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9級的本科,從一個高考大省40幾萬理科考生中,(只)考了1800多名,以最低分進的我當時的專業(yè)。貌似,還是調(diào)劑的。當時入校覺得那叫一個意氣風發(fā),覺得自己只是高考沒發(fā)揮好,入學之后努努力怎么也得做個學霸之類的。后來學了學高數(shù)和大物,覺得自己想多了。接下去的好幾年同濟公布分數(shù)線我都倒吸一口涼氣——看自己那德性,也就09年能走狗屎運考進同濟?。?/p>
出師未捷身先死 一夜淪為小學渣
大一下學期高數(shù)毫無疑問地掛了,大物也很危險??筛邤?shù)和大物終究只是第一棒,大二大三專業(yè)基礎課一來,整個人就崩了。感覺那些課一門比一門難,聽都聽不懂。每天晚上無所事事,待坐在電腦前,看著屏幕發(fā)呆,睡不著。早上一大早又爬起來,去上課。雖然老師在講臺上一副講得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我一個字都聽不進去。人都說,左耳進右耳出,我當時的狀態(tài)就是老師嘴里說出的每一個字,都從我左耳進,進不去,原路彈出。
學霸大大們看到我這種狀態(tài),恐怕要嘲笑了??墒钱敃r我是真的無助,每天都是睡不著,一早又因為良心不安爬起來去上課,以為坐在那兒就可以了,就稍微寬慰一些——點名簽到的課堂參與分,我總能拿到一些吧?
可每當老師講著講著,突然停下來提問,我就要伏在桌子上,伏得很低很低,生怕被叫到。而每次被叫到,老師那期望我哪怕說出點兒什么的眼神,就會點醒我:我只不過是行尸走肉一般坐在課堂里而已。長期的少眠,極度地損傷身體,一度胸內(nèi)刺痛,校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都心肌缺血了。
喪,當時是真喪啊。我夜里常常站在陽臺邊上,望著嘉園黑魆魆、空曠的大草坪與小樹林,發(fā)呆。
我猜,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每個學校,每個專業(yè)都會有個別同學像當時的我一樣喪吧?都一樣愁苦如何去尋找一個出路吧?甚至,想到了要去解脫吧?
解脫,是我唯一沒有想過的事情。盡管,好多人相信一走了之,一了百了。把煩心的事丟到身后,自己瀟灑地跑路了,仿佛可以終結(jié)一切似的??上В也皇沁@種人。我在最最喪的時候,也不曾考慮過所謂的“解脫”。當時的我,只求一個出路。
有時候啊,人在六神無主的時候,只是需要一個指示,告訴我接下去該怎么辦就好了。這里我不得不感謝當時的班主任楊X.老師。教學崗的老師上完課走了,管理崗的老師5點一到下班走了,可是作為班主任,面對80多個學生,他是無路可逃的;當然,他恐怕也未曾想過要逃的。他曾花了那么多時間聽我講述自己如何掙扎難熬,也曾花了那么多時間給我出謀劃策。他曾為了開導我,陪我在操場上一圈又一圈地散步,幫我想一個又一個辦法。終于,我決定轉(zhuǎn)專業(yè)了。
大不了不學了嘛 我學點兒別的好不啦?
既然學不進去,那就不學了。別人轉(zhuǎn)專業(yè)都是作為學霸,大一甚至大二靠著神一般的績點去轉(zhuǎn)。而我,是準備跨專業(yè)考研,此時已經(jīng)是大三的下學期了。我查閱前兩年半的成績單,雖然專業(yè)課幾近是跪著過來的,但是一些文學藝術(shù)類的選修課我是很有感覺的,想了想大概自己也是更對文科的思路吧,所以跨專業(yè)考研興許就是個出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準備學習新專業(yè)的內(nèi)容,選擇入讀德強班學習德語,這樣就硬拖出了一年時間來。
心里的小火苗燃起來之后,整個人狀態(tài)也就不一樣了。自己也準備重新做人,不要那么喪地活著。既然原來的專業(yè),我一沒興趣,二沒能力,那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過”,不管怎么樣,就剩幾門課加一個畢設了,一路沖過去得了。但是,如果只求“過”,只求迅速地畢業(yè),感覺自己太虧了。所以瘋狂地選自己喜歡的課程,包括很多準備跨考的那個專業(yè)的基礎課。雖是選修,但是每一門都是特別認真去上的。
興趣被點燃了以后,感覺一切都敞亮了。當時內(nèi)心的OS就是:艾瑪,上課能聽懂老師講課的感覺太特么爽了?。?/p>
所以,期末的時候成績一出來,專業(yè)課都是“中”“及格”,然后靠著選修課的“優(yōu)”“良”(主要是“優(yōu)”)硬把績點拉到一個還可以見人的水平——3.5。由于選過的課太多了以至于到大四轉(zhuǎn)入德強班的時候,18學分的德語課,成績出來也只能影響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大四大五這最后兩年,竟然也讓我生出了一絲淡定出來——成績好些壞些無所謂了,喜歡就好,高興就好。
大四上在準備考研。說來慚愧,我當時的狀態(tài)也并沒有太認真在對待考研。所以最后沒考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點兒怨念都沒有。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次跨專業(yè)考研的經(jīng)歷(盡管是失敗的經(jīng)歷)對我的影響就是重新啟動了我學習的狀態(tài),驅(qū)散了前三年罩在頭頂?shù)男踉啤槭裁催@么說呢?因為雖然在跨專業(yè)準備考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專業(yè),但是限于培養(yǎng)計劃,大五上學期我其實也是選了原專業(yè)的幾門課的,考研的備考過程帶起了我的學習狀態(tài),我竟然也有信心去搞定那幾門課了,且最后那學期的幾門課的平均績點是4.0。對我來說,簡直是神跡。
最后畢業(yè)了。培養(yǎng)計劃要求180學分出頭,我五年下來怒砍了260個學分,多出來的80分,除了36分是德語強化班,剩下的40多分都是我喜歡的選修課,不仔細看,都看不出我是什么專業(yè)的學生。(捂臉)
重點來了:多選了這么多課,我們大同濟沒有多收我一毛錢!
(聽說有些學校,學生選超了學分,要補交學費的。)
所以,我常常感念當時幫助我支持我的楊老師,感恩學院和學校的培養(yǎng),我雖然是萬千同濟人中微不足道的一枚小學渣,但是大同濟卻給了我空間和機遇,讓我去學想學的東西,修想修的本領,可以說:是同濟保護了我,也是同濟成全了我。
說得比唱得都好聽,你后來干嘛去啦,不會事業(yè)了吧?
考研沒考上,原來專業(yè)也學不下去了,作為一枚學渣俺還能干什么呢?
答案是去海外的孔院做漢語老師了(此處用上了武協(xié)學的武術(shù),德強班學過的德語,去貴州村子里過年學得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歌曲,以及跨專業(yè)選修的許多藝術(shù)人文類的課積累),去香港中文大學讀人類學碩士了(此處感謝自己當時選的那么多選修課,一方面擴充了人文藝術(shù)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強行把總平均績點拉到了3.5,也就是百分之的80分,剛好達到了申請境外高校的GPA最低要求;還有就是考研備考過程中想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問題,寫進了PS里,可能打動了招生的老師吧)??傊?,后來的出路大多是得益于不知道什么時候從哪兒學來的“旁門左道”,也是應了最近看到的那句“你只管學習,上天會負責考量”(洞見Fern 2018)。再后來,為了體驗當時楊老師工作的辛苦,也跑去某兄弟高校做了一年半輔導員。
當然,繞了一大圈,最想念的還是同濟,畢竟她本部和嘉定的園子里,每一條大路小路都記錄著我淪為學渣時的困頓無助,每一棵大樹小樹都見證了我恍若重生后的昂首闊步……
現(xiàn)在,有了新的工作,每天都過得超!開!心!
最后的最后,希望我濟或者其他兄弟高校在學業(yè)、情感等不管是什么方面遇到了困難而倍感失意的同學,都能夠適時地轉(zhuǎn)個彎,說不定就找到了讓你豁然開朗的出路。
希望大家每天都開開心心的,開心地學習,開心地工作,開心地生活~
啊,上邊提到了武協(xié),嗯,同濟大學武術(shù)協(xié)會是我從新人變舊人這么多年一直陪伴我成長的神奇組織。如果接下來再寫“學渣自救指南”之類的,我會再說武協(xié)給我的種種。
參考文獻: