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慢跑來說,我們容易搞錯“慢”的意思,把它理解成慢速。但實際上,慢跑中的“慢”跟速度關系并不大,而更在于下面的三個“慢”:
慢跑的心率不要超過最高的心率80%,能控制到75%以下更好。因為如果你要減肥,低心率跑更有利于燃脂;如果你要鍛煉身體,低心率跑更有利于鍛煉耐力,同時又避免危害心臟。慢跑的第一要義在于健康,過高的心率只會讓我們離這個初衷越來越遠。
步伐慢并不意味著速度慢,它指的是步幅小。步幅越小,每一步花費的力量越小,心率就越容易下降。同時,步幅越小,落地沖擊力越小,就越不容易受傷。尤其是對于初跑者來說,把步幅控制在60厘米以下,膝蓋受傷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步幅縮小后,想要提高速度,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步頻(例如達到200以上),等步頻穩(wěn)定后,再循序漸進地提升步幅。
影響慢跑的最大因素既不是力量也不是跑量,而是心態(tài)。如果老覺得跑步就要跑快,老怕別人嘲笑自己跑得慢,時刻想著掙脫心率和步幅的束縛肆意奔跑,那么即使你不停強迫自己慢跑,也會失去“慢”的精髓,而變成了糾結跑、掙扎跑、不爽跑。
所以對于慢跑來說,慢就是快——放平心態(tài),專心享受心率慢(低)、步伐慢(?。淼妮p松快樂,反而更容易獲得有益的結果。而你最關心的速度問題,也會在快樂慢跑過程中悄悄得到改善,包括:
跑步是一項速度耐力運動,對于初跑者來說,最缺乏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開始,你可能跑300米就累得跑不動了,通過低心率慢跑練習,可以一口氣跑上幾十公里,速度在無形中已經大大提升了。
前面已經講過:在維持小步幅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提升步頻,你的速度自然就會提高;步頻穩(wěn)定后,再循序漸進地提升步幅,速度同樣會隨之提高。而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低心率區(qū)間,讓你健康而又安全地提高了速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傷病。
通過長期有氧慢跑,成功實現(xiàn)跑量累積(例如2000公里以上)之后,你的心臟、骨骼、肌肉、韌帶、關節(jié)都得到了良好的鍛煉,變得非常堅韌、結實,同時也收獲了優(yōu)秀的有氧能力。
這時你已經成為成熟跑者,擁有了大量跑步經驗。這個時候如果還想追求速度,你的身體已經可以支撐真正的速度訓練,那就找個教練或者跑團去參加訓練吧。你一定會感謝長期慢跑帶給你的身體素質和耐力基礎的。
最后再重復一下,慢跑的“慢”并不是指速度慢。跑一場馬拉松,運動員的4分配速已經算很慢,普通人的5分配速卻可以稱為“大神”。速度因人而異,心率、步幅和心態(tài)卻有相對一致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健康、安全、可持續(xù)。
祝你真正慢下來,跑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