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內心感慨不已:
湖南一位年僅12歲的小學生,竟然患上了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而且已步入晚期。
根據醫(yī)生的判斷,因患者年紀小,臨床分期晚,病理提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后恢復極差,最終致死的風險極高。
目前,醫(yī)生專家們正在做最后的嘗試,但預計情況不容樂觀。
得知這個噩耗之后,讓小男孩一家一下子感覺天都塌了!
媽媽當場崩潰大哭,問出了大家都很疑惑的問題:
“我們家孩子才12歲,既不抽煙,也不喝酒,為什么年紀輕輕地就患上了肺癌?”
這個問題也正是醫(yī)生最頭疼的。
按道理來說,肺癌的發(fā)病年齡平均為60歲,像小家這種未成年得肺癌晚期的,可以說是屈指可數(shù),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現(xiàn)象。
更何況,小男孩并沒有抽煙等不良嗜好,排除了這一罹患肺癌的高風險行為,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在與小家媽媽仔細溝通完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后,真相似乎在慢慢揭開。
小家的媽媽今年41了,她在29歲懷上了小家。
對于這個家中獨苗,她和丈夫一直寵愛有加,這幾年在深圳打工,也一直帶在身邊撫養(yǎng)。
可是,兩夫妻日常忙于工作,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去照顧小家的日常生活。
“兒子沒怎么吃過早餐,中晚餐也是我們追著喂才吃上半碗飯菜。白開水基本不喝,渴了就喝碳酸飲料、果汁。”
“另外,小家伙特別喜歡玩手機游戲。有時,他深夜趁著父母睡著,就會偷偷拿手機玩耍,導致經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 ”
聽完小家媽媽的描述,臨床醫(yī)生若有所悟。
因為對于肺癌來說,其實抽煙并不是唯一的高風險因素。
除此之外,還有環(huán)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食作息不規(guī)律)、精神壓力大、遺傳易感因素等等。
如果要對號入座的話,小家患上肺癌的原因或許就跟他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不吃早餐、喝飲料、熬夜、玩游戲...
有這些習慣的年輕人,不說千萬,也有百萬吧。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不少90后幾乎天天在熬夜曬夜宵,為什么他們都沒事?
而肺癌卻偏偏挑中了才剛上初一的小家呢?
只能說,有時候人眼看到的并不是真相的全部,凡事也都存在“幸存者偏差”。
“我們村隔壁鄰居奶奶,抽了一輩子水煙,是妥妥的老煙槍了??扇思也徽諛踊畹搅?9?!?/span>
“我二叔號稱“乙醇教父”,每天半斤白酒下肚,年年體檢都沒問題!”
“我一朋友幾乎每天都在熬夜、泡吧,每天就睡四五個小時,結果精神竟然比我這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好!”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不是朋友就是親戚,反正只要是醫(yī)生反對的生活習慣,就總有人舉出身邊的例子來反駁。
可你要知道,對于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
作為“幸存者”,你只看到了身邊1%的人作死后毫無影響的案例,卻沒有看到背后可能存在99%的人在糟蹋身體和健康之后,要么生病得癌、要么突然猝死的悲劇。
人天性喜歡炫耀,而不是賣慘。
因為熬夜生病的這波人,誰會發(fā)到朋友圈曬給你們看。
所以你們看到的結果,并非全部真相。
而直到命運的這?;遥涞侥愕念^上,你才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可這時說什么都已經晚了!
就像小家的父母一樣,現(xiàn)在就算把手機砸了,重新督促孩子按時按點吃一日三餐,又有什么用呢?
他們這輩子都會深深陷入悔不當初的自責中!
很多人嘴上說著養(yǎng)生,身體卻在“輕生”。
當你拿生命健康開玩笑的時候,病魔正忙著侵蝕你的身體。
這世界,真的會懲罰不好好愛惜身體的人。
我有一朋友,是一名杭州當?shù)氐牟疬w戶。
他正當三十,卻突然擁有了千萬巨款。
原本他應該是身邊人最羨慕的對象,卻因為揮霍無度,讓身體早早地步入老年晚期!
我曾不止一次在聚餐時勸他:少喝一點吧;選度數(shù)低一點的;別拿那67度的老白干......
可是怎么勸也勸不住。
他說,在知道拆遷消息的當天,自己喝了三斤老白干,那感覺就跟踩在云朵上一樣。
從此以后,就迷上了這種感覺。
他也總是說:
自己才30歲,喝點酒沒什么大不了的。
去年檢查醫(yī)生說只是有點脂肪肝,離肝硬化還早得很。
他總有這樣那樣的借口,直到有一次,我約他去體檢!
拿到體檢報告那天,他心里五味雜陳。
我的檢查報告上只有一項:屈光不正,也就是近視。
而他的檢查報告上,異常結果密密麻麻寫滿了半頁紙:雙腎結石、慢性肝炎、高血壓、血脂異常......
指著這份體檢報告,醫(yī)生給出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30歲的靈魂,60歲的軀殼!
聽完之后,他無比焦急地追問醫(yī)生:還有補救的機會嗎?
醫(yī)生回答說:沒有了,很多病癥都是不可逆的,只能拖著。
由于長年累月地糟蹋身體,我朋友已經早早地步入老年體質,接下來,他必須要好好注重養(yǎng)生,才會稍微延緩一下某些疾病的進程。
那一刻,我曾問過他:后悔過嗎?
他拿著報告說出了一句讓我感到震驚的話:如果可以,我愿意用所有家當跟你換身體!
可現(xiàn)實是最打臉的,事實也永遠無法交換。
在以后的人生中,他終究要托著一副60歲的身體來想盡辦法延長壽命。
他說他突然無比心酸地意識到,房子比我多,工作比我輕松,條件比我優(yōu)越。
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跟我的健康比起來,卻不值一提!
那一刻,他成了朋友圈中最可憐的人,而我反倒成了他最羨慕的對象。
曾經,聽一位前輩跟我感慨:年輕就是好啊。
我那時候也把這當做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一度以“自己的年輕”為傲。
可是,經過這么多年我才發(fā)現(xiàn),年輕根本不是什么值得驕傲的資本,健康才是!
在病痛和死亡面前,任何生命都將不堪一擊,年輕又能抵什么用呢?
有人統(tǒng)計過,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會高達72.18%,患癌概率為36%!
而這些數(shù)據統(tǒng)計,從來就沒有把年輕人排除在外。
年輕人同樣也是癌癥、心梗等重大疾病的易感人群!
快仔細看看這些沒有發(fā)生在身邊,卻讓人倍感震驚的事實吧:
目前國內最小的肺癌患者出自大連,只有兩歲。根據最新醫(yī)療檢測調查數(shù)據顯示,肺癌發(fā)病率患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我國每天有一萬人確診癌癥,相當于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得癌;
我國每年約有17萬人死于胃癌,幾乎接近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shù)的1/4,且每年還有2萬以上新的胃癌病人產生出來;
我國艾滋病現(xiàn)存病例數(shù)有125萬人,其中20—29歲年齡組感染人數(shù)最多(51.9%),其次為30—39歲年齡組(30.6%),幾乎是年輕人專屬的絕癥;
......
所以,你還有什么理由不重視健康?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現(xiàn)在年輕人壓力大,不是996,就是007,哪里有什么時間去給身體片刻休息。
房貸、車貸、結婚時的老婆本、婚后的奶粉錢、孩子的教育基金,再加上每年給父母的紅包、給親戚朋友回的禮金......
需要錢的地方越多,年輕人擁有的自由也就越少。
年輕時,我們用健康去換錢;
等到老了,再用錢去換健康。
這幾乎算是所有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但我想提醒一句:用健康換錢是可以做到的,但用錢換健康往往是不可實現(xiàn)的。
就像我那位拆遷戶朋友,身家上千萬,但對于他那滿是瘡痍的身體來說,幾個億都不夠填坑。
只能說,希望大家面對一個現(xiàn)實,在生命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2020年是疫情年,我們尤其要注重健康,因為沒有健康你將一無所有。
無論你是有萬貫的家財,還是有多年輕的資本......都經不起你去揮霍!
所以,如果身體有什么問題,千萬不要拖延,盡快去看醫(yī)生。
人這一生,拼的是一輩子的健康,拼的是誰比誰活得長。
一個享年三十歲的億萬富翁,一個活到80歲的老農民......
你選哪個?
所以,年輕人千萬別怕工資低,也不要一味地用身體去拼命。
那些忽悠人996、007的資本家從來不會為你的身體考慮,他們只會用所謂的夢想來催促你揮霍生命。
但只有活到一定歲數(shù)你才會明白,決定人生高度的,從來不是智力,而是體力。
你看搜狐的CEO張朝陽在功成名就之后,逐漸沉迷瑜伽健身;
馬云在”對錢不感興趣”以后,也馬上宣布退休,平時打打太極,養(yǎng)養(yǎng)生;
還有84歲的鐘南山院士,運動量秒殺80%年輕人,肌肉照刷爆全網絡;
......
人這一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越是擅長保存體力的,越能堅持到沖過終點。
所以,我再次奉勸年輕人,那些不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時候停一停了。
身體經不起消耗,健康經不起揮霍,成年人的世界,及時止損,才是最高級的自律。
因為越往后,付出的代價只會越大。
文末點個在看,提醒身邊的年輕人,請一定要惜命,不要為任何人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