學生把所學內(nèi)容,按設(shè)定的情景結(jié)構(gòu)演出來,做到聲情結(jié)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
5、加強語言實踐,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進行聽說訓練的另一個途徑是開展課外語言交際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為此,我們要根據(jù)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建立課外活動小組并加強對課外活動的輔導。學唱英語歌曲,講英語故事,朗讀比賽,表演話劇,小游戲;猜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