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對于不同的物種(生物分類學研究的基本單元與核心)來說概念也是不一樣的,有些物種可以活千年萬年,而有的物種卻是朝生暮死,甚至只有幾十分鐘的生命。今天咱們就來科普一下目前人類已知的地球上最短命的動物和植物。
動物里面最短命的毫無疑問就是蜉蝣了,這是一種長得有些像蚊子的原始有翅昆蟲。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蜉蝣隸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蜉蝣目,它們的壽命非常短,“朝生暮死”這個詞匯就是根據(jù)這種動物衍生出來的。
如果看長相的話,蜉蝣的確是非常不起眼的存在。處于稚蟲期的浮游體長僅有三毫米,成蟲期的蜉蝣也不過兩厘米左右。它們的身體非常的纖薄細小,肉眼幾乎很難發(fā)現(xiàn)。而且由于蜉蝣的一生非常短暫,所以它們只有在稚蟲期會從水中攝食,在成蟲期是不會攝食的,因為通常在它們感受到饑餓之前生命便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然而蜉蝣的生命雖然非常卑微,它們的種類卻還是比較多的,就人們目前的發(fā)現(xiàn)來看至少就有五種不同的蜉蝣,而且五種蜉蝣在形態(tài)上和生活區(qū)域及習性上都還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當然無一例外,這五種蜉蝣的壽命都很短。在蜉蝣的生命結(jié)束之前,雌蟲會在水中產(chǎn)下它們的卵,這些卵的表面具有粘性的細絲,可以附著在水草或是藻類上面孵化成長。
可能在人類的眼里,蜉蝣這種生物的存在看似沒有任何意義,它們也脆弱到可以忽略不計。然而蜉蝣的生命力卻遠比人類想象的要頑強,事實上這種節(jié)肢動物早在三億兩千多萬年前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地球上,盡管它們每一個個體看起來都微不足道,但是整個群體基因的繁衍卻異常穩(wěn)定。時至今日,蜉蝣這種生物也幾乎沒有因為人類的活動而受到什么影響。
植物里面最短命的,要屬生長在沙漠中的短命菊了。光是看這個名字,你就可以想象這的確不是一個長壽的物種。但由于是生活在沙漠那種極端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所以短命也有短命的好處。
在早春時節(jié),只要沙漠之中稍微降下一些雨,短命菊就能夠利用這些救命水迅速萌芽生長并開花結(jié)果,整個周期只需要幾周的時間。而這種快捷的生命循環(huán)周期也確實給予短命菊在沙漠中更高的生存機會。起碼除了短命菊,大概也沒有其他花卉類的植物可以在沙漠中生存了吧。
另外如果要論某種植物的花期最短的話,那么小麥的花期是最短的。大概從小到大也沒有幾個人見過小麥開花吧,但這并不是因為小麥不會開花,而是因為小麥的花期太短,只有七八分鐘左右(最長為三十分鐘)。再加上小麥的花用肉眼看很不顯眼,因而許多人還沒有注意到,小麥的花期便已經(jīng)過了。
面壁思過:
其實到底什么是高級,什么是低級,這也很難斷定。像蜉蝣這樣的生物雖然生命周期極短,但是它們?nèi)后w繁衍的穩(wěn)定性卻遠遠高于很多生命周期長的生物。別的不說,就說人類這種動物吧,你覺得能夠生存繁衍三億多年嗎?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quán)利,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作者系網(wǎng)易新聞·網(wǎng)易號“各有態(tài)度”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