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秦最美家庭”候選戶事跡展播 【十五】
2016年“三秦最美家庭”候選戶
事跡展播
每一個“最美家庭”的背后
都聚集著一個個“最美”的人
每一個“最美家庭”
都洋溢著崇德向善的怡人芬芳
散發(fā)著溫暖你我的心靈熱度......
今天,我們繼續(xù)關注2016年“三秦最美家庭”第十五期的候選戶,看一看在他們的家庭故事中,又會有怎樣的感動呢?
15
寶雞焦浩家庭西安靳翠林家庭
榆林胡菊梅家庭
延安姚萍家庭 咸陽談志岳家庭
71
寶雞
焦浩家庭
家風家訓:清白做人、老實干事,心存感恩、真誠友善
家庭特點:奉獻人生、敬老慈幼,愛崗敬業(yè)、樂善好施,相濡以沫、熱愛生活
家庭故事
焦浩同志現(xiàn)年58歲,中共黨員、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妻子穆小利,系寶橋職工醫(yī)院退休執(zhí)業(yè)藥師。兩人雖然是再婚家庭,但18年以來始終相敬如賓、恩愛互助,孝敬老人、疼愛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著家的真諦。他們結婚的時候,焦浩的小孩不到十歲,妻子穆小利視孩子為己出,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在妻子關愛下,孩子順利從名牌大學畢業(yè)步入社會。焦浩同志父母年邁,父親晚年患有老年癡呆,需要特殊照顧,妻子穆小利主動承擔了這一重任,待公婆如父母,老年癡呆的老人在床上大小便是難免的,她從不嫌棄,總是把老人的床鋪收拾的干干凈凈,把老人的身體擦拭的清清爽爽,直到老人去世。他們經常在經濟上接濟學院困難學生,并曾堅持為一名患病的學生買藥和熬藥。從自己并不高的收入中拿出5000元,購買了100雙鞋,分發(fā)給本系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給本系部分學生補貼生活費3000余元。焦浩夫婦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焦浩被特聘為寶雞市殘疾人陽光服務熱線的志愿者, 一次性為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捐鞋800雙,價值35000元,被市殘聯(lián)授予“情系殘疾人、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榮譽稱號。針對自己所住小區(qū)夜間出行不便的情況,夫妻二人在小區(qū)里張貼告示,主動承諾提供夜間緊急用車義務服務,4年來多次深夜出車服務,贏得了鄰里街坊的交口稱譽。
72
西安
靳翠林家庭
家風家訓:勤儉辛勞 尊老愛幼 大愛傳承
家庭特點:家大人多 尊老愛幼 寬容理解 和睦相處 其樂融融
家庭故事
勤儉辛勞家風暖,大愛傳承梓里贊
在戶縣大王鎮(zhèn)鑿齒南村,提起老書記閆長發(fā)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十幾年來趟下身子為村民辦的件件實事讓人們銘記在心。而說起他和大哥兩家的手足之情,無怨無悔撫養(yǎng)侄子侄女長大成人的事跡更是讓四鄰八鄉(xiāng)的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贊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個饑荒的時期,人們是吃了上頓發(fā)愁下頓。閆長發(fā),自己的兩個孩子正嗷嗷待哺,得出苦力養(yǎng)活,而屋漏偏逢連陰雨,其長兄閆長偉又因冤案受牽連不能在家??粗瑯有枰疹櫟母绺绲奈鍌€孩子和姐姐的兩個兒子,閆長發(fā),一個大字不識的硬漢子,沒有絲毫的猶豫,毅然承擔起養(yǎng)活九個孩子的義務,并將哥哥和姐姐的孩子視為己出,傾注給他們更多的呵護。為了補貼一大家的生活所需,除了在生產隊拼命干活,農閑時去灃河沙場拉沙子,為了多裝一些沙子多掙一些錢,拉斷車繩、重摔在地也是常有的事。二侄子因為腿部感染硬是他多方求醫(yī)而保住了雙腿,五侄子也因為他倔強的的堅持而沒有送人,一個都不能少,一個個都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每每提起往事,孩子們都忍不住眼眶濕潤。幾十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和奔波勞作,孩子們也都陸續(xù)成家立業(yè)。在這個大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心中也都蓄滿了敬重與感恩之情,在這個和諧和睦、互相體諒互相關心的大家庭中,老少妯娌們也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寬容,人人尊老愛幼,引來街坊鄰居的羨慕和贊揚。
73
榆林
胡菊梅家庭
家風家訓:有愛就有家
家庭特點:夫妻相愛、兒女孝順
家庭故事
胡菊梅家庭是歷經磨難但又是相親相愛的一個家庭。2012年丈夫不幸查出患有尿毒癥,急需換腎治療。在眾多配型中剛好胡菊梅配型成功,但丈夫拒絕手術,覺得手術會拖垮妻子和一家人,家人也反對胡菊梅捐腎。胡菊梅耐心勸說丈夫手術,“你是家里的頂梁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只要你好起來,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家”。他們向親戚朋友借款,加上自己的一部分積蓄,終于湊夠了手術費和各項治療費用37萬元,胡菊梅在家人的反對下毅然捐腎救夫。胡菊梅還耐心勸說幾個兒子,帶領全家人團結一致,共渡難關?,F(xiàn)在她們夫妻時常遭受著手術后的疼痛折磨,同時背負著沉重債務,但他們一家人始終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夫妻二人因手術都不能干重活,在親戚和朋友幫助下,她們在綏德縣新華書店家屬院找了一份看門房工作,一個月收入2000元左右,三個孩子也都努力打工賺錢還債。一家人相親相愛,雖然過得清苦,但非常幸福。巨大的困難反倒增加了他們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的家庭更加和睦,更加充滿陽光和希望。胡菊梅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家人只要不離不棄,
日子雖苦猶甜,有愛就有家!”
74
延安
姚萍家庭
家風家訓:孝敬父母 與人為善
家庭特點:患難與共 幸福和睦
家庭故事
1985年,姚萍從張家灘鎮(zhèn)的南兒上村結婚到了叢座村,在一個貧窮的土窯洞里開始了新的生活。公公患有嚴重的肺氣腫及氣管炎,不能上山勞作,不能生活自理,由婆婆專門照顧。為了改變家境,姚萍起早摸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了貧困的家庭的面貌。姚萍白天在山上干活,抽出時間料理家中的一切事務。在姚萍的努力下,家里建起了4孔石窯,老人高興的不得了。一次公公病情加重拒絕救治,在姚萍娥耐心勸說才住進醫(yī)院,并在姚萍娥悉心照料下好轉起來,回家后,公公一個勁的夸獎兒媳說:“以后有病就治,病好了真舒服,還是媳婦最孝順”。村民都夸姚萍是個孝順的好媳婦。公公去世后不久,婆婆又患有嚴重的高血壓腦血栓,生活自理能力差,現(xiàn)已年邁80,被兒媳婦精心照顧的很是健壯。然而好景不長,丈夫又患上了突發(fā)心臟病,一下子把老人,兒女,及剛出世的孫女全部仍給了姚萍一人,就不聲不響的離開了人世。面對生活中襲來的一切,姚萍只能咬緊牙關,去克服一切的一切。在母親的影響下,女兒很是懂事、學習優(yōu)異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姚萍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感覺生活雖然艱辛,風雨之后總會有彩虹。
75
咸陽
談志岳家庭
家風家訓:以和為貴、以孝為先
家庭特點:滿園春風,四世同堂,和睦相處
家庭故事
我叫談志岳,是禮泉縣駿馬鎮(zhèn)大范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父母生育了我們兄弟姐妹五個,辛辛苦苦拉扯我們長大成人,又幫著我們成家立業(yè),實屬不易。我是老三,父母和我一起生活,我和父母及愛人同心協(xié)力一步一步走向了小康路。
隨著日子一天天的變好,父母也相繼變老,我和愛人也深知父母的辛勞,她始終是以身作則,三十來年沒有和老人紅過臉,也給我們的子女樹立了好榜樣。2013年,母親病情嚴重,在醫(yī)院我背著母親樓上樓下,愛人隔三差五來醫(yī)院探望,2014年年底母親沒能熬過冬天就走了,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感覺,所以更加的孝敬父親。我們已是四世同堂的家庭了,上有老下有小,其樂融融的感覺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受我們的影響,我的一雙兒女對爺爺奶奶孝順有加,連村里人都羨慕。
和諧、互敬、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鄰里和平共處的動力,所以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遇到困難互相幫襯,彼此的心才能貼的更近。當我們家庭中遇到意見不統(tǒng)一時,能夠用理智的態(tài)度溝通,互相照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促進家庭之間和諧之美,給兒女們樹立一面正能量的旗幟。
編 輯:梅傲雪
陜西省婦聯(lián)官方微信公眾號
三秦大地上婦女兒童親切的“娘家人”
絲路起點上婦女兒童事業(yè)的“奮斗者”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