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吃的留給孩子,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做法,當然父母這么做完全是出于對孩子的愛,但是有時候愛掌握不好尺度,既是害了孩子,又是坑了自。
母子倆一起吃漢堡,孩子全程像個“小皇帝”
在漢堡店打工的小陳,平時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一起來用餐的家長和孩子占了很大一部分。用她的話說,一個孩子孝不孝順,吃頓飯就能看出來。
那天有一對母子給小陳留下的印象特別深,男孩看起來8、9歲的樣子。
本應(yīng)該是什么都可以自理的年齡,可是他整個用餐過程中就像個“小皇帝”一樣。他坐在凳子上玩手機,媽媽來回忙著取餐,找衛(wèi)生紙。
母子倆點了雙人套餐,孩子拿起自己的漢堡后,很自然的挑出里面的蔬菜,放到媽媽的面前。
一邊吃著漢堡,一邊看著手機游戲直播,本來以為他的媽媽會很生氣,可是媽媽只是默默的吃掉蔬菜,還把飲料遞到兒子嘴邊,并且喂他吃薯條。
老板嘆氣:這媽媽老了以后,恐怕要住養(yǎng)老院了
沒過一會,男孩突然喊了一聲你別擋著我!看不到手機了!你吃完沒?吃完快點走。
媽媽連忙收回剛伸出去的手,狼吞虎咽的吃完手里的漢堡,跟在兒子身后背著大包小裹走了。
店里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但又不好說什么,老板嘆了口氣:這媽媽老了以后,恐怕會被兒子送到養(yǎng)老院去。
孩子不養(yǎng)老,多半是父母“愛”出來的
為什么那位老板這樣預(yù)測母子倆的將來呢?小陳說正是因為這個孩子品行,在一頓飯中完全暴露了出來。
自私、不尊重媽媽、目中無人、沒有擔(dān)當?shù)鹊润w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更可悲的是媽媽還在繼續(xù)縱容兒子。
父母都想盡自己所能的愛孩子,這本身是沒錯的。可是他們卻忽略了愛孩子也需要有尺度,否則會養(yǎng)出“白眼狼”一樣的孩子。
1)“愛”得沒原則,失去了做父母的尊嚴
就算不是家長與孩子的關(guān)系,孩子也應(yīng)該學(xué)會尊重長輩,所以他更應(yīng)該尊重自己的父母。
但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中變得無法無天,像個“小霸王”一樣的存在。
他們的父母由著孩子的脾氣,甚至在孩子面前低三下四。失去了威嚴后,孩子越來越霸道,父母卻不以為然,覺得他長大就好了。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10幾歲的孩子對父母動手,父母卻不還手,這樣的孩子當父母老了以后,怎么會好好的養(yǎng)老呢?
所以愛孩子可以,但一定要有原則和底線。
2)“過量”的愛,讓孩子不知滿足
現(xiàn)實生活中,不是每個家庭的條件都很好,可是有些家長寧愿自己吃饅頭喝白水,也想要給孩子好的生活。
孩子想要的東西,就算超出自己承范圍內(nèi)也會咬牙買給他,這樣會導(dǎo)致孩子體會不到家長的辛苦,變得越來越不知滿足。
等到父母老了以后多半會變成“啃老族”,更別提指望他養(yǎng)老了。所以,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本著量力而行的標準。
3)“溺愛”讓孩子不明事理
溺愛是家長最容易犯糊涂的一點,孩子犯錯了舍不得說,全家以他為中心,慢慢的會讓孩子變得不明事理。
過于溺愛也會讓孩子覺得家長這么做是應(yīng)該的,沒有感恩之心,日后不愿意贍養(yǎng)父母。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要掌握好“愛”孩子的尺度。同樣是愛孩子,可以成就而他,也可能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